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道桥与防洪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道桥与防洪
城市道桥与防洪

李汾(总编)

月刊

1009-7716

cdq@smedi.com

021-51298850

200092

上海市中山北二路901号

城市道桥与防洪/Journal Urban Roads Bridges & Flood Control
查看更多>>本刊读者对象主要是城市交通、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工程的教学、科研、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管理、产品生产等单位以及公路、铁道、港口、水利系统的相关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教师与学生。本刊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与读者的学术、技术交流渠道,促进各企业单位与用户的联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T形互通立交设计

    魏文鼎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全面贯彻低碳理念,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依托万环西路-南珠大道互通,分析了节能减排理念在城市T形互通中的应用.首先,通过对节点控制因素及交通量预测的分析,形成了 4个立交方案;然后对各方案进行油耗指数计算及分析,并结合多因素对各方案进行了综合比选.最后,对项目研究进行了总结:城市互通立交须充分考虑地面辅道交通功能,地面辅道功能如有缺失,可能造成整个互通的油耗指数增大;城市T形交叉节点须保证主线直行交通功能,条件允许时不应与地面辅道及转向交通在同一处合流,易形成交通拥堵点.

    低碳理念城市互通油耗指数辅道方案比选

    山地城市道路交通碳排放计算研究——以重庆解放碑商圈路网为例

    陈俊成龚华凤赵聪霄何易非...
    6-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交通行业开展碳排放量化设定和配额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精确量化城市交通的温室气体排放将有助于增强交通碳排放的有效监管,提升城市交通系统整体可持续性.山地城市地理形态特殊,目前尚无针对性的交通碳排放测算体系.通过对于山地城市的路网特征和交通特征的研究,根据"自下而上"法构建了适用于重庆的交通运营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明确了道路线形、车辆种类、能源油耗、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与排放因子的关系,构建了山地城市交通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并生成交通碳排放计算软件.研究以重庆解放碑商圈道路作例,根据获取的交通流与路网数据,计算得到解放碑商圈的CO2排放当量为4.4万t.其中,碳排放量与2023年重庆市相关规划数据估算结果相近,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建立的山地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可基于路网运行数据计算较为精准的碳排放结果,为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碳排放情况提供量化指标.

    山地城市城市交通碳排放计算排放因子

    功能提升背景下山地城市道路更新规划研究

    隆冰罗桐语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便捷、舒适、高品质道路交通出行需求,在城市提升背景下,围绕街道空间统筹规划、道路全要素设计、"针灸式"综合治理以及街道空间多元协同共治等方面,思考道路更新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山地城市复杂地形条件、立体路网结构、集聚交通出行等特点,统筹考虑功能、人文、生态和安全需求,通过优化道路横断面空间分配、合理设置路权优先序,完善公交优先道路网络及信号控制,提升步行空间和全龄友好设施品质,规划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道路空间.

    城市提升道路更新全要素综合治理公交优先

    城市立交上盖交织区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及优化设计

    马跃黄诗淇郭凯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满足城市高速立交市政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的集约使用,立交上盖改造成为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匝道的改建与上盖平台的构筑,上盖结构的内部形成了上盖交织区,该区域耦合了立交交织区和隧道的双重复杂交通特性,不仅存在交织区内车辆频繁变换车道、分流合流等特性,还叠加了隧道环境下视野受限、空间局促等风险,构成了显著的安全隐患.探讨了城市立交上盖交织区交通运行影响因素,并聚焦于上盖交织区出入口实施的实地调研,采集和分析断面速度数据.结果显示,上盖交织区出口附近的断面间速度差、断面速度标准差和断面超速率均较高,表明这些路段交通运行风险较大.此外,结果还显示,设置纵向减速标线能有效降低速度标准差和车辆断面平均速度,减少超速现象,进而降低行车风险,是一项切实可行的交通组织优化策略,对于城市立交上盖交织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立交上盖交织区交通运行特征优化设计

    城市交通治理设计流程及方案评估

    孙健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单纯依靠"硬件"设施来提升交通效率,其空间有限,因此亟需在交通系统的运行管理层面挖掘潜力.根据工程实际经验,对城市交通治理的社会背景、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提出了交通治理的设计流程要求,明确了交通治理研究边界、数据采集方式、需求分析及治理方案的思路,从需求管理、运营管理的角度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城市交通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加强智能化管理、推广绿色出行、优化公共交通、缓解拥堵、提升安全、创新政策、协同规划科技应用和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施策,可推动城市交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交通治理设计流程方案评估

    城市道路X形交叉口设计优化及实践

    吴国华孙元鹏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道路中普遍存在的小交角X形交叉口影响行车安全的问题,分析了城市道路X形交叉口平面与竖向对行车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提出了局部改线调大交角、考虑驾驶员行车视野并复核修正停车视距长度、延长超高横坡渐变长度以消除"波折"现象及提高交叉口中心标高减缓"反超高"等优化方案,从而保障交叉口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结合广州科技教育城市政配套道路项目实践,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效果.

    X形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广州科教城

    临沂市通达路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方案研究

    曾扬森刘兴国
    33-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跨河大桥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往往承载着交通、防洪、景观、文化、生态等多重功能,在设计跨河大桥时需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功能需求.临沂市通达路祊河桥及两岸立交改造工程全长1.725 km,主桥采用"通达四方"的四塔柱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为全国首例大断面四塔柱单面受拉的斜拉桥,桥梁全长822.9 m,全宽55.1 m,两岸与滨河路、祊河路相交均设置互通立交,采用双向8车道城市主干道标准,项目已于2023年1月建成通车.从技术标准论证、总体设计、桥梁改造及主桥桥型方案设计、两岸立交方案设计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方案设计思路和技术要点.

    跨河大桥立交改造景观桥型防洪

    场内道路水泥路面设计影响因素及典型路面结构

    徐显芬张波
    38-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场内道路专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使用,道路运量大、车辆轴载大、使用年限短、使用期运输强度高,每条道路的总运量和运输用自卸汽车型号明确,提出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场内道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新的计算方法.分析研究该计算方法中各个影响因素对路面板厚的影响程度,并结合某水电站场内道路的交通信息,对不同总运量和不同运输用自卸汽车适合的路面结构组合进行了计算,这些计算结果可作为其他类似工程路面结构设计的参考.

    水利水电工程场内道路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水电站场内交通信息

    城镇化地区道路设计要点探析

    赵从光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阎路为工程背景,探讨了城镇化地区道路的功能定位、适用范围、节点方案、断面形式等要点,并介绍了西阎路工程总体设计方案,为西阎路下一步工程设计及类似项目提供思路和参考.

    城镇化地区总体设计节点方案断面形式

    苏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的探析

    张飞飞
    47-4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障碍环境建设是全面建设人文社会的重要指标,目前无障碍环境建设多侧重于点状空间和相关设施,缺乏对区域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的研究和总结.在梳理现行有关无障碍设施设计标准及其执行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各类建筑场地以及三者之间的无障碍设施的系统性,结合苏州无障碍环境建设实践,提出无障碍环境体系建设方案,促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环境建设体系生活圈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