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酵母多糖对育肥牛屠宰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

    王燕侯鹏霞李丹李博...
    6452-6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酵母多糖对育肥牛屠宰性能和肉质风味的影响.选择健康的16月龄、体重550 kg左右的西门塔尔杂交育肥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和15 g/(d·头)酵母多糖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94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照组和试验组[体增重最好的15 g/(d·头)酵母多糖添加组]各选择3头体重接近平均值的牛进行屠宰试验,测定屠宰性能和肉品质,并采用电子鼻测定肌肉的气味轮廓,以及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肌肉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酵母多糖对育肥牛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背膘厚(P<0.05),有提高肌肉粗脂肪含量的趋势(P=0.078).2)电子鼻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育肥牛肉背最长肌中对长链烷烃芳香物质敏感的传感器响应值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酵母多糖显著上调了育肥牛肌肉中磷酸吡哆醛和赤藓糖-4-磷酸含量(P<0.05).由此可知,饲粮添加15 g/(d·头)酵母多糖可促进育肥牛生长,提高肌肉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改善肉品质.

    酵母多糖育肥牛屠宰性能肉质风味

    饲喂沉香叶对育肥黑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物的影响

    闵力吴林瑛童雄谭昇...
    6462-6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沉香叶对育肥黑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及其代谢物的影响,为沉香叶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在黑山羊养殖中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3月龄、体重相近的努比亚羊×雷州山羊杂交育肥阉公羊12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使用20%沉香叶(干物质基础)部分替代基础饲粮中青贮玉米秸秆和花生藤的试验饲粮,并保持营养水平基本一致.试验期90 d,采集第90天禁食12 h后空腹的瘤胃液,对样品进行微生物区系和代谢物分析.结果表明:1)沉香叶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酚酸、有机酸及生物碱等生物活性物质.2)饲喂沉香叶后,黑山羊瘤胃中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由65.07%提高至75.86%,瘤胃中的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和未定级_f_F082(norank_f_F082)相对丰度有提高的趋势(0.05<P<0.10);饲喂沉香叶显著提高瘤胃中厌氧弧菌属(Anaerovibrio)相对丰度(P<0.05),降低瘤 胃中普雷沃氏菌科UCG-003(Prevotellaceae_UCG-003)、帕匹杆菌属(Papillibacter)、韦荣球菌科(Veillonellaceae)和毛螺菌科XPB1014群(g_Lachnospiraceae_XPB1014_group)相度丰度.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瘤胃液中的牛磺鹅去氧胆酸、马尿酸和4-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等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显著提高[变量投影重要性(VIP)>1和差异倍数(FC)>2].结果提示,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1、未定级_f_F082和韦荣球菌科菌群的变化有利于黑山羊对沉香叶饲粮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利用;结合瘤胃中拟杆菌门、厌氧弧菌属和毛螺菌科XPB1014群的变化规律及前期研究中血液和肌肉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的现象,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可能参与介导饲喂沉香叶降低黑山羊血液和肌肉中胆固醇的过程.

    沉香叶育肥黑山羊瘤胃微生物区系代谢物

    不同品种羔羊胃肠道微生物发育规律的比较研究

    刘洁李伟李鑫任二军...
    6475-64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相同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道赛特羊、湖羊和小尾寒羊)羔羊瘤胃和直肠的细菌和真菌差异,为阐明不同品种羔羊胃肠道微生物发育规律和精准饲养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选取同一产房、胎次和性别相同的1日龄不同品种羔羊30只,其中道赛特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公羔各10只,相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120 d饲养试验.采集瘤胃液和粪便样品,测定细菌和真菌区系.结果表明:1)小尾寒羊瘤胃细菌的PD whole tree指数显著高于湖羊(P<0.05),湖羊直肠真菌的辛普森指数显著高于道赛特羊(P<0.05).2)主坐标分析(PCoA)和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不同品种羔羊在20、90日龄瘤胃细菌,70日龄直肠细菌,20、70、90日龄瘤胃真菌,90、120日龄直肠真菌中的群落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道赛特羊直肠细菌中螺旋体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表现出升高的趋势(P=0.086).小尾寒羊瘤胃细菌中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道赛特羊和湖羊(P<0.05),瘤胃真菌中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低于道赛特羊和湖羊(P<0.05),瘤胃细菌中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表现出降低的趋势(P=0.063).综上所述,在相同饲养条件下,3个品种羔羊的胃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均存在差异,小尾寒羊具有较高的瘤胃细菌多样性,湖羊具有较高的直肠真菌多样性,道赛特羊直肠细菌中螺旋体门和密螺旋体属相对丰度较高,小尾寒羊瘤胃细菌中普雷沃氏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以及理研菌科RC-9肠道群和克里斯滕森菌科R-7群相对丰度较高,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结构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羔羊生产性能差异的原因之一.

    品种羔羊瘤胃直肠细菌真菌

    西兰花尾菜发酵饲料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周瑞李耀东罗建芬张小明...
    6497-6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西兰花尾菜发酵饲料对绵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54只体重接近、体况良好的5月龄欧拉绵羊公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分别饲喂添加0、10%和20%西兰花尾菜发酵饲料的试验饲粮.试验共78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64 d.结果表明:1)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第33~64天及第1~64天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的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Ⅱ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西兰花尾菜发酵饲料可提高绵羊的生长性能、CP表观消化率以及抗氧化性能和免疫功能.

    西兰花尾菜发酵饲料绵羊生长性能表观消化率抗氧化免疫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内乳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成志强管勤超臧长江陈开旭...
    6507-65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对绵羊瘤胃内乳酸代谢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选取8月龄左右、体重(36.04±1.81)kg、体况相近且健康的哈萨克公羊24只,试验前安装好永久性瘤胃瘘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对照组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基础饲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在对照组饲粮的基础上添加100、130和160 mg/d烟酸.试验期共18 d,其中预试期14 d,正试期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在饲喂后1 h时瘤胃液中L-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Ⅲ组在饲喂后3 h时瘤胃液中L-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在饲喂后1 h时瘤胃液中D-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后3 h时,试验Ⅱ、Ⅲ组血清中L-乳酸浓度极显著降低(P<0.01),D-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2)在饲喂后1 h时,对照组瘤胃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试验Ⅱ组(P<0.05),在饲喂后3、5 h时,对照组极显著高于试验Ⅱ、Ⅲ组(P<0.01);饲喂后3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氧化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瘤胃液中还原态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Ⅱ、Ⅲ组(P<0.01).3)在饲喂后1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丙酮酸激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瘤胃液中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1),瘤胃液中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在饲喂后1 h时,试验Ⅱ组瘤胃液中丙酮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Ⅲ组瘤胃液中苹果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Ⅲ组瘤胃液中琥珀酸浓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高精料饲粮中添加烟酸提高了绵羊瘤胃液中NAD+浓度,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丙酮酸、苹果酸和琥珀酸浓度,同时降低了瘤胃液和血清中L-乳酸、D-乳酸浓度.本试验条件下,绵羊高精料饲粮中烟酸的推荐添加量为130 mg/d.

    烟酸绵羊L-乳酸D-乳酸乳酸代谢相关酶

    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

    安靖杨艺吴文旋周传社...
    6516-6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价缓释尿素替代山羊饲粮中苜蓿蛋白的可行性,为开发利用缓释尿素作为反刍动物蛋白质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以4只肉羊作为瘤胃液供体羊,应用ANKOM RFS产气测量系统进行体外产气,体外发酵底物分别为含48%苜蓿不含缓释尿素的饲粮(对照组)、含24%苜蓿和0.5%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1组)、不含苜蓿含1.0%缓释尿素的饲粮(试验2组),持续发酵72 h后终止发酵,测定指标包括产气量、发酵参数、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甲烷产量.结果显示:1)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24 h累积产气量(GP24)、48 h累积产气量(GP48)、72 h累积产气量(GP72)、慢速降解部分产气量(b)、潜在产气量(a+b)、可消化有机物含量、代谢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的快速降解部分产气量(a)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2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对照组的产气速率(c)数值依次降低,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对照组、试验2组、试验1组pH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数值差异极小;试验1组的氨态氮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3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纤维素酶活性、体外干物质降解率差异不显著(P>0.05).3)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的乙酸/丙酸依次降低且互相之间差异显著(P<0.05);3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浓度与甲烷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在体外发酵条件下,适宜水平的缓释尿素可替代苜蓿蛋白,有利于瘤胃体外发酵.在本试验条件下,以0.5%的缓释尿素替代50%的苜蓿蛋白(饲粮中苜蓿占比由48%降至24%)为宜.

    缓释尿素苜蓿体外产气法瘤胃发酵参数山羊

    缓释尿素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氮代谢、血浆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

    德吉郑琳吴玉江巴贵...
    6526-6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缓释尿素对藏西北绒山羊生长性能、氮代谢、血浆指标和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15月龄藏西北绒山羊40只(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0%普通尿素及1.2%和2.4%缓释尿素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添加普通尿素组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F/G)显著升高(P<0.05);2)试验后期(第49天),添加1.2%和2.4%缓释尿素组粗蛋白质(CP)消化率极显著升高(P<0.01),试验前期(第21天),添加普通尿素、1.2%和2.4%缓释尿素组尿液中总氮(TN)和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普通尿素组试验后期尿液中UN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3)添加2.4%缓释尿素组试验前期血浆非蛋白氮(NPN)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普通尿素组试验前期血浆NPN含量显著升高(P<0.05);4)添加普通尿素组试验前期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总超氧化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极显著升高(P<0.01),添加2.4%缓释尿素组极显著降低(P<0.01),添加2.4%缓释尿素组血浆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5)添加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均对绒山羊血浆免疫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没有显著影响(P>0.05);6)添加普通尿素组瘤胃氨态氮(NH3-N)和TN含量显著升高(P<0.05),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降低(P<0.05);7)添加2.4%缓释尿素组纯利润最高,比对照组提高了20.73元.综上所述,饲粮添加缓释尿素对藏西北绒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可有效降低瘤胃氨氮及血浆和尿液中的UN含量,提高瘤胃MCP含量,减少机体氮损失.综合各项指标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在藏西北绒山羊饲粮中添加2.4%的缓释尿素较为适宜.

    尿素缓释绒山羊生长性能氮代谢瘤胃发酵

    饲粮添加琥珀酸对滩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

    张宁康燕任文义程雨辰...
    6538-6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饲粮添加琥珀酸对滩羊肉品质及肌纤维类型的影响,选择年龄(5月龄)和体重[(33.00±0.69)kg]相近的健康滩羊公羔3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单栏饲养.在干物质基础上,4组滩羊饲粮琥珀酸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组)、0.5%(试验Ⅰ组)、1.0%(试验Ⅱ组)和2.0%(试验Ⅲ组).饲喂期为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每组屠宰5只滩羊,取背最长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蒸煮损失和脂肪亮度(L*)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的Ⅰ型、Ⅱa型和Ⅱb型肌纤维直径以及Ⅰ型和Ⅱ a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Ⅰ型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a型肌纤维比例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4种类型的肌球蛋白重链(MyHCs)基因MyHC Ⅰ、MyHC Ⅱ a、MyHC Ⅱb和MyHC Ⅱ x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综上可知,饲粮添加琥珀酸可以降低滩羊背最长肌肌纤维中MyHCs基因的表达,调节肌纤维类型的转化,并通过调节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影响肉品质.

    琥珀酸滩羊肉品质肌纤维

    单宁和裂壶藻粉对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温红瑞高昌鹏杨万彪刘文茂...
    6546-6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单宁和裂壶藻粉对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菌群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25.53±3.18)kg]相近的5月龄健康滩羊公羔48只,随机均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饲喂基础饲粮+0.4%单宁,试验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0%裂壶藻粉,试验Ⅲ组饲喂基础饲粮+0.4%单宁+2.0%裂壶藻粉.试验期共10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羊只的总增重显著增加(P<0.05).2)各试验组的操作分类单元数目均低于对照组,表现为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Ⅲ组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Ⅲ组Ace指数和Chao1指数也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4)在门水平上,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试验Ⅲ组的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脱硫菌门、Patescibacteria的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变化(P<0.05),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出现极显著变化(P<0.01).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和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为优势菌属.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未排位拟杆菌 目_BS11_肠道群、理研菌科_RC9_肠道群、未排位拟杆菌目_RF16_群、norank_Muribaculaceae和韦荣氏球菌科_UCG-001的相对丰度出现显著变化(P<0.05),脱硫弧菌属的相对丰度出现极显著变化(P<0.01).6)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的滩羊瘤胃菌群的氨基酸代谢功能通路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单宁和裂壶藻粉均会影响滩羊生长性能及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促进部分有益菌的增殖,并改善代谢功能;并且,以单独添加0.4%单宁的效果最好,同时添加0.4%单宁和2.0%裂壶藻粉效果次之,单独添加2.0%裂壶藻粉效果不明显.

    单宁裂壶藻粉滩羊菌群结构

    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

    王登峰张露梁萍秦志清...
    6560-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大黄鱼肠道菌群合成短链脂肪酸(SCFAs)的情况和相关的细菌以及海藻酶解物对体外培养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和短链脂肪酸合成的影响,本研究分别使用GAM培养基(对照组)、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的GAM培养基以及添加0.5%海带酶解物的GAM培养基厌氧培养4尾大黄鱼的肠道菌群,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MS)方法检测培养物中7种SCFAs的含量,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培养物中菌群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体外合成SCFAs,使用GAM培养基培养时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约为94:5:1,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可增加丁酸合成量,使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变为92:4:4,并提升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分类未定细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的相对丰度.SCFAs合成与肠道菌群联合分析显示,大黄鱼肠道中以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单形拟杆菌(Bacteroides uniformis)、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s vulgatus)和肠鼠杆菌(Muribaculum intestinale)为代表的拟杆菌属细菌是增加丁酸合成的主要细菌;在GAM培养基中添加0.5%海带酶解物时丁酸合成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间无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菌群.本研究证实大黄鱼肠道菌群可以合成SCFAs,拟杆菌属细菌的相对丰度与丁酸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且体外试验表明复合海藻酶解物可显著提升大黄鱼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促进具有抗炎作用的丁酸的合成.

    大黄鱼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丁酸海藻酶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