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社会科学

傅剑秋

月刊

1673-0186

023-86856487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重庆社会科学/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清廉文化培育的方法与路径:基于文化形成的分析

    蒋来用白玉成
    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廉文化的形成离不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作用,离不开个人与社会的双向互动。在强大政治推力作用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清廉文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和创造性成果,但实践中仍然存在对清廉文化内涵认知片面化、清廉文化创建倾向形式化、活动倾向运动化、建设缺乏广泛性等问题。从人类认知能力演进的起点着眼思考文化发展的过程,我们将清廉文化的形成分为个人直观感受催生再认知进而整合为群体共识、清廉范式经实践得到确定、文化不断传播扩散三个阶段,同时结合清廉文化建设实践,提出了将培养正确认知作为清廉文化形成的基础、将践行作为清廉文化建设的重点、将制度落实作为清廉文化建设的保障的方案来实现清廉之治的目标。

    清廉文化文化形成认知实践制度

    数智时代我国清廉文化传播路径研究

    王星
    2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廉文化传播是推动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数智时代,数字技术的嵌入给清廉文化内容的生成、表达和传播形态带来根本性变革,也为清廉文化传播带来新的机遇。数字技术的加持不仅有效激活了传统清廉文化基因,丰富了清廉文化传播方式,也拓展了清廉文化表达场景,在时空交互中给予受众全新的数字文化体验。但是,由于受到算法推荐、技术伦理等因素的制约,数字技术的运用也给清廉文化的传播带来新挑战。包括算法推荐对人和社会的信息遮蔽致使受众易陷入"信息茧房"、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足对清廉文化吸引力感染力的影响、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失衡导致对清廉文化精神内核的消解等。必须进一步进行算法治理,推进算法监管全过程、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清廉文化资源、注重清廉文化内容的情感表达,不断提升清廉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助力清廉文化"出圈"。

    数智时代清廉文化数字化传播

    全国统一大市场与碳中和绩效

    周兵梁博别礼城
    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利用2005-2020年的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探究我国统一大市场的碳中和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显著提升了我国碳中和绩效,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发现,相比于其他地区,胡焕庸线以东、秦岭—淮河线以北地区和成熟型城市群的碳中和绩效受到市场统一化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研究发现,降低政府干预、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和推进绿色技术创新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碳中和效应的主要路径,城镇化、绿色金融和市场化则发挥正向调节作用。拓展研究发现,以ETS试点政策为代表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具有显著的政策效应。最后,文章提出着力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度建设、用好绿色金融和绿色技术两大"绿色"工具和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政策建议。

    全国统一大市场碳中和绩效政府干预

    全球创新链治理:"五龙治水"视角

    俞荣建张丁予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创新格局加速演化、全球创新链正在形成的背景下,积极融入井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是我国必然选择。基于企业间治理的全球价值链治理范式,需要向全球创新链"五龙治水"的范式转型: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单边创新制度聚合及其四维度效应,双边非对称创新制度结构的竞合博弈。积极整合全球创新资源、深度参与全球创新链治理、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全球创新链,以及审视和优化国内创新制度,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在全球创新链中向中高端攀升的战略思路和具体举措。从这一全新战略视角出发,识别中国在全球创新链中的定位,提出构建"一带一路"框架下全球创新链的战略思路。优化国内创新制度,中国产业和企业更有效地参与全球创新链,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协同发展,同时也为中国在全球创新中的积极角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全球创新链治理"五龙治水"创新制度聚合效应非对称制度结构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目标、基础与路径

    石金群
    6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村基层党建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功能分析其引领乡村振兴的目标、基础及具体路径,旨在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研究发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本质功能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核心作用,通过政治引领、领导发展、服务群众、人才培养和社会治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政治、组织和人才保障。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建在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组织方式,发挥服务功能,激发组织活力,提高其组织力,以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建

    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失能及治理路径

    徐京波徐文博
    7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为农村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社会交往、智能学习和农业生产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新的挑战。以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农村老人数字失能现象成为数字乡村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智能化服务创新与传统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乡土文化传统与数字化生活之间的碰撞、互联网行业需求与网络权益之间的对立,是造成农村老人数字失能问题的主要动因。因此,要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推动适老化产品开发;以制度设计和政策方针为引导,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环境;以加强数字反哺为桥梁,提升农村老人数字能力和水平,从而帮助农村老年群体摆脱数字失能的困境,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数字乡村建设农村老年群体数字失能治理路径

    "绿色"引领种子产业发展:理论逻辑、制约瓶颈与实现路径

    刘洋蓝思羽
    87-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中国的农业生产正面临着"粮食增产"与"化肥农药减量"的双重压力,"增产不增污"成为当下农业发展的重点问题,而培育更多绿色优质的种子是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是推动种业绿色发展,有效提升绿色种子的供给。尽管目前以鼓励创新为宗旨的种业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但种业绿色发展仍存在管理机制、标准体系、产权保护、创新投入、联结机制等方面的困境。未来需构建以产权体系为根本、以市场体系为主要、以科研体系为核心、以合作体系为保障、以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种业新体系,进一步推动中国种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色发展种子产业种业振兴

    刑事庭前会议制度的运行现状与完善路径

    周祖成王一薄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庭前会议制度自2012年正式确立至今,对于推动庭审实质化,提高审判效率和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从司法适用情况来看,庭前会议的适用不足,甚至潜存被虚置的危险,囿于此,在对庭前会议制度的生成作出分析之同时,对其实践适用整体偏低的因由作出厘定,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度的功能定位及其实践走向两个维度,对庭前会议制度作出具体设计。

    刑事诉讼庭前会议庭审实质化制度构建

    制度与出路:轻罪立法视域下前科消灭制度构建探析

    吴静
    11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行前科制度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却饱受标签化、过度限制犯罪人权利等诟病,且一定程度上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罪责自负等原则相违背。建构前科消灭制度,使之与当前积极刑法背景相适应,使刑法真正轻缓化,更好地平衡好犯罪人权益保护和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之间关系,对解决前科人员群体引发的社会隐患问题具有积极实践意义,对促进我国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具有反哺意义。可遵循循序渐进的改革步骤,先行构建未成年人的前科消灭制度和轻罪前科消灭制度,同时,应对层级不符和无关联的前科规定进行清理,并消除前科株连效应,可采取自然消灭、裁量消灭等消除方式,同时完善相关联的犯罪记录登记与查询制度、人事档案制度、政审制度、保障制度等系列配套制度,最后构建起体系性的前科消灭制度。。

    积极刑法前科消灭制度构建

    中国共产党复兴话语的生成逻辑、演化特征与实践机理

    于海亮李俊杰杨润聪
    123-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复兴话语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话语表达,不是即成的,而是生成的。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遵循人的需要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根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需要共同创作生成的。这种多要素耦合的生成模式,赋予复兴话语多样性、实践性、系统性的特征,使复兴话语能够清晰描述复兴实践的内涵、目标、方位、理论、道路和前景。因此,深入研究百年复兴进程中演化出独特的话语特征,把握复兴话语的实践机理,推动复兴话语与复兴实践的良性互动,对百年变局之下掌握话语主动权,砥砺中国人民向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具有重要作用。

    复兴话语生成逻辑演化特征实践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