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畅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畅谈
畅谈

双周刊

1005-5061

Changtanzazhi@gmail.com

028-86696910

610015

成都市东胜街8号庄森大厦14楼

畅谈/Journal Talk Up
查看更多>>一本大型、深刻、新锐的时政新闻期刊,以“畅读天下,主流言谈”为办刊宗旨,内容涵盖时政、财经、社会、文化等领域。我们强调每篇文摘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完美结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刍议高职高专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实施对策解析

    徐怡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院校办学特色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历史积淀,也是一所学校的灵魂。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加强高职高专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高专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图书馆有着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推动各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对此,分析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以期为高职高专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

    高职高专图书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对策

    "三教"改革背景下课程路径研究——以《大学语文》课程为例

    许洋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三教"改革背景,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基本意涵,厘清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的问题,最后从深入挖掘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合理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科学重构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三方面归纳了推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路径。

    "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大学语文

    课程思政视角下内部控制学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

    应晓春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部控制学是审计学专业的核心课,具有学科交叉、理论抽象、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往往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实现教学目标。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通过挖掘思政元素、构建思政主线、自编案例、完善教学评价等举措推进教学案例优化过程,加强案例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果,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

    课程思政内部控制学案例教学实践探索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路径探究——以"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一课为例

    张君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英语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而高校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因此英语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育人宗旨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英语教师本身政治理论素养不过关,课程思政定位不清晰,学生对于英语课程思政缺乏兴趣。本文剖析了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并以课本短文"We Can Make a Difference"为例,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等方面,把思政元素渗透到实际课堂中,为今后思政内容融入高职英语课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高职英语思政教育课程教学设计

    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思政育人研究

    张珺刘琳荣伟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时代,我国科技技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依托科学技术得以创新发展,我国农业领域也不例外,而农林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针对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培育,是新时代下农林院校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使命和责任。但在新科合背景下农林院校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思政育人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与农业联系不紧密、思政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不匹配、思政教育与农业服务对接不精准、知农爱农人才培养国际视野、学生知农爱农认知匮乏等等,不利于农林院校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思政育人作用发挥。鉴于此,文章通过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院校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思政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实现新时期一下知农爱农人才培养以及农林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

    新农科农林院校培养知农爱农思政育人

    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张映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正在不断提高,现阶段高职院校对于培养学生的目标逐渐向专业化、素质化的方向迈进。另外,多元化和实践化也需要高职学生全面提高。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高职的思政课中,主要是为了能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目标,另外也对于高职学生的思想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高职教师在贯彻思政课时要考虑到课程的思想,学生的发展以及课程的内容是否有较大的开放等。

    职业素养思政教育课教学内容

    增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探讨

    张媛媛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课是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学期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声乐课。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作为一门技能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苦练艺术本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因此,要明确学好声乐课的重要意义,懂得声乐教学在学前幼儿教学中的地位,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增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实效性,把学生全部培养为合格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

    郑睿智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高校思政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核心路径,构筑以新媒体为立足点的现代化思政教育体系尤为必要,更是确保思政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文章拟以新媒体时代为研究视域,在诠释新媒体内涵的基础上,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提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线。

    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以共谋理论对比分析《木兰辞》两个英译本

    陈美杏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兰辞》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南北朝乐府民歌,因其音律朗朗上口,情节设定新颖而被中国人民熟知和喜爱。这首叙事诗描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并凯旋的故事,赞颂了木兰作为中华儿女的忠孝品质,同时也是对于木兰女性身份的一种肯定。自19世纪末以来,木兰的故事被传入西方国家,迎合了西方女性主义的思潮,被改造成独立的现代女性形象。现时最受认可的英译版本包括1976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傅汉思(Han H。Frankel)版,以及199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汪榕培先生版本。在国内,汪榕培先生版本被接受程度更高,而在西方则以傅汉思版为准。本文运用苏珊·巴斯内特的共谋理论对比分析两个最权威的英译本,探讨两个版本对原作和原语文化的推广传播。

    《木兰辞》傅汉思汪榕培共谋文化构建

    高校英语教学推动营口红色文化传承的研究

    董晴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可以有效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项目组通过将营口本土红色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研究,提出了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红色文化基础、构建营口红色文化双语语料库、完善英语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途径,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给大学英语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营口红色文化英语教学立德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