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赵跃宇

季刊

1672-6553

dlxykzxb@hnu.cn

0731-88822722

410082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大学逸夫楼203室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Dynamics and Control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般力学学科的学术性刊物,它遵循理论与实际并重、理论研究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方针,主要刊登该学科各个分支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创造性的、能够反映学科水平的理论、实验和应用研究论文,并适量刊登综述性专题论文,以促进科学的发展。读者对象主要为从事动力学与控制以及相关工作的科研与工程技术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空风电系统的优化控制研究进展与挑战

    庞岩杨禹鹏杜智伟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我国将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发展,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作为可再生的清洁源,风能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研究表明远离地面的高空中风速更加强劲并且更均匀,风向也更稳定,因此,风力发电的进一步突破可以通过用风筝捕获高空风能来实现。为了确保高空风能系统安全、经济、高效地运行,对其控制系统设计的要求极高。本文阐述了国际上几种主流高空风电技术的发电原理、发展进程以及现状。通过对典型的Yo-Yo式结构进行动力学建模,分析了各类非线性控制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具体描述了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原理和轨迹跟踪控制的仿真结果。总结了未来高空风能控制技术面临的控制算法计算量大,控制系统可靠性研究缺乏以及智能化水平不高等关键问题。

    高空风能风筝发电动力学建模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优化

    非完整系统Appell方程的保辛算法研究

    张可心解加芳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待定张量法对非完整系统Appell方程进行Birkhoff化,并根据生成函数的构造原理确定生成函数,给出Birkhoff辛格式,最后通过具体的Appell方程算例进行理论验证和仿真模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保辛算法随着时间演变更具有效性和优越性。

    非完整系统Appell方程保辛算法

    微流星体碰撞对日地L2点Halo轨道的影响

    李庆军吴雨亭王博霍卓玺...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空间中存在大量高速运动的微流星体,与在轨运行的航天器发生碰撞后将导致轨道偏离、性能下降、结构破坏甚至航天器失效。由于Halo轨道具有不稳定的特性,本文主要探究微流星体碰撞对日地L2点Halo轨道动力学演化规律的影响。首先,建立日地L2点附近轨道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微分修正法构造Halo轨道的初始条件,基于Grün微流星体通量模型计算微流星体与航天器碰撞的数量和碰撞引起的速度改变量。然后,采用Runge-Kutta算法求解Halo轨道的动力学方程,研究碰撞速度改变量引起的轨道偏差随时间的演化规律。此外,采用状态转移矩阵方法分析初始状态偏差的演化规律,并与数值积分方法对比。最后基于状态转移矩阵方法分析了不同碰撞速度改变量的大小和方向引起的动力学响应。研究发现,状态转移矩阵在短时间内得到的结果与数值积分方法基本一致,而且只需一次矩阵乘法即可通过初始状态偏差计算得到末时刻状态偏差,具有非常高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alo轨道固有的不稳定特性,所以初始时刻微流星体碰撞引起的微小状态偏差会快速增长,导致消耗更多控制燃料,最终将影响航天器的寿命。此外,微流星体碰撞的速度改变量的方向对偏差传递的规律有重要的影响。

    微流星体碰撞Halo轨道状态转移矩阵太空望远镜

    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梁的横向振动分析

    郭庆吕世伟富强沈振兴...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可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梁的动力学特性。基于VAM(变分渐进法)复合材料薄壁梁理论,采用Euler-Bernoulli梁模型并根据Hamilton原理来建立复合材料薄壁梁的动力学方程。应用假设模态法对薄壁梁进行自由振动分析,通过比较研究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几何参数和物理参数对薄壁梁固有频率的影响。推导了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梁的横向振动方程,借助四阶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了不同纤维铺层方式和不同匀速度大小对可轴向运动复合材料薄壁梁横向振动末端位移响应的影响。

    轴向运动梁叠层复合材料薄壁梁假设模态法横向振动

    采用基础激励下力反作用的大挠性结构动力学建模研究

    李威杜冬周徐斌冯彦军...
    3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心刚体和挠性梁为例,针对缺乏占质量和惯量强势成分中心刚体的刚柔耦合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研究。建立了基于基础激励输入和力反作用输出的离散动力学模型,以仿真计算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解释了动力学刚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计算出不同转速下的系统频率,能够准确地解释刚柔耦合系统的动力刚化现象。同时考虑了中心刚体的运动,发现刚体质量和惯量对系统机动后姿态角振动频率有影响。

    挠性航天器动力刚化中心刚体挠性梁刚体运动

    三轴载人离心机加速度过载模拟算法开发与验证

    刘晨卉丁煜轩孙光鑫王鹏飞...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进行飞行员抗荷训练时,需要通过载人离心机实现复杂的加速度条件,因此开展三维变加速度过载模拟试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需求,开展三轴载人离心机过载模拟算法开发与验证研究。首先,通过运动学分析建立三轴载人离心机的运动学模型;然后,应用移动平均平滑算法平滑输入过载,减少计算过程中俯仰角和滚转角的突变;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维变加速模拟的最优化算法,并进行验证。最优化算法以各离散时刻的位置、速度、加速度为优化决策变量,用运动学模型仿真加速度过载与预期加速度过载的误差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将过载模拟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1)移动平均平滑算法通过平滑输入过载,可显著减少俯仰角和滚转角的突变,(2)提出的最优化算法比传统算法能更准确地模拟预期加速度过载。

    三轴载人离心机过载模拟移动平均平滑算法最优化算法

    轮轨激励下含局部缺陷的高速列车轴箱轴承动力学仿真分析

    王亚佳信紫婷顾晓辉刘永强...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轴箱轴承是高速列车走行部中的关键旋转部件,在复杂轮轨激励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由疲劳、过载等原因导致的失效,影响列车的行车安全。采用UM/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式,建立了含局部缺陷的轴箱轴承-柔性轴箱-车辆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不同工况下轴承外圈、内圈和滚子存在单一局部缺陷时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分析了轨道不平顺、车轮失圆等轮轨激励对轴箱轴承故障响应的影响。此外,通过对轴箱箱体及轴箱转臂的振动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轴箱上提取故障冲击响应的最佳测点位置。相关结果对于指导高速列车轴箱轴承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轴箱轴承局部缺陷柔性轴箱动力学模型测点优化

    虚拟轨道列车全轮主动转向控制研究

    杨一博杨蔡进陆野徐菁...
    59-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多铰接式虚拟轨道列车的转向问题,基于后车跟随首车行驶轨迹运行的思路,提出了一种全轮主动转向控制方法。首先,利用移位寄存器储存首车的行驶轨迹作为目标路径;其次,根据车体后轴实际路径和目标路径间的横向偏差量,基于PID控制器和Stanley算法确定车体后轮转角,进一步利用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计算后车前轮的转角;最后,搭建TruckSim与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结合典型工况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控制方法有效提高了拖车模块对牵引车模块的跟随性能,减小了车间铰接处的作用力、车体的质心侧偏角和轮胎侧向力,从而提高了列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

    虚拟轨道列车路径跟随全轮主动转向Stanley算法阿克曼转向几何原理

    直线轨道涡流制动对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李婧曾明睿张智博徐佳明...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列车制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稳定性,本文研究了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对不同动力分配方式的高速列车制动动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首先建立了6M2T和4M4T两种编组方式的列车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与线路实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该模型,研究了不同时速下的列车在不同动力分配形式下的动力学特性。针对惰行工况、电空制动工况与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的联合制动工况,分别研究了第1、5、8节车厢的Sperling指标、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轮轨作用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力分配方式、制动特性对车辆动力学性能有显著影响,涉及的关键动力学性能指标均满足安全限值标准,研究结果将为高速列车加装直线轨道涡流制动系统提供理论参考。

    涡流制动动力分配制动动力学高速列车

    直驱型机电作动器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

    万琦马尚君佟瑞庭刘更...
    8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作动器作为飞行控制系统的关键执行机构,其性能对系统输出动态响应具有重要影响。根据直驱型机电作动器的结构组成,建立包含永磁同步电机控制和行星滚柱丝杠非线性因素的系统仿真模型。研究了"id=0"电流矢量控制下的系统阶跃响应,结果表明:基于永磁同步电机三闭环伺服控制策略的系统在不同位置阶跃信号指令下均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通过与文献的对比,表明该控制策略下的机电作动器仿真模型有效。

    机电作动器动态特性电流矢量控制永磁同步电机行星滚柱丝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