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广新菊

双月刊

1672-0504

dlxxkx@vip.163.com

0311-86054904

050011

石家庄市西大街94号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Journal Geography and Geo-Information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面向经济建设,面向科研开发,探索地理科学发展方向,重点反映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方面新的科研成果与实践事例,为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科技信息。内容包括地理学(部门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两大部分,具体栏目有:3S研究与应用、数字城市与数字国土、区域经济、环境与生态、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基本涵盖了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的前沿与热点,侧重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对象是从事地理和地理信息工作的研发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区域环境污染对社会道德失范评价的影响——基于具身认知视角的实证研究

    苏伟锋王华
    81-88,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理学界在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道德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该文从具身认知的理论视角,依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3 703份大样本数据,探究区域环境污染对居民社会道德失范评价的影响效应,并运用倾向值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环境污染会对居民的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失范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传媒道德失范无显著影响;区域环境污染影响居民社会道德失范评价实质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地理环境影响人类认知的一种具体表现.研究结果可为环境污染对社会道德的不良影响效应研究提供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印证我国当前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治理的重要战略意义.

    人地关系具身认知环境污染道德失范道德地理

    基于知识图谱的低碳乡村研究演进脉络与趋势展望

    李嘉琪石忆邵曹向阳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Web of Science平台相关文献数据,利用CiteSpace与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低碳乡村的研究区域时空分布格局,识别低碳乡村研究演进和热点趋势,结论如下:①全球范围内乡村碳排放研究时间连续、跨度大,发达国家起步先于发展中国家,并形成以中美为两极的地理分异特征;②乡村碳排放围绕环境生态科学与农学等多学科交叉,呈现主题拓展与量化模型精度提升并进趋势;③乡村碳排放的五大研究主题为耕作方式、生物燃料与土地利用变化、农业—食物—环境系统、可持续饮食和乡村温室气体的测算与产业管理;④中国存在重乡村旅游、轻饮食结构及温室气体测算中内涵界定范围局限且精细度低等问题.基于上述结论,结合我国"一带一路"、乡村转型和乡村振兴等政策,从乡村碳排放跨区域协调、碳税与环境税的试点实践、乡村产业智能化管理体系构建、国民饮食结构调整等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低碳乡村发展提供参考.

    乡村碳排放知识图谱时空分布发展趋势

    旅游产业嵌入的乡村生计空间基因图谱构建与格局分析——以山东省马套村为例

    秦晓楠杜雪婷王悦
    97-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资源是农户赖以存续与发展以及参与产业利益分配的基础,在面向乡村旅游空间资本化过程中,重新界定乡村生计空间的内涵与范畴是确立农户权力与价值的资本依据.该文以旅游产业嵌入乡村生计空间为背景,以空间"基因图谱"的研究范式对乡村生计空间进行解析与整合,建立了包含地理物质空间、经济价值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3个维度的乡村生计空间基因系统.以山东省马套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对生计空间基因系统进行具象与实践,建立乡村生计空间基因库,并将各类基因元投影于乡村地理空间,归纳3类生计空间基因元的空间分布特征,得出马套村生计空间呈现出经济价值空间与社会文化空间相对独立、村域空间级差地租效应加剧、文化空间社会属性缺失、居民空间权能较弱等空间失配问题,提出在旅游产业驱动下村域生计空间优化的策略和建议.

    生计空间旅游产业基因图谱格局分析

    拉丁美洲主要国家碳中和状况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崔倩杨晨朱江玲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4个拉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我国处于相似阶段,分析其碳排放特征、评估其碳中和政策的成效,对我国碳中和实现路径的探索具有借鉴意义.该文利用拉美4国的化石燃料碳排放、陆地碳收支等数据,分析其1990-2016年碳排放及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特征及驱动因素;系统梳理拉美4国长期减排目标相关政策规划,采用情景分析方法评估各国2017-2050年的减排成效和碳中和状况.研究表明:①经济增长和人口膨胀是驱动拉美4国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但墨西哥、阿根廷和智利的能源强度变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碳排放量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主要受毁林活动强度和森林碳汇功能影响,巴西、阿根廷因毁林活动较强远离碳中和目标,但墨西哥和智利的陆地生态系统能吸收部分化石燃料碳排放,其中智利大致接近碳中和状态.②情景预测结果显示,现有政策规划可实现巴西2025年和2030年阶段性目标、阿根廷2030年阶段性目标以及智利2050年碳中和目标,可使巴西基本接近2050年碳中和目标,但在实现阿根廷2050年碳中和目标以及墨西哥各阶段性目标上存在困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在碳中和实现路径和方案探索中,应注重推动能源结构整体优化、持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掘陆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等建议.

    碳中和化石燃料陆地生态系统碳排放碳汇

    中国省域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耦合特征及驱动因素

    吴小妮管卫华张惠吴连霞...
    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与经济韧性指数分析1991-2020年中国29个省域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发展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耦合度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二者的耦合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省域经济效率呈波动上升态势,经济韧性指数在2008年出现极低值,其余年份在0值上下小幅波动,二者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中高值区均为先扩大后缩小,二者的协同发展状态有所减弱;经济效率与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始终处于拮抗时期且呈小幅下降趋势,表现为东部地区>全国>中、西部地区,东西差异特征逐渐明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水平、经济结构、信息化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劳动技能水平对经济效率和经济韧性的耦合度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效应,各因素作用方向和结果与地区经济发展所处阶段有关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经济效率经济韧性耦合度Tobit模型协同演化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综述

    郑倩倩唐承财张瑛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文旅融合发展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通过梳理中英文期刊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成果,从整体上把握其研究态势,能为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该文对乡村文旅融合的研究历程、研究者与发文机构、研究方法与内容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表明:①相较于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热度高、增长趋势明显、政策导向显著,经历了起步探索、初步成长、快速发展3个较稳定的发展阶段;②国内初现领军人物,但国内外尚未形成较强的核心团队和广泛的学术合作网络;③研究方法以定性方法为主,但呈现出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相结合的趋势;④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乡村文旅融合资源、乡村旅游与文化关系、乡村文旅融合影响、乡村文旅融合路径四方面.未来需进一步深化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法、构建理论体系与建立科研合作网络.

    文旅融合乡村旅游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文化强国

    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评价及动力源空间效应研究

    石建中张玉辉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要求,该文基于旅游行业间的比例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等指标构建以合理化、高级化与高效化表征的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核密度估计、泰尔指数、标准差椭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域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评价,从多角度动态反映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以旅游消费需求、旅游技术进步以及政府旅游调控等为核心的动力源空间效应,进一步明晰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与动力源空间效应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①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逐年提升,且各区域特征差异明显,呈"东部>西部>东北>中部"的格局,总区域差异呈波动性发展且不断增大,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②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沿东北—西南方向不断集聚,重心轨迹总体向东偏移,空间关联呈现出正相关发展态势,且关联类型的地域性特征明显.③旅游技术进步、政府旅游调控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旅游消费需求能促进邻近地区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提高,但可能受旅游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影响,对本地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负向作用.

    旅游业转型升级水平动力源空间效应

    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研究

    王兆峰汤桂林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正确把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错位关系,对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重力模型、空间错位指数综合考察2011-2020年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均呈增长趋势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旅游竞争力重心呈集聚分布态势,旅游网络关注度重心则随时间波动变化,大致位于旅游竞争力重心的西南方向;②中国省域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格局由东至西呈现出正向错位向负向错位逐渐过渡的分布特征,正向高错位区由东部沿海省域向中部省域延伸,负向高错位区主要分布在西部特色旅游地与热门网红城市;③旅游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政府政策导向、网络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促成旅游竞争力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格局.

    旅游竞争力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旅游高质量发展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对旅游者幸福感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王国权任连萍邱汉琴姚延波...
    15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与旅游者幸福感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目前多采用线性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等传统定量方法,对其复杂性缺乏深入探讨.该文立足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以青岛市为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构建旅游者幸福感(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因果模型,并纳入"拥挤感知"变量,以进一步探析旅游者幸福感的前因组态条件.研究表明:①在拥挤感知、兼容、程度、心理逃离、物理逃离和迷恋6个前因要素中,"迷恋"的一致性最高,对旅游者高幸福感的生成具有重要解释力,但所有单要素均不能构成两类幸福感的充要条件;②共析出9种能促进高旅游者幸福感的复杂组合路径,其核心条件均涉及"心理逃离",表明该要素是旅游者高幸福感生成的重要基础;③旅游者高享乐幸福感和实现幸福感的组态条件存在显著差异,相比享乐幸福感,实现幸福感前因组态的核心条件稍显复杂;④在具有最高一致性的路径组合中,两类幸福感均"一定不包含"高拥挤感知.研究结果可深化对旅游者幸福感生成机制的理解,并为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和管理提供实践启示.

    目的地环境恢复性感知旅游者幸福感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拥挤感知

    深切怀念知名地理学家邓先瑞教授

    曹诗图
    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