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镀与涂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镀与涂饰
电镀与涂饰

谢素玲

月刊

1004-227X

admin@plating.org

020-61302516

510663

广州市科学城科研路6号

电镀与涂饰/Journal Electroplating & Finish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核壳式球形铁基磁性磨料的制备及其抛光性能

    战胜杰孟建兵董小娟唐友泉...
    7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混合式和镶嵌式磁性磨料的尺寸效应,以及磨粒出刃高度不一致所引起的抛光硬冲击问题亟待解决.[方法]将不规则铝粉与球形羰基铁粉均匀混合,通过加热扩散在接触界面生成金属间化合物并均匀分布在球形羰基铁粉表面,从而形成铁/铝核壳式球形磁性磨料,随后用它对氟化钙基片进行抛光.[结果]通过单因素试验优选出制备该核壳式铁基磁性磨料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70℃,Al含量质量分数12%.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观察、能谱(EDS)分析和磁化强度测试表明所得磁性磨料以羰基铁粉为内核,FeAl、Fe3Al、Fe0.4Al0.6等金属间化合物为壳,粒度符合正态分布,磨料相外壳分布均匀且出刃高度较为一致.氟化钙晶体经铁/铝核壳式磁性磨料抛光后表面变得光滑、平坦,粗糙度均方根值由初始的 1.102 μm下降到 33 nm.[结论]所制备的核壳式球形铁基磁性磨料可用于软脆材料的磁力抛光.

    磁性磨料核壳式结构羰基铁粉原位合金化氟化钙晶体抛光

    铜工艺品表面青绿热着色新工艺

    陈茜张道权朱军岷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铜工艺品表面传统火焰热着色工艺存在的操作技术要求高、着色温度高等缺点,开发了一种低温热着色工艺.[方法]以硝酸盐为主要着色配方体系,辅以乙二醇等助溶剂与适当的无机颜料,采用热风枪代替火焰喷枪进行着色.[结果]较佳的化学着色配方和热着色工艺参数为:五水合硝酸铋12~20 g/L,三水合硝酸铜0~2 g/L,五水合硫酸铜0~3 g/L,六水合硫酸镍0~5 g/L,10%硝酸0~20 mL/L,乙二醇20~50 mL/L,无机颜料20~50 g/L,着色温度65~120℃.[结论]该工艺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制得的着色氧化膜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颜色鲜艳.

    铜及铜合金氧化膜着色青绿色热风枪

    天然气烧制工艺对建盏成品表面纹理的调控及兔毫纹艺术釉的形成机理

    林再雄徐伟单景义乔智威...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天然气烧制建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开发新型的天然气烧制工艺及窑炉,对建盏的烧制过程进行详细研究.重点分析了烧成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控制,以及涂釉工艺对建盏表面纹理的影响.[结果]1 200~1 250 ℃是油滴釉晶体形成的关键阶段,缓慢升温对纹理形成至关重要.还原气氛的精确控制是产生不同兔毫纹艺术釉的关键.通过调节空气与天然气的比例,直接控制窑炉内的还原性气氛,可有效提高建盏的外观品质.[结论]利用天然气烧制建盏,可以获得更接近传统宋代柴烧的烧制成品,有效提升产品的美观程度和商业价值.

    建盏天然气烧制还原气氛釉面纹理

    Q235碳钢在中性模拟土壤溶液中的缝隙腐蚀行为

    李莎莎卢彩彬曹雪雅赵华宇...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碳钢构件在中性土壤环境中的缝隙腐蚀行为值得探究.[方法]将Q235钢单一缝隙试样浸泡在模拟土壤溶液中,分析了腐蚀不同时间后试样的腐蚀速率、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结果]Q235 钢在中性模拟土壤溶液中的腐蚀存在缝隙加速现象,初期在缝隙口发生明显的沿缝腐蚀,后期则在缝隙内发生点蚀.缝隙内外区域的主要腐蚀产物都是Fe3O4和FeOOH,且不受腐蚀时间影响.[结论]Q235钢在中性模拟土壤溶液中会发生明显的缝隙腐蚀,其腐蚀过程可分为初期均匀腐蚀、中期氧浓差电池引发缝隙腐蚀和后期闭塞电池自催化 3 个阶段.为确保碳钢结构在中性土壤环境中的服役安全性,需对钢结构的缝隙腐蚀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碳钢中性模拟土壤溶液缝隙腐蚀产物形貌机理

    航空耐候阻燃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的制备及应用

    王瑞欣王红妮陈素明胡生双...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开展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树脂结构设计和聚合条件的研究,合成出性能优良的氟改性丙烯酸聚氨酯乳液,并以此为主体树脂,开发一款耐候、阻燃的水性涂料.[方法]讨论了树脂和固化剂种类、异氰酸酯基/羟基当量比、颜基比及阻燃剂对涂料性能的影响.[结果]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水性丙烯酸聚氨酯涂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涂膜在1 000 h紫外老化试验后的色差为1.2,满足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对阻燃的要求,其耐水性、耐油性、耐冲击性及附着力均达到了传统溶剂型涂料的水平.[结论]该涂料可应用于飞机内部涂装.

    水性丙烯酸树脂聚氨酯航空涂料耐候阻燃

    植酸化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硅溶胶复合涂层的防腐蚀性能

    刘世博高晓辉李玉峰李祎明...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实现对高化学活性的镁锂(Mg-Li)合金的腐蚀防护,需采用性能温和的涂层,在阻止腐蚀介质侵入的同时,不对Mg-Li合金产生不良影响.[方法]以植酸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通过磷酸酯化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改性,制备了植酸化氧化石墨烯(PGO),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 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手段表征了GO和PGO的结构和形貌.将 1%的GO和PGO分别作为功能填料添加到硅溶胶中,在Mg-Li合金表面制备了GO-硅溶胶复合涂层和PGO-硅溶胶复合涂层,探讨了GO和PGO对涂层防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相比于纯硅溶胶和GO-硅溶胶涂层,PGO-硅溶胶复合涂层的耐蚀性最佳.[结论]经植酸改性的PGO具有磷酸酯结构和疏松褶皱形貌,能赋予硅溶胶涂层更好的防腐蚀性能.

    氧化石墨烯植酸改性硅溶胶复合涂层镁锂合金防腐蚀

    紫外线光强对摩托车塑料件涂层性能的影响

    苗蓬勃王岳权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在摩托车塑料件的涂装工艺中,紫外光(UV)光固化是表层UV清漆固化的关键环节.本文研究了UV灯光强参数的变化对摩托车塑料件表面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摩托车常用的尼龙+玻纤塑料件为基材,喷涂后经不同强度的UV光照射固化,测试了漆膜的附着力、硬度、光泽度和耐冲击性,采用能谱仪分析了漆膜表面的元素成分.[结果]高光强 UV 固化后漆膜的附着力、光泽度和耐冲击性更佳,表面氧元素占比更少,硬度与低光强UV 固化时差异不大.[结论]与低光强UV固化相比,高光强UV灯照射下氧阻聚作用更少,漆膜的表面性能更优异.

    摩托车塑料件涂装紫外光固化光强附着力硬度氧阻聚

    硅烷化、锆化、硅锆化预处理膜的性能对比

    李玉飞李文哲陆林峰田璐...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为碳钢涂装开发性能优良的环保型预处理工艺.[方法]在Q235 碳钢表面分别制备了硅烷化、锆化和硅锆化预处理膜,并通过中性盐雾试验、电化学测试、拉拔试验和微观形貌分析,考察了它们的性能.[结果]3种预处理工艺都有效提升了基材的耐蚀性,2 h中性盐雾试验后未处理的碳钢表面腐蚀严重,硅锆化处理的试样表面仅有不超过10%的面积被腐蚀.电化学极化曲线测量的结果显示,预处理后试样的腐蚀电位都正移了,硅锆化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只是未处理试样的 1/38.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预处理后基材的腐蚀反应阻力变大,锆化和硅锆化能令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大.环氧涂层在 3 种预处理Q235 钢表面的附着力均超过 10 MPa,完全符合一般涂装应用的要求.[结论]3 种预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提升碳钢基体耐蚀性和涂层附着力,其中硅锆化处理的效果最好.

    硅烷化锆化复合工艺涂装预处理附着力耐蚀性力学性能

    涂装售后件生产研讨

    侯辉钟明强邓俊杰郭江华...
    140-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随着国产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售后件需求快速上升,主机厂对售后件的产能要求愈发迫切.在产量持续提升且不委外的情况下,主机厂需要在现有管理、技术和设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以最小的成本来完成产能提升的需求.[方法]对售后件的涂装生产应对措施与方案进行必要的分析.[结果]在管理上,售后件实施标准化工时管理,并通过工时计算各工序的人员配比,提升了人员的加工效率;在工艺上,若无法通过调整物流送件比例,则通过增加循环轨道来避免堵线.[结论]经过生产优化,售后件的涂装生产可以有序、稳定地进行,降低了成本,满足了市场需求.

    售后件涂装效率提升工时

    基于电化学信号调控优化重金属络合废水处理工艺

    孙炫浩邓岳鹏徐栩杨锴...
    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重金属络合废水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以实时监测与控制的困境,提出了以电化学信号为指示因子的工艺参数优化调控策略.[方法]以模拟废水和实际印刷线路板(PCB)重金属络合废水为研究对象,探究废水处理中氧化还原电位(ORP)、电导率(EC)、pH等电化学信号与处理过程之间的联系,建立水质预测模型.[结果]电化学信号与物质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可基于此选择多重线性逐步回归法来建立水质预测模型.芬顿氧化工艺处理实际重金属络合废水实验的结果表明,在H2O2 浓度为 10 mmol/L时ORP达到峰值,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高达 75.3%.所建立的芬顿氧化工艺和碱沉工艺水质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 0.806 和 0.91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基于电化学信号的重金属络合废水优化调控策略对实际废水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重金属络合废水电化学信号水质预测模型实时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