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中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中医杂志
湖南中医杂志

谭达全

月刊

1003-7705

hnzy188@sohu.com

0371-88888572

410006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58号

湖南中医杂志/Journal Huna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报道中医医疗、教学、科研的实践成果,深入探讨中医药领域中的理论问题,广泛交流广大中医药人员及民间防病治病、养身保健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特别是老中医经验,反映国内外中医药研究的新信息、新方法、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对酸枣仁汤的可视化分析

    吕建红徐文婷张雯霞贺涛涛...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分析酸枣仁汤的相关文献,探讨其研究热点及现状.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有关酸枣仁汤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200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运用NoteEx-press合并去重,并通过CiteSpace软件绘制相关图谱.结果:共纳入1 122篇文献,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内蒙古中医》发文量最多;影响力较大的作者团队为王平团队;研究机构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为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药物临床应用、动物实验、药理机制、组分配方等;睡眠障碍、抑郁症、焦虑等是其关注度较高的疾病;中西医结合、加减治疗、穴位压豆等为常用的治疗方法.结论:药物不良反应、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等研究截至目前关注度持续上升,可成为未来的研究热点及趋势.

    酸枣仁汤CiteSpace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和CooC的国内近二十年桑黄领域可视化研究

    胡文韬李平
    120-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国内近二十年桑黄领域的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揭示桑黄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趋势,以期为桑黄领域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检索2003-2023年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的桑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V6.3和CooC 14.9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998篇有效文献,桑黄领域的研究经历了起始、稳定、快速发展三个阶段,形成了以杨焱等学者为代表的核心作者群体,以及吉林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多个高频合作研究单位."桑黄""多糖""抗氧化""抗肿瘤"和"黄酮"等是桑黄领域的重要热点话题.结论:桑黄领域发文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我国在桑黄领域的研究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团队之间的合作和交互相对较少,联系强度不高,临床机构参与程度不足.桑黄在其核心关键词领域有深入研究但近年未形成桑黄新兴热点领域话题,且桑黄的研究之间相对独立缺乏交互性.

    桑黄CiteSpaceCooC可视化研究

    基于CiteSpace的龙江医派研究可视化分析

    刘凌宇孙芳瑞王小路霍丽丽...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龙江医派相关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其研究历史、发展现状、热点以及未来前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源,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3年11月2日收录的相关文献,将其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中的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得到可视化图谱.结果:共纳入文献134篇,从2010年呈上升趋势,主要研究机构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形成核心作者8位,其中姜德友教授在国内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力.在龙江医派主题下形成有意义聚类13个,显示15个突现关键词.主要研究热点为辨证论治、学术经验、学术思想、形气辨证等.结论:近年来医学流域研究发展迅速,具有黑土特色的龙江医派领域的发展空间较大,未来应鼓励核心作者跨区域、跨学科合作,可借助新技术促进龙江医派相关领域的研究发展.

    龙江医派CiteSpace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配方颗粒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彭素珍崔婧辞刘思芃张语林...
    135-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iteSpace对中药配方颗粒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其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自建库至2024年2月28日收录的与中药配方颗粒相关的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3软件进行作者、机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并对相关频次进行统计.结果:纳入中文文献3 181篇、英文文献67篇,发文量总体呈增长趋势.CNKI中的文献涉及1005位作者,WOS中的文献涉及292位作者,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是李军山,该领域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研究机构以颗粒药企业、中医药院校及大学附属医院为主.高频关键词有临床研究、质量标准、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关键词聚类主要为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理等效性、化学等量性、临床疗效优劣性、临床应用六类;关键词突现分析得到22个突现词,其中标准汤剂、特征图谱在近年得到了大量关注.结论:中药配方颗粒的研究热度不断增长,目前研究热点集中在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领域,基于标准汤剂的中药配方颗粒研究为近年的前沿趋势,但各地区的研究团队及机构之间合作较少,今后需进一步加强联系.

    中药配方颗粒CiteSpace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中医定向透药法对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的Meta分析

    黄惠香李壮苗林颖欣罗文楠...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医药学文献资料库(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中自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有关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主要结局指标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MA-L)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包括改良Barthel指数(MBI)、Barthel指数(B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36篇文献,共3 3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的 FMA-U 评分[MD=6.84,95%CI(3.61,10.08),P<0.0001]、VAS 评分[MD=-0.99,95%CI(-1.33,-0.65),P<0.00001]、FMA-L 评分[MD=5.43,95%CI(2.32,8.54),P=0.0006]、FMA 评分[MD=8.50,95%CI(6.21,10.80),P<0.00001]、NHISS/CSS 评分[SMD=-1.51,95%CI(-2.07,-0.95),P<0.00001]、BBS 评分[MD=6.62,95%CI(5.63,7.61),P<0.00001]及 BI、MBI 或 ADL 评分[SMD=1.68,95%CI(1.32,2.03),P<0.000 01]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能够缓解疼痛,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在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疗效显著.但今后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以确定最佳透药方和最佳穴位,以最大程度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脑卒中运动功能Meta分析

    医院制剂止痛健骨颗粒的工艺优选与质量标准研究

    王丽华许晓琼刘会胥骞...
    154-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现代制剂技术与标准研究方法,将止痛健骨方由传统汤剂开发为颗粒剂,优选其最佳工艺条件,并建立制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水煮提取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结合干膏得率等指标优选浸泡时间、加水量和提取时间等最佳工艺条件;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颗粒赋形剂种类、赋形剂用量、润湿剂用量等成型工艺条件;采用TLC鉴别方法对代表药物炒芥子、黄芪、乳香和没药、独活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104颗粒剂"项下规定制定了产品质量标准.结果:优选出止痛健骨颗粒的最佳工艺为:组方药材加水回流提取2次,第1次加8倍量水提取1.5 h,第2次加6倍量水提取1h.干膏粉与糊精用量比1∶0.97,干燥温度50-60℃,控制水分≤4%.建立了炒芥子、黄芪、乳香和没药、独活TLC鉴别方法.按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3批验证试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结论:该工艺及质量标准稳定可行,鉴别方法专属性、重现性及可操作性好,研究数据为制剂的后续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止痛健骨颗粒工艺优选质量标准

    护心康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铁死亡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何霞常嘉昱朱筱婧张婷...
    159-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护心康含药血清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Nrf2-GPX4)通路对抑制缺氧/复氧(H/R)大鼠H9C2心肌细胞铁死亡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H/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H9C2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12%护心康含药血清组(12%护心康组)、6%护心康含药血清组(6%护心康组)及铁死亡抑制剂组(Fer-1组).观察细胞凋亡率,丙二醛(MDA)、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SH)、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细胞凋亡率,MDA、Fe2+、GSH、NT-proBNP水平,Nrf2、GPX4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心康各含药血清组及Fer-1组细胞凋亡率及GSH、MDA、Nrf2蛋白表达水平,12%护心康组Fe2+、NT-proBNP水平,护心康各含药血清组GPX4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心康含药血清能减轻H/R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铁死亡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e2+、MDA表达,上调Nrf2和GPX4蛋白表达有关.

    护心康含药血清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铁死亡细胞凋亡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茯苓-酸枣仁药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作用机制

    赵俊霞赵睿婷朱应怀张科...
    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茯苓-酸枣仁药对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化合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OB)和类药性(DL)为标准,依据中药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小分子靶点预测平台(SwissTargetPrediction)预测和筛选茯苓、酸枣仁的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GeneCards数据库筛选治疗GAD的作用靶点,并通过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茯苓-酸枣仁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使用Metascape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推断其作用机制.运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软件对茯苓-酸枣仁药对主要活性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筛选出15个茯苓活性成分,9个酸枣仁活性成分,与GAD有85个交集靶点,筛选出多巴胺-2受体,5-羟色胺等10个关键靶点;参与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5-羟色胺能突触、多巴胺能突触等关键代谢通路;参与信号传导、内分泌代谢、循环系统调节等多种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筛选出的4位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对接结果均≤-4.25 kcal/mol,提示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交集靶点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茯苓-酸枣仁可能通过调控DRD2,ESR1,HTR2A等靶点,调节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发挥抗焦虑的作用,为茯苓-酸枣仁配伍治疗GAD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广泛性焦虑障碍茯苓-酸枣仁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作用机制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葛花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

    邓健男陈雯雯张锋
    174-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葛花治疗急性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 TCMSP数据库查询葛花的作用成分及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制作"成分-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OMIM、DrugBank、DisGeNET收集急性酒精中毒相关的基因靶点.通过Venny 2.1.0获取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点基因,运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R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的相互作用.结果:获得葛花活性成分18种,有效成分靶基因193个,排前10位的靶点是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6(IL-6)、p53蛋白(TP53)、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氨基末端激酶(JU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半胱天冬酶-3(CASP3)、环氧化酶-2(PTGS2).GO功能主要涉及对活性氧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膜筏、膜微区、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生长因子受体结合等.KEGG通路主要有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等.分子对接结合能<-5 kcal/mol,显示了良好的对接效果.结论:葛花通过IL-6、PTGS2、IL-1β等靶点来调控IL-17、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ap 1/Nrf2)等信号通路,发挥抑制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炎症反应等药理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目的.

    急性酒精中毒葛花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析血平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作用机制

    王素芸周朝忠龙军刘小安...
    183-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究血平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SMP、PubChe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血平片的化学成分和相关靶点,利用OMIM和GeneCards数据库寻找疾病靶点、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微生信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核心化学成分和核心靶点的作用.结果:获得35种主要活性成分,470个药物靶点,1837个疾病靶点,182个交集靶点.核心靶点有蛋白激酶B(AKT1)、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录激活因子(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胱天蛋白酶(3CASP3).GO功能主要涉及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肽基酪氨酸磷酸化、膜筏、膜区、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核受体活性等.KEGG通路主要涉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抗药性、前列腺癌、催乳素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黄酚与AKT1、TNF、STAT3、EGFR、BCL2、CASP3靶点的结合性好.结论:本研究为血平片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药物活性成分研究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进一步的药物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

    子宫异常出血血平片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