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钻井液用反相乳液聚合物增黏剂的合成及评价

    孙振峰
    1513-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两性离子单体N-甲基二烯丙基丙磺酸、N,N-二甲基丙烯酰胺、N-乙烯基己内酰胺为聚合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为引发剂,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增黏剂乳液 DVL-1,有效固相质量分数为 33%.利用FTIR、1H NMR、TG-DTA等方法对DVL-1 进行了表征测试,并对产物的增黏性能、抗高温抗盐性能等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1%的DVL-1水溶液表观黏度可达17.4 mPa·s.180℃/16 h高温老化后,溶液黏度保持率高达52.9%.通过观察DVL-1 在溶液中的空间立体形态及对Zeta电位的数据分析,探讨了聚合物起效机理,DVL-1的抗温性能主要归因于分子结构中稳定的主链及侧链刚性基团,两性离子结构降低了聚合物对高价盐离子的敏感性,抑制了侧链的持续卷曲,抗盐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合成钻井液增黏剂抗温抗盐聚合聚合物

    涠洲高渗油藏冻胶泡沫体系优选及室内评价

    杜若飞张云宝葛嵩李文涛...
    1519-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找到耐温抗盐性能优秀、调剖控水能力优良且成冻时间可控的冻胶泡沫体系,进而应用于涠洲高渗高含水油藏,采用Waring Blender法、Sydansk代码法以及物理模拟实验以起泡体积、半衰期、成冻强度、阻力系数及分流量为评价指标,优选出 0.2%阴离子型聚合物(KY-6)+0.6%有机铬交联剂(YG107)+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BHSN12)+1%缓速剂乳酸钠的冻胶泡沫体系.结果表明:该体系耐温耐盐性能优秀;加入缓速剂后可实现成冻可控(约15 h成冻,强度为G级),稳定时间长;在目标油藏渗透率范围内封堵率大于99%,具有很好的封堵控水作用;渗透率级差为3.2~15.8,能有效注入并封堵强水窜通道,具有优秀的调剖控水能力,其中渗透率级差为7左右调剖效果最优.

    耐温抗盐高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调剖控水冻胶泡沫热稳定性性能评价

    基于低温制备色层法的溶解尾气中氪-85纯化装置与方法

    张震和文龙张罡秦来来...
    1525-1529,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85Kr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放射性气态核素.目前,我国 85Kr气体基本依赖进口满足市场需求.纯化作为 85Kr产业提取-纯化一体化生产系统的重要技术,是获得高纯度 85Kr的重要手段,因此在进行纯化热实验以及正式的工业生产前需要进行冷实验确定纯化过程的重要参数.搭建了基于低温制备色层法的纯化冷实验台架,研究了色层柱填料和温度对氪气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椰壳活性炭具有比 5A分子筛更好的纯化效果;采用椰壳活性炭填充色层柱,色层柱温度降低至-40℃时,氪气可以和氮气、氧气等杂质完全分离,氪气的纯化效果较好,产品气中氪-84的峰显著高于氮气和氧气,氪气的纯度大幅提高.

    85Kr氪气纯化低温制备色层法

    非均质油藏堵水强化颗粒凝胶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杨嫱贺雪红董小刚孙连爽...
    1530-1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油田开发中,颗粒凝胶可用于堵水,以控制含水和封堵高渗层窜流,从而提高采收率.研究了纳米蒙脱土(Na-MMT)黏土在增强预成型颗粒凝胶(R-PPGs)中的强化作用.以丙烯酰胺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钾(KPS)为还原剂、纳米Na-MMT为强化材料,合成了R-PPGs.采用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量色散 X 射线能谱对合成的 R-PPG 进行了物理和化学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a-MMT黏土的平均粒径约为(368±20)nm,纳米黏土对PPG的基体有强化效果,δ=179.90 和δ=41.89处始观察到2 个峰对应酰胺基的羰基和脂肪族基团.纳米黏土强化PPG中有致密网状结构,其热稳定性较好.

    堵水凝胶聚合物纳米蒙脱土合成性能评价

    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活性原油油水界面作用机理研究

    罗振东张志秋陈丹丰李毓...
    1535-1539,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活性原油室内堵水实验封堵率可达 99%以上,该项技术在辽河油田矿场实验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晰.通过界面膜强度测定以及分子模拟技术对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对油水界面的稳定作用机理进行了阐述.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作为阳离子聚合物具有明显增强油水界面膜和降低界面形成能的作用,其稳定油水界面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静电吸附作用,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与稠油中电负性较高的胶质和沥青质通过静电吸附结合;聚合物分子链的架桥作用,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的聚合物链通过静电吸附点将胶质、沥青质架桥连接,两种作用机理的结合获得了稳定的油水界面膜,实现了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活性原油的高效堵水作用.

    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活性原油分子模拟

    二元复合驱化学性能分析及提高采收率效果评价

    贾东林闫海建黄小峰温磊...
    1540-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持续增长,提高油田采收率成为石油工业的关键挑战之一.探讨了包含表面活性剂 FDR 和不同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二元复合驱体系的化学稳定性、相容性、渗透率、流动特性以及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在低环境因素指数下(0~4),化学剂展示出较高的稳定性,而随着环境因素指数增加,其稳定性呈现波动并逐步下降.在渗透率与流动特性评估中,流动压力差的增加导致渗透率从 0.265 mD增加至 1.236 mD.在驱油效果评价中,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从 1%增加到 6.21%,驱油效率由 1.212%提高至2.285%.此外,储层条件改善和优化注入压力对采收率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特定条件下采收率可提高至3.283%.研究揭示了二元复合驱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优化油田采收率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采收率驱油效果

    油田深度调剖化学剂驱油效率与机理

    王金月
    1545-1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提高油田开采效率成了石油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选用3种不同的化学剂(PAM、SDBS、PAA)并通过测定岩心渗透率和油水界面张力进行驱油效率实验.实验结果显示,PAA在提高岩石渗透率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从 130.14 mD增加到 212.43 mD,增幅为 63.2%,而SDBS则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表现最佳,从38.92 mN·m-1 降至21.00 mN·m-1,降低了46.2%.此外,在中温(40℃)和中压(20 MPa)以及适中的注入流量(100 L·min-1)下,驱油效率达到最优.化学剂在改变岩石孔隙结构及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方面的作用,共同促进了油水流动性的提升,从而显著增强了整体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实际油田作业中化学剂的选择和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化学剂深度调剖渗透率油水界面张力驱油效率

    改性纳米SiO2颗粒提高CO2泡沫稳定性

    宁创张丽伟童长兵景正正...
    1550-1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泡沫注入作为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其稳定性和改善泡沫从裂缝向基质的运移一直是裂缝性油藏泡沫注入领域的2个主要问题.使用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对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进行改性来稳定二氧化碳泡沫,选择FTIR分析和接触角测量表征泡沫的产生和稳定性.实验在不同质量分数的NPs(0.04%~0.20%)、2种质量分数的SDS(0.236%~0.472%)、存在和不存在MgCl2 盐的情况下进行.结果表明:APTES对二氧化硅进行表面改性后,纳米颗粒在油水体系中更亲油,在空气-水体系中更亲气.这反过来又放大了改性二氧化硅(MS)向水气界面的迁移,增强了CO2 泡沫的稳定性.泡沫稳定性实验证实了这一机制的存在,将泡沫稳定剂从二氧化硅切换到MS纳米颗粒导致泡沫最大半衰期增加33.3%.泡沫性不受NPs类型的影响;然而,由于SDS在纳米颗粒表面的吸附,泡沫性降低.

    泡沫稳定性起泡性CO2泡沫表面改性SiO2

    高效疏水性纳米颗粒合成及其在低渗透油田驱油特性

    冶维青赵健霖丁旭辉陈惠秀...
    1555-1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驱油效率,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了高效疏水性银纳米颗粒(SHAg),并系统评估了其在油田模拟水中的稳定性、分散性以及岩心驱替实验中的驱油性能.研究发现,通过控制三甲基氯硅烷(TMCS)的质量分数,可以有效调节 SHAg的疏水性,当 TMCS质量分数为 0.5%时,SHAg的接触角达到 112.4°,表现出优异的疏水性.此外,SHAg 在模拟油田水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特别是在5%的NaCl质量分数下,其平均粒径仅为 83.6 nm.岩心驱替实验结果表明,含有 400 mg·L-1 SHAg的驱替液的驱油效率高达 59.7%,显著高于纯水驱的基础驱油效率.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疏水性纳米颗粒在提高低渗透油田驱油效率中的潜力,而且为实际油田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田疏水性银纳米颗粒驱油效率稳定性分散性

    基于一种新型触变剂的堵漏水泥浆体系

    代红田辉周双君殷慧...
    1560-1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大缝洞、薄弱泥页岩、窄安全密度窗口等复杂地层造成恶性井漏问题突出,堵漏成功率低,已成为制约钻井工程提质增效的重要技术难题之一.基于触变剂作用机理,利用纳米二氧化硅与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3种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开发出了一种有机与无机相结合的新型低黏触变剂 XZ-CBL,并配套优选了降失水剂和缓凝剂,形成了触变堵漏水泥浆体系.测试结果表明,触变堵漏水泥浆体系流动性好,初始稠度可低至10 Pa·s,静置10 min后表现出较强的触变性,停机稠度增值大于20 Pa·s,再次剪切稠度迅速恢复至停机前稠度,具有可泵性好、滞留性强的特性.

    恶性漏失触变剂触变水泥浆水泥浆堵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