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化工
当代化工

王雪丽

月刊

1671-0460

ddhg88@sina.com

024-86389066

110043

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40-1号4门

当代化工/Journal Contemporary Chemical Indus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由《中国化工报》专家指导,中国石油抚顺石化分公司、沈阳化学化工学会主办的公开发行的化工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报导国内外石油和化工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缺陷型ZSM-5沸石金属改性特征

    王吉垒孙博林龙周琳...
    2017-2020页
    查看更多>>摘要:MFI沸石中普遍存在骨架缺陷.但由于某些原因,迄今为止人们仅对于S-1沸石的骨架缺陷进行了一些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际上,与S-1沸石同样具有MFI拓扑结构的ZSM-5沸石也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骨架缺陷.这些骨架缺陷会使ZSM-5沸石产生不同数量和形式的羟基窝缺陷位.然而,关于羟基窝对缺陷型ZSM-5沸石物化性质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所以有必要对缺陷型ZSM-5沸石中羟基窝的物化性质进行系统研究.因此,研究了缺陷型ZSM-5沸石的金属离子改性规律,考察羟基窝对金属离子在缺陷型HZSM-5上的改性行为,以便为将来开发利用缺陷型ZSM-5沸石打下基础.

    ZSM-5沸石羟基窝锌离子骨架缺陷金属改性

    新型表面活性剂提升油气开发采收率的影响研究

    高巍
    2021-2024,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升油气开发采收率,通常会使用表面活性剂.但是由于单一表面活性剂无法实现超低表面张力(IFT)和强亲水条件,因此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驱的油气开发采收率受到了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表面活性剂混合物来实现提高石油采收率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方案.检验了新型复合表面活性剂作为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潜在手段的方案,结果表明,与单独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相比,复合表面活性剂对油水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变化具有更显著的影响.使用复合表面活性剂系统可获得超低的表面张力(约0.006 mN·m-1),因此研究认为此种新型复合表面活性剂有效并可投入油田开发.

    复合表面活性剂油气开发采收率甘油鼠李糖脂油水表面张力润湿性

    基于HYSYS模拟的低浓度CO2捕集配方优选及参数优化

    张天娇刘欣张青刘永铎...
    2025-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浓度CO2捕集的装置能耗过大及甲烷损失较高的问题,以黔北地区产出的页岩气为研究对象,采用哌嗪(PZ)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MDEA)法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应用Aspen HYSYS软件建立低浓度CO2捕集的工艺模型,并引入化学反应式以提高工艺模型的计算精度,在综合考察CO2捕集效果、设备能耗、甲烷损失、富液酸气负荷等条件下,对胺液配方(MDEA和PZ质量分数)进行优选,并对胺液循环量、吸收温度、再生温度等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在达到CO2捕集指标的前提下,较优的MDEA质量分数为37%~42%,较优的PZ质量分数为2.5%~5.0%.推荐较优的胺液配方(质量分数)为40%MDEA+3%PZ,胺液循环量优化值为45 m3·h-1,再生温度优化值为118℃;优化后系统总能耗降低8.9%,再生能耗降低12%,节能效果显著.

    低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哌嗪活化N-甲基二乙醇胺AspenHYSYS化学反应模拟优化

    改性纳米流体的化学性能测试与驱油特性评价

    朱灵张莉莹沈玺琳曹琳...
    2031-2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表面活性剂改性制备了一种稳定性良好的纳米流体,结合微观测试分析了其相关化学性能与流体特性,评价了改性纳米流体在提高原油采收率方面的驱替效用.结果表明:纳米SiO2改性表面活性剂物理吸附行为(PAN)流体是化学键合的化学反应,表面活性剂改性PAN为表面活性剂的物理吸附行为,改性后纳米颗粒表面从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表面活性剂的连接作用可强化油水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界面处自由能,使得PAN-B与PAN-C体系的界面张力迅速降至10 mN·m-1以下.油水质量比显著影响Pickering乳液的形态与稳定性.PAN-B体系的乳状液性能最优,其完全破乳时间可达48 h以上.质量分数为0.1%的PAN-B纳米流体时原油采收率增幅最大,且采收率会随注入速率或注入体积的增加先增加而后降低.

    表面活性剂纳米材料回收复杂流体化学反应石油

    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制备及性能评价

    罗梓轩袁斌张世阔邢艳斌...
    2036-2039,2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室内性能评价测试优选了耐温水基聚合物压裂液体系配方,结合红外光谱及热重分析等微观手段对其结构、热稳定进行了分析,利用室内评价实验测定了其流变性、携砂性、返排防膨性及滤失性等相关特性,并在油田现场进行了先导性试验.压裂液主体配方(质量分数)为:0.2%~0.8%HPAM稠化剂、1.0%B3黏土稳定剂、0.1%~0.3%M2破胶剂、0.3%G6助排剂、0.2%TB破乳剂及0.02%~0.06%FS交联剂.微观测试结果表明其具备优良的热稳定性.压裂液破胶残渣远低于其他体系,对于黏土质量分数大于18%的岩屑防膨率可以达到88%.压裂液体系不需要额外降滤失剂的添加,对储层的伤害程度相较于胍胶体系压裂液可降低超过10%.

    低渗油藏水基压裂液耐温性能评价

    一种低渗透油田化学复合驱油体系

    孟晨光王科莉陈国星林建伟...
    2040-2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低渗透油田开发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加,采用有效的提油技术以提高采收率和降低开发成本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验方法评估了氮气泡沫复合驱油体系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泡沫稳定性、流变特性以及驱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泡沫在25℃和101.325 kPa下的半衰期为88.5 min,而在100℃和1013.25 kPa下显著减少至19.9 min,显示出明显的温度和压力依赖性.泡沫的黏度在剪切速率从0.1 s-1增至10 s-1时,从1.58 Pa·s降至0.82 Pa·s,表明其良好的剪切稀化行为.在驱油效率方面,随着注入压力从101.325 kPa增至1013.25 kPa,驱油效率从45.5%提升至75.8%.此外,泡沫成分的生物降解速率和毒性测试表明其环境友好性,为油田应用提供了理想的选择.

    低渗透油田氮气泡沫驱油技术流变特性驱油效率环境友好性

    超低渗致密油田气驱提高采收率化学机理研究

    刘飞龙杨欢杨杰友刘宏...
    2045-2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超低渗致密油藏开发难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探讨了气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O2和N2在岩心样本上的吸附量随压力增加而增加,在25℃、15 MPa的条件下,CO2和N2的吸附量分别达到1.5 mmol·g-1和0.45 mmol·g-1,CO2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N2.岩心流动实验显示,在2.5 MPa·m-1的压力梯度下,CO2的流速达到3.0 m·d-1,而N2仅为1.2 m·d-1,证明了CO2在致密介质中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驱替效率分析揭示,在15 MPa、25℃条件下,CO2的驱替采收率可达71.4%,而N2为45.1%.技术经济评价显示,尽管高压CO2注入成本较高,但其带来的增产油量收益最为显著,显示了其在经济效益上的优势.该研究为超低渗致密油藏的气驱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超低渗致密油藏CO2驱替N2驱替采收率流动特性

    新型钻井液加重化学剂在石油钻井中的应用

    陈晓森胡文芹陈宝财陈璐...
    2050-2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石油钻井中,通过在钻井液中适当增添加重材料可以更好地控制井筒压力.传统的加重材料例如碳酸钙、重晶石等虽然可以有效地提升钻井液的密度,但是也同样会存在地层损坏、颗粒沉降、井筒腐蚀等一系列问题,亟需一种新型的钻井液加重材料保证石油钻井作业的正常进行.因为目标作业区使用油基钻井液,所以使用硫酸钙作为加重化学剂是一个较为良好的选择.硫酸钙作为一种成本低廉、较易制备的化学材料,在研究中通过密度、流变性、滤失量等多项实验将其作为油基钻井液的加重材料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与传统的加重材料(碳酸钙、重晶石等)进行比较,硫酸钙在实验中以3种不同质量浓度(0.06、0.120、0.165 mg·L-1)混合在基础钻井液中.结果表明:硫酸钙与在0.12 mg·L-1的相同质量浓度下测试的其他加重材料相比,更好地控制了钻井液损失,证明硫酸钙是一种良好的钻井液加重材料.

    钻井液加重材料硫酸钙粒度分析密度与流变特性滤失量

    超声强化臭氧传质及其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张欢高春阳胡海杰张洪利...
    2054-2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超声强化臭氧传质及其氧化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进行了研究.探究体系温度、操作pH、臭氧投加量、臭氧进气流速、DBP初始质量浓度及超声功率对臭氧传质及DBP降解效能的影响,优化臭氧传质及其氧化降解DBP的工艺.综合考虑实验结果及能耗,在体系温度为293.15 K、操作pH为7、臭氧质量浓度为33.12 mg·L-1、臭氧进气流速为300 L·h-1、超声功率为1250 W的条件下,可高效处理DBP初始质量浓度为200 mg·L-1的溶液,此时溶解臭氧质量浓度可达1.2684 mg·L-1,臭氧表观传质系数(KLa)可达0.5587 min-1,DBP去除率可达54.71%.

    废水传质氧化

    氧化石墨烯/多聚磷酸复合改性沥青流变特性

    王力扬王彤王捷
    2061-2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探究氧化石墨烯/多聚磷酸复合改性剂对基质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机理与效果,通过离析实验分析复合改性沥青贮存稳定性,采用沥青四组分实验测试复合改性沥青的化学组成,并基于高温流变实验与低温流变实验评价复合改性沥青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的贮存稳定性可满足规范要求;复合改性剂中多聚磷酸掺量提高时,沥青的沥青质含量增加、轻质组分总量降低,氧化石墨烯对基质沥青化学组分的影响不显著;氧化石墨烯与多聚磷酸改性剂能显著改善沥青高温流变性能;低掺量水平下氧化石墨烯能提高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而高掺量氧化石墨烯对沥青低温流变性能存在一定负面作用;多聚磷酸掺量对于低温流变性能影响不显著.

    氧化石墨烯多聚磷酸化学组分稳定性聚合物加工复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