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上低渗砂岩储层酸压可行性及酸液体系研究

    林科雄陈霄舒福昌任坤峰...
    401-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常规基质酸化作业无法对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实施整体改造,并且由于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酸液无法顺利进入地层.因此,以涠洲X低渗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的酸化压裂可行性分析研究,并优选了相应的酸液体系,评价了酸液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目标油田储层段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岩矿物,储层的脆性较好,并且储层段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在0.114~0.130之间,具备酸化压裂施工的物质基础,压裂施工可使储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采用有机酸HCW-1、有机酸盐HCF和高温缓蚀剂HSJL-3为主要处理剂,构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酸压施工的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腐蚀速率,同时具有较强的铁离子稳定能力和防膨能力.另外,储层段天然岩心采用酸压工作液酸蚀作用后裂缝导流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岩心表面完整,未出现微粒脱落的现象.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具备酸压施工的条件,可以采取酸压施工对其进行增产改造.

    海上油田低渗砂岩储层酸压可行性分析酸液体系

    X区块一类油层聚驱后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殷代印刘海东
    406-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X 区块一类油层中聚驱后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油层水淹情况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区块动用程度及采收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不同井网重构及化学驱开发效果,结合经济效益优选适合目标区块的提高采收率方法.结果表明:低初黏凝胶可有效封堵优势渗流通道,降低油层水淹程度,聚驱后化学驱可有效提高采收率.综合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采取分流线加密油井结合加入低初黏凝胶调堵剂的弱碱三元复合驱体系进一步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提高采收率8.78%.

    聚驱化学驱数值模拟提高采收率

    3种不同席夫碱型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亚甲基蓝吸附性能的研究

    刘佳庞健管齐洪王楠...
    410-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溶剂热法制备3种不同席夫碱型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TpPa-1、TpPa-NO2 和TpM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COFs的微观形貌和组成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开展了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环境影响因素对吸附性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COFs对MB的吸附过程均遵循伪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8),这表明COFs对MB的吸附是化学吸附过程.TpPa-NO2 对MB具有最佳吸附性能,且其吸附等温线遵循Langmuir模型,其饱和吸附容量高达7 799.28 mg·g-1.该吸附过程具有较强的pH值依赖性,碱性条件有利于其吸附过程,而离子强度对其吸附过程无显著影响.研究表明TpPa-NO2 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吸附材料.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亚甲基蓝吸附

    高直链玉米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的制备及性质

    杨小玲王欢孟小华
    418-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棕榈酸和芦丁为客体制备淀粉复合物,利用XRD、IR及DSC对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形成的淀粉棕榈酸及淀粉棕榈酸芦丁复合物均为V型结晶结构,且随着直链淀粉含量和棕榈酸用量的增加淀粉棕榈酸复合物结晶度及V型复合物比例增大,芦丁的添加影响棕榈酸在淀粉中的存在形态,三者相互作用导致淀粉的结晶性降低,抑制淀粉老化.

    高直链玉米淀粉复合物XRD

    典型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迁移和降解机制研究

    李鑫王海芳
    42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产养殖以及畜牧业中,磺胺类抗生素被广泛地使用,导致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抗生素化合物.运用室内土柱淋溶法,研究了典型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恶唑)在不同初始质量分数下的迁移规律以及降解机制.结果表明:表层土在不同初始质量分数抗生素条件下,在供试土壤中均呈现出向下迁移的趋势,且土壤各层抗生素的滞留量也随着表层土抗生素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这2种抗生素通过开环、甲基羟基化、S—C键断裂、苯胺基团氧化等一系列反应过程转化为不同的降解产物,确定其降解路径.

    磺胺类药物土壤降解抗生素迁移规律降解路径

    Ag3PO4/GO/Bi2MoO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用于尾矿废水中黄药的高效降解

    徐珊袁澳铧张宁段雨柔...
    430-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两步水热法合成了Ag3PO4/GO/Bi2MoO6 三元复合材料.通过控制GO与Ag3PO4 前驱体的添加量,制备出一系列不同负载比的 Ag3PO4/GO/Bi2MoO6 复合材料,以乙基黄药为目标降解物评价其光催化性能.同时采用FT-IR、SEM和UV-vis等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与Bi2MoO6 和GO/Bi2MoO6相比,Ag3PO4/GO/Bi2MoO6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当GO添加量为5 mg、Ag3PO4前驱体添加量为 8 mmol时,其光催化速率约为GO/Bi2MoO6 的 7.6 倍,是Bi2MoO6 的 34.0 倍.此外,同实验条件下,循环利用5次后Ag3PO4/GO/Bi2MoO6复合材料降解率仍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光催化GOBi2MoO6Ag3PO4

    石蜡基相变材料在储热材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涛毕胜丛玉凤鲍金奇...
    435-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热技术作为热能二次使用成为节约能源的一种新方式,储能技术种类繁多,相变储热技术是其中一种简单、高效的储热方式.相变储热技术是利用相变材料发生相变时吸收或释放的潜热进行热量储存,并且在换热过程中,系统温度近似恒定.作为相变储热技术的核心部分,相变储能材料在热能储存技术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介绍了储热技术的分类及各种储热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石蜡基复合相变材料的分类及在储热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最后对石蜡基相变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石蜡基储热复合材料

    压裂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易维纬赵万春
    440-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表面活性剂压裂液因其不添加交联剂、破胶剂和其他化学添加剂的特性,且具有低黏度、良好的返排能力、对储层的伤害小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选用压裂液表面活性剂时应该选择低成本、制作简单且污染少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所以简单的制作工艺且减少成本是研制表面活性剂压裂液的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全面了解现有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在压裂液中的应用,根据现有的成果,还需进一步研究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对压裂液性能的改变,以应对不同的地质情况.

    压裂液添加剂表面活性剂

    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Tf2N])吸收焦油CFD模拟探索

    张妮李淡然陈海军
    444-449,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在吸收领域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前期研究表明,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Tf2N])对焦油的脱除率可达98%,高于相同条件下的硅油溶剂.但对于焦油-离子液体体系,吸收塔传质规律的研究比较少见.利用吸收塔 CFD 模型,模拟离子液体吸收焦油模拟物,探究液气比、塔结构参数对塔内气液分布规律和传质特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增加液气比可提高焦油的吸收效果,液气比至0.6 L·m-3 后增速放缓,为最小液气比的2.2倍时,脱除率均达95%;增加填料调控孔隙率为0.6~0.8,可提高传质效率;喷嘴角度对苯酚和萘的影响更明显,过大或过小会导致传质恶化;液滴直径过大会降低塔内空间利用率,过小不利于气流稳定,较合适的液滴直径为2 mm.

    焦油离子液体吸收传质

    智能表面可润湿性材料的研究进展

    李磊臧伟旭杨双春吴迪...
    450-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润湿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智能表面可润湿性材料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润湿性的理论模型、疏水/亲油行为理论和亲水/水下超疏油理论,同时对近些年来国内外可润湿性的不同响应系统(电、pH、光、热、离子等响应刺激系统)进行了综述,改变响应材料的表面和化学性质,导致材料可润湿性的改变.展望了未来可润湿性的研究方向,对润湿表面理论和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建议.

    智能可润湿性疏水/亲油亲水/水下超疏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