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市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城市建筑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刘丽奇

半月刊

1673-0232

uazazhi@vip.163.com

0451-51857755

150007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大街640-1号金爵万象1期1号楼2309室

城市建筑/Journal 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查看更多>>《城市建筑》(简称UA)(国际刊号ISSN 1673-0232,国内刊号CN 23-1528/TU,邮发代号14-23,半月刊)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一本面向建筑规划学科等领域的拥有自主版权的学术期刊。《城市建筑》始终秉持创新创优、引领未来的办刊理念,以推介中国建筑文化、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己任,提倡科学民主的学术作风,促进当代建筑创作繁荣,提高学科建设水平,为中国建筑文化的继承、发展、创新做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沉浸式体验的商业空间设计构建要素研究

    宋红阳彭文
    142-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体验式消费的大背景下,人们对于商业空间中的个性化体验和情感价值的需求日益增强。文章从沉浸式体验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打破传统商业空间的限制,深入分析消费者的体验需求,探索沉浸式体验在商业空间中的构建方式,并强调了人的体验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文章通过S-O-R模型,结合沉浸式体验的理论研究,对沉浸式体验下商业空间设计构建要素进行提取,并对各构建要素之间的权重进行分析,得到了 3 个准则层构建要素及 22 个因子层构建要素的沉浸式体验模型。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验证游客对商业空间沉浸式体验的感知评价,探究游客对此体验的感知规律及未来发展的潜力。最终,归纳总结出设计策略与原则,为商业空间设计提供指导与参考。

    S-O-R模型沉浸式体验商业空间构建要素设计策略

    基于WallaceiX与Stable Diffusion的

    王怡平孙石村
    149-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逐步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设计领域亦是如此。文章利用WallaceiX的遗传算法基础结合Stable Diffusion的人工智能渲染能力,以建筑任务书中的各种控规条件和建筑师对场地的理解作为控制参数,在指定场地内进行自动化的枚举式设计,后通过人为筛选,对自动生成的体块进行AI渲染,仅用时 28 s就获得了 6 张建筑效果图。且通过调节控制类关键词,该软件还可以灵活变换设计风格。相较于传统仅依赖脑力和想象完成前期方案设计的设计策略,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大幅度缩短建筑项目投标前期的方案推敲时间,有效提高方案比选的效率和科学性。在时间紧迫的项目投标工作中,该设计策略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遗传算法人工智能参数化

    公平视角下的TOD模式研究进展与展望

    江忠昊贾玲利吴静婷
    155-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传统TOD模式中,尽管城市发展得到了促进,但地价上涨等导致的社会不公平问题逐渐显现。ETOD(equitable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则通过强调公平性,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和便捷的交通服务,文章探讨了公平导向下的交通发展模式,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识别了ETOD领域的研究趋势和空白。重点分析了ETOD模式下的住房公平性和交通公平性问题,并强调了拓展ETOD研究范围以涵盖环境可持续性和无障碍设计原则的必要性,充分揭示了ETOD在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方面的潜力。

    TOD模式ETOD社会公平公交导向型发展

    基于"在地性"的医养建筑设计探索——以烟台中医世家大健康服务产业园为例

    王书瑞薛凯
    161-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各地医养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兴建。然而,受用地、成本、工期等局限,建筑与环境常顾此失彼,建筑设计缺乏地域特色。为应对和反抗现代主义全球化侵蚀地域特征,"在地性"被广泛传承,但是关于滨海医养建筑的"在地性"设计却鲜有探讨。如何在医疗建设的浪潮中,关注建筑与场所,回归医养建筑"以人为本"的本质成为亟须探讨的问题。基于"在地性"理论,文章总结出医养建筑设计要营造场所精神、传承地域文脉、凸显人文属性、呈现时代风貌。并以烟台中医世家大健康服务产业园为例,研究建筑和场所的内在联系,从场地要素切入设计,并从建筑和环境的融合、空间的开放共享、建筑形体的组织、滨海气候的适应四个方面展开滨海中小型医养建筑设计的探索。

    在地性滨海医养建筑融合开放共享

    企业视角下的当代工业建筑设计探索与实践

    闫冬
    167-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认识的转变,传统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及设计理念已不能满足如今企业的建设需求。文章首先分析了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和现阶段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从社会认识、生产能力、审美观念等角度总结了制约工业建筑发展的原因。结合实际项目案例和经验,针对当下企业在工业建筑设计建设中所关注的要点,从生产能力保障、内外因素融合、建设成本控制三个方面对当代工业建筑的设计方法和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从缩短建设周期、提供可变空间、彰显地域特征和企业文化、降低建造成本等方面为工业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

    工业建筑企业视角产能保障元素融合成本控制设计探索

    建筑叙事视角下的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策略研究

    陈铭余焕哲
    173-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筒仓类工业遗产作为工业遗产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工业时代人们的集体记忆与工匠精神,是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鲜活载体。在大众对于建筑空间审美与信息时代冲击的背景下,传统的展览为主的设计策略难以满足工业遗产文物活化利用的需求。本研究引入建筑叙事视角,结合国内外筒仓类案例的分析总结,归纳了筒仓类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叙事原则,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事件维度"的建筑叙事组织层面探讨了筒仓类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策略,并提出叙事学视角下再利用策略构建的途径。

    筒仓类工业遗产建筑叙事案例分析再利用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项目建筑设计要点研究

    郑昕王宇彤
    17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车辆基地及车辆基地综合利用的基本概念为基础,对车辆基地综合利用项目的空间形态、规划衔接、功能设置、交通接驳、结构转换、建设管理、品质塑造 7 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项目的建筑设计要点,涉及从前期规划至建设管理过程中影响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以期通过展现车辆基地综合利用项目的技术特点,为此类项目的建筑专业设计提供依据与研究基础,提升项目的设计水准。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上盖开发建筑设计要点

    人居视角下的丘陵地区城市设计思维与方法——以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城市设计为例

    黄浩彦蒙姗姗
    182-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人居环境的不断变迁,理想城市的探索和讨论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人们希望能便捷地置身于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与工作、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交融。因此文章结合《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概念性城市设计》的编制,探讨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建设的背景下结合科研人员行为特征和空间需求,并在服务设施配置、场所环境营造和实施保障等维度思考针对科研人群的城市设计技术方法,以期对未来科学城的建设与发展有所裨益,并为其他城市建设大科学装置的同时塑造"以人为本"的丘陵地区科学城提供借鉴。

    人居视角丘陵地区科学城场所感知和体验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研究

    裴博毅王兴田赵东淼宋蔚青...
    186-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于 2019 年实施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绿色建筑评价指标进行了优化,但相较于发达国家成熟完整的体系,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权重问题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研究通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存在的指标体系权重不明问题的分析,使用专家咨询法和AHP层次分析法对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各指标及指标中各加分项进行打分及权重计算,再根据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尝试提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权重优化改进建议,以利于我国绿色建筑的标准化、精确化评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层次分析法绿色建筑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基于监测数据的工程结构模态识别方法探析

    梁子晗李易
    190-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功能间的耦合愈加紧密。工程结构(如建筑、桥梁等)作为城市的主要承载体,其运营和维护对城市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其服役安全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通过在工程结构上布置传感器,感知、采集、传输和处理多元数据,已经成为保障结构安全的重要手段。实时监测会形成大量的监测数据,如何通过监测数据进行结构状态识别和损伤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文章基于监测数据对已有的单体建筑结构模态识别方法(包括传统模态识别方法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模态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针对城市建筑群的结构状态识别思路,并对结构模态识别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模态识别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