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李学伟

双月刊

1673-9590

bjb@djtu.edu.cn

0411-84106275

116028

大连市沙河口区黄河路794号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考虑心理因素的旅游景区停车泊位预约选择行为研究

    关宏志张春晖韩艳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自驾前往景区的游客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心理潜变量对其预约停车位意向的影响机理.在行为模型中引入感知风险变量,构建景区游客停车预约参与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及感知风险对游客预约停车行为意向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感知风险对游客参与景区停车位预约的意向影响显著,其中态度变量是关键因素且影响最大,感知风险对游客参与景区停车泊位预约的意向有显著负效应.研究结果可为景区停车泊位预约机制的制定及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交通工程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泊位预约

    突发事件下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对铁路客运网络鲁棒性的影响

    王宇陈佳琦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突发事件的发生,铁路会采取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措施进行应对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极大地影响了铁路客运网络的鲁棒性.结合突发事件对铁路客运网络的影响区域性特点,选取部分停运的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措施,确定突发事件对铁路客运网络的扰动,通过构建鲁棒性指标,进行了列车开行方案调整对铁路客运网络鲁棒性的仿真设计.以辽宁省铁路客运网络为例,计算不同比例停运下铁路客运网络的鲁棒性,研究发现:2种网络指标的度量下,最大连通子图的鲁棒性要好于可达性.列车部分停运下,当列车停运比例大于70%或车站节点数大于10时,会引起最大连通子图指标的快速下降;当列车停运比例大于10%或车站节点数大于9时,会引起可达性指标的快速下降.

    铁路客运网络复杂网络鲁棒性完全停运部分停运

    模糊环境下带有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李欣雅卢越孙岩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运输经济性、准时性和可靠性,在规划运输方式在途运输时间和节点中转时间模糊性的基础上,以运输费用最小为目标研究了带有时间窗的多式联运路径优化问题,构建了问题的模糊线性规划模型,分别采用模糊机会约束规划和模糊期望值规划对模型进行清晰化处理,得到其等价可解形式.研究表明,较模糊期望值规划,模糊机会约束规划能够更好地处理运输经济性和时间可靠性的矛盾,能够提供多种路径优化方案,满足客户对经济性和时间可靠性的不同需求.

    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时间窗模糊时间模糊线性规划

    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左忠义周子童
    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城市交通供需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为参考,结合城市交通需求和供给特性,分析其供求关系及层次结构,提出城市交通供需的响应关系和理想化城市交通出行结构.考虑时间、经济、舒适度等交通需求因素和环境、运营、基础设施、能耗等交通供给资源,以现状需求、资源、环境污染、运营、发展规模、时间为约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构建双层规划模型.以大连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现有交通出行结构开展成本分析,计算现有出行需求情况下,大连市城市交通结构的适宜比例,并将计算结果与现有出行结构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优化的出行结构可以更好地满足现有城市交通的出行需求,满足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大连市公共交通发展提供参考.

    城市交通交通结构广义出行费用交通需求需求层次理论

    城市过江桥梁连续合流区最小间距研究

    汪嘉淇黄洁玲郭建钢高圣涵...
    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城市过江桥梁连续合流区路段的通行效率,完善相关设计规范和细则,基于统计学规律和交通流理论,分析了驾驶员在连续合流区路段的驾驶特征,以此建立了过江桥梁连续合流区的最小间距模型.以福建省福州市3座过江桥梁的连续合流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双无人机航拍视频,获取自然行驶状态下的交通流运行特征与车辆行驶轨迹.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对最小间距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研究和标定,计算得到了过江桥梁连续合流区的最小间距建议值.

    交通安全过江桥梁连续合流区驾驶特征最小间距

    考虑供应链节点库存的煤炭调运方案优化

    黄月荣文竽刘迪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协调煤炭的远程运输,整合煤炭供应链的供给、运输、仓储、配送等能力,对考虑供应链多节点库存的煤炭调运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从而实现煤炭运输的"远调近均".以配有需求端储配中心的三级煤炭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构建时间-空间-运输状态的三维时空网络模型,以煤炭调运过程中的运输费用、时间成本费用及库存费用构成的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建立了考虑多节点库存、多交通方式协同的煤炭动态调运优化模型.以北煤南运为实例,并使用Gurobi进行求解,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优化后的调运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运输及库存成本,创造衍生价值,实现产、运、需三方共赢.

    煤炭运输供应链调运方案时空状态网络

    基于不同标准的煤炭漏斗车车体焊缝疲劳寿命研究

    谢素明李慧颖李涛张露颖...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接触非线性分析技术,基于AAR标准的名义应力法和ASME标准的结构应力法研究煤炭漏斗车车体焊缝的疲劳问题.首先,建立漏斗车重载车体强度分析模型,利用修正D-P本构模型的实体单元模拟散粒煤、接触单元模拟散粒煤与车体结构的作用,并通过主要载荷作用下车体静强度试验结果验证车体仿真分析结果,应力最大误差小于15%.其次,运用名义应力法,在标准和实测载荷谱下分析车体焊缝疲劳寿命,结果表明:端墙与端漏斗板焊缝寿命最短,为2.72×106 km;基于标准纵向载荷谱的焊缝寿命小于基于实测的计算结果,表明标准的纵向载荷谱相对恶劣.最后,在标准中100 t漏斗车重车心盘载荷谱和实测纵向载荷谱下运用结构应力法对车体焊缝进行应力与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结构应力法的焊缝疲劳寿命不及基于名义应力法的疲劳寿命,主要原因是结构应力法的疲劳性能参数适用于各类接头形式,且分析承载复杂焊缝时考虑了面内剪切结构应力的影响.因此,对接头几何形状和应力状态复杂的车体从板座及底架区域的焊缝建议采用结构应力法对其进行疲劳寿命分析.

    漏斗车体修正D-P模型载荷谱结构应力焊缝疲劳

    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动车组温度数据预测研究

    杨永王瑞锋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基于CRH5A型动车组温度类数据的预测模型,对影响预测结果的影响因子、模型层数及神经元个数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对CRH5A型动车组实车开展持续性追踪分析,采集动车组运行真实数据,进行积累和培养.在利用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数据进行训练后,CRH5A型动车组变压器温度峰值预测模型精度可达94.2%,牵引电机温度峰值预测模型精度可达93.8%,齿轮箱温度峰值预测模型精度可达95.3%,轴箱温度峰值预测模型精度可达92.7%.动车组温度数据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预测模型在提高列车检修效率、节支降耗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循环神经网络动车组温度数据预测模型

    强化流道内R134a沸腾换热数值模拟

    关颖董泽飞
    58-6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动车组CRH3运行中牵引变流器冷却基板流体沸腾换热冷却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型四面体肋板结构.采用CFD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建立了三维单流道模型,对不同肋板高度和入口速度与沸腾换热之间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肋板高度的增大,换热系数逐渐升高;肋板的扰动作用提升了流动速度,强化了流动涡旋,可提高对流换热性能;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热源壁面温度方差降低,散热均匀性提高,但流动能耗也随之提高.

    数值模拟相变冷却强化换热扰流结构

    高速列车空调冷凝侧流阻特性及风量变化仿真研究

    丁赛杰张从慧刘忠庆王彦鲁...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手段,对明线无会车运行状态下的某型动车组列车空调冷凝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车速对空调冷凝风量和表面流场有较大影响,在叠加外流场的条件下冷凝风量随车速的增大而减小;相同车速下不同安装位置的空调机组受局部涡流区的干涉,尾车空调机组比头车和中间车的负压极值更低,冷凝风流动阻力增大,冷凝风机吸风更加困难.同一车厢的司机室空调机组比客室空调机组更靠近端部,因此冷凝风量下降比更大.

    冷凝风量流动阻力空调机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