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温与超导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温与超导
低温与超导

郭冠斌

月刊

1001-7100

cryosuper@126.com

0551-65617621

230043

安徽省合肥市濉溪路439号安徽合肥市1019信箱

低温与超导/Journal Cryogenics and Superconductiv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低温学科和行业、超导电子技术学科和行业唯一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权威杂志,是学生和研发人员成长和发展平台,是行业学术交流平台,是研发成果分享平台,是设备仪器和产品营销平台,是品牌形象树立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低温实验测试装置研制

    陶文兵周家屹王沛李阳...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多孔吸附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分离特性,研制了一套高低温实验测试装置.该装置以G-M制冷机作为冷源,氦气作为蓄冷导热介质,设计了一种热开关结构,可以实现30~673 K的测控温范围,吸附性能测试和活化再生处理均可在该装置中完成,为连续实验带来便利.通过该装置,对螺旋样品管进行了特定温度点控温和升降温循环测试,全温区控温精度优于±0.5 K、升温速率1~10 K/min可控.可以满足吸附材料吸附性能测试和活化再生处理的要求.

    制冷机高低温真空吸附材料

    冷藏车制冷系统最佳充注量的实验研究

    赵晓丹张超苏之勇
    7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冷藏车制冷系统中,制冷剂充注量过充或欠充造成系统性能严重衰减的难题,采用制冷剂R404A,搭建了带经济器的冷藏车制冷系统.在冷藏工况下对系统进行了最佳充注量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充注量对系统压缩机排气特性、制冷量、COP、过冷度及过热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系统内制冷剂充注量的不断增加,排气温度降低了 11.7%,排气压力升高了 12.7%,系统制冷量、COP均随之先升高后下降.冷藏工况下的系统制冷剂最佳充注量为2.9 kg,此时系统制冷量、COP均达到峰值,分别为5.08 kW、2.71.

    冷藏车制冷系统最佳充注量过冷度

    矩形通道内超临界RP-3非对称加热的传热研究

    侯君卫赵泽铭代婉宁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优化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本文采用Realizable k-e湍流模型对航空煤油RP-3在矩形通道内的流动换热过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非对称加热对换热的作用机理.基于通道截面密度、比热容及二次流的分布态势,通过类气膜温度梯度和强二次流的演变,进一步阐释了非对称加热时换热恶化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再生冷却通道上壁加热时的换热效果要强于底壁加热.一方面是因为热流密度再分配原理,更重要的是浮升力和类膜态效应的影响.浮升力引起强二次流,致使流场和温度场出现畸变,类气膜厚度周向不均,隔绝了受热壁面与核心冷流体的交流,对应的传热恶化加剧.据此提出的换热关联式误差区间位于±20%内,适用于矩形通道内航空煤油的换热研究.

    超临界航油再生冷却非对称二次流类膜态效应

    DN800型低温泵的设计与实验

    武义锋张海峰曾环杨杨...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型真空环境实验装置采用泵口法兰直径800 mm的低温真空泵作为解决方案,实现大抽速、无油洁净的抽空需求.该型低温真空泵采用2台GM制冷机作为制冷源,不需要低温液体辅助冷却.2台GM制冷机总计可以提供220 W@77 K、12 W@16 K的制冷量,超过了低温泵的系统热负荷,存在一定的富裕制冷量.在对该型低温泵的泵壳体、障板、吸附阵等关键部件的设计时,按照低温泵的相关理论公式进行计算求解,并综合考虑了结构强度、指标需求和工作裕度等因素,最后通过ANSYS仿真分析软件对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证实障板、吸附阵的设计满足工作要求.DN800型低温泵实测的最低温度为10.1 K,实测的降温时间195 min,实测氮气抽速为30 000L/s,实测氩气抽速为24 000 L/s,实测氢气抽速为54 000 L/s.

    低温泵GM制冷机热负荷吸附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