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规划学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城市规划学刊

同济大学

董鉴泓

双月刊

1000-3363

upforum@shtel.net.cn

021-65983507

200092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702室

城市规划学刊/Journal Urban Planning Forum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创新性、前瞻性、学术性为办刊特色,以刊登城市规划学科最新研究动态为主,致力于推进中国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南京市产业园区闲置用地特征识别与治理策略

    李恺仑王兴平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产业园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园区闲置用地的存在与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相悖,因而需要加强对产业园区闲置用地的空间特征、形成机理和处置策略的研究.研究构建了闲置用地识别与评价的方法体系与技术路线,并选取南京市内15个省级及以上的产业园区作为实证案例,对其闲置用地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发现,南京市产业园区闲置用地具有蜂窝化等空间分布特征,用地状态随时间变化表现出动态演化特征,风貌管理有待进一步优化.基于此,提出南京市产业园区闲置用地治理优化的两点建议:分类分级引导闲置用地再开发、建立多部门协同的干预体系,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高质量的产业空间载体.

    产业园区闲置用地识别评价治理策略南京

    历史制度主义观察:上海城市更新制度和演变

    李吉桓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的城市正处在从扩张发展转向存量提升的转型阶段,辨识以往城市更新的矛盾和难点,并探索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制度是城市治理的当务之急.介绍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渐进式制度演变理论,并以此为框架,对上海在2002年至2021年之间的城市更新制度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上海的城市更新制度发生了转换和层叠两种模式的渐变,实际的城市更新制度与正式规则不完全相符.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并存,而新规则的引入和推广则面临困难.认为,政策实施是中国这一基层主体具有较强自由裁量权的体制中真正影响实际制度变迁的环节.因此,呼吁将渐进式制度演变理论的框架应用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在政策出台前充分了解利益相关方被赋予的影响实施的权力,并通过推演,对各方可能采取的行动及其对政策实施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以此提升政策的有效性,推动城市更新制度的健全.

    历史制度主义渐进式制度演变理论城市更新上海

    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目标的分区落实及规则建构的工作逻辑

    陈璐周剑云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的重心转向详细规划之后,实施性的详细规划中用地分区和用途分类成为落实规划目标的关键技术方法.为探讨规划发展目标与详细规划的用地分区以及用途分类的内在联系,深入剖析规划目标类型、开发规则属性以及规划分区的逻辑,基于规划行为逻辑区分"管制分区"与"规制分区"两种详细规划类型,以及这两种分区类型作为规划实施管制工具的属性特征与适用范围.进而阐明落实底线型目标的详细规划适用规制分区,落实发展目标的详细规划适用管制分区;提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应该具有用途规制分区与开发管制分区的双重分区结构设想;法定用途分区与政策性管制分区协同编制,从而建构详细规划底线刚性管控和发展目标弹性调控的协调运作机制,促进详细规划成为落实规划目标且具有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实施工具.

    详细规划管制分区规制分区目标规则

    赋权的挑战:北京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下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

    严雅琦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是实现集体土地还权赋能、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北京的入市试点项目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过程中遭遇多重挑战.构建"控制权界定土地发展权"的分析框架,依据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规划—建设—治理"链条,将地方政府对土地开发的控制权分解为规划编制权、实施许可权、治理监督权等三大维度,明晰其运作的影响因素,由此解释入市实施挑战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尽管集体土地入市促进了集体土地名义发展权的强权赋能,但地方政府的控制权行使造成集体土地实际发展权的三次弱化.此权利弱化蕴藏于发展理念转型下地方政府的多元目标兼顾困局,形成于建设指标约束下的地方财政优先导向,加深于资源反哺农村下的政府监督渗透强化.提出面向城乡融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路径与配套政策优化建议.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规划实施控制权土地发展权北京

    超大城市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和动力机制:以上海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

    程鹏杨犇栾峰
    105-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宅基地闲置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普遍现象,以"三权分置"改革推动闲置宅基地的盘活利用仍处于试点探索期.针对上海5批共1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开展田野调查,对于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和动力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流转模式以"农户+个体""农户+村集体"为主,功能类型以居住保障为主,新产业新业态导入不断增多,经营模式以委托市场主体负责经营为主.研究指出,随着超大城市乡村空间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存量时代,推动基于闲置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的有机更新将成为主流,充分释放强有力的政策支撑、高质量的城乡融合、精细化的治理结构等多元动力,上海的实践案例在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模式和动力机制层面具有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典型代表意义.

    三权分置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动力机制上海

    基于多尺度协调视角的省级海岸带产业空间陆海统筹规划理论与方法——以福建省为例

    林小如徐铭晖文超祥李洋...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生态文明和海洋强国建设的战略引领下,"蓝色经济"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海岸带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对于处理好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至关重要.多尺度的全局视角和重点把握是提升海岸带产业空间规划综合效益的关键.从国土空间规划的陆海统筹目标与省级海岸带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外部环境—内部格局—资源要素"多尺度跨界统筹理论框架,提出"区域—省域—湾区"协同的跨界统筹路径.基于理论方法演绎,建议福建省在区域层面培育闽台"陆海双扇型"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群,在省域层面构建大密大疏、低影响度的临海产业空间格局,在海湾层面打造陆海协调、产城融合的多元化海湾单元等三方面策略.研究可为省级海岸带产业高质量发展与陆海统筹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海岸带陆海统筹产业多尺度省级

    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

    陈晨
    119-120页

    城乡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

    卓健
    120-122页

    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

    张恺
    122-123页

    城市规划技术与方法

    肖扬
    123-1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