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重庆科技学院

余志祥

月刊

1673-1999

cqust_xb@vip.163.com

023-65023856 65023823

401331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综合性学术期刊,1999年创刊,2006年开始按双月刊出版,主要刊登哲学、政治、经济、法制、管理、语言、艺术、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专题性或综合性的述评等。本刊按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的要求,实行规范化编排。对稿件的基本要求是:主题新颖,观点明确,有实践基础,有理论高度;论据充分,引文准确,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图表清晰;文章编写格式符合规范要求。对于基金项目产出论文,本刊将予优先刊用,并从优计付稿酬。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风险防控的法治化进路

    金香爱仝怡菲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专项债券在地方政府债务构成中的占比增加,其逐渐成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和风险防控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的持续扩大往往伴随着潜在的项目风险、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立法中关于专项债券的法律规定层次不高、债券定价市场化程度不足、债券市场竞争结构失衡、债券资金使用情况不理想、举债机制诱发道德风险等共同构成了专项债券潜存风险的根源。有必要制定高层次的专项债券法律制度、健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债信机制、促进专项债市场竞争结构多元化、强化专项债项目管理机制,通过立法试点授权市县级政府自主发债权,探索新的举债机制,最终通过一系列法治化举措实现对专项债券的风险防控。

    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预算法举债权

    数字经济时代流动人口创业生态系统建构的区域差异与协调研究

    李秋烟王晓艳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和协调发展指数的方法,对2000-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流动人口创业生态系统建构的区域差异与协调研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创业生态系统指数呈现出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指数对流动人口创业生态系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流动人口创业生态系统的供给、需求、资源和环境4个子系统对协调发展指数的影响均为正向且显著,其中环境因素的影响最大;协调发展指数对流动人口创业的质量和效益的影响为正向且显著。据此,提出加大对数字经济的投入和支持、加强对流动人口创业的区域协调和合作、加强对流动人口创业的环境优化和改善等政策建议。

    流动人口创业创业生态系统数字经济空间计量模型协调发展指数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思维方法

    欧庭宇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是理论,又是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需要用科学思维方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要以系统思维方法全面系统地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在总体上推进系统与内外要素的关系优化;以战略思维方法来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加强顶层设计,从战略规划和战略举措上指引前进方向;以历史思维方法梳理中国式现代化的来龙去脉,就要置身于马克思主义语境、历史文化背景和自身实践中把握发展规律;以创新思维方法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与地位,就要从与西方式现代化模式、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依附式现代化模式的对比鉴别中展现理论超越;以底线思维方法考察中国式现代化的安全问题,就要树立忧患意识并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以辩证思维方法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就要在若干重大关系中系统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取得的实质性进展。这些科学思维方法紧密关联、交互耦合,共同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方法体系,为科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思维方法顶层设计底线思维新质生产力

    发展法学视域下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刘辉唐毅
    3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失业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常见的危机之一,失业保险制度是应对失业问题的有效举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面临巨大挑战,存在失业保险申领门槛较高、集中监管下基金监管业务混乱、基金稽核权责配置失衡、失业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低等缺陷。发展法学理论作为新发展理念在法学领域内的具体表现,可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引。失业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进程中,应当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并以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指导失业保险制度改革,优化失业保险待遇申领条件、推动失业保险集中监管体制改革、增强经办机构稽核权力,从而提升失业保险基金运行效率,最终优化失业保险制度,增进人民福祉。

    发展法学理论发展理念失业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保险基金

    集体行动理论视角下"三无"小区治理困境与路径研究——基于G市6个"三无"小区的调查研究

    王翠尹菁薇
    46-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G市"三无"小区的调研发现,"搭便车"与"协同惰性"下的双重冷漠、科层化的单向度推动、动员资源的有限、价值认同危机是"三无"小区集体行动困境的成因,而党建引领统筹个人理性、多元主体征集群众诉求、多方协商突破科层局限、情感融入助推共同治理使集体行动成为可能。因此,提出党建引领与多方合作、小规模团体与精准把握需求、扩充治理资源与选择性激励、文化一致性与意识共同体等"三无"小区治理路径。

    集体行动理论"三无"小区基层治理老旧小区小区治理

    刑事诉讼视野下数字人权的保护框架

    王芙蕖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讨论了刑事诉讼视野下数字人权的保护框架,指出目前国内对于数字人权保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宪法性证成、保护原则和民事领域上,而较少关注刑事诉讼领域。因此,为填补刑事诉讼领域中数字人权保护的空白,阐述了数字人权在刑事诉讼中可能受到侵害的情况,并从文化环境、制度体系、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在制度方面,建议在刑事诉讼程序内做到平衡各方技术能力,给予弱势方获取技术援助的权利等;在刑事诉讼程序外,建议加强法律从业者对数字人权保护意识的培养,并向普通民众普及数字人权概念;在技术方面,建议采取先进的检测手段来监督相关技术的应用,严格访问控制机制和权限管理策略,坚持数据最小化原则等。

    数字人权刑事诉讼人权保护个人信息数据数字权利意识

    "组织—仪式—空间"视角下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生成逻辑——基于H省D村的案例分析

    陈相谭曾泉海
    6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乡村治理陷入原子化、疏离化困境,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振兴进程与乡村建设成效。通过建立"组织—仪式—空间"三维分析框架,系统剖析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整体过程,深入探究文化赋能乡村治理的生成逻辑。研究发现,文化赋能乡村治遵循秩序、情感以及场域三重逻辑:以党建引领构建"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维护乡村公共秩序;以仪式互动塑造村民价值体系,破解原子化、疏离化困境,借助情感能量重塑乡村社会关系;以空间营造唤醒并生成村民集体记忆,聚合多元社会资本,凝聚乡村发展合力。

    乡村治理党建引领情感联结集体记忆文化赋能

    回流农民县域城乡两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

    王惠云
    78-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东西部县域的实地调查及既有研究发现,城市化门槛、县域发展、家乡情结与家庭需求共同影响农民流动的推拉因素变化,部分农民理性回流县域并呈现县域城乡两栖的回流形态。东西部案例中,农民在县域城乡间短距离流动,能不同程度地兼顾到乡村产业、老人照料、文化参与及村庄事务,有助于乡村的全面振兴。提出系统性地畅通回流渠道、调适回流观念、稳定回流人群等对策建议。

    农民回流回流成因回流型态县域城乡两栖乡村振兴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逻辑、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杜俊华谢红宇
    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指南。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丰厚的实践基础,蕴含着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和人民性特征,是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新探索,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样态的新阐释。准确把握这一思想的实践逻辑和鲜明特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不仅为党肩负新时代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准则与前进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与行动指南,还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新时代

    杀马特青年的社会学形象与身份逻辑新探

    陈泽光柳小琴
    97-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杀马特青年在自我展演、日常生活与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社会学形象分析,认为这一群体的形成有其深厚的社会性因素。正是在世代身份、地域身份、职业身份、教育身份等多重身份逻辑的共同作用下,杀马特青年的群体身份得以定位。杀马特青年产生与转变的过程与中国社会的转型发展过程相伴随,折射出青年农民工群体所面临的诸多社会现实问题。正视并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将会更好引导青年农民工群体的发展与社会融入。

    杀马特青年青年农民工身份逻辑社会学形象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