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LY-2008B/LY-2005C复合床镍基加氢催化剂在吉林石化碳五加氢装置的工业应用

    胡晓丽池亮王学明张永强...
    1378-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吉林石化裂解碳五加氢的原料特点(高烯烃)和工艺条件,研发了2种非贵金属镍基加氢催化剂LY-2008B和LY-2005C,将两者按一定比例进行级配并进行了工业应用.2021 年 9月,在吉林石化的碳五加氢装置实现首次工业应用,一次开车成功,目前装置运行平稳,加氢产品溴价集中在10~14 g(Br)·(100 g)-1,运行至今床层压差没有明显变化,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活性和稳定性.

    非贵金属级配催化剂碳五加氢工业应用

    钇掺杂氧化锆粉体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分析

    高旸孙兆松郭土杨雁...
    1383-1388,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不同制备技术(固相合成法、共沉淀法、水解法、自蔓延燃烧法)合成了摩尔分数为8%的钇掺杂氧化锆陶瓷粉体(8YSZ).研究了不同制备技术对粉体粒度、比表面积和相结构的影响.探讨了 pH、焙烧温度、研磨方式与研磨时间等条件因素对共沉淀法制备的8YSZ粉体相结构和粒度的影响.同时对其密度、抗弯强度和离子电导率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 8YSZ粉体,控制pH=8~10 均可以合成出单一相的样品;焙烧温度对8YSZ粉体结晶度有较大影响,1000℃以上焙烧可生成结晶度较好的粉体;球磨和砂磨方式分别能控制粉体粒度在10 μm和1 μm以下.此外,共沉淀法制备的8YSZ粉体密度和抗弯强度分别达到了5.78 g·cm-3和207.7 MPa,其在500~750℃具有良好的Arrhenius电导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27)和最低的电导活化能(0.70 eV·K-1).

    钇掺杂氧化锆电解质粉体技术制备合成

    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结构解析及热稳定性分析

    焦亚平李臣泽徐维哲宋乐春...
    1389-1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HTIP)在石墨电极改性及制备硬碳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采用改进的Brown-Lander法解析了高软化点各向同性沥青甲苯可溶物(HTIP-TS)的平均结构参数,构建了符合其结构参数的平均分子结构模型,HTIP-TS主要由缩合芳环构成,芳环周边存在短侧链,分子内部存在联苯结构.利用FT-IR分析获取HTIP的红外光谱,并通过分峰拟合计算了其芳香性指数和支链化指数;通过对XRD分析结果的分峰拟合,计算了HTIP的微晶结构参数.利用TG技术对HTIP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将微观组成结构与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联系.

    沥青各向同性高软化点平均分子结构红外X射线衍射热重

    油气管道化学腐蚀机理分析及其防护措施

    吴付洋戴立斌张学忠彭清明...
    1394-1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采用电化学阻抗谱、盐雾实验以及温度循环等分析方法,评价了环氧树脂、聚氨酯、锌基涂层以及新型复合材料涂层在模拟的盐水、酸性及碱性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管道材料的腐蚀速率最高,达到0.60 mm∙a-1,而碱性环境下最低,仅为0.20 mm∙a-1.此外,阻抗分析揭示,酸性环境中的阻抗值从初始的 1510 Ω·cm-2 降至 312 Ω·cm-2,反映出腐蚀介质对防护层的破坏特别迅速和严重.新型复合材料涂层及阴极保护系统能显著提高腐蚀防护效能.阴极保护系统将腐蚀速率降至0.06 mm∙a-1,显示出较牺牲阳极保护(腐蚀速率为0.14 mm∙a-1)更为优异的防护效果.现场数据显示,采用新防腐技术的管道在实际应用中腐蚀速率显著降低.经过 4 年的运行后,使用新技术的设施腐蚀速率仅增加至 0.6 mm∙a-1,而传统防腐措施的设施腐蚀速率增至2.0 mm∙a-1.

    油气管道腐蚀机理电化学复合材料腐蚀反应防护措施

    丁二酸酐水解热力学探究

    吕清林赵响宇房畅李澜鹏...
    1399-14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丁二酸酐在液态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生成丁二酸的热力学过程,采用基团贡献法对丁二酸酐水解过程中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估算,分别计算得到了 298~393 K 丁二酸酐水解反应过程中摩尔反应焓、摩尔Gibbs自由能、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98~393 K,丁二酸酐水解反应∆Gm<0,反应可自发进行;∆Hm<0,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平衡常数Kθ受温度影响较大.

    丁二酸酐丁二酸水解热力学

    常温常压下反式茴香脑-对茴香醛超额焓的测定及关联

    赵金和蒋火军张艳芳李亮...
    1403-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八角茴香油主要组分部分热力学数据缺失,常压下利用C80型塞塔拉姆微量量热仪测定了反式茴香脑(1)-对茴香醛(2)二元体系在25、30、35℃的超额焓.实验数据采用Redlich-Kister方程式进行关联,相对偏差较小.二元体系的超额焓在全浓度范围内均为正值,其最大值在摩尔分数 ݔଵ=0.5 附近,温度对超额焓有一定的影响,超额焓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对茴香醛反式茴香脑超额焓微量量热仪关联热力学

    裂化温度对加氢裂化产品性质的影响

    伍忠勇刘付福千
    1407-1410,14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加氢裂化尾油为原料生产API三类基础油的装置对加氢裂化原料有较为严格的要求,一般要求进料为石蜡基或偏石蜡基原料.为扩大原料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以中间基蜡油为原料,掺炼美孚蜡,采用FRIPP推荐的FBN/FDM/FF-66/FC-28/FF-66 催化剂级配体系,用加氢中试装置考察了裂化段反应温度对产品分布及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裂化段的反应温度,混合油加氢裂化的产品中石脑油馏分收率升高,芳潜降低;柴油馏分收率升高,密度明显降低,十六烷指数升高;尾油收率降低,黏度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可以为下游异构脱蜡装置提供高黏度指数尾油进料,生产二类和三类润滑油基础油.

    加氢催化剂产品性质黏度指数反应

    N掺杂粉煤灰改性生物炭复合材料光催化降解水中三氯生

    柴广刘思贤徐蕾
    1411-1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氯生(TCS)引起的水污染对水生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光催化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三氯生处理方式受到研究者的青睐.采用尿素、粉煤灰与棉秆共热解制备 N 掺杂粉煤灰改性棉秆生物炭复合材料(N-FBC),用于催化降解三氯生.结果表明:N-FBC对三氯生光催化降解的一级动力学速率常数为 7.5×10-3 min-1,300 min后TCS去除率为89.5%.N-FBC经过 5次循环后,TCS去除率仍保持为69.5%.自由基猝灭结果表明,N-FBC复合材料主要依靠光生空穴(h+)对TCS进行降解.

    生物质催化降解自由基

    煤焦油加氢制备喷气燃料工艺探索

    周维张庆军宋永一王超...
    1416-1419,1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新疆某企业净化后煤焦油为原料,在加氢精制段压力为16.0 MPa、温度为 365℃、空速为0.6 h-1、氢油体积比为1000,加氢改质段压力为16.0 MPa、温度为 370℃、空速为 1.0 h-1、氢油体积比为1000的条件下,在固定床中试装置上开展加氢实验.结果表明:净化后煤焦油原料经过加氢精制与改质后,馏程明显前移,产品碳氢比明显下降,饱和烃含量明显提升,芳烃含量显著下降,胶质完全转化为常规油品组分.切割出的130~285℃喷气燃料馏分满足国家标准(GB 6537-2018)3号喷气燃料标准.

    煤焦油喷气燃料加氢精制加氢改质加氢燃料固定床

    二苯胺合成热力学及工艺改进

    赵响宇祁文博李浩萌王振宇...
    1420-1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苯胺液相合成二苯胺工艺,考察了二苯胺合成催化剂DQ-23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苯胺缩合生成二苯胺反应热力学研究,研究了反应过程中苯胺转化率下降问题,并进行了工艺改进探索.催化剂DQ-23可以催化苯胺合成二苯胺,催化能力与参比剂相当;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苯胺液相合成二苯胺反应并非热力学控制.此外,通过研究发现二苯胺高聚物可能是导致苯胺转化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当反应体系中加入质量分数0.1%的自由基捕获剂时,苯胺转化率的下降速率变慢,从而可以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有机化合物热力学催化剂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