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当代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当代体育科技
当代体育科技

林月峰

旬刊

2095-2813

ddtykjbjb@163.com

0451-51869099

150008

哈尔滨市南岗区宣化街99号

当代体育科技/Journal 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武谚文化视角下武术教学改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翁薇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武谚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内涵,对武术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武谚不仅是武术技艺的精练总结,还是武术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因此,从武谚文化的视角出发,对武术教学改革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探索,旨在构建一套既能反映武术本质特点,又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改革评价体系。

    武谚文化武术教学改革评价体系高校教学

    探索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运动康复教育新路径

    张积众侯震薛光灿
    119-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动康复专业是一门新兴学科,主要侧重于专业运动员或普通大众人群的运动防护与运动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当前,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该专业本科教育存在发展缓慢且不均衡等问题,正严重限制着我国运动康复人才质量的提升。该文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旨在探索我国运动康复人才培养新路径,有助于提升运动康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我国体医融合事业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运动康复岗位胜任力人才培养体医融合

    民办高校篮球裁判员培养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为例

    金光辉罗义朝
    12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篮球裁判员培养是篮球运动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校为基础的篮球裁判员培养不仅可以缓解大学篮球裁判员严重不足的问题,还能增强大学生协作能力,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提升裁判员整体水平,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篮球裁判人才。该文以贵州黔南经济学院为例,对该校34名教师和48名裁判协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该校篮球裁判员发展现状、培养模式和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为该校今后的篮球裁判员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学者在研究民办高校篮球裁判员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民办高校篮球裁判员发展现状培养模式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研究

    朱艳
    126-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样化的传播路径,能够有效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在助力中华文化传播中的路径与效果,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助力中华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价值体现,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文化传播的实施路径,旨在有效促进我国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助力中华文化文化传播

    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荆榛
    129-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同文化强国战略的目标相契合,是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基于此,首先论述了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其次分析了文化强国建设视域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困境,最后提出了文化强国视域下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策略,旨在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文化强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困境与路径

    蔡玉燕乌日根达赖
    132-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采用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分析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探究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促进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课程思政学科融合尚待深化、思政育人教学目标不够突出、课程思政元素内容相对单一、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对此,提出搭建多学科协同联动机制、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化设计、丰富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强化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等优化路径。

    课程思政高校体育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体育数字化教材的路径研究——以乒乓球课程为例

    邵颖
    136-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体育课程思政可以利用新技术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更好地实现全面育人目标。以乒乓球课程为例,可开发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精神培育的数字化教材,通过互动式学习模块、虚拟现实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建立数字化评价系统,综合考查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转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价值。

    课程思政乒乓球课程教材优化教学创新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原理、困境与路径

    谷梦云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为指引,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原理、困境等问题进行阐释,提出对其加以优化的实施路径。认为高校体育教师在课程思政过程中的思维认知、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等方面存在现实问题。提出通过体育教学评价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活动、寻找理念与课堂的有效结合、引入学生团体工作机构、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心理教育等路径,以期实现课程思政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相互融合。

    立德树人公共体育课程学校体育体育教学

    高校思政教育在培育体育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实践与探索

    唐玮鸿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推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在体育类学生的教育中,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还关系到体育事业和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然而,如何有效地在思政教育中培育体育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问题。这需要结合体育类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构建符合体育类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体系。因此,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在培育体育类学生社会责任感中的实践与探索,深入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在体育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作用和价值,并基于现实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路径和建议,以期为提升体育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高校思政教育体育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探索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杨任艺
    149-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高校体育教育在立德树人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作为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平台,通过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加强了体育的育人功能,还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从高校公共体育课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出发,阐述了在内容体系构建和实践路径上的策略,旨在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思政教育提供实际可行的建议。

    立德树人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