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万明春

双月刊

1008-6390

jyp595@163.com

023-86380032

400067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9号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市教委主管,重庆教育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践与反思: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之路

    吕鸣章
    5-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永恒主题.植根唯物史观的场域,揭示形而上学从古典、近现代到后现代的历史演变逻辑,认为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应该置身于人类社会生产实践的具体样态,应该置身于人的社会关系及生活方式,应该置身于人类历史的交往形式,去分析哲学抽象的奥秘,才能清除遮蔽在形而上学之上的迷雾,让形而上学重现世俗人间.拒斥和消解形而上学,实质上是对人生存方式的不满,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批判.形而上学作为一种智慧之学,会与人类长久相伴.

    实践反思形而上学历史演变

    网络水军犯罪的刑法规制

    颜子晴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高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水军及相关黑灰产业也逐渐滋生蔓延.电商平台某些商家清一色的购物体验好评,社交平台直播突然出现成百上千甚至过万的观众等一系列现象,表面看似产品优质、人气旺盛,但实际上是网络水军一手炮制的假象.网络水军通过有偿发帖、删帖,刷分控评等炒作方式掩盖事实真相,误导网友上当受骗,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且破坏网络空间的管理秩序,整治网络水军迫在眉睫.我国现行刑法体系对网络水军有关主体刑事责任的追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除在适用现行法律对犯罪主体进行定罪处罚外,还需对刑法以及其他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相应的补充和完善,加大对网络水军的打击力度,侧重源头治理.在此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携手加强网络生态综合治理,维护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

    网络水军盈利模式共同犯罪刑法规制

    民营企业带动资金变股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李靖李盼杰张晓萌王飞...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民营企业带动资金变股金的"铁三角"模型,探讨民营企业、农民与村集体等主体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内在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分析民营企业入股资金少、贷款入股效果不佳、资金吸引力不强,农民本身没有太多资金、厌恶风险投资、资金投入不稳定,村集体利用扶持资金不充分、资金投资方向和收益难确定等问题,探讨充分发挥民营企业自身"资金变股金",民营企业带动农民的"资金变股金"、带动村集体的"资金变股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民营企业资金变股金乡村振兴战略路径选择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智能财务决策及其体系架构研究

    陈云霏
    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智时代的到来,数智化决策型管理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发重要,智能财务决策转型迫在眉睫.从高校智能财务决策概念入手,剖析其基本框架的内在逻辑,并基于智能财务在经营战略和决策支持场景的分析,提出高校智能财务决策体系的架构和建设思路,细化了财务组织重构、复合型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智能财务信息化平台升级、运营管理设计等建设要点,可为行政事业单位智能财务改革提供决策参考.

    高校智能财务数智化技术决策支持

    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译者群体研究

    季淑凤
    31-3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世纪前半期《红楼梦》的英译者群体为研究对象,考察该时期同一文化系统下译者怎样参与、回应以致影响《红楼梦》的翻译与传播;基于译者群体在身份、国籍等方面呈现的变化,分析这些因素对翻译选材、翻译目的及翻译策略所产生的影响.译者群体从自己的身份出发,或出于服务语言的需要,或出于传播中国文化的需要,抑或为了满足读者异域情调的需要,大都采取意译和创造性翻译的策略,从不同侧面再现了《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意义,展示了时代和文化因素对该译者群体所起的整体作用,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红楼梦》译者群体20世纪前半期

    《孝经》安乐哲译本译者行为研究

    陆贇彭雪
    3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乐哲的《孝经》译本需要一分为二来对待.一方面,他完成了高质量的新译本,对于原文的理解更加准确,译文的表达更加通顺,也淡化了旧译本中的宗教色彩;另一方面,他倡导的角色伦理学其实是用西方哲学的理念来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并不能代表《孝经》的本来面目.

    安乐哲《孝经》角色伦理译者行为

    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具身认知动力系统视阈下翻译主体间性研究

    尹穗琼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世纪60、70年代的解构主义思潮消解了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引起了哲学研究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转向,进而导致翻译研究领域各种中心论的破除和主体间性主题的浮现.此外,现象学引发了认知科学的二次革命,抛弃了计算隐喻的具身认知科学在诸多领域引发了变革,其动力系统理论在整体主义思想、耦合关系、持续动力交互方面对翻译主体间性研究有重大启示,可揭示翻译活动的文化具身性和主体间对话交互实质.

    动力系统理论主体间性文化具身性

    论六朝至初唐诗体赋的文律特征及文体意义

    王亚萍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七言诗体赋是六朝初唐文坛常见的文学现象,以诗体赋为代表的骈赋与其他骈文、辞赋相比呈现出新的文律特征.以六朝初唐五七言诗体赋为研究对象,分析诗体赋的基本特征,对其中五七言诗的句式和声律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与近体诗律要求相对照,对比诗句和骈文对句的句法差异,考察文人从诗赋两种文体对近体诗声律的探索,从中寻绎出六朝初唐诗赋、骈文融合的文体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及中唐时期随着儒学变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明道文章观成为主流,诗体赋呈现律赋与古赋的分化与转型,诗体赋逐渐走向衰落.

    诗体赋文律特征文体意义

    《还乡杂记》版本批评

    苏晓阳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还乡杂记》是何其芳的第三本散文集,自 20 世纪 30 年代末问世以来先后出现了不同的版本,经历了跨地区、跨时代的多次修改.运用版本批评的理论方法,系统梳理《还乡杂记》版本的变迁历史,概括分析其修改内容,讨论时空变迁背后的政治话语、文化机制对文学文本生成的影响,探寻何其芳的自我改写与重塑过程.

    何其芳《还乡杂记》版本变迁

    《虚拟偶像爱朵露》中的后现代空间与"认知图绘"

    邬苏婷王涛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虚拟偶像爱朵露》构建了一个系统的后现代空间模式,在多方面表征出当代思想家詹姆逊所论述的后现代文化特质,并通过科幻性的想象将詹姆逊的"认知图绘"理论具体化.小说中展现了两种主要的"认知图绘"形态:"节点"与"城寨".前者以拓扑学理念为基础,通过处理庞大信息数据并结合社会实际,解码出隐在关键点以获得主体定位;后者以稳定的封闭空间状态拒斥资本主义势力与消费主义文化带来的侵略与割裂.从"拓扑学"的角度分析"节点",能为人们走出后现代空间的迷失困境提供一种认知思路.而"城寨"的构想虽然在一定层面上脱离了历史与社会现实,带有明显的乌托邦性质,却也有着引导当代人突破后现代空间局限的意义.

    威廉·吉布森《虚拟偶像爱朵露》后现代空间认知图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