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建筑
重庆建筑

官正梅

月刊

1671-9107

cqjz2002@yahoo.com.cn

023-63859165;63854487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和街31号

重庆建筑/Journal Chongqing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服务山地及西部地区建筑行业,反映重庆及西部地区建筑行业研究、开发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是、新设备所取得的成果。读者对象:从事城乡建筑各专业的中、高级科技人员、管理干部,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热爱、关心城乡建设事业的广大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涪陵坪上地区客家土楼形制特征浅析

    孙慧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涪陵坪上地区是重庆最大的客家聚居区,地处复杂的山区环境,在晚清至民国多年社会动荡环境下,生成了数量众多的强防御性生土楼宇建筑,其中有相当部分保留至今,这一地区也成为今天重庆碉楼民居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该文对这一区域客家土楼的类型进行细分,并结合多个实例分析、总结其平面和立面等建筑学上的特征,以彰显其地域特色,这些特征揭示了当地自然条件和文化传统,而且显示了碉楼与民居形制上分野越来越小的趋势.

    坪上地区客家土楼形制特征

    基于轨迹交叉理论的软岩浅埋双连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

    赵金洪陈绍清刘恒瑞张满...
    46-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隧道的断面形式非常多,双连拱隧道结构由于复杂的工序控制要求,施工过程中安全隐患多,安全风险控制难度大等问题,在工程实际中应用相对较少.该文以科学城新森隧道为例,结合隧道埋深浅和围岩强度低的特点,根据双连拱隧道的施工方法,采用机械凿岩与控制爆破开挖相结合的工艺技术,严格控制中导洞混凝土墙趾地锚及水平横撑施作,精心管理导坑上下台阶长度和左右洞先后行作业面的距离,以及左右洞先后行开挖支护与二衬之间距离,限制了超挖操作的人为失误轨迹运行,避免了开挖掌子面围岩裸露段无支撑的环境工况轨迹出现过长,有效解决了浅埋隧道软岩掌子面岩石的稳定性问题,确保隧道施工短进尺、控台阶和早封闭,该隧道安全顺利完成对类似隧道项目的施工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软岩浅埋双连拱隧道轨迹交叉行为失误围岩环境

    复合地层双线盾构隧道下穿施工既有隧道沉降规律及加固方案研究

    张志成缪振畴朱龙李栋...
    4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营地铁区间隧道轨道沉降控制严格,新隧道下穿施工可能会导致既有隧道发生沉降,而在复合地层中,这种沉降更为明显,因此,加固方案的选取对控制既有隧道沉降尤为关键.该文依托某盾构下穿隧道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导致的既有隧道变形规律及加固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新建盾构下穿施工后,既有盾构隧道纵向呈现出"W"型沉降曲线,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平面交叉点处沉降值最大;2)采取设计的加固措施后,随着加固措施的增强,既有盾构隧道沉降曲线形态由"W"型向"U"型渐变,最大沉降量减小;3)当加固新建隧道拱180.范围及径向2.7 m范围土层时,既有隧道沉降满足控制标准要求,在类似工程条件下,建议采用上述加固方案.

    复合地层双线盾构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加固方案

    深基坑吊脚桩结构响应规律参数研究

    周忠念农斌
    55-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梧州市某民用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PLAXIS分析了嵌固深度与岩肩宽度对吊脚桩结构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嵌固深度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基坑外地表沉降逐渐降低,变化速率逐渐减小;随着岩肩宽度增加,支护桩的水平位移、桩身弯矩以及基坑外地表沉降逐渐降低,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其中桩体水平位移与弯矩的最大值发生处逐渐向地表方向移动,基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发生处逐渐远离基坑边缘,建议在采用吊脚桩形式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预留足够的嵌岩深度与岩肩宽度.该研究可对相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数值模拟参数分析吊脚桩结构响应深基坑

    密集城区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以某中医院工程为例

    邱治国唐梅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的利用越来越普遍,深基坑工程也日益增多.而深基坑工程施工事故频发,且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后果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相关管理经验不足,施工过程管理控制措施不到位.近10年来,深基坑开挖和支护成为国内岩土工程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该文以某中医院工程为例,就深基坑的类型、适用范围及施工安全风险进行了剖析,并结合案例,总结了一些对于密集城区深基坑施工的安全管理经验,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密集城区、深基坑施工风险安全措施应急处置

    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研究

    汤繁华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框架梁端剪力调整之前,应先计算控制截面内力,后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使结构更加安全.框架结构梁柱抗震内力调整在手算一榀框架计算中是一个难点,且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一问题,可根据具体计算实例,归纳出框架梁柱抗震内力调整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计算出在框架梁端弯矩正负号判别、弯矩最不利组合、最大剪力设计值确定等位置容易出现错误,并结合实例予以纠正.框架柱的抗震内力调整顺序是先进行"强柱弱梁"的调整,再进行"强剪弱弯"的调整,中柱在进行"强柱弱梁"的内力调整时,因其需要同时考虑节点左右梁端的弯矩,节点上下柱的线刚度,计算量大,采用柱端弯矩增大系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简单明了,误差很小,对边柱同样适用.

    框架结构内力调整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约束砌体结构抗震加固研究

    李勇志许子宜陈俊驰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约束砌体结构在采用混凝土条带、窗下墙设缝、窗间墙宽度增大等加固方法作用下的破坏模式,该文以2层开洞砌体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多组试验模型,研究了条带配筋率、窗下墙设缝深度、窗间墙宽度在动力时程作用下对约束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及自振周期的影响,并以墙体破坏率为指标,定量研究了条带配筋率、窗下墙设缝深度、窗间墙墙体宽度等单因素下的合理取值,研究表明:窗间墙宽度的合理取值应大于900 mm;混凝土条带的钢筋配筋率合理取值为大于0.65%;窗下墙设缝深度的合理取值为200 mm.

    约束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动力时程分析抗震性能

    竹材料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刘子寅崔莉莉尤薇
    70-7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中,容纳人与物的建筑首当其冲,建筑的抗震性能决定着整个灾害中人类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受损情况,地震对建筑的破坏性,尤其对于低经济水平与高密度人群地区有着突出的影响.建筑材料中,竹材所具备的优质性能可为建筑结构提供更理想的抗震设防能力,受到广泛使用.该文通过对比与综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建筑抗震现状,针对原竹结构建筑、改性竹建筑与复合式竹建筑的抗震形式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对未来竹建筑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地震预防原竹结构建筑改性竹建筑复合式竹建筑

    斜列式机动车库平面柱网设计研究——以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为例

    张欣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为例,研究斜列式机动车库的平面柱网设计规律:包括框架柱的截面形状与尺寸、柱网开间尺寸、柱网开间中的停车位数量、进深方向的柱网尺寸、柱网与停车位的关系、无障碍停车位等方面内容.并按照独立式车库和附建式车库两种类型给出不同的设计意见.将60°斜列式停车方式与实际工程项目中普遍采用的垂直式停车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适用场所.以期丰富机动车库的设计方法,提高机动车库的设计质量.

    机动车库60°斜列式停车方式独立式车库附建式车库柱网设计

    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研究

    齐柏璐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混凝土自身材料特性等原因,车库地坪找平层易开裂、空鼓,为减少裂缝的产生,一般采用钢筋网片方案进行抗裂,而实践发现,这一方案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抗裂作用,取而代之的应是钢纤维混凝土这一新型高性能混凝土材料,该文对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在施工之前,布设基准点并预设排水沟,根据配合比制备混凝土,并在混凝土中布设钢纤维,在施工地面布设抗裂钢筋;利用激光整平机摊铺混凝土,并做伸缩缝切割以及找平处理,进行钢纤维混凝土浇筑,采用"铺设土工布+洒水+固化剂"方式对钢纤维混凝土进行养护,完成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施工后地下车库地坪裂缝宽度、长度以及深度均低于最大限值,符合规范要求,设计技术具有良好的施工效果,在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施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地下车库地坪钢纤维混凝土抗裂钢筋激光整平机伸缩缝土工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