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都市快轨交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都市快轨交通
都市快轨交通

施仲衡

双月刊

1672-6073

dskgjt@vip.sina.com

010-51683785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外北京交通大学7公寓733室

都市快轨交通/Journal Urban Rapid Rail Transit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都市快轨交通》宣传国家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各项方针、政策,介绍地铁与轻轨国内外建设、运营过程的经验,实时报道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及重要技术信息,促进同行间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以推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本刊面对行业主管人员、业界广大科技人员、各大城市交通院校师生以及对地铁与轻轨关心的其他人士。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研究

    刘鹏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存在的跨层次、跨制式、跨区域融合不足等问题,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政策制度设计、规划建设、运营主体协同等方面对其深层次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究国内外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成败得失与经验启示,提出进行一体化融合体制机制与政策规范建设、加强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促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融合、完善土地支持政策与投融资配套政策、建立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联盟等对策.研究成果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决策提供参考.

    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一体化融合联程联运跨区域融合

    西安轨道交通站点TOD效果评估与提升策略

    王雯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轨道交通站点在应用TOD站城一体化开发模式过程中,存在与周边城市更新不匹配的问题,基于经典的节点-场所(node-place,NP)模型以及引入客流量的节点-场所-客流(node-place-ridership,NPR)模型,以西安地铁3号线为例,依托时空大数据,选取连续6个月的客流数据,计算26个站点的基础指标,并将站点分为6类场所超前&低客流类、欠缺型&低客流类、匹配型&中低客流类、节点超前&中高客流类、节点超前&中低客流类和饱和型节点超前&高客流类.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地铁3号线整体呈现出节点价值偏高,场所价值偏低的特点;依据6类站点识别相同特征,按"场所超前型"站点、"协调型"站点和"超前型"站点精准匹配策略,"场所超前型"站点应重视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及步行可达性,"协调型"站点在优化配套设施基础上挖掘场所特征潜力,"超前型"站点应整合资源形成"轨道微中心",这3大类流程化的改造措施也可应用于其他地区,以提升站点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节点-场所模型TOD策略站城一体化节点-场所-客流

    封面车站设计理念

    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16页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全电制动系统及其关键技术发展综述

    钟志宏杨中平林飞石春珉...
    1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空气制动可控性较差和响应速度较慢导致的停车不准、舒适度较差以及损耗较大等问题,研究列车全电制动技术.首先以全电制动的发展历程为基础,阐述全电制动应用的现状以及需要克服的主要问题,然后从高速和低速两个角度切入,详细介绍实现全电制动的难点问题及其所对应的解决思路,并针对每一个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最后对全电制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城市轨道交通电空联合制动全速域全电制动

    超声导波钢轨断裂监测系统设计及应用

    周永久何继平董恒权王平...
    2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时监测钢轨健康状态,实现对钢轨断裂损伤的早期预警,提出一种结合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和变分模态分解信号处理技术的断轨检测方法.针对钢轨断裂检测需求,进行系统工作流程以及各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并在有限元仿真软件中建立钢轨三维模型,探究超声导波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与信号降噪方法的可行性.在苏州地铁5号线进行设备安装测试,通过人工模拟断轨缺陷的方法验证断轨监测系统的有效性,检测结果表明:钢轨出现断裂情况时,系统远程报警时间为3 min,缺陷定位误差率为1.1%,为钢轨断裂监测提供有效手段.

    城市轨道交通超声导波断轨检测变分模态分解

    北京地铁减振轨道钢轨波磨治理效果试验研究

    崔日新石熠李玉路王进...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验证钢轨阻尼装置对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治理效果,选取北京地铁梯形轨枕、钢弹簧浮置板两种减振轨道结构,对试验段添加钢轨阻尼装置前后的轨道及隧道振动、轨旁噪声特性进行测试对比,并对钢轨波磨的发展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在梯形轨枕轨道上安装钢轨阻尼装置可在较宽频域范围内获得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可将钢轨振动与轨旁噪声分别降低9.7 dB、11dB(A);在钢弹簧浮置板轨道上安装钢轨阻尼装置,可使其工作频率范围内的钢轨振动与轨旁噪声分别降低8.3 dB、3dB(A).长期跟踪测试表明:钢轨阻尼装置可使减振轨道钢轨波磨的发展速率延长一倍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波磨梯形轨枕轨道钢弹簧浮置板轨道阻尼装置减振降噪

    基于SEM-Logit模型及空间感知的河谷型城市出行行为研究

    范梦醒齐金平郑向东尚宏泰...
    41-4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综合探究城市特殊地形背景下出行者的出行行为,以典型的河谷型城市兰州市为例,建立SEM-Logit的整合模型,基于问卷数据探究河谷型城市出行者的空间感知对轨道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相较于不考虑出行空间感知的Logit模型,通过SEM考虑出行空间感知的Logit模型拟合优度提高了 0.234,预测准确率提高了 7.75%;②河谷型城市出行者的空间感知对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意向以及出行行为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③5个方面的河谷型城市出行者的空间感知,均会显著影响河谷型城市出行者选择轨道交通出行.

    城市轨道交通河谷型城市出行行为结构方程模型Logit模型空间感知

    武汉高架地铁车站夏季热环境与热舒适研究

    陈晓卫张弛杨彩虹何宇...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武汉市高架地铁车站热环境与热舒适性,确定乘客热舒适区间,了解高架车站建筑形态对乘客热舒适的影响,使用仪器测量和主观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在夏季典型日对5个典型高架车站进行研究.通过对2个车站的标准有效温度(standard effective temperature,SET*)和平均热感觉投票(mean thermal voting,MTS)进行线性拟合,并与预测热感觉(predicted thermal sensation,PTS)进行对比,获得乘客的热感觉区间,为提供健康、舒适、节能的地铁环境,提出夏热冬冷地区改善热环境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多数时刻车站并不能满足《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的要求,站内空气温度过高,车站相对湿度基本满足标准,大部分车站空气流速较低;车站形态与乘客热舒适有较大关系,夏季乘客更偏好开敞站台;PTS曲线始终高于SET*-MTS曲线,乘客夏季热适应能力超过预期.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地区高架地铁车站热舒适提升及绿色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高架地铁车站夏热冬冷地区热环境热舒适

    基于导纳理论的车致结构振动响应模型

    路清泉陈嘉梁邹超李栩铭...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快速、合理地预测地铁沿线建筑振动响应,基于机械导纳理论,将建筑结构系统分解为传播结构和响应结构两部分.承重结构假定为杆单元模型,楼板结构考虑为板单元模型,推导各单元模型的导纳公式及其相应的矩阵表达式,进而构建车致结构振动响应模型,并结合现场测试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研究表明:基于导纳理论预测的结构响应与现场实测振动在时域及频域上均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在时域上,模型计算的振动幅值和实测幅值趋于一致;在频域上,各1/3倍频程中心频率的最大误差不超过5dB,表明所提出的车致结构振动响应模型可快速有效地预测结构振动响应,成果可为地铁沿线车致结构振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地铁振动预测导纳理论建筑结构结构动力学现场实测

    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管片上浮影响因素有限元分析

    张宝成贺文喆关伟罗治斌...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掘进速度和浆液凝胶时间对盾构隧道管片上浮的影响,依托苏州地铁5号线通园路站—星港街站盾构区间,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建立盾构管片三维有限元荷载结构模型,考虑同步注浆和二次补浆对管片产生的动(静)上浮力,分析掘进速度和注浆凝胶时间对管片上浮和错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片上浮和错台随着盾构掘进速度的增加而增大,上浮主要出现在浆液未凝固段管片底部,错台主要出现在浆液未凝固段与盾尾段和浆液凝固段的交界处,为避免管片上浮量和错台量超过规范要求,盾构掘进速度不能超过10环/d;随着浆液凝胶时间的延长,管片上浮量和错台量逐渐增大,选用速凝早强的双液浆进行背后注浆有利于控制盾构隧道上浮.

    城市轨道交通软土地层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掘进速度凝胶时间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