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交通
城市交通

王静霞

双月刊

1672-5328

zyutc@263.net

010-58323223/1

100037

北京三里河路9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城市交通/Journal Urban Transport of China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专业科技期刊,针对学科综合型、边缘型、交叉型等特点,研究、交流城市交通系统、交通工具和交通管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理念,探讨管理体制和政策改革。刊物面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等各相关专业的管理科研以及设计、产品制造部门的广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组织协调性评价——以广州市为例

    黄靖茹宋程张科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组织协调性是衡量城市交通总体运行效益的综合指标,强调全过程、全出行链的通行效率和城市整体效益.指出要实现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组织的协调就要最大化城市密度、城市布局和城市形态的效益,而时间效率和便捷是交通系统组织协调的重要目标.从交通需求层面出发,以目的地可及、目的地可达、公平可达、绿色可达为目标,构建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组织协调性评价体系,包含13项评价指标,重点体现人的需求这一核心要素.以广州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广州市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组织协调性得分71分,总体水平较好.其中人口与交通枢纽耦合度表现良好,枢纽型城市空间格局稳定发展;需要改善交通设施与重点功能组团耦合度、人口与就业岗位耦合度,同时要优化通勤时间及交通资源的均衡利用.

    交通系统组织城市空间结构评价指标可达性公平性耦合度广州市

    基于道路交通噪声预防的规划指标研究

    邓惠章杨晔曹雪柠汪益纯...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道路交通噪声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活最大的环境污染源之一.为推动降噪型用地布局模式落地应用、推进宁静城市建设,针对既有规划指标体系尚未纳入噪声预防相关指标的现状,提出将空间噪声指数作为定量化的噪声预防规划指标.进而提出空间噪声指数的理想指标值计算模型,并结合拉萨、张家港等10个案例进行指标计算与评估.对于实际指标值偏大的案例,建议参考降噪型用地布局模式,以空间噪声指数为约束对用地空间布局进行优化调整.降噪型用地布局模式揭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互动新机制,而借助空间噪声指数可对该机制进行客观评估.最后提出将空间噪声指数作为空间品质类约束指标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并向下传导落实,对中远期规划实践以及城市更新等近期治理行动进行约束、引导和评估.

    道路交通噪声前端预防降噪型用地布局模式空间噪声指数规划指标宁静城市

    集装箱干线港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研究——以厦门港为例

    王永清陈若薇丁明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路运输是中国港口集装箱集疏运的最主要运输方式.针对现状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体系缺失、参数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提出运输结构、运输空间效率、运输时间效率共3类12项表征参数体系.从厦门港2017-2022年集装箱公路运输数据分析入手,挖掘各参数的影响因素及表征意义.通过对标中国先进港口,挖掘厦门港的发展优势及短板,提出厦门港未来的发展建议.厦门港应以"公转水"为主要方向优化运输结构;需重视货源腹地的扩张和货种的优化,争取更大范围货源、更大宗货种,提高其在沿海港口中的地位;同时,应重视货物智能信息化调度平台的建设,提升公路运输时空效率.最后,基于案例展示了将各表征参数应用于港口集疏运通道需求分析的过程.

    集装箱干线港公路运输交通特征表征参数逻辑推算法厦门港

    考虑让行的信号控制交叉口转向交通优化研究

    孙伟杨晓光
    101-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加强依法让行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让行加剧拥堵"的现象和误解.为解析该现象并给出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法律规范中关于让行的规定,并从微观角度梳理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各类让行需求.其次,基于让行事件链提出交叉口组织模式、空间渠化、信号控制3个层面的优化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测两种手段对优化方法的效果进行评估.研究表明,信号控制交叉口让行问题改善的关键在于满足让行的时空需求,以及减轻转向机动车驾驶人的观察、决策和行动压力.评价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让行带来的效率降低、视距不良、机非干扰大等问题,并且可以带来一些边际效益,如交通文明提升、交通管理成本降低等.

    交通工程交通设计信号控制交叉口让行优化事件链转向交通

    北京市郊铁路怀柔-密云线客流提升措施与效果评估

    杨超胡进宝尹艺璇廖唱...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外围新城与中心城区的联系,支撑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推动市郊铁路的发展.然而,北京市既有运营的几条市郊铁路客运量普遍较低,与预期规模存在较大差距.为了研究造成市郊铁路客流效益不佳的原因,以北京市郊铁路怀柔-密云线为例,研究线路开通初期客流特征和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线路开行方案与客流需求不匹配、竞争力不足、部分车站交通接驳条件较差以及怀柔科学城开发进度及班车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优化开行方案、延伸线路至市中心城区、完善交通接驳设施、开行定制公交等改善措施.通过对比线路改善前后的客流变化情况,对线路改善效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改善措施后,线路客运量得到明显提升,通勤客流占比也显著增加.

    市郊铁路客流特征通勤旅游改善效果北京市

    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经济性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云巴示范线为例

    李远安徐士伟贾幼帅陈海伟...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大中型城市掀起建设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热潮.相较于技术传统、应用普遍的钢轮钢轨有轨电车而言,云巴、智轨等新型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虽然在技术层面有革新升级、在车辆及工程建设层面有降价提质,但是在运营经济性与落地可行性方面尚显不足.运营经济性作为轨道交通项目前期投资建设重要分析指标,需统筹考虑25年全周期的运营需求变化、运营成本与补贴的可持续性.以广州市增城区云巴示范线项目为例,采用系统分析与类比分析,以及定性与定量、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方法,量化测算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成本及收益.针对前10年运营收入与支出不平衡问题,提出运营补贴模式以及对轨道交通场站及周边用地进行综合开发的实施建议.

    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运输经济定性定量分析近远期结合分析云巴运营成本广州市

    基于街景图像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可骑行性评价研究动态

    杨晰涵
    124-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来自国际学术期刊的论文,以概述形式对城市交通理论方法、实证分析等学术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性介绍,旨在增强城市交通业界和学界对国际学术动向和研究热点的关注,促进学术交流.本论文对街景图像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可骑行性评价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构建包含5类34个指标的可骑行性指数,并在新加坡和东京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将街景图像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能够有效评价可骑行性,且街景图像指标显著优于非街景图像指标,然而兴趣点数量、土地混合利用指数、道路坡度、空气质量指数等非街景图像指标的作用亦不容忽视.

    可骑行性街景图像计算机视觉

    《铁道之旅:19世纪空间与时间的工业化》解读

    刘欣怡
    127-129页

    交通资讯

    130-134页

    面向2035年中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中插1-中插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