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樊代明

半月刊

1000-2790

edjfmmu@fmmu.edu.cn

029-84774674

710033

西安市长乐西路169号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由第四军大学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征稿和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半月刊,A4开本,105g铜版纸印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0-2790,国际刊名代码CODEN DJDXEG,邮发代号52-86;属我国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并已进入著名国际检索系统。如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本学报多次被评为国家、军队优秀,在建国50周年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Der p2重组BCG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

    欧阳海峰史皆然刘阿茹遆新雨...
    599-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胞壁型屋尘螨抗原Der p2重组卡介苗(Der p2 rBCG)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分4组,小鼠分别给予生理盐水、BCG或Der p2 rBCG处理,然后以Der p2为变应原建立哮喘模型,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致敏及气道内滴入,取肺泡灌洗液、肺组织标本,观察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气道杯状细胞增殖及肥大细胞脱颗粒情况.结果:①Der p2 rBCG下调了哮喘小鼠气道局部炎症;②Derp2 rBCG减轻了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炎症细胞浸润;③Derp2 rBCG可以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粘液高分泌现象并下调杯状细胞数量;④Der p2 rBCG减轻了哮喘小鼠气道中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现象.结论:Der P2 rBCG是一种有效的哮喘免疫治疗方法.

    卡介苗尘螨蛋白2组哮喘

    军事飞行员疗养期间生活方式病的健康管理

    沈江洁
    602页

    飞行员疗养生活方式

    姜黄素对哮喘小鼠α-SMA的表达及气道重构的影响

    孙杰吴斌梁标王晓欢...
    603-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腹腔注射姜黄素对小鼠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影响,验证其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防治和对肺的保护作用,探讨姜黄素在哮喘气道重构的治疗作用.方法:36只雄性SD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各12只,采用卵蛋白致敏小鼠哮喘模型,ELISA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浓度并进行嗜酸粒细胞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气道炎症发生及气道结构改变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α-SMA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的EOS分别是(0.74±0.26)×108/L,(5.32 4±0.41)×108/L.(3.55±0.46)×108/L,哮喘模型组明显比正常对照组增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模型组小鼠具有明显的气道炎症,以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为主,出现上皮细胞增生、平滑肌肌层增厚、结缔组织增生、黏液分泌旺盛并伴小气道栓塞.支气管黏膜下、血管壁及周围、肺间质均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姜黄素治疗组小鼠炎症明显改善,黏液产生减少,上皮增生、平滑肌层增厚不明显,气道周围胶原纤维及黏液颗粒均减少,无明显气道痉挛.正常对照组α-SMA的表达阳性率为8%(1/12),哮喘模型组达58%(7/12),姜黄素治疗组为33%(4/12),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α-SMA的表达,减轻气道炎症反应、延缓气道重构进程.

    哮喘姜黄素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气道重构

    RNA干扰Star3基因对EC-1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

    轩小燕李珊珊郑献召李娜...
    606-6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针对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Stat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研究Stat3基因沉默对人食管鳞癌EC-1细胞侵袭转移及增殖的影响.方法:构建pSUPER-EG-FP-Stat3 siRNA表达载体,转染EC-1细胞,RT-PCR,WesternBlot检测Stat3的表达;Boyden-chamber体外侵袭实验检测siRNA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MTT法检测siRNA对细胞增殖能力的作用.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pSUPER-EGFP-Stat3 si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RT-PCR,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iRNA能有效地降解EC-1细胞中Stat3基因的mRNA,下调Stat3蛋白的表达;转染siRNA后,与对照组相比,EC-1细胞侵袭转移和增殖能力明显下降.结论:成功构建针对Stat3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可有效沉默Stat3基因在食管鳞癌EC-1细胞中的表达,抑制EC-1细胞的侵袭转移及增殖能力,可为食管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Stat3基因RNA干扰EC-1细胞肿瘤转移癌,鳞状细胞食管肿瘤

    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例疗效观察

    章剑东施天严
    609页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

    Edaravone对大鼠弥漫性脑创伤神经运动功能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赵雅宁张文丽田艳霞高俊玲...
    610-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Edaravone)对大鼠弥漫性脑创伤神经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创伤组、Edaravone治疗组.采用Marmarou's法建立大鼠弥漫性颅脑损伤模型,于术后6,24 h取大脑皮层冠状逢左右0.2 cm组织脑组织作电镜观察,术后2,4,48,72 h对大鼠神经运动功能和综合运动能力评分.结果:Edaravone治疗组大鼠死亡率(23%)明显低于创伤组(51%,P<0.05);电镜下,伤后6,24 h Edaravone治疗组中神经元内细胞器、轴索及毛细血管等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明显低于创伤组;神经功能与综合运动能力评分在创伤组中(8.7±1.4,63.8±27.7)明显低于对照组(24.0±0.0,278.0±28.0);Edaravone治疗组(17.4±1.6,118.0±21.0)显著回升(P<0.05).结论:Edaravone可改善脑创伤后神经功能损伤,其机制与减轻脑创伤后脑组织超微结构损害有关.

    弥漫性脑创伤3-甲基-1-苯基-2-吡唑啉9-5-酮超微结构

    亲环素A蛋白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分级相关性研究

    韩学哲丁艳金成洙张显峰...
    613-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亲环素A(CypA)蛋白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不同病理级别人脑胶质细胞瘤标本45例和正常脑组织10例中CypA蛋白表达情况,比较各级之间表达率的差异.结果:正常脑组织CypA蛋白表达率为0,45例脑胶质瘤组织CypA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60.0%,较正常脑组织有显著差异;各级脑胶质瘤CypA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Ⅰ级16.7%,Ⅱ级40.0%,Ⅲ级69.2%,Ⅳ级81.3%,低级别(Ⅰ~Ⅱ级)组为31.3%.高级别(Ⅲ~Ⅳ级)组为75.9%,两组之间CypA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ypA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

    神经胶质瘤亲环素A免疫组化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特点分析

    潘纯凯
    615页

    老年人心肌梗死,急性首发症状

    VEGF 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对血管内皮细胞VEGF表达的抑制

    费春梅周善璧
    616-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真核表达质粒,观察其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ECs)中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根据大鼠VEGF mRNA序列设计并合成3条shRNA寡核苷酸片段,构建表达质粒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ECs,采用RT-PCR,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VEGF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证实VEGF shRNA重组质粒构建成功.3条VEGF shRNA质粒均可下调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中VEGF shRNA3质粒的抑制作用较强,转染72 h时VEGF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可分别达到71.91%和67.86%.结论:成功构建VEGF靶向RNA干扰重组体,并能有效抑制ECs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为利用RNA干扰技术从转录后水平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研究提供依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干扰质粒短发夹RNA血管内皮细胞

    去势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离培养鉴定及增殖特性的变化

    章斌丁寅曹猛倪华...
    620-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去势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进行分离培养鉴定,研究去势后大鼠BMSCs增殖特性的变化.方法:以去势大鼠作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分为去势组和假手术组.密度梯度离心分离骨质疏松大鼠的BMSCs,利用BMSCs的多向分化培养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对去势大鼠BMSCs进行鉴定,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增殖情况,MTT法测量两组BMSCs增殖能力.结果:去势组大鼠体质量、雌二醇及整体股骨骨矿物质密度(BMD)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诱导培养后两组大鼠BMSCs油红O染色和Von Kossa's染色实验阳性,流式细胞仪显示骨髓间充质细胞具有的表面抗原CD29和CD44阳性而造血干细胞具有的表面抗原CD45和CDl33为阴性.MTT法测定在7 d内,去势组细胞的增殖速率要高于假手术组.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采用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也进一步证实了所分离的细胞为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BMSCs.去势后3mo大鼠BMSCs增殖能力增强.

    大鼠卵巢切除术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