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精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精饰
电镀与精饰

赵达均

月刊

1001-3849

DDYJS@126.com

022-24410599

300011

天津市河东区新开路美福园2号楼1门102

电镀与精饰/Journal Plating & Finish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为专业技术类期刊。报道电镀及其他表面处理技术领域的动态水平发展趋势科研成果及专题资料。理论实践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强调应用技术研究与探讨。本刊为中国引文统计源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刊,为国外重要检索刊物所收录。适于从事电镀与精饰工作的科技人员、高校师生、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者阅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锌钙系复合磷化膜的制备及其对16Mn钢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

    张翼杨滔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磷酸盐沉淀结晶过程将聚四氟乙烯(PTFE)颗粒引入锌钙系磷化膜中获得锌钙系复合磷化膜,并研究PTFE颗粒分散液添加量和搅拌速度对锌钙系磷化膜的微观形貌、化学组成、PTFE颗粒含量、厚度以及对16Mn钢的腐蚀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PTFE颗粒分散液添加量或搅拌速度制备的不同锌钙系复合磷化膜晶粒大小较均匀,但是呈散乱无序状堆积,PTFE颗粒附着在晶粒表面并填补晶粒间孔洞,起到阻挡腐蚀介质并阻碍腐蚀反应的作用,明显提高锌钙系复合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能.当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添加25 mL/L PTFE颗粒分散液制备的锌钙系复合磷化膜晶粒表面附着较多PTFE颗粒,并且颗粒呈较均匀分散状态很好的填补晶粒间孔洞.该复合磷化膜含有Zn、Ca、P、O、C和F元素,PTFE颗粒的含量和厚度分别达到4.1%、12.4 μm,具有最高的电荷转移电阻8528 Ω·cm2和低频阻抗值6015 Ω·cm2,表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使16Mn钢的腐蚀防护性能明显优于常规锌钙系磷化膜.

    锌钙系复合磷化膜16Mn钢PTFE颗粒分散液搅拌速度腐蚀防护性能

    电镀液添加剂成分对钯镀层的影响研究

    奚菊芳武冰鑫唐振艳刘朝能...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二氯四氨钯为主盐,润湿剂A、光亮剂B、稳定剂C为组合添加剂配制成电镀液,进行侯氏槽测试,电沉积获得钯镀层.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对添加剂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筛选,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表征了钯镀层的形貌和结构,考察了添加剂组分及含量对镀钯层表观形貌、微观形貌以及硬度的影响.正交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0.85 A/dm2、镀液pH 8.0,50℃施镀20 min的电镀工艺下,添加剂中稳定剂含量对于电沉积的影响较为明显,稳定剂含量大的镀层外观和硬度比较好,而光亮剂和润湿剂起辅助性作用.稳定剂与钯离子络合,阻止钯离子被还原,提高了镀液稳定性;光亮剂吸附在阴极表面,增大阴极极化值,形成活性位点,提高了晶核的生成速度,能够获得结晶细致紧密的镀层;润湿剂降低了阴极电沉积过程中产生的氢气气泡附着力,扩展了低电流区镀层,提高抗杂质干扰能力使镀层光亮平整.添加剂中各组分的协同提高了镀液整平能力及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光亮性,获得的纯钯镀层阴极电流密度范围更宽.

    钯镀层电沉积镀液添加剂

    硝酸铈添加剂对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膜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张雨露祁星姜波宋仁国...
    18-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AZ91D镁合金表面的耐蚀性与耐磨性,在硅酸盐电解液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硝酸铈添加剂,利用微弧氧化(MAO)技术在其表面原位生长出陶瓷膜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陶瓷膜层物相组成和表面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电化学测试与摩擦磨损试验,评估了陶瓷膜层的耐蚀与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硝酸铈添加剂的添加对膜层相组成影响较小,随着硝酸铈浓度的增加,膜层表面先出现较大孔径的孔洞,之后孔洞数量逐渐减少,且孔径也缩小.与无添加剂的膜层相比,硝酸铈的添加量为0.4 g/L时,其被磨穿时长从1 min增加到8 min,耐磨性有所改善;腐蚀电位从-1.69 V增加到-1.26 V,腐蚀电流密度从8.56×10-6A·cm-2降到2.49×10-7 A·cm-2,耐蚀性显著提高.

    AZ91D镁合金微弧氧化硝酸铈添加剂组织性能

    热处理温度对电镀Ni-Co-P镀层的性能影响

    丁耀沈岳军付定国刘定富...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处理是常用的一种提高镀层性能的方法.本文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镀Ni-Co-P配方在黄铜片上制备了镀层,然后将制得的镀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维氏硬度计和电化学工作站对镀层表面形貌、组织结构、硬度及耐蚀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热处理使镀层逐渐由非晶态转化为晶态镀层,当热处理温度为400℃时,镀层的表面平整、致密,无明显缺陷,镀层硬度从475.4 HV增加到最大值662.5 HV,腐蚀电位为-0.222 V,腐蚀电流密度为2.44×10-8 A·cm-2,镀层性能达到最佳.

    热处理Ni-Co-P镀层硬度耐蚀性

    稳定剂对化学镀镍性能的影响

    唐方宇湛延基王春霞刘慧...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稳定剂对化学镀镍液稳定性及镀层性能的影响,在基础化学镀镍液中分别加入了碘化钾、柠檬酸铈和硫脲3种稳定剂,制备了化学镀镍液和化学镀镍层.利用氯化钯溶液测试镀液稳定性,采用XF-P1M镀层测厚及材料分析仪、显微硬度计、金相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以及粗糙度测量仪对镀层的厚度、磷含量、硬度、微观形貌、耐蚀性以及粗糙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以碘化钾作为稳定剂的镀液效果最好,镀液分解时间由198 s提高至375 s;镀速降低最少,为5.60 μm/h;镀层硬度由271 HV提高至307 HV;磷含量基本无变化;镀层结晶更加致密且均匀,孔隙率降低;测得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0.348 V,化学镀镍层的自腐蚀电流密度为2.924×10-7 A/cm2,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粗糙度最低,为0.659 μm.

    稳定剂耐蚀性Ni-P合金

    氧化工艺对航空发动机齿轮用9310合金钢性能影响的研究

    孙境尧张鹏远曲军孙振淋...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航空发动机产品大量使用的9310合金钢材料进行不同的氧化工艺试验,研究不同氧化工艺对氧化膜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外观、耐蚀性、厚度、耐磨能力的综合考察,得出结论:采用二次氧化法和添加了亚铁氰化钾的一次化学氧化法(氧化时间100 min)制备的氧化膜的耐磨性良好,相较于常规一次氧化法,氧化膜的耐磨性显著提高且其他性能优异.该方法解决了航空发动机产品在试车以后齿轮咬合面出现局部氧化膜破损的问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化学氧化耐磨性一次氧化法二次氧化法

    基于乙烯基POSS改性的厌氧胶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王新礼李生吴正江田盼...
    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机械设备维护与修理中厌氧胶连接件的可拆卸性问题,本研究利用乙烯基二甲基硅氧基笼状聚倍半硅氧烷(POSS-V)对厌氧胶连接件的力学性能进行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对固化前后的厌氧胶进行了表征,并结合摩擦磨损试验、扫描电镜分析、流变学测试、扭矩测试以及剪切强度的测试,深入研究了POSS-V对厌氧胶性能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POSS-V的引入显著提升了厌氧胶的耐热性,并通过交联作用,使破坏扭矩最大可提高64.75%,POSS-V与丙烯酸酯产生交联反应形成了球状颗粒,有效减少了摩擦系数.在提高厌氧胶破坏扭矩的同时,还维持甚至降低了拆卸扭矩值,从而优化了厌氧胶的综合性能.

    乙烯基POSS厌氧胶摩擦系数黏度扭矩

    高强钢零件镀锌镍合金的氢脆敏感性研究进展

    向可友蓝玉良高荣龙刘慧丛...
    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防止钢铁材料表面在大气环境中发生氧化锈蚀,通常在钢铁零件表面镀锌或镀锌镍合金等防护层.但电镀过程可能会引起高强度材料的氢致开裂或氢脆延迟破坏,因此,探讨高强度材料电镀过程的氢脆敏感性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电镀过程引起高强钢零件氢脆故障的案例和学者们的实验研究结果,探讨了电镀过程中氢的渗入过程,归纳了氢原子在零件内部的存在状态,对比了不同电镀溶液沉积过程中的氢脆敏感性,分析了镀层微观形貌对于氢原子逃逸和氢脆敏感性的影响,总结了热处理烘烤除氢工艺、材料氢脆敏感性评价方法等的研究现状.相关内容可为降低高强钢材料电镀氢脆敏感性的风险打下技术基础,更好的指导电镀高强度钢零件的应用.

    高强度钢电镀Zn及Zn-Ni氢脆敏感性氢脆机理

    内腔零件硬质阳极氧化仿真及优化

    黄锋李智勇宋超李文...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是常用的表面处理工艺,该工艺通过形成氧化膜来增强铝合金的耐腐蚀性、硬度和耐磨性.然而,在处理具有复杂内腔和外形状的零件时,传统工艺方法往往难以满足工艺要求,而仿真技术将在此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了仿真计算结果来指导工艺参数的优化和工装设计,并进行了试制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硬质阳极氧化工艺参数和工装设计,成功地解决了工件因膜厚不均而导致的"烧焦"问题,并大幅提升了膜层的质量和膜厚分布的均匀性.仿真结果的准确性高,为工艺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硬质阳极氧化仿真技术均匀性

    一种TC18钛合金酸洗工艺的应用研究

    李涛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钛合金酸洗是钛合金材料零件荧光检查前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这种工艺对钛合金的增氢量和腐蚀去除量有着严格的要求.本文通过工艺试验,摸索出了一种添加了十二烷基硫酸钠抑制剂的TC18钛合金酸洗工艺方法.采用这种工艺方法酸洗后,试样的外观表面光滑,具有银白色或者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无腐蚀坑或未酸洗掉的斑点及氧化皮;增氢量能满足ASTME 1447的要求(≤0.002%).腐蚀速率测试结果表明,对材料的腐蚀去除量可控制在0.005~0.01 mm范围内.

    TC18钛合金酸洗氢含量增氢量腐蚀去除量腐蚀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