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社会科学
重庆社会科学

傅剑秋

月刊

1673-0186

023-86856487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重庆社会科学/CSSCI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内涵特征、生成逻辑与实践路径

    廖祖君卢晨瑜
    5-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一般性,也有其特殊性。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特殊性内涵和特征的系统阐释,有利于揭示并避免当前理论界存在的认识误区。从历史昭示、现实需要与战略考量三个维度出发,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生成逻辑进行细致描述,有利于回答为什么要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应当在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小农户融入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有序流动,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城乡融合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解决收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张新昌皮映良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充分和收入不均衡的问题。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的不均衡,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同时影响了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并阻碍了共同富裕的进程。因此,改革分配制度是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探讨了收入分配的决定因素和来源、资本主义的剥削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收入分配的尺度与标准以及共产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设想等,处处彰显收入分配的公平正义价值追求。深入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建构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的的分配制度,是解决收入分配不均衡问题的重要途径。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不均衡共同富裕

    回溯、思考、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朱锦秀蔡璐
    2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新时代关于人与 自然关系的高度凝练,深刻领悟这一新论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把握。通过梳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拨资本主义生态僭越逻辑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人与 自然关系的发展趋势;统筹"生命共同体""两山论""两个重大"关于人与 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深刻认识其内涵意蕴对于践行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立足系统治理、数字引领、助力全球的总体规划,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智慧,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展现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与决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

    胡承波杨月乔
    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从实质上讲,中国式现代化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的实践形态和"具体化",体现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发展的个性特点和特殊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径选择,更是系统的理论,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念、目标、发展战略、制度基础、文化蕴涵等多重内容的总结提炼。本文试图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系统的理论分解,从中国智慧、中国 自信、中国理念、中国战略、中国方案五个角度,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性",以便中国更好认识自身,有利于世界正确理解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性特殊性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建构及其当代价值

    邓多文李思佳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虚伪本质、人民对权利的深切渴求等现实情况,在批判吸收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主权理论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制度体系与实践方略,在既有主权理论基础上探索出真正属于人民的主权理论。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为辩证认识西方主权理论提供思想源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创新给予理论指南,为当代中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得到更健全的法律保障赋予发展动力。

    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西方主权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用机理、风险审视与纾解路向

    胡剑贾丽红
    6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有效拓展民主参与渠道、整合民主资源要素、连接民主制度链条、打造民主实时图景,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化发展。但数字化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也存在着数字信息形态异化、数字资源分布不均、数字权力过于集中、数字技术渐成壁垒等潜在风险。现阶段,我国可通过健全数字制度引领数字民主发展方向、搭建横纵联通的一体化数字参与平台、强化数字权利保护完善数字权力运行、大力发展数字基建实现数字化全覆盖等应对数字信息异化、缩小数字资源鸿沟、规范数字权力分配、消除数字技术壁垒,以促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数字化转型,进而促进数字化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性、广泛性、管用性、过程性目标的实现。

    数字化全过程人民民主作用机理风险审视纾解路向

    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政策逻辑与内涵特征

    左菁
    8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阶段建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是在新时期我国转变政府职能和提升政府民生治理能力的背景下,进一步划分政府、家庭、市场等养老主体在养老服务中的责任边界,强化政府"兜底线、保基本"的养老保障职责,增强老年人的普遍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制度探索。然而,当前基本养老服务政策内容较为薄弱,相关理论研究也较为匮乏,本文以系统梳理基本养老服务发展脉络为出发点,深入挖掘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形成的政策逻辑,详细阐释基本养老服务制度的内涵与特征,为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完善提供思路。

    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公共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制度

    基本医疗保险下自付费用公平性研究

    况贞勇赵翔
    10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本医疗保险的实施降低了患者医疗费用负担,确保了基本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为了确保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并控制医疗资源的浪费,需要在兼顾医疗公平与效率的同时对医疗保险费用的供需两端进行管控,这是合理的举措。在供给端,推行医疗保险费用总额预付制虽然争议不断,但被认为是较为可行的方案;而在需求端,实行医保与患者分担付费模式与分级诊疗等则备受争议。而根据患者经济能力的差异实行区别对待与对相同的医疗需求提供相同的基本医疗服务之间存在公平医疗照顾理念的冲突。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建立自付费用等监测体系有助于检视基本医疗保险自付费用体系的公平性,成为调整保险给付标准的考量因素之一。此外,政府强化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增加保险人分担费用比例等举措,有助于确保患者获得公平的基本医疗服务。

    医疗公平自付费用社会性医疗保险分级诊疗

    数据处理目的改变之法律挑战与对策

    杨烁王玉宝
    116-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限制原则要求信息处理者对数据进一步处理不得与初始目的不兼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对该原则发起了挑战。大数据分析使用不同的算法分析数据,人工智能通过对所持有的数据进行训练,要求重新使用数据创造新的价值。改变数据处理目的,须在信息主体的基本权利保护、风险控制与促进创新之间构建一个新的平衡。为了给数据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场景一致性构建兼容使用理论;为科学研究、统计目的使用数据推定具有兼容性,从而释放大数据分析的价值,并提高法律的可预测性。更进一步,通过代码塑造数据处理目的改变再次利用数据的行为规范。数据的设计和默认保护理念认为代码架构可以通过数据处理场景,将目的限制原则内置到信息系统当中,通过组织和技术保障措施确保数据重新使用具有兼容性与合法性,并保障数据安全。

    目的限制原则兼容性目的改变数据设计和默认保护

    作品选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