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力与能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力与能源
电力与能源

何维国

双月刊

2095-1256

dianliyunengyuan@163.com

021-64720280

200025

上海市徐家汇路430号901室

电力与能源/Journal Power & Ener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的10kV电抗器内部放电故障处理与分析

    刘一童童国平孙进陈月...
    189-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又称油色谱分析)是诊断充油电气设备内部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对油中溶解气体分析技术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介绍,并通过某 110 kV变电站 10 kV油浸式电抗器内部放电故障处理与分析,来验证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可为充油电气设备故障和潜在故障识别及故障类型判断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有效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充油电气设备油浸式电抗器

    电气试验仪器智能功能整合与轻量化技术

    朱岳陈志伟吴雪峰潘仲达...
    193-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电气试验仪器存在功能单一和体积笨重等问题.基于智能通信与数字化技术,结合电力电子与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了电气试验仪器的智能化、数字化与轻量化,不但将电气试验仪器重量降低 80%以上,还大幅降低了试验能耗,并实现了海量试验数据、运行数据的分析并保存,对电气试验作业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电气试验仪器功能整合智能通信

    电力电缆温升特性研究及载流量计算

    朱长东禚洪港智李姜岚...
    197-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电缆通常敷设于地下,一旦发生故障,很难及时发现和维修.通过对电力电缆的温升特性研究和载流量计算可以有效减少电缆故障的发生.结合仿真试验、最优化算法以及对试验数据的归纳完成温度场分析和载流量计算.为确保有限元计算的准确性,使用最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校正.将校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输入外界条件和电力电缆导体长期发热最高允许温度,通过迭代计算的方式得到电缆载流量.通过分析仿真试验的数据,总结出了电力电缆载流量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该函数关系可以快速估算电力电缆的动态载流量.经过温度场和载流量的计算,得到电力电缆电流的阈值,达到兼顾电缆安全可靠性和充分利用电缆传输能力的目的.

    电力电缆有限元温度场数据分析载流量

    基于高频探地雷达的超深电力隧道工作井结构损伤检测方法研究

    汤敏吉王玲吴辰斌张永康...
    20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土地区超深电力隧道工作井承受着较大的水土压力和荷载,在经过长期服役后,往往会出现各类病害如变形、裂缝、渗漏水等,而电力隧道工作井具有较复杂的水土环境与电磁干扰等不利因素,采用正常的巡查手段很难在早期发现结构的损伤与病害,因而对结构的正常服役与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以上海杨树浦电厂越江隧道 1 号工作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济自研的高频探地雷达对结构长期的渗漏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并对雷达数据进行了去噪和解析,分析了产生结构病害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封堵和修复措施.结果表明:采用高频探地雷达能够较好地捕捉到地下结构的脱空腔体与地下水分布情况,给后期的维修指明了方向.本研究还可为今后类似的结构病害检测提供借鉴.

    电力隧道超深工作井高频探地雷达结构损伤检测

    基于IPS的二次电缆柔性线束运动仿真和试验对比

    方苏徐梓源俞玲李启本...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继电保护小室内的二次电缆线束因设计排布及装配不合理导致线束故障频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 IPS的继电保护小室二次电缆柔性线束运动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以继电保护小室柜内的多组二次电缆柔性线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获取线束的材料参数及空间结构,基于 IPS软件建立继电保护小室与二次电缆线束的力学约束和运动模型;然后对柔性长线束进行动态仿真分析,通过提取线束运动过程的几何变形、间隙、应力应变、弯曲扭曲等变量,准确定位线束故障发生的位置和时刻并进行定量分析,基于 IPS实现优化设计,实现了线束虚拟装配、风险动态分析及评估、线束疲劳分析及寿命预测等;最后通过现场实物验证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通过仿真分析能有效地定位故障位置,仿真分析结果与实物测量结果一致,满足对标要求,该方法能够有效发现和消除线束的故障隐患,提高线束设计和安装的可靠性.

    柔性线束IPS虚拟装配优化设计

    基于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的40.5kV开关柜触头盒质量检测

    章学兵骆国防廖巍朱妍雯...
    21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高压开关柜的关键绝缘部件,触头盒主要起绝缘隔离和连接过渡的作用.触头盒发生局部放电会导致绝缘击穿,甚至引发相间短路故障,对开关柜的可靠性运行带来严重威胁.目前对于触头盒产品没有有效的质量检测标准,为此提出了采用 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对某 40.5 kV开关柜的触头盒进行入网质量检测,并在安装阶段进行检测试验.检测结果发现同批次 12 件触头盒中有 4 件内部存在空隙类缺陷,为不合格产品.试验结论表明,采用 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检测触头盒的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这也为开关柜内其他绝缘部件的质量检测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高压开关柜触头盒质量检测X射线数字化成像技术

    基于GA-PSO-BP与灰色关联的光伏短期功率预测

    孙玉波涂承谦李斌缪健锋...
    219-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伏功率预测本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非线性问题,为此首先介绍了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的客观因素,然后根据客观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把预测日作为参考,找到满足条件的日期作为训练样本.针对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易于陷入局部极值的问题,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与遗传算法(GA)融合寻优,将粒子群中最优粒子进行排序,对高适应度粒子进行重组,反之进行变异;同时引入莱维飞行与随机游动策略增强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加入自适应权重因子平衡算法的探索与寻优能力.仿真实例证明,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GA-PSO-BP模型与 BP、PSO-BP、极限学习机(ELM)模型相比,预测效果更好,预测误差更小.

    光伏功率预测粒子群优化遗传算法灰色关联

    考虑组件衰减及安装角度的光伏功率预测及评估方法研究

    周强张晓忠陈久益沈炜...
    228-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分布式光伏存在多种安装角度,不同安装角度组件性能存在差异以及异常情况难以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组件衰减及安装角度的光伏功率预测及评估方法.利用某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组件角度为南向倾角 5°的实际运行数据,结合直散分离法和 Hay法将已知水平总辐射强度转化为光伏倾斜面总辐射强度,并考虑组件出力与环境因素相关性以及组件衰减,评估了多种模型算法适用性,并选取最优模型对组件角度为北向倾角 5°的光伏组件进行功率预测,最高预测精度可达 94.94%.这为安装角度复杂多样的光伏场站组件性能评估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可有效降低场站对数据运维的难度,提高不同安装条件下光伏组件性能评估的准确性.

    分布式光伏安装角度功率预测组件衰减

    基于"双碳"目标的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消纳能力辅助分析

    冯雪峰沈诚
    233-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分布式光伏历史发电数据,在安全可靠、就地平衡原则的基础上,在配电网层面建立不同层级的光伏消纳能力分析模型,用来研究区域配电网在不同层级下对于光伏的接入及消纳能力.综合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基于配电网接入能力的规划辅助分析,提出了光伏接入引导策略、安全风险管控策略与电网建设改造策略,可为大规模光伏接入提供参考.

    新能源光伏接入渗透率就地平衡

    基于MI-CEEMDAN-RF-LGBM的风功率预测分析

    李洪涛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的风功率预测精度无法满足现场实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MI)-完全自适应噪声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随机森林(RF)-轻量级梯度提升机(LGBM)多种算法融合的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 MI法对风向、风速、温度等一系列风机参数数据进行特征选择,选出与风功率强相关的参数变量;利用 CEEMDAN算法对原始风功率序列进行特征分解,将其分解成多个模态分量;为了防止建模输入过多造成数据的冗余,采用 RF算法进行二次特征选择,对提取出的特征变量进行特征选择,进一步筛选出与风功率原始序列具有较高相关性的特征变量;利用 LGBM 算法、极限学习机(ELM)以及深度信念网络(DBN)分别建立风向预测模型,选择出建模精度更高的风功率预测模型.采用桂林某风电场 53 747 组、每组间隔为 10min的风功率、风向、风速等风机参数数据进行试验,验证了所载模型的有效性.

    风功率预测互信息轻量级梯度提升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