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雷寒

月刊

0253-3626

cyxbbjb@126.com

023-68485032

400016

重庆市渝中区医学院路1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重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专业性学术刊物,已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通过论著、临床研究及短篇报道等栏目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内容。为了更好地反映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及医药信息,欢迎从事医学卫生事业的人员踊跃投稿,并优先考虑属国家、省、市科研基金项目的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视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少见严重并发症

    高铭阳高蕾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血液系统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HSCT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患者实现了移植后的长生存,但移植本身仍然是一种高风险的治疗方法,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是阻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一道难关.其中,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ransplantation assoc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A-TMA)、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和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3种并发症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死亡率极高,一旦发生会对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重视移植后少见严重并发症是提高移植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

    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疗效分析

    刘嘉朱丽丹高世春刘焕凤...
    802-8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ransplantation-assoc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TA-TMA)的临床特征、高危风险因素、治疗方案对TA-TMA的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断的40例TA-TM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未发生TA-TM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120例,回顾性分析TA-TMA患者临床特征、高危风险因素、治疗反应、生存情况等.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倍体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钙调抑制剂浓度增高是TA-TMA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P<0.05);将40例TA-TMA患者的治疗方案分为2组:含血浆置换治疗方案26例(方案1),不含血浆置换治疗方案14例(方案2).结果 显示方案1存活8例(30.8%),方案2存活2例(14.3%),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巨细胞病毒感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TA-TMA发生的高危风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含或不含血浆置换方案疗效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建议依据患者病情、TA-TMA指南推荐进行治疗选择,后续亟需进一步探索更优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TA-TMA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危险因素疗效

    RAP无激素方案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中重度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杨曦李成龙叶雪梅王宇...
    807-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RAP无激素方案——"芦可替尼、阿奇霉素、吡非尼酮"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中重度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行allo-HSCT并发生中重度BOS的患者14例,回顾性分析RAP无激素方案——"芦可替尼、阿奇霉素、吡非尼酮"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①有效率:3、6和12个月治疗总反应率分别为50.0%、57.1%和50.0%.治疗有效的8例患者在6个月时出现1秒用力呼气量(FEV1)%预测值(t=2.187,P=0.033)、6min 步行测试(t=2.338,P=0.023)、ECOG 体能状态评分(t=2.681,P=0.013)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严重程度(Z=2.155,P=0.032)的明显改善.②生存:中位随访13(5,64)个月,5例(35.7%)死亡,死因为重症肺炎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提示RAP疗程延长与生存改善趋势相关(Wald值=2.892,P=0.089).③激素暴露:14例均有长期糖皮质激素使用史,8例(57.1%)1个月内停用,2例(14.3%)减量50%以上.④安全性良好,主要不良反应为3级以下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结论:RAP无激素方案治疗allo-HSCT后中重度BOS显示良好疗效,允许快速停用糖皮质激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但限于小样本量和回顾性设计,有待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无激素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回顾性分析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王聪聪朱丽丹刘嘉唐书翰...
    813-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ease,PTLD)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病理诊断为PTLD的患者10例为研究组.分析10例PTLD患者的移植预处理方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 globulin,ATG)使用情况、供/受者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情况等因素对PTLD发生及转归的影响.按照1:4比例个体匹配,选取同时期同一移植中心4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情况及检查检验指标,对PTLD的相关风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10例PTLD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淋巴结肿大:颈部4例,腹股沟、耳后、腹腔各1例;回肠、肺脏、肝脏淋巴组织增生各1例.病理类型以单形性变为主,共8例,多形性变2例.B细胞来源9例,以高增殖活性B细胞淋巴瘤为主,可疑T细胞来源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和供者EB病毒水平与PTLD发生相关:PTLD组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低于对照组[131.50(61.00,197.75)d vs.244.50(142.00,424.00)d,Z=2.547,P<0.05],PTLD 组供者 EBV DNA阳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5.0%vs.17.4%,x2=5.888,P<0.05);患者年龄、疾病诊断、移植预处理方案、供受者关系、供受者血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程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预防方案、ATG使用情况、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BK病毒(BK virus,BKV)/JC病毒(JC virus,JCV)水平、移植前后EB病毒水平、GVHD与PTL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P>0.05).发生PTLD后,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治疗组生存时间长于未治疗和非R-CHOP治疗组[(345.13±110.84)dvs.(9.00±7.51)d/21.00 d,P<0.05].结论:供者EB病毒DNA水平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与PTLD发生呈现相关性,提示移植前需监测供者EB病毒水平,阳性供者应给予相应治疗;移植后发生PTLD患者首先会减停免疫抑制剂,所以会造成免疫抑制剂使用时间长是PTLD发生保护性因素的假象.发生PTLD后,及时进行R-CHOP方案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及生存时间.

    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EB病毒

    ADAR1 p150和p110参与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巩雪柳静蹇文文崔易红...
    820-8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腺苷脱氨酶 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 1,ADAR1)对肝细胞癌(live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HC)增殖、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式分析网站GEPIA检测ADAR1在LIHC中的表达水平和预后价值;提取人体肝癌标本的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DAR1的表达情况.将ADAR1 p150和p110过表达质粒和靶向ADAR 1 p150和p1 10的小干扰RNA分别转染进HepG2和Huh7细胞,利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转染后细胞的ADAR 1表达情况.通过CCK-8实验检测ADAR1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DAR1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最后,在DAVID在线数据库中分析与ADAR 1相关的信号通路,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ADAR1蛋白质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这与生物信息学的预测一致,且高表达的ADAR1与肝癌的不良预后相关;通过CCK-8实验,本研究发现过表达ADAR 1可以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敲低ADAR 1使肝癌细胞增殖能力下降(P<0.05).通过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本研究发现ADAR1的过表达促进了肝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敲低ADAR1后,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受到抑制(P<0.05).DAVID在线分析结果显示,ADAR1主要富集在Wnt信号通路中.Western blot结果提示,过表达ADAR1抑制GSK3β表达和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敲低ADAR1后GSK3β表达和β-catenin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DAR1在肝癌中处于高表达水平,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腺苷脱氨酶1肝癌增殖迁移侵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不同强度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影响的研究

    何龙林曹书源汪洋常青...
    830-8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SHR)肾脏内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有氧运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损害的作用.方法:8周龄雄性SHR和Wistar京都大鼠(wistar-kyoto rat,WKY),随机分为4组(n=6):安静组(WKY)、高血压安静组(SHR-N)、低强度有氧运动组(SHR-L)、中强度有氧运动组(SHR-M).SHR-L组和SHR-M组分别在0°坡度的运动跑步机上以12~14 m/min和18~20 m/min进行有氧运动,每周5次,每次60 min,WKY和SHR-N安静饲养.10周后,训练结束72 h后检测血压.检测血清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Masson染色观测肾脏病理学改变,并将肾脏功能指标(index of renal function,RFI)作为肾功能损伤指标.测定大鼠肾组织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 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Caspase-1)、cleaved-Caspase-1、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IL-1β、IL-18、Gasdermin D、GSDMDC1等蛋白表达.检测血清中IL-1β和IL-18表达.结果:与WKY相比,SHR-N血压、血清Cr、BUN 含量、RFI 比值、NLRP3、Caspase-1、TLR4、IL-1β、IL-18、GSDMD、GSDMDC1 蛋白、血清中 IL-1β 和 IL-18 表达升高;与SHR-N 相比,SHR-M 血压、血清 Cr、BUN 含量、RFI 比值以及 NLRP3、Caspase-1、TLR4、IL-1β、IL-18、GSDMD、GSDMDC 1 蛋白表达下降明显,而SHR-L组下降趋势不明显.结论:有氧运动强度差异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NLRP3炎症小体表达、血压以及肾功能损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低强度有氧运动相比,中强度有氧运动通过TLR4/NLRP3信号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功能损害更明显.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有氧运动运动强度

    氟苯尼考影响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功能研究

    何佳仪代德贤李伟轲高茹菲...
    838-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氟苯尼考(florfenicol,FLO)暴露对蜕膜化的影响及线粒体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方法:构建FLO暴露的原代小鼠蜕膜基质细胞(mouse decidual stromal cells,mDSCs)模型,经FLO(1.56、6.25、25.00 μg/mL)暴露后,采用鬼笔环肽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蜕膜化标志分子HOXA10表达以分析FLO对蜕膜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标志分子PCNA表达以分析FLO对蜕膜化过程中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探针Mito-tracker Red观察线粒体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检测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M20表达并检测ATP水平以分析FLO对蜕膜基质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25.00 μg/mL FLO暴露导致细胞形态异常,蜕膜化标志分子HOXA10表达降低(P=0.002),细胞凋亡水平增加,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进一步发现FLO暴露后线粒体外膜标志蛋白TOMM20表达降低(P=0.010)、线粒体形态异常和ATP水平降低(P=0.003).结论:25.00 μg/mLFLO暴露可能与线粒体功能打破mDSCs的细胞增殖、凋亡平衡,损伤蜕膜化进程有关.

    氟苯尼考蜕膜化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线粒体

    BRD4/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三阴性乳腺癌化疗耐药的机制

    张硕稳李丹贺静杜志兴...
    84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溴域蛋白亚家族4(bromodomain protein subfamily 4,BRD4)/核因子 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铁死亡参与乳腺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机制.方法: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抗性MDA-MB-231细胞(MDA-MB-231/DOX)分为对照(Con)组、DOX 组和 si-BRD4+DOX组.si-BRD4+DOX 组在用 si-BRD4转染 MDA-MB-231/DOX 细胞48 h后,用1 μmol/LDOX处理细胞24 h.通过集落形成试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分析评估细胞增殖能力.通过FerroOrange、liperfloo检测细胞亚铁离子浓度和脂质过氧化水平.将15只雌性BALB/c-nu小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DOX组、DOX+si-BRD4组,每组5只,用于建立MDA-MB-231/DOX细胞皮下接种模型.通过q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分析BRD4/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果:与si-NC组相比,si-BRD4#1和si-BRD4#2组MDA-MB-231、BT549细胞的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水平均降低(P<0.001),和MDA-MB-231、BT549细胞亚铁离子水平、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GSH 比值升高(P<0.01).与亲代细胞(MDA-MB-231)相比,在MDA-MB-231/DOX中BRD4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升高.与Con组相比,DOX组细胞中IKβ-α、NF-κB、BRD4表达和ROS水平增加(P<0.05),和细胞克隆数和EDU阳性染色均降低(P<0.05);与DOX组相比,si-BRD4+DOX组细胞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Anti-IKB alpha,IKβ-α)、NF-κB表达、细胞克隆数、EDU阳性染色降低(P<0.05),ROS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均减少(P<0.05),并且肿瘤组织中TUNEL染色细胞增加(P<0.05).此外,BRD4+DOX组肿瘤重量和体积较DOX组进一步降低(P<0.001),TUNEL染色细胞进一步增加(P<0.001).BRD4+DOX组肿瘤组织中 Ki-67、BRD4、NF-κB较DOX组下调(P<0.01),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上调(P<0.01).结论:BRD4是一个重要的耐药因子,它可以通过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抑制乳腺癌化疗诱导的铁死亡.

    溴域蛋白亚家族4核因子κB铁死亡乳腺癌

    小胶质细胞膜伪装的纳米粒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

    成睿琪张融融秦新月
    853-8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制备一款由小胶质细胞膜(microglia cell membrane,MiCM)伪装和装载相变材料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的多功能脂质体(liposome,Lipid)纳米粒(MiCM@PFH@Lipid),并研究其基本性质,检测特异性靶向卒中后的损伤部位和实现栓塞部位血管再通的能力.方法:采用旋蒸法制备脂质体球载体,通过超声融合法将PFH和MiCM融合至脂质体形成MiCM@PFH@Lipid,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样貌,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纳米粒第1天的粒径分布,和其在第1、3、5、7 d的电位分布,检测其稳定性.Western blot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检测MiCM的包被情况,通过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chloride,TTC)、动物行为学测试检测小鼠脑功能状态.结果:表征结果显示,MiCM@PFH@Lipid呈球形,粒径为(234.800±3.143)nm,平均电位为(-33.433±1.550)mV,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在7 d内具有较好的稳定性,MiCM成功包被在纳米粒上.小鼠离体荧光结果显示,纳米粒可以快速地在损伤部位蓄积,并且与非靶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行为学实验和脑TTC染色结果显示,MiCM@PFH@Lipid纳米粒可以实现血管再通,恢复部分神经功能(P<0.05).病理学检查显示,纳米粒治疗后没有对重要脏器造成明显损伤,而血常规检测与正常对照组并未见明显异常(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多功能纳米粒MiCM@PFH@Lipid,其可以靶向至缺血性卒中后脑损伤区域并破坏血栓,用于缺血性卒中疾病的治疗.

    脂质体小胶质细胞膜全氟己烷缺血性脑卒中

    对重庆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调查与人口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刘鹏程刘四云曾繁丽
    859-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重庆市渝北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及相关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年龄≥18岁成人常住居民进行《居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调查,对参与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相关因素进行分因素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个人月收入、婚姻状况、职业、吸烟饮酒习惯等几个因素是个体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素养标准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重庆市渝北区居民心理健康素养达标水平整体较低,应加强多方合作,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科普措施.

    心理健康素养重庆人口特征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