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体肠道微生物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周凡入梁海慧张秀峰李学龙...
    1614-1618,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了不同 DNA 提取方法对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研究的影响,为今后研究人体肠道微生物时选择提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市面上3 种商业化肠道微生物DNA提取试剂盒和1 种实验室改良方法对20份人类粪便样本中微生物DNA进行提取,根据DNA浓度、纯度和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4 种DNA提取方法差异.结果表明:Q-试剂盒法(QIAamp PowerFecal Pro DNA Kit,Qiagen)、ET-试剂盒法(ET粪便DNA快速提取试剂盒,IDMBIO)、P-实验室改良法 3 种方法提取的DNA得率较高;方法P获得的OTU数量最多;α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 4 种提取方法差异不显著;方法P、方法Q得到肠道微生物组成结构相似度较高,方法ET、方法Y(MolPure Stool DNA Kit,Yeasen)得到肠道微生物组成相似度较高;4种DNA提取方法所得微生物群落构成在门水平和属水平差异明显.每种 DNA 提取方法都有各自提取偏好性菌属,经过综合比较,方法 Q 和方法 ET提取DNA的得率更高、速度更快.

    DNA提取高通量测序扩增子测序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中活性污泥菌种的分离鉴定

    张秀丽王延明李丽杰乔子安...
    1619-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传统平板划线技术和高通量测序对不同区域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通过不同的筛选培养基,共挑取培养得到127株菌,16S测序得到12种不同的微生物.按照微生物分类学的种属特性将菌株分为4类,构建微生物菌团:杆菌、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混合菌.通过正交实验对菌落的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发现筛选构建的新的菌团生长周期比活性污泥缩短约50 h,构建得到的4种菌团最佳生长温度在30℃左右,其中硝化菌团对pH的适应范围较广,在pH=5~7时都可以正常生长,杆菌和球菌在pH=7的培养基中生长最快.根据优化的培养条件和分离的菌株构建4类新的微生物菌团,代替传统的活性污泥,应用于MFC体系中.

    活性污泥微生物多样性活性菌团生长曲线

    新型生态友好型微乳液基钻井液

    王华张攀张琦靳玉强...
    1625-1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使用水相(水与甘油溶液质量比为 1∶1)、油相(松树植物油)和不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 8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100 和 150),从微乳液体系中配制出对环境友好的钻井液.在加入增黏剂(黄原胶)、加重剂(巴利丁)、密封剂(方解石)和分散剂(水)的条件下,使用了2种黏土(PA和20A)来配制钻井液流体.分析了配制的钻井液的质量损失、滤失量和流变性等特性.结果表明,流体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数据符合Herschel-Bulkley流变模型,R2=0.99.使用PA配制的流体获得了最低的稠度指数,在 0.37~0.61,因此,获得了启动流体所需的力也最低.热重分析表明,所制得的微乳化钻井液可在100℃下工作,使其在高温的油井中应用成为可能.滤失量为2.4~4.0 mL,滤饼最大厚度为0.8 mm,渗透率较低(0.0173 mD).分析结果表明,当加入微乳液体系后,润滑性也有所改善.总体而言,环保型微乳液钻井液具有良好的防膨效果、良好的流变性和较低的API滤失量,可用于油井钻井作业.

    环境友好钻井液表面活性剂滤失流变学

    转化深度对加氢裂化产物中烃类分布的影响

    马涛
    1630-1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了减压蜡油在加氢裂化条件下,转化深度与产物变化情况,通过精细切割与表征探究烃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加氢裂化产物中<220℃组分收率随转化率提高而增加,>400℃组分收率随转化率提高逐渐降低.烃类组成变化符合多环芳烃优先进行加氢转化并向轻组分迁移、链烷烃得以保留的规律,明确了加氢裂化产品收率和质量的相互关系.

    加氢裂化转化率芳烃烃类组成蒸馏选择性色谱

    凝胶渗透色谱法研究沥青质的聚集性质

    吴偲范思远王兴越宋乐春...
    1634-16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沥青质的聚集性质对于石油的开采、储运和加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 4 种典型渣油A~D并提取其沥青质,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进行评价,建立聚苯乙烯标准曲线并通过分子量的变化情况定量化研究沥青质的聚集行为.结果表明:质量浓度是影响沥青质聚集行为的重要因素,且在相同质量浓度下沥青质较渣油的聚集程度更加明显,而对于几乎不含沥青质的轻质馏分油来说分子量则与质量浓度关联不大;4 种渣油及沥青质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差异较大,根据质量浓度与分子量的变化率评估沥青质的聚集程度,4种沥青质的聚集顺序为:D>C>A>B.

    凝胶渗透色谱渣油沥青质聚集色谱分布化学分析

    环氧涂层与基材附着性能评价

    郭艳秋赵巍李世瀚李遵照...
    1638-1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氧树脂作为最常见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因其自身优异的化学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防腐领域.作为涂层使用时,环氧树脂防腐性能的优劣与涂层和基材间的附着力息息相关.通过对比不同固化剂种类确定小分子固化剂三乙烯四胺与环氧树脂固化效果较优,当其与环氧树脂以 3∶1 的质量比混合时,涂层固化最完全,此时涂层与基材的附着力可达到6.54 MPa,为进一步提高涂层附着强度,在涂层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MOFs钴纳米粒子,此时涂层附着力提高24%,达到8.11 MPa,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量功能颜填料,涂层附着力进一步提升至10.28 MPa.

    环氧树脂固化剂附着力防腐蚀

    基于纳米墨水法制备用于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CuInSxSe2-x薄膜

    李媛文俊升王月
    1642-16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无机盐作为金属源(InCl3、CuCl 以及 CS2),采用溶剂热法制备 CuInS2 纳米粒子,进一步采用易热解的铜、铟、硫金属有机前体作为可降解配体成膜交联剂,交联剂包覆铜铟硫纳米粒子得到前驱物墨水,然后通过旋涂法制备CuInS2 薄膜,最后对CuInS2 薄膜进行硒化,得到的CuInSxSe2-x(CISS)吸光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TG)和霍尔效应测试系统对 CISS 薄膜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硒化后的薄膜晶粒尺寸变大,仍为黄铜矿结构.霍尔效应分析表明,所制备的 CISS 薄膜可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吸收层.

    CuInS2墨水法光电性能纳米粒子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钻井液技术研究

    彭三兵王荐张鹏何斌...
    1646-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海上油田的大部分油藏为稠油油藏,地层胶结疏松,如何提高钻完井工程时效、降低开发综合成本,如何提高采收率、增加原油产量是稠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的艰巨任务之一.在分析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储层损害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海上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高分子胶束钻井液体系.研究表明,高分子胶束钻井液具有很强的束缚水能力和成膜封堵能力,能够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自由水和固相颗粒对地层的侵入.

    疏松砂岩稠油油藏钻井液分子胶束

    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识别与检测方法研究

    侯力嘉王玖阳郭斐张艳娟...
    1650-1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井采出液中复杂离子条件下驱油用阴离子表活剂难以检测的问题,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建立了油田产出液中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识别与检测方法,并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操作简便、适用性强的特点.确定了表面活性剂从油田产出液(包括原油和污水)中分离的方法,矿场应用效果较好,为油田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矿场测试提供技术支持.

    高效液相色谱仪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

    糠醇选择性加氢制备1,2-戊二醇

    罗文星汪永军向明林周冬京...
    1654-1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糠醇选择性加氢制备 1,2-戊二醇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存在选择性差、副产多、成本高等问题.合成了一种新型Cu-CLXC催化剂,在固定床模式及温和条件下(反应温度 160℃、反应压力5 MPa、空速0.3 h-1)对糠醇加氢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原料转化率>99.9%,1,2-戊二醇选择性>60.0%,并且该催化剂连续运行2000 h后活性未见下降趋势,催化活性及稳定性远高于现有报道的催化剂水平.

    1,2-戊二醇固定床活性生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