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重庆理工大学

石晓辉

月刊

1674-8425

023-62769495

400050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主要刊登有创造性、探索性、开拓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成果报告、重要学术问题的评述和学科前沿的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城市制度发展的特征事实、影响机制与实践价值

    赵峥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城市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体现了经济制度的独特性,通过渐进式的方式,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结合起来,为经济主体激励和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重要保障,有力地支撑和推动了中国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家庭和个人"成本—收益"核算、企业空间利润最大化需求、城市政府的资源与要素竞争是影响城市制度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中国城市制度发展也产生了明显的实践价值."增加收益"和"降低成本"的城市制度改革,显著提升了家庭和个人的发展能力.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导向的城市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各类企业发展活力.激励竞争和政策创新的城市制度改革,持续增强城市政府发展动力.

    城市制度城市化城市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对外开放论述的三重维度

    刘鑫鑫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论述实现了理论维度、实践维度与价值维度的高度统一.这些论述从理论维度上为逆境中的经济全球化提供了中国方案,致力于从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升级中实现共赢;从价值维度上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成果共享.落实这些重要论述要以"两个大局"为出发点,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着力于制度建设等方面,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

    新时代对外开放逆全球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自信重要论述探析

    付高生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历史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历史的一种理性认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稳定执政的重要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历史自信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对何谓党的历史自信、党的历史自信源自哪里、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价值何在、如何增强党的历史自信等问题作出了系统的回答,深化了对党的历史自信的认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自信的系列重要论述,有助于深化把握党的历史自信,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更为有效地掌握历史主动,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中国共产党人历史自信党的历史新的赶考之路

    能源消费、产业结构与中国碳排放模式的差异

    逯进郭梦璇
    29-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带有伴随变量的有限混合模型,探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影响的异质性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1)通过内生聚类将中国碳排放模式划分为3 种,分别为初始型、人力资本驱动型、技术创新驱动型;不同碳排放模式下,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优化对于碳排放的抑制效果不同.(2)考察期内,全国29 个省份的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模式发生了动态转换;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模式的异质性以及模式转换具有重要解释力.厘清不同省份间碳排放模式呈现异质性以及同一省份碳排放模式变化的原因,为从根本上降低碳排放提供合理依据,进一步提高区域减排治理效率.

    碳排放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人力资本

    "双碳"背景下中国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

    曹泽张浩程毅
    4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智能化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概念,是实现环境友好治理的重要途径.基于2006-2019 年我国各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基准回归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重点探讨工业智能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与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工业智能化显著抑制了碳排放强度,工业智能化每提升1%,碳排放强度降低0.0311%;东部、中部地区工业智能化抑制了碳排放强度,西部地区工业智能化则对碳排放强度提升有促进作用,区域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工业智能化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工业智能化每提升1%,碳排放强度降低0.0437%,相比于无空间因素,工业智能化的作用效果更好;工业智能化在抑制本地区的碳排放强度的同时,也抑制了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表现出空间正向溢出效应,但溢出作用并不显著.因此,应继续加快工业智能化发展进程,实现区域间环境联动治理,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双碳"工业智能化碳排放静态面板回归区域异质性空间SDM模型

    数字技术促进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了吗?——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效应的双检验

    杨海丽邱韵桦
    5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商贸流通业、创新经营模式、提升渠道效能、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整体效率,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保障条件.基于全国30 个省份(港澳台和西藏除外)2013-2020 年的数字技术水平指数和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指数,检验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消费渠道创新的中介效应和政府财政支出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1)数字技术显著驱动了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2)消费渠道创新在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显著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特征;(3)政府财政支出在数字技术驱动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单一门槛.基于此,提出强化数字技术升级与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消费渠道创新、缩小地区间数字消费鸿沟等政策建议.

    数字技术商贸流通业消费渠道创新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领导品格优势对下属工作投入的双重影响路径研究

    余璇李豫张印轩唐炎钊...
    69-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15 家企业220 名企业员工的问卷调研,立足于场理论、原型理论和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理论,构建了分别以下属义务感和下属依赖为中介变量的两条路径,深入探讨了领导品格优势对下属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并验证了领导能力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品格优势通过正向影响下属义务感,提高下属义务感增加下属的工作投入,通过负向影响下属依赖,削弱下属依赖增加工作投入.领导能力在领导品格优势对下属义务感和下属依赖的影响中均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本研究有利于企业在甄选领导者时充分考察其品格优势和能力,有利于领导在管理下属时提高下属义务感、防范下属依赖心理,从而最终提升下属工作投入.

    下属义务感下属依赖领导品格优势下属工作投入领导能力

    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构建及其应用

    苏平梁爽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技引领发展的时代,技术经理人成为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功的关键中介,助力科技实现产业化、商业化.在对技术经理人界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行为事件访谈法等探索技术经理人所需素质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法对其检验,构建了包括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个人品质3 个维度的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根据构建的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模型得出结论,建议技术转移机构将胜任素质模型运用于技术经理人选拔、培训、绩效管理等人才培育方面.

    技术经理人胜任素质人才选拔培训绩效管理

    中国城市房价波动异质:驱动因素与作用路径

    李娇向为民
    93-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长期供需角度确定房价的驱动因素,综合利用线性和非线性的计量方法,探寻其影响程度与作用路径的城市异质性.结果表明:房价存在脱离经济基本面的情况,但考虑市场预期经济收入对房价占有正向主导地位;人口、土地和存量的影响具有非唯一性.按经济和人口划分的城市,房价受土地供给影响更大;资源型城市中,房价对人口流动和房地产存量更敏感.我国房价整体平稳,除了经济发展快、人口持续流入的超大、特大城市、东部城市外,人口在100 万~300 万、地处东北部、西部的城市,尤其是四线城市的房价具有潜在不稳定性.对于不同的房市发展程度、人口规模和地缘经济带的城市,预期在人口或土地影响房价的关系中存在完全中介作用,居民收入与存量并未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建议继续坚持供需并重的调控方式,长期夯实产业和人口基础,短期则应合理评估房市库存,收缩房市增量供应区域;要认识到房价地区分化、同城分化的趋势将长期存在,应根据房价的城市异质特征制定并执行因地制宜的房市调控政策.

    房价波动驱动因素作用路径城市异质房地产市场

    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何以提升——基于CLDS 2014数据的发现

    赵岩闫玖玖张天喜
    110-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获得感"已成为当前衡量改革发展成果共享程度和评价民众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是城市社区居民在客观现实满足了自身需求后产生的一种正向积极的感受或评价.结合需求理论构建了测量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的指标体系,并利用CLDS 2014 的数据分析了可能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2014 年我国城市社区居民获得感一般,有待提升.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的获得感有了显著提升;来自社区维度的获得感低于来自个体层面的获得感;社区身份、公平感、社会预期、社会信任等对城市社区居民的获得感有显著影响.为此,需要调节收入差距,稳定和扩大就业,提升居民个体获得感;培育社区意识,促进社区建设,提升居民社区层面获得感;营造公平氛围,促进社区信任,提升居民获得感.

    社区居民获得感社区治理主观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