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桐油-杜仲胶复合物改性环氧树脂(E51)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秦滋润燕伟张证彤杨焰...
    2936-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桐油和杜仲胶发生 DA 反应制备出桐油-杜仲胶复合物(ERTO),然后将其与环氧树脂 E51共混得到ERTO/E51复合涂层.通过FTIR、SEM、TG、涂层干燥时间、附着力以及力学性能和水接触角对其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ERTO的添加,复合涂层干燥时间逐渐减小;添加适量的ERTO能够增强复合涂层的附着力,其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涂层附着力最大为7.88 MPa;ERTO的添加能够减少环氧树脂的气孔;适量添加ERTO会增强E51 的力学性能,当ERTO质量分数为5%或 10%时,拉伸强度最大为1.825 MPa,较未改性提高了34.24%;添加ERTO能增强E51 疏水性能.桐油-杜仲胶复合物提高了环氧树脂各项性能.

    DA反应复合涂层共混环氧树脂

    陕北农村住宅建筑用高性能聚合物隔热材料合成与碳排放评价

    李毛毛李毅隆王宁
    2941-2944,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陕北农村住宅建筑的高性能隔热需求,开发了一种基于聚氨酯泡沫和SiO2气凝胶的复合隔热材料(SiO2-PUF),并对所合成材料的热性能、机械性能、耐久性及环境影响进行了全面评估.热性能测试显示,SiO2-PUF在高温下显示出显著的热绝缘效果,其冷端温度比传统材料低约40℃.机械性能评价表明:在900℃的炭化条件下,SiO2-PUF的抗压强度超过100 kPa,远高于传统隔热材料.耐久性评估中,SiO2-PUF在模拟的环境应力下表现出高达 95%的结构和性能保持率.环境影响评估采用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结果表明 SiO2-PUF 的碳排放量在各生命周期阶段均低于传统隔热材料.成本效益分析显示,尽管 SiO2-PUF在原材料和制造阶段的成本略高,但其长期的能效和耐久性使总体拥有成本低于传统材料.研究成果可为陕北农村住宅建筑提供了一种高性能、可持续的隔热解决方案.

    高性能聚合物隔热材料生命周期评估成本分析

    沿海地区定向钻废弃泥浆中试处理中酸优化的探究

    黄剑王永志韩佩君潘一...
    2945-2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非开挖定向钻废弃泥浆处理的2种配方进行了实验,着重分析了2 种配方中不同酸(盐酸和硫酸)对除水率、滤液COD平均值和滤液浊度平均值等关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一(盐酸+硫酸铝)表现出更高的除水率,但滤液 COD 值较高,可能受到高 Cl-浓度的影响.相反,配方二(硫酸+硫酸铝)在滤液COD平均值和滤液浊度平均值上表现更为出色,说明其更有效地清除了悬浮颗粒.总体而言,综合分析认为配方二在固液分离和颗粒物清除方面的性能更为优越.

    非开挖技术废弃泥浆减量化处理除水率COD浊度环保技术

    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性能评价

    宋鑫肖丽华刘长龙张国栋...
    2949-2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绥中36-1油田在长期高强度注水冲刷作用下砂岩颗粒表面强亲水且呈负电性的问题,利用带正电的阳离子交联剂一方面通过异性电荷间的吸引力牢牢吸附于砂岩储层表面,另一方面,可与带负电的聚合物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立体网状交联体系,封堵高渗层,增加注入压力梯度,从而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考察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的电位和粒径、成胶性能、长期稳定性和封堵性.研究结果表明: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由于阴阳离子交联成胶引起电位变化呈正电性.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由于离子交联蜷缩成胶,粒径较小.随着交联剂、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大,体系成胶时间变短.模拟地层水中,中、高强度凝胶放置90 d时,50、65、80℃的黏度保留率均在 85%以上.与常规凝胶体系相比,相同质量浓度的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注入压力相差不大,后续水驱的压力较高.后续水驱过程,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的残余阻力系数较大;强水窜油藏调剖体系的封堵率较大,基本保持在85%以上,封堵性较好.

    绥中36-1油田强水窜调剖封堵性

    杂多酸法双酚AP的合成及应用

    刘彬鄂永胜王强
    2953-2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使用钨酸钠和四氯化钛合成 11-钨钛合钛杂多酸,以此杂多酸为主催化剂、3-巯基丙酸为助催化剂、苯乙酮和苯酚为原料,经Friedel-Crafts反应合成双酚AP,考察了原料物质的量比、催化剂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产品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优的反应条件,双酚AP的纯度为 98.85%,收率为87.28%.通过红外光谱表征了产品结构.用合成的双酚AP代替双酚A,采用三光气法制备双酚AP型聚碳酸酯,通过检测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表明聚碳酸酯的耐热性能有了明显提高.

    杂多酸双酚AP合成应用

    高效生产聚葡萄糖工艺开发及装置改进

    曹雪武力达赵国兴郭昱滢...
    2957-2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葡萄糖是由食用级葡萄糖、山梨醇、柠檬酸以一定比例混合后在高温真空条件下熔融缩聚而得,其生产中发现聚合温度控制不稳定、聚合黏度高且随过程波动、物料传热差导致焦糖化反应、聚合速度慢致使产品颜色深等不足.以合成产物中还原糖质量分数、色度为参考指标,研究加热方式、控温方法、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反应负压等工艺条件对聚葡萄糖合成效果的影响,优化聚葡萄糖合成工艺,提供优化后对现有装置进行改进的方法,使产品聚合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高效生产聚葡萄糖.

    温度不稳定聚合黏度高物料传热差优化工艺装置改进

    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溶解纤维素改性光固化涂料

    冯彤英李晓欣赵鹤凡张亚平...
    2962-2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在纤维素的应用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是纤维素的分离提取、溶解再生和热塑加工等.采用季铵化反应合成了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采用所制备的[BMIM]Cl的DMF溶液和DMSO溶液溶解纤维素.结果表明:[BMIM]Cl的溶液均具有良好的溶解纤维素性能,且其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MIM]Cl的DMSO溶液溶解纤维素性能更好.采用所制备的纤维素-[BMIM]Cl溶液改性光固化涂料时,可明显缩短光固化膜的固化时间、增强膜的硬度;对固化膜的耐水性和附着力也有明显影响.

    离子液体纤维素光固化

    水泥与乳化沥青的交互作用研究进展

    侯艺桐田波张盼盼冯祥...
    2967-2972,2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乳化沥青(CEA)复合材料是由水泥基材料与乳化沥青组成的半柔性道路建筑材料,由于兼具水泥与乳化沥青的材料特性,已广泛应用于高速铁路的板式无砟轨道垫层及冷再生路面工程中.在 CEA 中水泥与乳化沥青包含着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这种交互作用对 CEA 浆体及其混合料的基本性能产生影响.探明水泥与乳化沥青的交互作用有助于调控其性能,并为其在工程应用中的选择提供依据.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泥与乳化沥青交互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其中包括乳化沥青破乳对水泥水化的缓凝机理与水泥水化对乳化沥青破乳的影响,总结了水泥与乳化沥青的交互作用与其混合料性能的关系,旨在为 CEA 复合材料在不同实体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水泥乳化沥青复合材料交互作用水化破乳

    海底封存CO2泄漏过程的气泡羽流数值模拟

    张海滨卢迪王永昌田文爽...
    2973-2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捕获和储存(CCS)技术被认为是减少发电厂和钢铁厂大量CO2 排放的可行替代方案.CO2 储存是CCS的一部分,目的是将排放的CO2 保存在海底深处的地质区域.这种储存的CO2 的泄漏可能形成CO2 气泡羽流,导致pH降低和海洋环境的CO2 分压增加,引起海洋酸化等问题.将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两种多相流模型(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和欧拉双流体模型),结合气泡群体平衡模型,模拟了CO2 气泡在海水中流动扩散、破碎、聚合过程,由此预测CO2 泄漏过程中羽流中CO2 气泡的上升速度和尺寸分布,从而预测海洋封存CO2泄漏过程.

    海底封存CO2气泡羽流CFD模型群体平衡模型

    典型输气站场管道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

    张凯煊栗佳闫伟包瑞新...
    2982-2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输气站场管道振动超标问题严重威胁到站场的安全运行,其中三通管道作为输气站场内易于出现振动问题的关键部位,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针对双进单出的三通汇管,采用双向流固耦合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计算得出管道结构的变形图、应力分布图,从中得出管道振动响应最大的位置.重点分析该位置的振动位移、速度以及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改变脉动压力幅值以及分支管的管道外径,探究脉动压力幅值以及管道外径对管道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脉动压力幅值由2 MPa增大到 5 MPa,管道的振动位移增大0.95倍,速度和加速度增大3.5倍;管道外径由48 mm减小到40 mm,管道的振动位移减小到原来的3/4,速度和加速度减小到原来的2/3.分析结果对输气站场管道的工艺设计以及结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管道振动双向流固耦合振动响应脉动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