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电池

全国电池工业信息中心 湖南轻工研究院

文力

双月刊

1001-1579

batterie@126.com batterie@yahoo.cn

0731-85141901

410015

湖南省长沙仰天湖新村1号

电池/Journal Battery Bimonthl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第一家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电池专业科技综合期刊。《电池》的英文摘要早已被多家国内外公认的权威文摘刊物收录,并被美国Advanced Battery Technology和美日联合出版的ITE Battery Newsletter等多家专业刊物引用、推广和宣传。1992年、1997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国家级优秀科技期刊,并多次获省、部级一等奖,1999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2004年又荣获湖南省“十佳科技期刊”称号,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2003年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5年再次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电池》是中文核心期刊,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已发行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报道电池应用技术和科研成果为主,兼顾国外经验和动态,可供电池界人士及高校师生、研究人员阅读参考;也为商业、商检、外贸、消费者和电池用具设计生产人员所必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电池》加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首期示范工程录用定稿网络首发

    840页

    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修饰MnO2的储锂性能

    李淑敏
    841-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锰基氧化物材料的电导率较低且电化学动力学较缓慢,阻碍了进一步发展.目前大部分研究采用无机材料对其改性,且合成步骤复杂.通过简单的冷凝回流法合成多孔二氧化锰(MnO2),并采用聚 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修饰,形成复合材料.导电聚合物可以改善电极材料的电导率,防止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并减小充放电期间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较好:以 0.25 C倍率在 0.01~3.00 V循环 500 次后,放电比容量为 624 mAh/g;倍率增加至 3.00 C时,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 314 mAh/g.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二氧化锰(MnO2)聚3,4-亚乙二氧基噻吩(PEDOT)多孔材料

    储能用280 Ah锂离子电池的热箱测试

    刘永环刘俊刘应航程友民...
    847-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大容量电池不同热箱测试条件的膨胀、开阀等行为,采用280 Ah储能电池进行实验,在不同温度(130℃、145℃和 160℃)、不同时间(30 min、120 min)条件下,对不同荷电状态(0%SOC、100%SOC)的电池进行热箱测试.在 130℃以上,100%SOC电池表面温升更高,说明电池存在自加热行为.在 145℃条件下,100%SOC电池热箱测试后内阻更高,说明此温度下电池存在自加热,导致内部温度更高,内部电解液、隔膜破坏程度更大.在 145℃条件下,利用安托因方程计算的内部气压约 0.69 MPa,电池防爆阀开启.在 145℃条件下,电池体积膨胀达到最大值(约 700 mL,约为初始体积的 35%),在 160℃条件下,没有夹具束缚的电池体积进一步膨胀并发生爆炸,100%SOC且带夹具的电池未发生热失控.

    储能电池热箱测试防爆阀体积膨胀电解液蒸气压力

    我国锂电池铁路运输的法规、现状与建议

    华雯李华
    851-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电池铁路运输是保障产业链和市场扩展的关键.通过对国际法规的梳理,分析我国锂电池铁路运输的发展历程,以及现阶段实施过程中的具体要求,针对消费型锂电池和新能源商品汽车的运输条件进行阐述,并对目前政策制度合理性进行分析,对锂电池铁路运输给出建议.我国现阶段已对小容量消费型锂电池以及新能源商品汽车开放铁路运输通道,未来需借鉴国际标准及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大容量动力锂电池的安全运输条件,推动锂电池运输业务的开放.

    锂电池物流铁路运输国际标准国内标准法规政策建议

    经济视角下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演变与趋势

    曾家瑞张晋晋张潇化
    85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政策的推动,动力电池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领域.概述动力电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分析全球动力电池产业的市场规模、增长趋势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现状.此外,从经济政策的角度探讨政策扶持、贸易壁垒等因素对产业格局的影响.最后,预测动力电池产业未来的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等趋势,并提出结论与建议.

    动力电池产业格局经济视角趋势预测

    金属有机框架基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研究进展

    何志宏宋焕巧罗明生
    861-8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磷酸盐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因导电性差和Li+扩散系数低等原因,发展受到限制.金属有机骨架(MOF)具有比表面积大、活性位点丰富等优点.通过MOF前驱体来提升磷酸盐系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有很高的可行性.从用MOF或MOF衍生物通过制备、掺杂和表面改性等 3 种不同方法改性正极材料的角度,综述近年来MOF基磷酸盐系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MOF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金属有机框架(MOF)磷酸铁锂导电性

    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低温检测标准化综述

    孙兴春
    865-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池的低温性能直接关系到纯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的使用和推广,建立相关的低温性能检测标准显得尤为重要.介绍国内外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检测标准的相关情况.对检测标准的内容、适用范围及严格程度等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现有标准的优点与不足:现有标准中已存在分别针对电池单体、模块、电池组和/或电池系统的标准,但缺乏通用标准;国内外标准各有侧重,尚缺少能全面反映电池低温性能的检测标准;国内外低温测试条件不同,检测结果难以比较.建议综合各个现有标准中的低温性能检测方法,形成能够全面体现电动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的国家标准,以适应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以及纯电动汽车在寒冷地区推广应用的需要.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检测标准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天运沈秋婉高鹏云李世安...
    869-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电池热电联供(CHP)是利用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一种能源供给技术.介绍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燃料电池CHP系统,即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PEMFC-CHP)系统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电联供(SOFC-CHP)系统.为获得更高效的能源利用率及更好的耐久性水平,需要解决耐久性与系统设计问题,以满足商业化需求.对燃料电池CHP技术进行总结与展望.

    燃料电池热电联供(CHP)系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废热

    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不足与改进

    谢伟超吴剑超唐朝辉朱贤徐...
    873-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丰富带来的低成本优势,成为锂离子电池潜在的替代方案.聚阴离子化合物作为一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凭借结构多样性、高工作电压和高结构稳定性等特点,成为储能电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基于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正磷酸盐、焦磷酸盐、硫酸盐、氟磷酸盐和混合磷酸盐等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各类材料的不足,并给出可行的改进手段.

    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化合物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改性

    锂离子电池监测热失控专利技术分析

    刘承子刘丽英施志聪
    879-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存储、物流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锂离子电池可能发生热失控,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对热失控进行早期监测并预警极其重要.系统概述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的诱因和产气机理,并在专利视域下剖析锂离子电池热失控监测的中国专利技术分类、特点及研究现状.相对于传统的温度、电压、内阻和电流等安全监测因素,监测电池内部释放的特征气体种类和含量更有利于实现热失控的早期预警.用气敏技术实时监测至少一种特征气体,如CO2、CO或H2 等,成为热失控预警的研发热点.发展气敏技术对于扩大锂离子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及大规模储能领域的领先优势意义重大.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气敏技术专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