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强制性国家标准解读

    唐子龙黄俊英梁岚娟刘云柱...
    64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GB 43854-2024《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已于2024 年4 月25 日正式发布.总结GB 43854-2024标准的适用范围,从标准适用的电池和电池组两个对象,详细分析安全要求、试验方法和试验目的,阐释试验条件、样品要求和试验程序.对比分析GB 43854-2024 与GB/T 36972-2018 及T/BBIA 4-2023 的异同.标准的全面解读,有望促进标准的实施应用和电动自行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标准GB43854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安全规范

    《电池》微信订阅小程序

    648页

    基于多尺度TCN的锂离子电池RUL预测

    彭鹏万民惠张领先陈满...
    649-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降低容量回升和噪声对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的影响,提出利用运行数据和容量数据的时序信息,基于多尺度时序卷积网络(TCN)的RUL联合预测方法.使用变分模态分解(VMD)法分解锂离子电池原始容量数据,将衰减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和主要衰减趋势分别分解到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针对高频分量,使用多尺度TCN进行滚动迭代预测,以捕获容量的短期变化;针对低频分量,从运行数据中提取特征,输入多尺度TCN进行预测,以捕获容量的长期趋势;最后,将预测结果还原为容量预测值.基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数据集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容量预测误差均方根误差(RMSE)最小值为 0.011 1,相应的平均绝对误差(MAE)最小值为 0.008 6,RUL预测误差基本在 2 次循环以内.

    锂离子电池剩余使用寿命(RUL)联合预测变分模态分解多尺度时序卷积网络(TCN)

    基于电压曲线诊断锂离子电池的故障

    廖力杨达李勋波姜久春...
    65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广泛,电池的不一致性故障与内短路故障是电动汽车的严重安全隐患.采用绝对中位差方法来放大电池组故障电池的电压特性;再利用非局部均值滤波算法进行滤波,得到平滑的故障电压特征;最后,通过动态时间归整(DTW)算法计算特征值曲线之间的相似度距离,实现故障电池自动定位.使用运行车辆电压数据进行验证,发现该诊断方法对两类故障车辆均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一是故障电池DTW距离长期偏离其他电池的不一致性故障车辆;二是故障电池DTW距离短期偏离其他电池的内部短路故障车辆.与余弦相似度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准确性更高.

    锂离子电池不一致性故障内短路故障故障诊断实车数据动态时间归整(DTW)算法

    过热下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耐受性

    姚代兵高哲常海涛路密...
    660-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极端条件下的多场耦合相互作用,有助于深入理解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理.在 85℃的过热环境下,将1380200 型 20 Ah软包装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过充电压从 4.07 V阶梯式增加至 5.42 V,电池发生气体泄压但未出现起火或爆炸,表明电池即使在过热条件下也具有较强的耐过充电能力.泄压过程中,首先检测到氢气的信号,随后检测到一氧化碳、烷烃和烯烃等易燃气体.XRD分析表明,过充电后,正极活性物质磷酸铁锂完全去锂化生成了磷酸铁.SEM结果显示,部分过充电后的磷酸铁颗粒出现裂纹,但结构未被进一步破坏,证实了磷酸铁锂的高热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磷酸铁锂多因素耦合过充电测试过热

    兆瓦级PEMFC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张海龙张存满汪飞杰张靖...
    664-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可实现电力和热力的联合供应,是支持零碳能源战略的重要技术路径.对兆瓦级PEMFC系统进行介绍与分析,对工程化应用中的实践提供逆变器、变压器、板式换热器和能量管理系统等部件的选型依据与建议,并指出在系统运行中自耗电占比最高的部件为空压机和散热风扇,分别占自耗电总功率的 82.0%和 10.7%.兆瓦级PEMFC系统在氯碱工厂中的商业化应用,可将原本排空的氢气发电,提高厂区能量利用效率,创造经济效益.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架构设计工程化应用

    锂离子电池撞击测试方法及参数研究

    赵家义许庆顺
    668-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在使用和运输中,碰撞难以避免,品质控制尤为重要.电池受物理撞击后可能有内短路,为检验成品电池综合品质,需在出厂前进行可靠性检测.介绍可靠性检测中,八角转鼓设备的方法及合理的参数设置.借助运动仿真模拟电池在转鼓中的撞击参数,收集测试后电池的数据,以判断品质是否达到六西格玛(6σ)的工程能力.

    锂离子电池撞击八角转鼓设备内短路六西格玛(6σ)

    倍率对钛酸锂负极锂离子电池热安全的影响

    陶鑫谢松
    672-6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酸锂(Li4Ti5O12)负极锂离子电池具有倍率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等优势,但仍有相关热失控的事故发生.为探究倍率对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以圆柱形LiNi0.5Co0.2Mn0.3O2/Li4Ti5O12 锂离子电池为对象,通过不同充放电倍率循环及热失控实验,分析电池的容量-电压、放电直流内阻和热失控温度变化等数据.高倍率循环会导致电池正极活性物质损失,引起循环性能和热安全性能衰减.电池热安全性与倍率呈负相关:当倍率由2.00 C升至8.00 C时,热失控触发温度由358.5℃降低至 254.1℃,热失控时间由 3 608 s缩短到 2 980 s,热失控时的最大升温速率由 34.2℃/s增加至 59.7℃/s.

    锂离子电池钛酸锂(Li4Ti5O12)负极充放电倍率循环性能热失控热安全性

    干法制备LiCo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田文燕胡洪瑞刘富亮刘江涛...
    67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极的制备工艺对性能有重要的影响.采用干法电极工艺制备钴酸锂(LiCoO2)电极,通过SEM、X射线能谱、电阻率测试、电化学阻抗谱(EIS)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干法电极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导电性以及电化学性能.纤维化的聚四氟乙烯(PTFE)广泛、均匀地分布在LiCoO2 活性物质颗粒的周围,在干法电极内部形成一个完整、致密的三维网状结构;电阻率和EIS测试表明,干法电极具有更好的导电性;以1.0 C在2.5~4.2 V循环200 次,容量保持率为80.28%,优于湿法电极的 72.85%,表明由纤维状的PTFE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可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提升电化学性能.

    钴酸锂(LiCoO2)锂离子电池干法电极纤维化三维网状结构电化学性能

    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的全周期安全性

    张越超高金津高秀玲马华...
    68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比能量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安全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高镍三元材料LiNi0.8Co0.1Mn0.1O2(NCM811)为正极活性物质、石墨复合硅氧材料为负极活性物质,制备 300 W·h/kg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研究电池从制成到循环衰减至容量保持率为 75%的全周期安全性变化.通过加热测试,评价热稳定性变化,通过针刺测试,评价内短路耐受性的变化,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SEM、四探针测试,分析安全性能变化的机制.电池在容量保持率 100%(循环前)、80%、75%时的热失控温度分别为 167℃、161℃和143℃,针刺热失控深度分别为1.99 mm、2.52 mm和3.54 mm.随着循环的进行,硅氧负极的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持续大幅增加,导致热稳定性下降,内短路耐受性提高.电解液的减少,导致电池生命后期的热失控放热量下降.

    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硅氧负极全周期安全性热稳定性内短路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