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重庆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重庆医学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重庆市医学会

徐永柱

旬刊

1671-8348

cqyx@cqwsj.gov.cn

023-63604477

400014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30号广璐大厦4楼

重庆医学/Journal Chongqing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公开发行的直辖市级(省级)综合性医学科技期刊,现为月刊,128。目前同国外30种杂志建立了互换刊物关系。《重庆医学》杂志立足重庆,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快、准、精、广地报导医学领域的新成果、新动态、新技术、新经验。《重庆医学》助你用知识发明创新,用知识开拓市场,用知识创造财富,用知识改变命运。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技术在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与展望

    李静尧邱阳王海东
    961-964,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优化临床医生的工作流程显著提高了生产力,使现有工作人员能够服务更多患者,改善患者预后并减少健康差异。AI技术赋能于影像筛查、病理诊断、血液标志物检测和基因组学分析等方面,通过对大量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辅助临床医生快速精准地进行肺癌诊断。在肺癌治疗方面,AI能够为医生提供智能决策建议、制订手术计划和预测治疗效果等。相信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AI技术将在肺癌乃至医疗全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肺癌诊断治疗

    MEBT/MEBO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中CaN/NFA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葛星月杨雅量李文武竺仕林...
    96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对糖尿病大鼠创面中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笼饲养无特定病原体(SPF)级 Wistar雄性大鼠48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美宝组(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MEBT/MEBO治疗)、贝复新组(糖尿病大鼠创面模型+贝复新治疗),其中,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给药。于3、7、14 d时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取材,拍照记录其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创面愈合率计算、苏木精-伊红(HE)染色、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LSD检验法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3 d时,对照组和模型组创面愈合率有明显差异(P<0。05);7、14 d时,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美宝组和贝复新组创面愈合率更高(P<0。05)。3、7、14d时,对照组、美宝组和贝复新组中NFAT、Ca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对照组、美宝组中NFA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14 d时,对照组NFAT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3、7、14 d时,模型组IL-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美宝组、贝复新组更高。结论 MEBT/MEBO可能通过上调CaN/NFAT信号通路的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活化T细胞核因子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创面愈合糖尿病大鼠钙调神经磷酸酶白细胞介素2

    脂肪组织保存条件对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影响

    梁坤荣王慧顾恩妍吴振奇...
    972-9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抗生素、脂肪组织保存时间及温度和培养基对体外分离培养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影响。方法 将吸脂术采集的腹部浅层皮下脂肪组织于2~8 ℃、室温(22 ℃)、37 ℃保存0、1、2、3、5、7 d后,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贴壁法纯化,胰酶消化传代;传至第5代ADMSC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表型,并分别在成脂、成骨诱导液中诱导分化,并采用油红O染色、茜素红染色进行鉴定。结果 不加庆大霉素比加庆大霉素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早3d传代。保存0、1、2、3、5d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初次传代时间分别为接种后5、6、6、7、9 d,而保存7 d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无法正常扩增。2~8 ℃、室温、37 ℃保存的脂肪组织分离的原代ADMSC 6 d传代时细胞收获量分别为(7。7~8。4)×104、(6。9~7。4)×104、(4。8~5。2)×104/cm2。含核苷比不含核苷培养基早2 d传代。成脂诱导后,诱导细胞分别表现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特性,对照细胞均为阴性。结论 抗生素、长时间、高温度保存抑制ADMSC增殖,而核苷可促进其增殖。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保存温度保存时间抗生素培养基

    高认知负荷下工作记忆VR训练对陆军军人HRV及眼动影响的研究

    杨珮艺詹雨程晓彤冯正直...
    979-984,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认知负荷下工作记忆虚拟现实(VR)训练对陆军军人心率变异性(HRV)及眼动信号的影响。方法 从某陆军单位抽取56名陆军军人,分为驾车组和哨卡组,被试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20。76±1。60)岁。采集驾车组和哨卡组训练前、后VR测验的HRV[标准化的高频功率(HFnorm)、标准化的低频功率(LFnorm)、HF与LF的比值(HF/LF比值)]及眼动信号(瞳孔直径和瞳孔位置热点图)。用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驾车组和哨卡组任务训练前的瞳孔直径均明显大于任务训练后(P<0。01)。除A1d1任务训练前的HFnorm明显大于任务训练后,其余任务训练前与任务训练后的LFnorm,HFnorm和LF/HF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A1d1和B1a1任务之外,其余任务训练前的瞳孔位置分布较任务训练后更为集中。结论 高认知负荷下工作记忆VR训练对提高军人认知负荷容量和工作记忆能力是有效的。

    陆军军人虚拟现实高认知负荷工作记忆眼动心率变异性

    不同评分系统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的预测效果研究

    宋玲王斌斌刘力萍颜文...
    985-9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评分系统在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左心耳血栓状态(LAATM)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该院住院并完成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NVA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TEE结果将其分为LAATM组和非LAATM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疾病等),所有患者均采用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RAF评分、CHA2DS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进行评价,分析不同评分系统对LAATM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1217例NVAF患者,其中男647例、女57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529例,阵发性心房颤动688例。TEE示LAATM患者112例,非LAATM患者1 105例。LAATM组患者年龄,持续性心房颤动、吸烟、糖尿病、冠心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他汀发生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均高于非LAAT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评分系统中,高危评分人群的LATTM检出率均为最高。ABC卒中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826)高于其他3种评分(0。741、0。688、0。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中,ABC卒中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0。836)高于其他3种评分(0。793、0。763、0。7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中,ABC卒中评分ROC曲线下面积(0。764)高于其他3种评分(0。742、0。686、0。6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RAF评分、CHA2DS2-VASc-60评分及ABC卒中评分均对LAATM 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ABC卒中评分的预测价值高于其他3种评分。

    心房颤动左心耳血栓受试者工作特征ABC卒中评分

    颈胸部CT联合纤维喉镜检测指标对ABI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的指导价值研究

    饶先亮陈健赵凯陈龙...
    993-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颈胸部CT联合纤维喉镜检测指标对获得性脑损伤(ABI)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的指导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年至2023年5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的ABI后气管切开患者3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颈胸部CT联合纤维喉镜检查,分析上气道通畅性、肺部感染及纤维喉镜评估指标对拔管成功与否的影响。结果 拔管成功率为68。57%(24/35)。根据拔管情况将受试者分为拔管组(n=24)及未拔管组(n=11)。拔管组的气管切开时间为153(125,284)d,而未拔管组为411(359,7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组气道狭窄率为20。83%(5/24),未拔管组气道狭窄率为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x2=8。26,P<0。05)。拔管组反复感染率为4。17(1/24),未拔管组为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组咽喉部水肿发生率25。00%(6/24)低于未拔管组的36。36%(4/11),声带活动异常率12。50%(3/24)低于未拔管组的36。36%(4/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狭窄、肺部感染、咽喉部水肿、声带活动异常发生率对ABI后气管切开患者拔管成功具有指导价值。

    气管切开获得性脑损伤拔管体层摄影术纤维喉镜

    粪便差异菌群、代谢物联合弥散张量成像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诊断价值

    刘玲罗晗李银珊李承燕...
    998-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粪便16S rRNA基因测序、代谢组学技术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WMI)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4-12月该院收治的出生胎龄<32周且体重<1 500 g的7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MRI检查结果分为 WMI组(n=23)和非 WMI组(n=48)。收集出生后24 h内及出生后14、28 d的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LC-MS/MS代谢组学分析,纠正胎龄37~40周时完善头颅MRI+DT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差异代谢物及DTI联合对WMI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属水平诊断WM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95%CI:0。74~<1。00),WMI1和非WMI1差异代谢物集诊断 WMI的AUC为0。98(95%CI:0。96~0。99)。胼胝体压部的ADC值(r2=0。230 2,P=0。001)、枕叶白质的FA值(r2=0。291 0,P=0。001)与肠道菌群结构最相关。差异性菌群、代谢物联合FA值(侧脑室旁白质和胼胝体压部)诊断WMI的AUC为0。98(95%CI:0。93~<1。00)。结论 特征性肠道菌群、差异代谢物和DTI参数可在很大限度上区分WMI和非WMI。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肠道菌群16SrRNA基因测序LC-MS/MS代谢组学分析弥散张力成像

    血清D-二聚体、PAF-AH在皮肤血管炎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判中的作用

    罗文娟王刚
    1004-1008,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皮肤血管炎(CV)患者血清D-二聚体、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AF-AH)水平在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评价其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判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84例CV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变应性CV 31例,过敏性紫癜32例,结节性CV 21例,选取同期体检的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D-二聚体、PAF-AH水平。观察组治疗2周后评估疗效,并比较不同疗效患者D-二聚体、PAF-A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二聚体、PAF-AH诊断CV及评估疗效的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更高,PAF-AH水平更低(P<0。05)。变应性CV、过敏性紫癜、结节性CV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PAF-A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D-二聚体、PAF-AH诊断CV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54、0。712(P<0。05),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痊愈11例(13。10%),显效23例(27。38%),有效27例(29。76%),无效23例(27。38%),临床有效率为72。6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降低,PAF-AH水平升高(P<0。05)。与无效患者比较,痊愈、显效、有效患者D-二聚体水平更低,PAF-AH水平更高(P<0。05)。D-二聚体、PAF-AH评估疗效的AUC值为0。785、0。718(P<0。05)。结论 CV患者存在血清D-二聚体升高,PAF-AH降低,二者可作为CV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的参考依据。

    皮肤血管炎D-二聚体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疗效ROC曲线

    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诊断指标分析

    刘敏朱凤
    1009-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及诊断指标。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393例骨盆骨折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发生感染28例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3 6 5例为未感染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检测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CT、NLR、PLR对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393例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有28例患者发生感染,发生率为7。12%(28/3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2。049)、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OR=2。439)、手术时间(OR=2。369)、术中失血量(OR=2。781)、合并脑外伤(OR=2。248)、合并腹部损伤(OR=3。469)、合并髋臼骨折(OR=3。109)及合并糖尿病(OR=3。519)是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28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30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感染病原菌。感染组患者外周血NLR、PLR、PCT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外周血NLR、PLR、PCT单独诊断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4、0。798、0。856,PLR+NLR、PCT+NLR、PCT+PLR的AUC分别为0。877、0。903、0。857,三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AUC=0。917)。结论 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有BMI、ISS、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合并脑外伤、合并腹部损伤、合并髋臼骨折及合并糖尿病,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是常见感染病原菌,NLR、PLR、PCT联合检测可用于骨盆骨折急诊术后感染的诊断。

    骨盆骨折感染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

    左、右半结肠癌患者分子生物学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韩婷婷刘馨王晓雄李鸿生...
    1016-1020,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左半结肠癌(LCC)和右半结肠癌(RCC)患者下一代测序基因检测结果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该院分子诊断中心335例结肠癌患者的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检测结果及临床病例资料,分析LCC、RCC的分子生物学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335例患者中LCC 267例,RCC 72例。与LCC患者比较,RCC患者肿瘤最大径≥5 cm占比(44。44%vs。14。83%)及BRAF(8。33%vs。3。04%)、PTEN(12。50%vs。3。80%)、PIK3CA(26。39%vs。10。65%)、SMAD4(16。90%vs。9。47%)基因突变率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型(MSI-H)占比(13。89%vs。1。52%)更高,TP53基因突变率(66。67%vs。82。5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C、RCC患者的分子生物学和病理特征存在差异。

    左右半结肠癌二代测序基因突变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