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火箭煤油传递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单世群冯弦杜宗罡吴峰...
    1659-166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火箭煤油中添加减阻剂后导致对流换热系数减小、传热效果减弱问题,从微观尺度研究纳米颗粒的加入对火箭煤油黏度和导热系数的影响关系.通过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采用Green-Kubo方程的平衡分子动力学(EMD)模拟对火箭煤油传热规律进行系统研究.模拟常温下(T=303 K)加入传热增强剂纳米颗粒后的火箭煤油黏度与传热特性.以纳米颗粒质量分数与纳米颗粒粒径为变量,对纳米流体的导热强化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导热油与碳氢燃料分别加入减阻火箭煤油中并与纳米流体的黏度与导热系数进行比较,模拟结果表明增加纳米颗粒质量分数可使粒子间距离减小,加强了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热传递过程,可有效增加流体黏度和导热系数.

    火箭煤油纳米颗粒分子模拟传热规律

    电絮凝/活性炭吸附法去除工业废水中亚甲基蓝的实验研究

    付中贞王洪秋
    1664-1668,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甲基蓝的分子结构稳定,具有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等特点,采用简单的单一工艺净化亚甲基蓝废水一般效果不佳,通过电絮凝/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对亚甲基蓝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进行了探讨,并对比了此耦合工艺与单一电絮凝工艺和活性炭吸附工艺在同一条件下去除亚甲基蓝的效果.结果表明:电絮凝/活性炭吸附耦合工艺在同一条件下去除亚甲基蓝的能力均强于单一电絮凝工艺和活性炭工艺,且当处理时间为160 min、椰壳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L-1、极板间距为1.5 cm、电流密度为6 mA·cm-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1 时,对模拟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4.84%.并且通过实验发现该复合体系的动力学特性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

    改性椰壳活性炭电絮凝亚甲基蓝吸附一级动力学

    油田污水处理化学剂化学性能分析及应用研究

    李昊阳王金月贾天赐黄超...
    1669-1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田污水组成复杂,包括有机物、放射性元素、重金属等,常规处理试剂无法满足油田污水处理要求.因此,为了给油田污水处理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参考,简单介绍了油田污水处理背景,论述了油田污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剂类型,并对油田污水处理中的化学剂加量、运用效果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结果表明:阻垢剂、絮凝剂、缓蚀剂是常用的油田污水处理化学剂,应在恰当的时机组合运用化学剂,提高油田污水处理效果.

    油田污水处理化学剂

    活性生物炭材料对水中Cr(Ⅵ)的吸附特性

    赵丽媛任晓伟
    1673-1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棉花秸秆和玉米秸秆为原料、水蒸气为活化剂,制备不同的活性生物炭材料,探讨不同的活化时间对生物炭材料吸附性能的影响.利用氮气吸附-脱附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度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对活性生物炭材料的孔道和表面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当炭化温度 500℃、炭化时间1 h,每克炭化料的水蒸气流量 0.04 g·min-1、活化温度 800℃、棉花秸秆活化时间 30 min、玉米秸秆活化时间45 min,制备的活性生物炭材料吸附性能较好.将最优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生物炭材料应用于含铬水溶液的处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溶液Cr(Ⅵ)离子浓度的提高,吸附时间越长,吸附效果越好.

    生物质秸秆生物炭活化吸附剂水溶液动力学

    低品质轻烃能源高效利用技术

    刘震李柏林金铖王红涛...
    1679-1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油开采及炼厂生产过程中,会伴有较多低品质轻烃废气,而这些低品质轻烃废气所带来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缺少绿色环保的处理方法.简述了纯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与天然气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的进展,分析表明天然气制氢与燃料电池集成的热电联供技术可有效解决轻烃废气排放问题,但目前该技术功率较小,无法满足石油石化行业生产需求,开发大功率系统是未来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燃料电池碳氢化合物制氢过程系统

    化学氧化法处理甲酸废水

    解秀祥解晓敏
    1683-16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基于紫外线和电化学用于对硝酸盐催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甲酸(FA)废水进行矿化处理.结果表明:尽管直接光解过程无法完全矿化甲酸,但是采用了异质光催化(HP)、光辅助电化学氧化(PEO)和电化学氧化(EO)等方法后,甲酸的矿化效果显著提高.研究表明甲酸的矿化受电化学过程控制,电化学过程起到了主导作用.在添加硝酸盐的情况下,所有的处理过程都表现出甲酸矿化的增加,尤其是对于直接光解过程.对于基于紫外线的处理过程,该增加可以归因于硝酸盐的光解产生了羟基自由基(HO·).另一方面,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矿化增加与电荷转移的增加有关,认为氧化剂的生成是一个限速过程,对DP和HP显示伪零级常数,而光辅助电化学氧化和电化学氧化过程则呈现伪一阶反应.通过电化学过程获得了能耗最小的最佳FA矿化效果.此外,EO过程不会受到硝酸盐添加的负面影响.

    甲酸废水化学氧化光解催化还原

    基于专利视角的制氢技术成熟度分析

    朱旭敏冯连勇李泽
    1689-16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合理规划布局制氢技术路线,首先对专利初始数据进行处理,构建测度数据集,并基于构建的测度指标体系计算得到了技术成熟度值;其次,根据技术成熟度值拟合技术生命周期曲线,确定了每种制氢技术所处的技术生命周期阶段;最后,从技术应用广度、技术先进性、技术竞争潜力、技术影响力 4方面对技术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煤气化制氢技术已进入衰退期,而电解水制氢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经进入成熟阶段,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快速成长为主流制氢技术路线.中国应围绕技术潜力较大的制氢路线,通过渐进替代以实现制氢结构的绿色、高效,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能源转型制氢技术专利计量技术生命周期技术成熟度

    常减压装置高温热油管道的应力分析及优化设计

    孙志岩张辉刘小隽
    1697-1702,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保管道布置和法兰连接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温管道的应力分析十分必要.利用CAESAR Ⅱ软件对常减压装置的高温热油管道进行了一次应力和二次应力校核.分析了各节点的热态位移、约束力和力矩等关键数据.采用L型和Z型自然补偿方案,合理规划了管道布置,优化了支吊架设计.进一步采用Kellogg当量压力法校核了热油泵和常压塔设备管嘴与管道之间法兰连接的可靠性,最终确保了该热油管道的安全、长周期运行.

    管道应力分析支吊架设计法兰泄漏校核CAESAR

    石脑油正异构烷烃吸附分离技术

    郭智芳张信伟王海洋李红营...
    1703-1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吸附材料出发,对当前石脑油正异构烷烃吸附分离技术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分别从正构烷烃分离材料、异构烷烃分离材料、单支链和双支链烷烃分离材料3方面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对正构烷烃分离的工业应用进行简要介绍.最后对该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吸附分离石脑油5A分子筛MOFs材料吸附剂沸石移动床

    石油沥青质结构及其对蜡分子结晶和沉积行为影响研究进展

    雷云李双双窦芮朱浩然...
    1711-1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水油气资源将是 21 世纪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性接替区域.高沥青质含量作为深水油气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对油气开采、储存运输和炼化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沥青质与蜡在深水油气开发过程中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以深水油气资源开采为契机,从沥青质结构角度,对沥青质结构表征、沥青质在油水界面的分布、沥青质对蜡结晶和原油胶凝及沉积过程影响等进行了系统论述.结果表明:沥青质结构特征可以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等进行表征,且多以多环芳烃为核心,直链或支烃基作为其支链;沥青质结构中表面官能团(亚砜基官能团、吡啶官能团等)对油水界面的稳定性影响不一;沥青质对蜡分子结晶和沉积行为影响,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定性层面,微观机理分析有待深入.但分析沥青质与蜡的作用关系、作用过程及机理,将是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能够为深水油气资源开采与输送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深水油气资源沥青质结晶胶凝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