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性材料及器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性材料及器件
磁性材料及器件

马达 俞国俊(执行主编)

双月刊

1001-3830

yuguojun8021@163.com

0816-2868138 2555082

621000

四川省绵阳市105信箱

磁性材料及器件/Journal Journal of Magnetic Materials and Devi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磁性行业全国唯一的学术、技术综合性专业期刊。以全面报道国内外磁性行业的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己任,坚持以科研促技术、以技术促应用的办刊宗旨,为我国磁性及相关行业服务。读者对象为从事磁学、磁性材料和应用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生产、设计、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广大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厚度对FeN薄膜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

    李晓宇李天明蒋运石蒲祎涵...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射频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常温下制备一系列不同厚度的FeN薄膜,分析薄膜厚度对其微结构与磁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温下制备的FeN薄膜,都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非晶纳米晶结构,没有出现FeN结晶相,样品矫顽力随薄膜厚度增大先增大后减小.当薄膜厚度为40nm时,具备较为明显的软磁性能,且在外磁场诱导下样品呈现出明显的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当厚度为80 nm时,薄膜表面呈现出条纹畴结构,面内单轴磁各向异性消失,表现出较弱的垂直磁各向异性;当厚度分别为120nm、180nm以及240nm时,依然没有面内单轴各向异性,逐步呈现出迷宫畴结构.对40 nm和80 nm厚薄膜的磁谱测试结果显示,前者的自然共振频率为2 GHz,后者呈现出多个共振峰.经过430 ℃保温5 h条件下真空退火后所有样品都表现出明显的结晶现象,主要包含γ'-Fe4N相和ε-Fe3N相,其中120nm厚样品为较为纯净的γ'-Fe4N相多晶薄膜.

    FeN薄膜厚度磁性能微结构

    机械合金化制备铁基纳米晶合金的粉末粒度、结构演变和磁学性能

    张林孙阳陈艺月谭优...
    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单质粉末混合物球磨1~24h制备Fe79Mo10B10Cu1合金粉末,考察合金粉末的粒度、结构和磁学性能.结果表明,延长球磨时间能够细化颗粒粒径(约8μm)和晶粒尺寸(约5nm),并均匀化粒度分布和合金元素分布.Mo元素置换固溶于α-Fe,降低了合金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且在球磨15h后生成了纳米晶α-(Fe,Mo)单相固溶体,其晶格常数随Mo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合金化前期(<5h),由于残余应力和磁致伸缩系数的增大,磁弹各向异性成为矫顽力的主导因素,导致矫顽力随晶粒尺寸的减小而反常增大.球磨24h后合金的矫顽力为约2200A/m,微观压应变(约0.52%)和细小B夹杂物(<1 μm)是合金矫顽力较高的主要因素.

    铁基纳米晶合金机械合金化球磨时间粒度结构磁学性能

    磁场角度对人工反铁磁体磁反转的影响

    何开宙员朝鑫谢明玲何永成...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具有垂直磁各向异性人工反铁磁的磁反转,人工反铁磁的四种稳定磁态由层间磁矩的相互排列决定,并受层间交换相互作用和塞曼能的控制.测量了人工反铁磁不同磁场角度的磁滞回线,磁场从易轴方向变化到难轴方向,低场反铁磁耦合平台逐渐向高场倾斜,翻转场和饱和场增高.最后,采用一阶反转曲线分析方法,分析了外磁场角度变化对人工反铁磁中磁反转的影响.

    人工反铁磁体磁反转一阶反转曲线

    基于"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的CoFe2O4纳米颗粒及磁性能

    王焱冯治棋左显维李昕...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实现纳米材料颗粒尺寸和形状的可控制备一直是材料制备领域研究的重点.为了研究CoFe2O4纳米颗粒尺寸和形状对于磁性能的影响,本文分别通过传统的液相法和基于"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出了不同颗粒尺寸和形状的CoFe2O4纳米颗粒并研究其磁性能.结果表明:CoFe2O4颗粒的尺寸和形状变化会影响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矫顽力.其中,通过"种子-生长"的液相法制备的六边形CoFe2O4纳米颗粒的矫顽力在室温下可达383 Oe,80K时高达13105 Oe.

    CoFe2O4纳米颗粒液相法"种子-生长"法形状磁性能

    晶界扩散Pr和Cu对烧结钕铁硼永磁体性能的影响

    朱昌顺刘先松阚绪材刘友好...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磁控溅射镀膜技术,在烧结钕铁硼磁体表面分别沉积Pr、Cu及Pr75Cu25镀层,并对其进行晶界扩散热处理.分析了扩散前后磁体的磁性能、微观结构、温度稳定性和抗弯强度.与空白磁体相比,扩散磁体晶界富Nd相及其连续性明显增多、增强,隔离了主相晶粒,磁去耦作用较强,扩散Pr、Pr75Cu25磁体内禀矫顽力由12.86 kOe分别提升至14.69 kOe、15.78 kOe,扩散Cu磁体内禀矫顽力由13.38 kOe提升至14.83 kOe.在20~120 ℃范围内,扩散Pr、Cu、Pr75Cu25磁体的矫顽力温度系数|β|分别降低了 0.034%/℃、0.021%/℃、0.089%/℃,磁通不可逆损失分别下降了 20.96%、0.94%、27.71%,平均抗弯强度分别增高了 55.89MPa、149.00MPa和130.21 MPa.

    烧结钕铁硼磁体晶界扩散矫顽力温度稳定性

    密封结构参数对安全阀磁流体密封压力的影响

    李正贵何馨悦汪子月李望旭...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安全阀磁流体密封性能与结构关键参数的关系,以安全阀磁流体密封装置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出密封间隙内磁感应强度变化值,计算在不同密封结构关键参数下密封间隙内耐压值并对其进行分析,最终得到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提高密封能力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当极齿齿槽宽度为3 mm时,密封压力最大值在极齿宽度2 mm处;当极齿宽度为3 mm时,密封压力最大值在齿槽宽度2.5 mm处;将矩形极齿改为单侧斜角极齿30°,密封压力会整体上升且最大值在极齿齿槽宽度3mm、极齿宽度1.5mm处;改变剩磁大小会影响磁感应强度但磁感应强度差值不变,对于密封压力最优值没有影响.这些规律为安全阀磁流体密封装置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磁流体密封安全阀密封性能极齿高度极齿形状

    Ka波段自偏置微带环行器优化设计与仿真分析

    龚莹蒋晓娜王森邬传健...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BaM型六角铁氧体材料,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微带环行器的三维电磁场模型,优化仿真设计Ka波段自偏置环行器的结构和尺寸,探究铁氧体基板厚度h、中心圆盘半径R0以及大小Y结尺寸对环行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6~28 GHz频率范围内,插入损耗S21随着铁氧体基板厚度h增大而增大,隔离度S12和回波损耗S11随铁氧体基板厚度h和中心圆盘半径R0先增大后减小;随着大小Y结长度和宽度的增大,回波损耗S11和隔离度S12均先增大后减小.经优化仿真后,在26~27.6GHz频率范围内,环行器插入损耗S21均小于1 dB,最小插入损耗为0.85 dB,最大隔离度为53 dB,隔离度S12和回波损耗S1均大于20dB的带宽约1.6 GHz,器件整体尺寸为7mm×7 mm×0.4 mm,具有良好的环行性能.

    自偏置环行器Ka波段仿真分析插入损耗隔离度

    气雾化铁硅铝磁粉粒度级配对磁粉芯性能的影响

    许欣蓓鲁书潮鲍康馨蹇汉杰...
    47-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颗粒粒径分别为75~48μm(P1),48~37.4μm(P2)和小于37.4μm(P3)的气雾化铁硅铝磁粉,按照一定质量比级配,通过磷酸/硅树脂复合绝缘工艺,制得铁硅铝复合磁粉芯,研究了粒度级配对粉芯密度及其磁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粗颗粒组P1含量一定时,适当增加细颗粒组P3的含量,可以有效填充磁粉芯内粗颗粒之间的间隙,提高复合磁粉芯的密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有效磁导率.适量减少P1组粗粉、增加P3细粉的含量,可以降低磁芯功率损耗,当P1∶P2∶P3=2∶5∶3时样品具有最低的功率损耗,在100mT/50 kHz测试条件下为95.5 mW/cm3.

    铁硅铝磁粉磁粉芯粒度级配磁性能

    绝缘粘结剂对FeSiAl磁粉心磁导率和损耗特性的影响

    赖桃兰中文袁粼邬传健...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别以聚乙烯醇缩丁醛酯(PVB)、环氧树脂(ER)和硅树脂(SI)为绝缘粘结(包覆)剂制备FeSiAl磁粉心,分析绝缘粘结剂类型对其微观形貌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包覆2wt%绝缘粘结剂的情况下,包覆SI的样品相较于其他样品,具有更高的起始磁导率μi、更低的功率损耗Pcv,样品表面平整光滑;基于高频下损耗与频率关系的测试结果,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曲线拟合,得到高频下FeSiAl磁粉心磁感应强度影响因子m约为3.0,频率影响因子n约为1.5;将PVB和ER分别与SI复合包覆,可减少非磁性粘结剂的总包覆量,提高FeSiAl磁粉心的磁导率,复合包覆0.5 wt%PVB和0.5wt%SI粘结剂的样品具有较优的综合性能,其室温下μi为73.4,Pcv为63.9 mW/cm3(50kHz/50mT),比饱和磁化强度σs为 141.1 emu/g.

    FeSiAl磁粉心绝缘粘结剂磁导率功率损耗

    TbCu7型SmFe9熔淬合金的制备及元素掺杂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

    黄珩蔡伟陈意顺张昕琦...
    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熔淬法制备SmFe9合金,通过合金相组分和表面形貌分析,研究了熔炼时Sm的质量分数及熔体快淬时铜辊的转速对单一相SmFe9制备的影响,并探究了 Ti、Co、V掺杂对SmFe9合金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m含量的降低及淬速的提高都有利于SmFe9相的生成,当Sm含量为22.3 wt%左右,辊速为51.84 m/s以上时即可形成具有单一相的SmFe9合金.在元素掺杂方面,相对于Co和V而言,Ti掺杂对于提高SmFe9的热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减少SmFe9合金的高温分解,抑制α-Fe的析出.

    SmFe9合金元素掺杂熔淬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