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鲍英华

月刊

1672-5867

smgis@163.net

0451-86894341

150081

哈尔滨市南岗区测绘路32号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Journal Geomatics & 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黑龙江测绘局主管、黑龙江省测绘学会主办的反映测绘学科及地理空间信息科学前沿理论和技术并指导地理信息工作者从事科研、开发、生产的技术性、知识性刊物,主要刊载测绘高新技术、地球空间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理论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技术总结与经验交流;测绘行业管理与改革的先进经验;测绘生产技术交流、科研成果推广及教学经验介绍等;测绘学和地理信息学中的理论探讨;国内外地理信息学术动态及测绘科技报道与介绍;测绘科普知识;测绘仪器最新发展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资源监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张一龙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区域范围内自然资源的监测管理工作提供了较为便捷的解决方案.本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传统自然资源监测方法的弊端进行综合分析,多方调研自然资源监测管理需求,利用ArcGIS Addin设计开发自然资源监测管理辅助系统,辅助作业人员进行自然资源监测数据快速生产,并基于热力图方式进行监测成果可视化展示,辅助福建省进行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为该地区自然资源的有效监管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技术支撑.

    自然资源监测遥感影像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热力图

    基于改进Yolov5的遥感影像多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王国栋马福生
    142-145,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遥感影像目标检测方法,在骨干网络内增加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来提高对正样本特征的学习效率,在多尺度特征融合层内增加一个检测输出特征图,来提高对小目标的检测精度,采用带有梯度模长的交叉熵损失函数对模型进行训练来缓解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在测试数据集上获得了较高的检测精度与很好的泛化能力,相比原始Yolov5有了显著提高,在测试环境下也能达到实时检测的水平.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够在资源调查、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遥感影像Yolov5注意力机制损失函数

    基于Max-min distance聚类算法的园地空间聚类——以永泰县嵩口镇为例

    冯宇琳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聚类是空间数据挖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质心点距离的Max-min distance空间聚类算法:通过加载园地图斑数据,计算其园地图斑质心,判断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并将符合条件的园地图斑进行聚类,最终将聚类结果可视化表达.本文的算法是利用Visual Studio 2017实验平台和ArcGIS Engine组件式开发环境,采用C#语言进行编写.实验结果表明:1)Max-min distance聚类通过启发式的选择簇中心,克服了K-means选择簇中心过于邻近的缺点,能够适应嵩口镇等山区丘陵地区空间分布呈破碎的园地数据集分布,有效地实现园地的合理聚类;2)根据连片面积将园地空间聚类结果分为大中小三类,未来嵩口镇可以重点发展园地连片规模较大的村庄,形成规模化的青梅种植园.

    Max-mindistance聚类算法园地GIS嵩口镇

    高阶奇异谱分析在变形监测数据中的应用

    郑志连
    150-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从监测得到的GNSS时间序列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变形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已经成为变形监测领域一项重要研究课题.为了提取桥梁GNSS监测时间序列中桥梁变形特征,针对奇异谱分析在鲁棒性上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利用鲁棒性更好的高阶奇异对特长钢箱梁桥GNSS监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两种评价指标对奇异谱分析与高阶奇异谱分析的信息提取效果进行量化对比,结果表明利用高阶奇异谱处理后得到的时间序列更平滑,与原始时间序列的相关程度越高,去噪效果越好.此外对经高阶奇异谱分析处理过滤的噪声进行标准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经高阶奇异谱分析过滤掉的噪声呈标准正态分布,桥面属于稳定状态.

    奇异谱分析高阶奇异谱分析变形监测去噪标准正态分布

    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在基坑三维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潘斌
    154-15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基坑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方法存在的作业烦琐、效率较低等弊端,采用徕卡TS15智能型全站仪自由设站法对其进行改善,实现基坑围护结构顶部水平和竖向位移的快速同步获取.通对自由设站法的原理及平差过程进行详细阐述,利用某建筑基坑项目进行实例应用,分析研究设站精度,并与传统监测方法获取的变形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由设站法设站点点位中误差在2mm左右,满足规范中点位中误差小于3mm的要求,与传统监测方法的差值相对较小,满足二等基坑监测规范精度要求;但当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时,应采用测角精度为0.5″的高精度全站仪进行监测作业,确保监测数据满足规范精度要求.

    智能型全站仪自由设站法中误差变形监测

    变形模型在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邵艳坡郭长恩
    157-160,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基坑变形监测工程中,数据处理过程往往仅注重对历史实测数据的简单计算,判断其变化是否超限,而对变形数据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变形预测分析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变形模型在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简述了回归分析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理论模型,并考虑了锚索轴力影响因素,对传统变形分析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和改进.结合某基坑工程,从实际应用角度分别对所列举的变形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借助Matlab软件编程,对所述模型进行了程序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考虑锚索轴力影响的改进模型拟合精度较高,适用于基坑变形监测数据处理.

    变形监测锚索轴力变形模型预测

    机载LiDAR点云数据滤波方法研究

    汤敏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改善地形复杂区域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滤波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布料模拟滤波与改进不规则三角网的机载LiDAR点云滤波方法.该方法实现机载LiDAR点云滤波的主要步骤为:首先,使用KD树算法将原始点云数据中的粗差剔除;其次,使用CSF对粗差剔除后点云数据进行滤波,滤除建筑物等高大地物点得到初始地面点;最后,使用改进的TIN算法对初始地面点进行进一步精滤波,得到最终地面点结果.为了对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与优越性进行检验,使用两组实验数据进行滤波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点云滤波方法可有效降低Ⅰ类、Ⅱ类误差,对不同地形条件进行点云滤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

    机载LiDAR点云滤波布料模拟算法不规则三角网精度分析

    基于改进数字高程模型的架空线路杆塔基础土方量计算方法研究

    蔡永平
    165-168,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架空输电线路建设工程中,杆塔基础土方量计算影响着工程经济效益和施工工期,因此,需要选取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断面法、方格网法、等高线法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法4种方法,并采用花授粉算法(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FPA)对传统DEM方法进行改进.将5种不同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案例中比较不同方法的适应地形及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EM法可以获得X、Y、Z轴上的最优分割网格数量,适用地形范围最广、计算精度最高,计算速度相较于传统DEM法也有提高.

    输电线路土方量数字高程模型花授粉算法分割网格数量

    小波降噪及改进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在基坑变形中的组合应用

    朱志成靳海亮
    169-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某市人民医院基坑工程为例,针对实测数据建立实测数据结合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小波降噪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和小波降噪结合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误差分析理论对基坑变形数据预测效果评价.结果表明:对比3种模型实际处理、预测数据能力,实测数据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在1%—4%之间,小波降噪结合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1%—2%之间,小波降噪结合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在1%以内,小波降噪结合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针对基坑变形监测,小波降噪结合改进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高预测精度,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实际参考.

    基坑监测组合模型BP神经网络小波分析改进遗传算法

    时序InSAR方法在矿区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刘安历张佳捷王煜东
    174-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所引起的矿区沉降会给地表基础设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毁,监测矿区的变形对地表建筑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短基线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BAS-InSAR)技术对某矿区的145景哨兵一号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对其开展了近5年的时序形变监测,获取了该矿区的累计沉降量和年平均沉降速率.结果表明,该矿区共形成7处沉降区域,最大累计沉降量为410 mm,最大年平均沉降速率为83.9 mm/a,且有沉降继续加深、影响范围扩大的趋势.最后,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分析造成矿区的主要原因为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张.本研究说明时序InSAR技术在矿区变形监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可为今后矿区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SBAS-InSAR技术形变监测时序分析矿区沉降土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