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勾画方法及参数定量评估DLS患者椎旁肌退行性改变的MRI特点

    邓亚利赵骏黎川罗飞...
    375-3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两种不同的椎旁肌勾画方法及多参数定量评估退行性腰椎侧凸(DLS)患者多裂肌、竖脊肌、腰大肌退行性改变的MRI特点。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于该院确诊为DLS的患者33例作为试验组,同期招募健康志愿者35例作为对照组,行腰椎常规序列和多回波Dixon-vibe序列MRI检查。在第4腰椎至第5腰椎椎间盘(L4/5)中心层面的水脂相图中分别对多裂肌、竖脊肌的总肌肉横截面积(TCSA)、纯肌肉横截面积(PCSA)进行勾画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估两种勾画方法的一致性,分析两组受试者椎旁肌各参数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椎旁肌有差异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TCSA、PC-SA在DLS患者多裂肌和竖脊肌中一致性较好(ICC>0。75,P<0。05)。试验组多裂肌和竖脊肌的总肌肉脂肪浸润(TMFI)、纯肌肉脂肪浸润(PMFI)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但腰大肌TMFI差异不明显(P>0。05);试验组多裂肌相对PCSA(RPCSA)、相对TCSA(RTCSA)、相对功能面积(RFCSA)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但在竖脊肌和腰大肌中仅RTCSA差异明显(P<0。05);两组多裂肌PMFI不对称性(ARPMFI)、TCSA不对称性(ARTCSA),竖脊肌TMFI不对称性(ARTMFI)、PCSA不对称性(ARPCSA),腰大肌ART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裂肌TMFI、竖脊肌ARPCSA、腰大肌RTCSA在3种肌肉各参数的AUC较大(0。7619、0。7108、0。7126)。结论 多回波Dixon-vibe序列对DLS患者多裂肌和竖脊肌的两种勾画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L4/5层面多裂肌的退行性改变表现最突出,肌肉内外受脂肪浸润严重,相对的功能面积减小;竖脊肌表现为纯肌肉面积的不对称程度明显增大;腰大肌相对的横截面积表现出明显减小。

    退行性腰椎侧凸椎旁肌勾画方法脂肪浸润横截面积不对称程度

    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研究

    陈子豪黎立艾尔肯·热合木吐拉司裕...
    381-386,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TTT)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21-2022年于该院治疗的63例DF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行TTT治疗,对照组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收集患者外周血并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指标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趋化因子受体(CXCR4),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SDF-1、CXCR4、p-PI3K、p-Akt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调SDF-1/CXCR4信号轴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TTT治疗DF的机制之一。

    糖尿病足胫骨横向骨搬移SDF-1/CXCR4信号轴PI3K/Akt信号通路

    超声联合乳腺癌临床特征建立腋窝淋巴结转移logistic预测模型

    刘佳徐卫云
    387-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超声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建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logistic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穿刺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的242例患者病例资料,按3:1将数据分为训练集(n=182)和验证集(60例)。训练集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因素并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C-index等指标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根据约登指数确定预测模型高风险人群的界限值。结果 乳腺癌原发灶的不同肿块最大径、肿块钙化灶、肿块血流的腋窝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淋巴结的不同淋巴结纵横比、皮质厚度≥淋巴门最大径1/2、淋巴结髓质消失情况、淋巴结边界情况、淋巴结血流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块象限、分子分型、Ki-67表达情况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子分型中,Luminal B型和三阴性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肿块位于外上象限、肿块有血流、淋巴结纵横比<2和淋巴结皮质厚度≥淋巴门最大径1/2是腋窝淋巴结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由肿块象限(A)、肿块血流(B)、淋巴结纵横径比(C)、淋巴结皮质厚度(D)建立的预测模型为logit(P)=1。376—0。986A+1。176B+1。179C+1。403D,ROC曲线下面积为0。850,C-index为0。861(95%CI:0。808~0。914)。采用Bootstrap 1000抽样进行内部交叉验证,得到校准C-index为0。864。根据约登指数其预测的最佳临界值为0。599,此时灵敏度为77。3%,特异度为82。5%。验证集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910。结论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可对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做出较准确地评估。

    彩色多普勒超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特征预测模型

    lncRNA RUNX1-IT1和miR-195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秦少文张方琪
    394-398,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UNX1-IT1和miR-19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武汉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NSCLC患者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lncRNA RUNX1-IT1和miR-195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lncRNA RUNX1-IT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3。65±0。33 vs。1。04±0。09),miR-19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46±0。05 vs。1。06±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 RUNX1-IT1高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69。49%vs。29。79%)、TNM分期为Ⅲ~Ⅳ期(72。88%vs。51。06%)、低-中分化(50。85%vs。27。66%)的比例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P<0。05);miR-195低表达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4。14%vs。25。00%)、TNM分期为Ⅲ~Ⅳ期(86。21%vs。35。42%)、低-中分化(56。90%vs。20。83%)的比例明显高于高表达患者(P<0。05)。lncRNA RUNX1-IT1高表达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35。60%(21/59),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4。40%(38/47);miR-195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8。75%(33/48),低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31。25%(15/5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淋巴结转移(HR=2。216,95%CI:1。614~4。037)、TNM分期为Ⅲ~Ⅳ期(HR=1。627,95%CI:1。369~3。162)、低-中分化(HR=1。948,95%CI:1。572~4。712)、lncRNA RUNX1-IT1高表达(HR=3。087,95%CI:1。228~4。086)、miR-195低表达(HR=3。227,95%CI:1。936~6。641)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lncRNA RUNX1-IT1高表达、miR-195低表达预示NSCLC患者预后较差。

    lncRNARUNX1-IT1miR-195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临床意义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分析

    刘烨熊才运周浩罗林荫...
    39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8月贵州省人民医院确诊的30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22例发育迟缓(DD)患儿的BAEP检测结果,选取同期确诊为新发癫痫但认知发育正常的37例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BAEP结果,分析BA-EP各波与孤独症评定量表(ASR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EP各波的诊断效能。结果 ASD组Ⅰ、Ⅴ波和DD组Ⅲ、Ⅴ波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ASD组BAEP异常率以Ⅲ~Ⅴ波最高[63。33%(19/30)],其次是Ⅴ波[50。00%(15/30)];DD组以Ⅲ波及Ⅲ~Ⅴ、Ⅰ~Ⅴ波最为常见,均为27。27%(6/22)。ASD组与DD组各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BAEP双耳各波与ASR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SD组与对照组Ⅲ、Ⅴ、Ⅰ~Ⅲ、Ⅲ~Ⅴ、Ⅰ~Ⅴ波和DD组与对照组Ⅰ、Ⅲ、Ⅴ、Ⅲ~Ⅴ、Ⅰ~Ⅴ波曲线下面积>0。6,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结论 ASD患儿BA-EP以Ⅰ、Ⅴ波异常为主,BAEP可作为ASD的早期预警指标之一。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发育迟缓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早期识别

    基于LASSO变量选择联合贝叶斯网络构建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风险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闫慈古丽努尔·阿卜杜热合曼张旭孙刚...
    405-410,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回归和贝叶斯网络构建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风险预测模型,以期探讨乳腺癌预后的因果联系和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专病库系统中2010年1—12月首诊为乳腺癌的17104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治疗信息等共76个指标。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与乳腺癌预后明显相关的影响因素,借助贝叶斯网络分析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并评价模型预测性能。结果 LASSO回归筛选出18个与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强相关的变量,分别是年龄、民族、初潮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家族史、是否绝经、手术分组、复发转移、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HER2 Fish状态、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新辅助治疗。贝叶斯网络模型发现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Ki-67表达水平与放疗、化疗等中间节点联系,间接地影响乳腺癌患者5年预后情况,Ki-67表达水平与HER2 Fish状态间接连接靶向治疗,而靶向治疗又是乳腺癌患者生存结局的父节点。模型评价发现贝叶斯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82。0%,曲线下面积为0。813。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基于LASSO变量选择联合贝叶斯网络构建的乳腺癌5年生存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乳腺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贝叶斯网络预测数据挖掘

    TFEB通路和自噬与IgA肾病临床进程的相关性研究

    罗洁戚月李晶敖广宇...
    41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进程与转录因子EB(TFEB)自噬通路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该院诊断并收治的IgA肾病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Katafuchi积分标准将患者分成4组,每组6例。收集患者一般指标(性别和年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尿素(UREA)、24 h尿蛋白、空腹血清和肾穿活检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肾穿活检标本中TFEB、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MAP1LC3B,简称LC3B)、p62和肾病蛋白(nephrin)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FEB自噬通路及其蛋白与IgA肾病分级的关系。结果 各组患者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atafuchi 0级患者比较,KatafuchiⅢ级患者Scr水平,以及肾穿组织TE-FB、LC3B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62、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IgA肾病分级与患者性别、年龄、24 h尿蛋白、尿素无相关性(P>0。05),与Scr水平和TEFB、LC3B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p62、nephrin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r和TEFB、LC3B、p62、nephrin蛋白为IgA肾病分级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IgA肾病分级与TFEB自噬通路存在高度相关性;Scr高水平,TFEB、LC3B高表达,p62和nephrin低表达是IgA肾病患者病情恶化的潜在标志。

    免疫球蛋白A肾病自噬Katafuchi积分标准转录因子EB相关性分析

    贝利尤单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黄文辉邓运明黄晓春陈腾云...
    418-422,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在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根据患者是否使用贝利尤单抗治疗将60例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分为对照组(激素+免疫抑制剂)30例和试验组[激素+免疫抑制剂+贝利尤单抗(8次)]30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时评估患者疾病活动度、甲泼尼龙片用量、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补体、抗双链DNA抗体(Ds-DNA)等]及不良事件发生;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时的临床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病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试验组的SLE应答指数(SRI-4)应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vs。33。33%,P=0。038);两组患者多数临床症状和脏器受累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两组患者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白蛋白下降、肌肉骨骼受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蛋白下降、肾脏受累的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LE疾病活动指数-2K(SLEDAI-2K)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12个月时,试验组患者补体C3、补体C4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甲泼尼龙片用量方面,在治疗3、6、9、12个月,试验组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 在常规治疗下,联合贝利尤单抗治疗中、重度活动SLE,可明显提高患者SRI-4应答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脏器受累情况,降低疾病活动度,并且更有助于激素减量,贝利尤单抗的临床安全性良好。

    贝利尤单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疾病活动度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血hCG转阴时间的相关因素分析

    罗勤孙欣慰韩健郭建新...
    423-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患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相关的预测因素,以明确化疗后hCG的下降速率(HDPCR)是否能预测患者hCG转阴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该院收治的121例GTN患者的病例资料,均最后1次化疗后再随访6个月。对患者年龄、前次妊娠性质、距前次妊娠时间、治疗前血hCG水平、病理诊断、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预后评分、是否有转移病灶、子宫病灶最大径、一线化疗方案、HDPCR及hCG转阴前是否行子宫切除术等可能影响血hCG转阴时间的临床因素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结果 患者中位血hCG转阴时间为85 d;中位血hCG转阴疗程数为3个疗程。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距前次妊娠时间、治疗前血hCG水平、一线化疗方案、第1个疗程化疗后hCG的下降速率(HDPCR1)、第2个疗程化疗后hCG的下降速率(HDPCR2)及hCG转阴前是否行子宫切除术均与血hCG转阴时间有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hCG高水平(HR=0。627,95%CI:0。501~0。786)是血hCG转阴时间较长的独立危险因素,HDPCR1(HR=1。843,95%CI:1。342~2。531)及HDPCR2越高(HR=1。380,95%CI:1。012~1。882)是血hCG转阴时间较长的保护因素(P<0。05)。前次妊娠性质、距前次妊娠时间、FIGO预后评分、子宫病灶最大径、一线化疗方案均与HDPCR1有关(P<0。05)。结论 治疗前血hCG水平越高,血hCG转阴时间越长;HDPCR越高,血hCG转阴时间越短。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转阴时间预后因素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DNA含量检测在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漏诊可疑膀胱癌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高渝霞杨新
    43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DNA含量检测在可疑膀胱癌但尿脱落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尿检)阴性或不确定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挑选临床初诊怀疑膀胱癌但尿检(HE染色)阴性或不确定的患者56例,采用Feul-gen染色检测尿脱落细胞DNA含量,以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56例患者中,尿检阴性35例,不确定21例;DNA含量检测阴性31例,阳性患者25例;组织病理学诊断阴性23例,阳性33例。DNA含量检测的灵敏度为51。52%(17/33),特异度为65。22%(15/23)。尿检准确度为33。93%(19/56),DNA含量检测准确度为57。14%(32/5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含量检测在尿检阴性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5。00%(4/16)、73。68%(14/19);在不确定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47%(13/17)、25。00%(1/4)。DNA含量检测的检出率在漏诊的高级别膀胱癌患者中为75。00%(6/8),在低级别膀胱患者中为44。00%(11/25),在阴性患者中为34。78%(8/23)。结论 尿脱落细胞DNA含量检测在尿检阴性和不确定患者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有效降低尿检漏检率。

    尿脱落细胞DNA染色膀胱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