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豆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豆科技
大豆科技

冯晓

双月刊

1674-3547

soytb@163.com

0451-55190426

150030

哈尔滨市香坊区木材街59号东北农业大学内

大豆科技/Journal Soybean Bulletin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作物学会大豆委员会与全国大豆科技推广协调指导小组联合主办,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期刊,编委会均由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17人组成,面向大豆种植的农民,农场职工,加工业的工人,社团公司的管理及业务、技术干部、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的师生,政府部门的各级领导,有关专家学者约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4年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李奕聪杨钰莹李佳璇司伟...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2023年大豆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2024年大豆产业发展趋势,提出2024年大豆产业发展建议.结果表明,2023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继续保持增长,总产连续2年创新高;国产大豆产量增长带来的结构性过剩及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导致国内大豆市场价格走低;受国内消费市场恢复影响,大豆消费量上升,大豆进口量增幅较大.预计2024年国内大豆市场呈以下变动趋势: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大豆消费量保持相对稳定,大豆进口量继续保持高位,豆制品行业保持稳健增长,大豆产业技术进步对大豆自给率提升的贡献持续加大,大豆支持政策力度不减.建议继续以扩面积提单产为核心,多措并举提升大豆产能;深入实施饲用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合理调减大豆饲用需求;推动居民食物消费转型,缓解大豆供给压力;稳定大豆国际贸易,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大豆产业发展趋势政策建议

    大豆肽不溶性聚集体形成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江连洲苏睿涵张雪晴冯玉田...
    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肽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特性的酶解产物,因其具有抗氧化、降血压等特性在食品领域中应用广泛.蛋白质酶解过程中产生的不溶性聚集体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但其产生会降低蛋白质水解效率,丢弃则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这种不溶性聚集体的成因及有效利用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大豆肽不溶性聚集体的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功能特性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为肽不溶性聚集体的深入研究及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拓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大豆不溶性肽聚集体形成机制功能特性应用研究

    大豆GmHSF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宋勇泽刘汝翠朱永胜李月...
    13-2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s)在参与高温、干旱及盐碱等逆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大豆GmHSF21基因在盐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文章以大豆品种中黄13前期盐胁迫处理下的转录组差异基因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候选基因GmHSF2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HSF21属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A亚族,共编码341个氨基酸,其编码区存在4处多态性位点,具有保守的HSF和HSF DNA-binding基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T3G22830与GmHSF21亲缘关系近.顺式作用原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响应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上调,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

    大豆HSF家族盐胁迫生物信息学分析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近30年大豆需求量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王雅莹白音章有思王海梅...
    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内蒙古东北部1991-2020年30年间12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日气象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大豆不同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及其气候倾向率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年均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呈先减后增趋势,有效降雨量气候倾向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效降雨量高值区集中于呼伦贝尔岭东地区;大豆生长前期、中期和后期有效降雨量由南向北空间分布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生长中期有效降雨量占比最大,占平均有效降雨总量的65%.需水量区域特征明显,由南向北呈逐步递减趋势,由西向东呈逐步增加趋势,其高值区集中于兴安盟南部的突泉县和科尔沁右翼中旗一带.各时期大豆需水量高值区主要集中于兴安盟东南部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科尔沁右翼前旗和乌兰浩特市一带.总体上,内蒙古东北部大豆主产区降雨量少、需水量大,有效降雨未能满足大豆需求,易发生干旱等气象灾害,生产上应适当增加灌溉,保证大豆稳产高产.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有效降雨量需水量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

    张鑫鑫张春华倪玉清马长青...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黑大豆单产与品质,助力高邮市黑大豆产业发展,文章通过研究黑大豆—玉米带状复种模式下不同株行距配置对黑大豆乌青1号主要农艺性状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筛选适宜高邮市黑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结果表明,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处理2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优于其他处理,为适宜高邮市黑大豆生产的株行距配置,即种植密度49 380株/hm2条件下,黑大豆3行,行距45 cm、株距22.5 cm,每穴1株.此群体结构和株行距配置有利于形成合理产量结构,提升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黑大豆产量.

    带状复种黑大豆株行距高产高效

    植物生长素响应基因SAUR的功能及其在大豆中的研究进展

    季雨佳赵琳
    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素参与调节植物体的生长发育.作为生长素响应的三大基因家族成员之一,SAUR基因家族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过程,在响应生长素变化,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合成及转运,细胞伸长、代谢及逆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信号转导、生长素与不同激素信号间的相互作用及SAUR基因功能的研究进展,包括SAUR基因的结构及在大豆中的功能等,旨在为深入研究大豆SAUR基因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生长素SAUR基因功能大豆

    新疆大豆产业发展特征与对策建议

    苗红萍田聪华
    3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以来,我国实施大豆产能提升工程,坚持扩面积、提单产双轮驱动.新疆具备大豆优质、高产、高效和规模化生产的生态区域优势及生产优势,在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和提高单产方面成效显著.文章以历年统计数据及行业部门调研数据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新疆大豆生产、仓储与流通、加工和消费、国际贸易、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明确新疆大豆产业发展优势和短板,提出通过扩大大豆种植面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大豆单产水平;加大大豆产销衔接,积极融入大豆国内国际双循环;优化大豆扶持政策等措施促进新疆大豆产能持续提升.

    大豆产业发展特征对策建议新疆

    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

    张恒斌战勇曾凯赵靓...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单产、提升种植效益、实施大面积规模化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是促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北疆地区多年多点大豆规模化高产实践经验,对大豆品种选择、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水肥管理等进行总结,提出适宜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单产5 250 kg/hm2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旨在提升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水平、提高大豆产量,助力北疆地区大豆产业发展.

    北疆地区春大豆规模化高产栽培技术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吉育337的选育

    衣志刚王博厉志刘佳...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吉育33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1年以公交05103-1为母本,公交06124-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中早熟大豆新品种.2019-202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3 203.5 kg/hm2,较对照品种平均增产6.3%.2021年参加吉林省大豆中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537.4 kg/hm2,较对照品种吉育303增产2.1%.该品种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为39.77%,平均粗脂肪含量为19.67%,适宜吉林省大豆中早熟东部地区种植.2022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吉审豆 20220004.

    大豆中早熟吉育337选育

    高油大豆新品种兴豆7号的选育

    田甜陈娜仁图雅李国庆杨帆...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兴豆7号是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所于2009年以春优439为母本,合99-718(合丰50)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油大豆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613.8 kg/hm2,较对照品种丰豆2号增产9.8%.201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大豆中早熟组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3 530.6 kg/hm2,较对照品种丰豆2号增产6.8%.该品种粗脂肪含量为24.24%,粗蛋白含量为36.74%,适宜≥10 ℃活动积温2 500 ℃以上地区春播种植.2019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蒙审豆2019008.

    高油大豆兴豆7号选育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