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金融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当代金融研究

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西南大学、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双月刊

2096-4153

ddjryjbjb@163.com

023-67677131

401147

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56号2号楼4层

当代金融研究/
查看更多>>本刊定位为全国公开发行的专业金融类财经月刊,注重学术性、政策性、实务性、权威性,力求反映国内外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设有 “理论探索”、 “金融改革”、“金融监管”、“金融调控”、“金融创新”、“国际观察”、 “农村金融”、“区域金融”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促进抑或抑制:财政分权如何影响绿色生产率?

    秦愿李金林张圆圆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财政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当前,财政分权的作用备受关注.从财政收入与支出分权的角度,基于2012-2018年我国30个省级层面面板数据,结合SBM-GML模型,分析和检验财政分权对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绿色生产率整体呈现逐年改善的现实特征,但财政分权却显著抑制了各省的绿色生产率.上述抑制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在非东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地方政府竞争构成财政分权影响绿色生产率的关键机制.在财政分权时代下,应持续推进财政分权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地发挥财政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作用,健全地方政府及官员考核机制,促进绿色生产率的提升.

    财政分权绿色生产率异质性地方政府竞争

    绿色金融、技术创新与碳排放

    何秋洁李颖佩陈国庆
    15-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结合了金融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工具,已经成为助推碳减排的新动能.基于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结合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实证检验绿色金融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且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碳排放;绿色金融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先增加后减少;中西部地区和工业化水平更高的地区,绿色金融能够更有效地发挥碳减排效应.要通过积极开展动态的绿色金融实践工作,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绿色金融技术创新碳减排碳达峰碳中和

    数字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基于城市人力资本和数字鸿沟视角的分析

    陈清华杨卫平李瑞宁
    2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运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基于城市层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收入差距,而数字鸿沟中的数字接入沟和使用沟抑制数字普惠金融对收入差距的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信贷约束、促进教育机会和创业机会的均等化提高城市人力资本水平,进而降低城市层面的收入差距程度;(3)数字普惠金融缓解收入差距的作用在地区间、收入水平和金融城市等方面存在异质性.相关研究结果为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数字普惠金融收入差距人力资本数字鸿沟

    金融科技对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基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视角

    马彧菲梁智豪
    45-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金融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脱实向虚

    中国金融集聚研究的前沿演进、热点分析与趋势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林丁晓兰
    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金融中心战略目标的提出,学者们逐渐转向研究金融集聚问题,探索金融集聚的理论内涵及其社会经济效应.以CNKI数据库中2003-2022年427篇核心期刊为样本,借助CiteSpace文献可视化软件对我国金融集聚的发展脉络与研究热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金融集聚研究前沿依次是"金融集聚从何处开始形成""金融集聚的测度及其功能""金融集聚的作用机理";国内学者对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集聚的形成机理、金融集聚的测度结果及特征分析、金融集聚与产业结构、金融集聚与科技创新、金融集聚与城镇化、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等7个重要主题.新时代关于金融集聚的研究应注重多学科交叉,重点从金融集聚时空演进特征分析、县域金融集聚促进共同富裕、金融集聚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以及金融集聚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等方面进行延伸.

    金融集聚研究热点发展脉络趋势展望

    资管新规抑制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政策效应

    王家华季杰尧张振超
    8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制影子银行扩张和金融"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流向实体是我国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选取2013-2022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选取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作为中介变量,验证资管新规出台产生的政策效应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而抑制其影子银行业务规模扩张.进一步研究发现,就商业银行类型而言,资管新规产生的政策效应对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抑制效果较为显著.对商业银行提出加强影子银行业务得监管以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等政策建议.

    商业银行影子银行资管新规政策效应

    基于地方债置换视角的城投债风险化解研究

    李进韩立岩
    97-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地方债认购倍数、各省地方债与城投债发行利差、境外资金对城投债与地方债的持有量变化等角度,分析境内外资金对券种的投资偏好差异,初步测算各省可行性地方债置换规模并提出城投化债方案.研究发现:(1)本轮化债之前,各省地方债发行利率均低于该省AAA级城投债发行利率,并且发生过城投风险事件省份的利差更大;化债之后,利差有收窄趋势;(2)投资者对某省地方债的偏好高于该省城投债,并且境内资金对发生城投风险事件省份地方债的偏好更加明显;(3)按照2022年财政收入和地方债余额测算,除吉林和云南外,其余省份地方债发行规模尚未触及阈值,存在地方债置换空间.基于上述实证结论,提出城投债化解的政策建议.

    城投债地方债债券置换可行性债务置换规模

    2024年《当代金融研究》选题指南

    《当代金融研究》编辑部
    11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