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大学学报
大连大学学报

王文波

双月刊

1008-2395

ldxsqk@126.com

0411-87402179/3604

116622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查看更多>>本刊以展示本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其办刊依靠本校教师、干部和部分学生作者队伍进行学术著述,为本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服务,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体现综合大学的教育工作方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蒙古族生态智慧的当代演绎——论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

    汪树东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鲍尔吉·原野蒙古族生态智慧生态散文自然情结

    麻木遗忘与施虐错位——鲁迅《风筝》及其笔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

    黎聪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筝》叙述的是一件"我"摧毁小兄弟亲手制作的风筝,成年后求宽恕而不得的痛苦旧事,然其真正的写作意图并非在"叙旧",或是记录简单的兄弟失和,而是借用"风筝事件"的表层叙事,以及《风筝》中"我"与小弟呈现出的"集体无意识"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特征,再与其同时期小说中众多麻木失语的人物形象遥相呼应,构建起一个独特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来完成对民国初年在强权压制与精神虐杀下陷于麻木、遗忘,甚至施虐错位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心灵剖析.后鲁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风潮及"三·一八惨案"中选择以现实抗争去回应绝望,还击虚妄,亦正式宣告了鲁迅对其《风筝》时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式精神危机的告别.

    鲁迅《风筝》斯德哥尔摩症候群集体无意识

    论《淮南子》翻译中的变通问题

    丁立福潘清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南子》作为一部经典的哲学著作,其以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文化而著名.可在译入语中往往没有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可供借鉴,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有必要变通,才能对之进行有效译介.客观上,变通有不得已而为之的根源,主要体现在语言、文化、民族思维、民族身份等四个方面.深入考察《淮南子》全英译文,马绛领衔的译者团队在词、短语、句子、句群等四个层面都灵活运用了变通的方法策略.进而论之,原文的独特性使得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变通,进行正确地"选择"和"适应",从而产出在译入语语言文化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译文.

    《淮南子》变通文化译介

    语气副词"XX乎"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李思旭卜婷婷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汉语三音节语气副词"XX乎"有"无怪乎、无须乎、几几乎、庶几乎"等4个词语.从语气类型、语气融合、语气兼容三个方面解释了语气副词"XX乎"跟语气成分(语气词、语气副词)共现类型上的差异性,这四个语气副词在词汇化时间、语义固化程度以及形成机制上也各有特点.

    无怪乎无须乎几几乎庶几乎历时演变词汇化

    淘金热时期澳大利亚华人地域认同探究

    张荣苏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851年至19世纪70年代末,澳大利亚掀起了持续近30年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华人赴澳淘金.在华人赴澳跨国迁移过程中,共同的方言和经历让他们聚集起来,并把家乡的生活模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移植到殖民地的生活中,在异国重构了基于地域、语言和血缘、宗族关系的社会网络.在方言和地缘基础上建立的同乡会馆,既是海外华人地域认同的体现,又通过其在华人社会中的互助、社交职能,维系和加强了华人的这一认同;在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下,华人在中澳之间往来频繁,并通过侨批汇款进一步加强了移居地与家乡的联系.海外华人对故乡抱有深深的眷恋,"落叶归根"是当时大多数华人移民的普遍心态.

    淘金热澳大利亚华人地域认同

    晚清至民国中英留学政策变迁及其影响

    施雨辰邵政达
    4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晚清至民国中英留学政策在英国推行殖民主义、中国社会"救亡图存"背景下,以洋务运动中的"海军留英"、民国时期的"庚款留英"和抗日战争期间的英国对华援助三大事件为中心,整体呈现发展曲折、政策体系不健全和受美、法两国影响大等特点.海军留学阶段,清政府大力派遣海军留英生,英方基本接收;庚款留英阶段,英国跟随美国脚步,推行"庚款兴学";抗日战争阶段,英国积极推动中英教育交流,以此作为援华政策的一部分.留英教育帮助中国培养了多领域人才,推动了我国近现代教育、科技、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进步.

    晚清民国留学政策英国

    浙江省舟山市侨界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探索

    徐辉周国华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和《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为依据,分析新时代舟山侨界在助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的优势,通过政治引领,筑牢红色根基聚侨心、响应号召,开展"小岛你好"海岛共富活动、招商引才,助力舟山海岛共同富裕、联络联谊,拓展盘活侨务资源、强化改革,夯实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五大路径助力舟山海岛共同富裕,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舟山侨界共同富裕示范区

    中美耕地保护制度比较分析与经验启示——基于工商资本介入耕地保护视角

    翟新丽何一卓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商资本介入耕地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举措之一,但也潜藏着诸多风险需要规制.当前我国工商资本介入耕地存在生态环境破坏、农民利益受损、耕地非农化等问题,可以吸收美国耕地保护制度经验予以缓释,如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利用中间机构降低生态受损风险和平衡利益分配、以保护地役权协议限制用途转换等.我国应当从搭建耕地保护中间平台、完善农业保险建设和加强保护地役权应用等方面进行完善.

    耕地保护工商资本美国耕地保护

    公司治理中法定代表人的"权责核心"地位及其纯化

    黄晓林徐付波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施行单一法定代表人制度,由一名自然人掌握公司的对外代表权和内部经营管理权,法定代表人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权力与责任的核心"地位.法定代表人的这一法律地位不但与公司治理的分权制衡理念相悖,而且引发争夺公司控制权、法定代表人变更、越权代表等纠纷,危及公司经营管理秩序和经济利益.公司立法应当回应实践要求,摆脱"厂长经理负责制"和"代表说"下"同一人格"理论的影响,明确法定代表人作为公司意思表达机关的法律地位与义务,赋予公司选择单一或多元代表模式的自治空间,基于委托关系完善法定代表人退出机制,通过登记公示技术使公司对代表权的限制发生对抗效力.

    法定代表人公司自治权责核心同一人格

    数字经济时代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困境与思考

    刘志董翌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个人信息遭到泄露等不法侵害屡有发生.我国立法在个人信息保护领域有所欠缺,相关部门对其监管不到位,公民维权困难.此外,由于个人信息权属界定不明,个人信息热点问题在立法上回应较为模糊,以及现行相关法律的救济手段尚不足以完全解决纠纷,影响了实践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效果.为此我国迫切需要细化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并加强对个人信息处理全过程的监管,进而构建具有多样化的救济渠道,为保护公众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数字经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侵权个人信息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