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工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工技术
电工技术

牟炳林

月刊

1002-1388

diangong@chinaet.net

023-63502993

401121

重庆市北部新区洪湖西路18号

电工技术/Journal Electric Engineering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1980年创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每月10日出版,在国内外电力电子、自动化类杂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实用性技术杂志。已被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评选为中国期刊方阵期刊。《电工技术》以其新颖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报道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电工技术》在业内拥有的庞大读者群和深入广泛的信息传播能量,是指导选购和使用、沟通产销的理想媒体。《电工技术》报道宗旨:为从事自动化科技应用与应用科研界的中高层人士传播技术知识和产品信息,且新颖、实用、可操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滑模控制的飞轮储能直接功率母线电压控制策略研究

    吕宪超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轮储能以其瞬时充放电功率大、功率密度高等特点而在储能微电网、大功率UPS中得到广泛应用.飞轮系统可快速输出能量,调节微电网输出频率和电压.然而,储能飞轮在宽速度范围放电时,很难兼顾输出电压的高动态响应和低速稳定性,严重影响了动态性能和放电深度.为提高飞轮储能在放电模式下的动态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积分滑模控制的固定开关频率直接功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兼顾了高动态性和飞轮低速稳定性,在负载突变时电压调整率提高了45%,在低速段也能稳定跟随跟定电压,飞轮的利用率提高了7.5%.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飞轮储能动态响应滑模控制电池放电深度

    基于储能的光伏并网点电压越限控制方案

    韩春绿张彬
    5-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光伏出力的不稳定性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容易引起并网点电压的越限问题,这也是限制光伏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储能系统(ESS)因拥有快速充放电响应能力故通过吸收和发出电能可以有效地解决电压波动问题,分析了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并网点电压越限的原因以及电压调节的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功率-电压的控制方案控制储能系统充放电来调节并网点(PCC)的电压,通过与光伏逆变器配合实现并网点的电压的调节,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电压越限问题.

    储能光伏并网点电压

    基于虚拟电厂的储能电站设计研究

    吕一农
    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可对分布式能源和可控负荷进行整合调控,是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重要手段之一.储能因其功率双向流动、响应调节速度快等特点,成为虚拟电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虚拟电厂内新能源消纳、参加电网辅助服务、提高电网运行安全水平等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已有学者针对虚拟电厂的运行机制和调度优化进行研究,对虚拟电厂中的储能容量配置进行优化.为此,首先介绍了以集中型储能为主的虚拟电厂模型,包括其组成结构和调度模型.然后,以实际工程为例,研究以虚拟电厂为背景的储能电站的集成设计,对其他储能工程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虚拟电厂储能电站集成设计

    基于微电网储能系统的可逆燃料电池经济效益分析

    李超袁浩锋黄娟娟王佳...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能系统是微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微电网中加入储能能够降低微电网的运行成本,同时设置更加经济的储能系统(ESS)是减少电力损耗的重要手段.提出一种技术经济模型,该模型通过使用质子交换膜可逆燃料电池(PEM-RFC)来储存过剩的电力,并构建平准化储能成本(LCOS)模型评估电池的经济性,最后从存储成本、电池降解和系统参数变化三方面对LCOS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

    储能系统PEM-RFC平准化储能成本

    利用LBM方法模拟金属氢化物储氢罐内氢气脱附的传热与传质

    蔡江昊王乃潇樊小朝程友良...
    17-2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一个二维数学模型来评估金属氢化物储氢罐中氢气脱附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模拟采用了具有D2Q9结构的格子玻尔兹曼方法(LBM),对加热流体温度、出口压力及流体与金属氢化物罐之间的对流传热系数等操作参数进行了研究,以确定它们对脱附过程性能的影响.加热液体的温度对脱附过程有重大影响.随着流体温度的升高,由于床层温度大幅上升,氢气脱附量急剧增加.此外,出口压力的降低也会显著加快脱附速度.在对流系数达到一定量前,氢气脱附会得到加强.

    LaNi5金属氢化物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绿氢制储运用技术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综述与建议

    赵一凡程友良张铁青樊小朝...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氢能赋能新型电力系统,促进能源结构转型.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从技术概况、技术优势和应用三个维度分析了天然气与绿氢产业融合、氢蓄混合储能、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以及地下储氢这四种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表明,在基础设施、民用产品等领域可出台适氢化补贴政策;需加强对绿氢使用技术链中较为薄弱环节的研究;天然气管道掺氢可作为当前满足运氢需求的过渡手段,逐渐探索提高氢气比例的方法,最终做到纯氢输送;未来多技术融合即组合优化空间巨大,并提出建设三种多技术融合系统的建议;目前,我国在可逆固体氧化物电池技术及其产业化、商业化方面仍处于追赶阶段,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能源结构转型绿氢制储运用技术配套基础设施

    氢能产业链及优化方法现状综述

    许卓然张磊樊小朝程友良...
    30-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氢能,氢和氧进行化学反应释放出的化学能,是一种二次清洁能源,其优点在于整个过程中仅排放水,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有害物质.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氢能的开发和利用日益受到重视.全球范围内对氢能产业从氢的制取、储存、运输到终端应用的研发和投资不断增加.同时,现代科技手段如算法优化和仿真方法的应用为氢能产业链的改进提供了强大的工具.通过数学建模、系统仿真以及优化算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并优化氢能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提升安全性,并有助于设计更为经济可行的氢能解决方案.

    氢能制取储运应用优化仿真

    用于PEMFC的气体扩散层开发应用研究

    钟振忠刘敬祺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燃料电池研发必须考虑温度、湿度及启动等因素.研究了一种基于疏水梯度易于操作在低湿环境的气体扩散层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多层微孔层厚度在260~270μm,气体渗透约为145 s.经电池极化测试,样品可在50%相对湿度环境使电池维持在477 mW/cm2的功率输出,相比100%的湿度环境仅衰减23%;利用SiO2的亲水性,添加5%wt SiO2可进一步拓展电池湿度应用范围,使应用于40%相对湿度极端低湿环境的电池具有428 mW/cm2的功率输出,相比100%的湿度环境仅衰减2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多层微孔层SiO2相对湿度

    3种制氢技术路线的经济性分析

    郭可玟续永杰史瑞静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分析不同制氢技术路线的成本,选取了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电解水制氢3种制氢方式来测算制氢成本.其中,天然气的制氢成本最低,石油制氢的成本最高.分析了3种制氢方式的成本组成,发现制氢成本的主要部分都是原料/电力成本.讨论了原料/电力成本、设备投资、碳税税率3个变量对氢气价格的影响,得出原料/电力成本对氢气价格的影响远大于设备投资、碳税税率的结论.

    天然气制氢石油制氢电解水制氢经济性分析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CFD仿真模型发展综述

    王楚王凯史瑞静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由于实验的研究时间长、成本高,因此许多不同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单电池和电堆的计算模型和仿真得到了迅速发展,数值模拟在研究PEMFC的内部机理、输出性能等方面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优势.介绍了PEMFC的运行机理,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探讨了PEMFC的研究结果及研究进展,最后对利用数值模拟研究PEMFC进行了总结和展望,可对相关研究提供进一步的参考.

    PEMFC数值分析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