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蒲公英水提物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李赵嘉孟然杨文娇冯薇...
    1003-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蒲公英水提物(DWE)对热应激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乳中体细胞数(SCC)及粪便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究奶牛饲粮中适宜的蒲公英水提物添加水平.试验选用120头泌乳日龄、体重、胎次、产奶量均相近的产奶期荷斯坦奶牛,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牛.对照组(DZ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DWE50组)和70 g/(头·d)(DWE70组)的蒲公英水提物.预试期3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正试期内,牛舍日平均温湿度指数(THI)>72,表明试验奶牛均处于热应激状态.2)与DZ组相比,DWE50组、DWE70组的第14、21、28天时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DWE50组的第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DWE70组的第7、14、21、28天乳蛋白率显著增加(P<0.05),第14、21、28天乳脂率显著增加(P<0.05).3)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50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GSH-Px活性及T-AOC显著升高(P<0.05),DWE50组、DWE70组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4)第28天,与DZ组相比,DWE50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DWE70组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著升高(P<0.05).5)与DZ组相比,DWE50组、DWE70组的乳中SCC均呈下降趋势,DWE70组的乳中SCC下降较为迅速,且第28天乳中SCC更低.6)在门水平上,各组粪便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属水平上,各组粪便相对丰度最大菌属均为拟杆菌属(Bacteroides).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EfSe)分析结果显示,DWE70组较其他组具有显著差异的物种更多,主要为梭状芽孢杆菌纲(Clostridia)、梭状芽孢杆菌目(Clostridiales)、厚壁菌门等.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蒲公英水提物可提高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降低乳中SCC,增加粪便微生物多样性及相对丰度,正向调节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蒲公英水提物产奶性能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体细胞数粪便微生物多样性

    饲粮添加钴胺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和肝脏糖异生的影响

    黄实闫国骏崔航王聪...
    1020-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钴胺素对荷斯坦奶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和肝脏糖异生的影响.选取体重[(652.0±42.5)kg]、胎次[(2.04±0.39)胎]、泌乳天数[(104.7±31.2)d]和平均产奶量[(33.6±18.7)kg/d]相近的荷斯坦奶牛60头,依据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15头牛),分别以包被钴胺素(CCA)的形式补充0(对照组)、6(LCCA组)、12(MCCA组)和18 mg/d(HCCA组)的钴胺素.预试期2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随着CCA添加水平的提高,1)奶牛体重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干物质采食量呈线性降低(P<0.05),4%乳脂校正乳和各乳成分(乳脂肪、乳蛋白质和乳糖)产量以及饲料效率呈线性提高(P<0.05);2)瘤胃pH无显著变化(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和丙酸摩尔百分比呈线性提高(P<0.05),瘤胃乙酸摩尔百分和乙酸/丙酸值呈线性降低(P<0.05);3)瘤胃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溶纤维丁酸弧菌、白色瘤胃球菌、黄色瘤胃球菌、总真菌和总原虫数量呈线性增加(P<0.05),瘤胃产琥珀酸丝状杆菌和总细菌数量呈二次变化(P<0.05);4)血清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胰岛素和钴胺素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血清尿素氮、甘油三酯、非酯化脂肪酸和β-羟丁酸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5)肝脏甲基丙二酰辅酶A变位酶、丙酮酸羧化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激酶活性和钴胺素含量呈线性提高(P<0.05),肝脏葡萄糖-6-酸酶活性、果糖-1,6-二磷酸酶活性和糖原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CCA提高了奶牛泌乳性能、瘤胃丙酸含量和肝脏糖异生关键酶活性,推荐奶牛饲粮中以CCA形式补充钴胺素的添加水平为12 mg/d.

    奶牛钴胺素泌乳性能瘤胃发酵糖异生

    动物源性抗菌肽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粪便评分、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高鑫李秀芝黄炜乾林万华...
    1029-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动物源性抗菌肽对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指标、粪便评分、血清生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同时探究其适宜添加量.选取体重为(255.35±22.43)kg的荷斯坦奶公牛24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添加500(A组)和800 g/t(B组)的动物源性抗菌肽.预试期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B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A、B组的瘤胃p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乙酸含量及乙丙比(A/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A、B组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有降低趋势(P=0.080).3)A、B组的粪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A、B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动物源性抗菌肽能够提高荷斯坦奶公牛的生长性能,改变瘤胃发酵模式为丙酸发酵.综合试验结果,以800 g/t动物源性抗菌肽的添加量作用效果较好.

    动物源性抗菌肽荷斯坦奶公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粪便评分

    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

    刘依莎张巧娥许迟吴仙花...
    1039-10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玉米芯对肉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的影响.选用60头体况良好、13月龄左右、体重[(395±32)kg]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不添加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试验1组饲喂添加10%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试验2组饲喂添加20%发酵玉米芯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7 d,正试期93 d.结果显示:1)试验1、2组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1、2组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与对照组和试验1组相比显著提高(P<0.05);各组瘤胃液pH无显著差异(P>0.05);2个试验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乙酸、丙酸、戊酸摩尔百分比及乙酸/丙酸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2个试验组瘤胃液丁酸摩尔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异丁酸和异戊酸摩尔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3组肉牛瘤胃菌群中的主要优势菌门.试验1、2组Bacteroid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属水平上,3组的主要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拟杆菌目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Bac-teroidales).试验1、2组普雷沃氏菌科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Prevotell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1组还显著高于试验2组(P<0.05);对照组Ruminococcus和甲烷短杆菌属(Methanobrev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试验1、2组(P<0.05);试验2组的梭菌目未分类属(unclassified Clostridiales)和毛螺菌科未鉴定属(unidentified Lachnospir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1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发酵玉米芯能够提高肉牛的生长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同时影响瘤胃菌群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的组成.

    发酵玉米芯西门塔尔杂交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菌群组成

    呼伦贝尔羊不同生长阶段瘤胃微生物变化与羊肉膻味相关微生物分析

    赵烨嬋欧慧敏谭支良焦金真...
    1050-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生长阶段呼伦贝尔羊的瘤胃微生物变化及与羊肉膻味相关微生物分析.本试验选取体况良好、初生体重[(3.63±0.46)kg]近似的新生呼伦贝尔羊32只,按照生长阶段(新生期、断奶期、育肥中期、育肥后期)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只(公母各占1/2).试验采集瘤胃食糜进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测定,同时应用16s rDNA测序分析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果表明:1)随羊的日龄增长,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升高(P<0.05),瘤胃发酵趋向于生成摩尔占比更多的丙酸或丁酸.2)α多样性结果显示,瘤胃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羊的日龄增长而增加,在断奶期的增加最明显.β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生长阶段的瘤胃微生物群落结构有显著不同(P<0.05).3)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在断奶期显著高于新生期(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Bacteroides)、丛毛单胞菌属(Co-mamona)相对丰度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降低(P<0.05);而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和丁酸弧菌属(Butyrivibrio)相对丰度却随羊的日龄增长而显著升高(P<0.05).4)标志性差异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聚类分为2类,解肝素拟杆菌(Bacteroides heparinolyticus)、普雷沃氏菌属sp002298815(Prevotella sp002298815)等11个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r<-0.5);栖瘤胃普雷沃氏菌(Prevotella ruminicola)及多酸光岗菌(Mit-suokella multacida)等4个菌种相对丰度与膻味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r>0.5).综上所述,呼伦贝尔羊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及微生物群落呈发育性变化,且其变化可能会影响皮下脂肪组织中膻味脂肪酸的沉积.

    不同生长阶段瘤胃膻味脂肪酸微生物定植呼伦贝尔羊

    棉酚对多浪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棉酚代谢的影响

    赵林波白天天杨成朱振宇...
    1063-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来源棉酚对多浪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棉酚代谢的影响.选取18只体重为(37.13±4.78)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多浪羊毛用羯羊,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CK组,不含棉酚的饲粮)、游离棉酚组(FG组,饲粮中游离棉酚含量为524.12 mg/kg)和醋酸棉酚组(AG组,饲粮中外源性醋酸棉酚添加量为524.12 mg/kg),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试验期120 d.结果表明:1)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对多浪羊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FG组料重比显著增加(P<0.05).2)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显著降低了干物质、粗蛋白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P<0.05),FG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3)与CK组相比,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对饮水量、排尿量、尿蛋白含量和排粪量无显著影响(P>0.05),FG组尿液pH显著降低(P<0.05).晨饲前瘤胃液游离棉酚含量低于晨饲后,且晨饲后瘤胃液游离棉酚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FG组瘤胃液游离棉酚含量达到最高峰时间晚于AG组.AG组血浆和尿液游离棉酚含量高于FG组,与粪便排出游离棉酚含量结果相反,FG组尿液游离棉酚含量显著低于AG组(P<0.05).饲喂2种来源棉酚饲粮降低了多浪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增加了瘤胃液、血浆、尿液和粪便游离棉酚含量,继而对多浪羊的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建议实际生产中多浪羊饲粮中棉酚含量应低于524.12 mg/kg.

    多浪羊游离棉酚醋酸棉酚生长性能消化率棉酚代谢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

    王兴岗张暄梓杨代毅郝小燕...
    1075-1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条件下饲粮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 CFU/kg BC].选取48只4月龄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生长性能试验共计70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消化代谢试验共计7 d,其中适应期4 d,取样期3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末重(FBW)和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并且料重比(F/G)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ADG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对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而对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则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对DM、OM、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同时,饲粮精粗比和BC在羔羊对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HD+BC组的OM和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的粪能、总能表观消化率、总能代谢率极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1);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羔羊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24只饲喂不添加BC饲粮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粪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4)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羔羊在氮表观消化率、微生物蛋白(MCP)合成量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羔羊(P<0.05或P<0.01);饲粮精粗比和BC在摄入氮、粪氮、可消化氮、沉积氮、氮沉积率以及血清中尿素氮含量上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BC较不添加BC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进而促进羔羊生长.相较饲喂精粗比为60:40的饲粮,饲喂精粗比为70:30的饲粮可提高绵羊羔羊对饲粮中OM、DM、NDF的消化吸收,有效提高总能表观消化率、氮表观消化率和MCP合成量,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羔羊精粗比凝结芽孢杆菌生长性能消化代谢经济效益

    丁酸梭菌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董莹蕊张暄梓杨代毅郝小燕...
    1087-1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CB)对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取48只3月龄、体重[(22.82±1.67)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公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12个重复.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107(LCB组)、5×108(MCB组)、5×109 CFU/kg(HCB组)CB.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终末体重的趋势(P=0.060),并呈二次和线性升高(P<0.05);MCB、HCB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B有降低羔羊料重比的趋势(P=0.070),并呈二次和线性降低(P<0.05).2)饲粮中添加CB有提高羔羊胴体重的趋势(P=0.053),并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MCB、HCB组的净肉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CB后羔羊的眼肌面积呈线性升高(P<0.05).3)饲粮中添加CB有降低羔羊背最长肌24 h亮度(b∗)值的趋势(P=0.080),并且45 min b∗值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64);MCB、HCB组的背最长肌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个CB添加组的背最长肌失水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HCB组背最长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羔羊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CB能提高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并改善肉品质.本试验中,饲粮中CB的适宜添加水平为5×109 CFU/kg.

    丁酸梭菌羔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

    果寡糖对哺乳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李炯唐亚楠魏赜段春辉...
    1096-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果寡糖对哺乳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粪便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15日龄、体重相近的湖羊羔羊44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开食料中不添加果寡糖,Ⅰ、Ⅱ和Ⅲ组开食料中分别添加0.5%、1.0%和1.5%果寡糖.所有羔羊60日龄断奶,记为第0天.羔羊第-7、7天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试验期间记录羔羊腹泻情况并采集直肠粪样.断奶后继续饲喂至74日龄,试验期共59 d.结果表明:1)处理显著影响哺乳羔羊腹泻率以及腹泻频率(P<0.05),对照组哺乳羔羊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显著高于各试验组(P<0.05).时间、处理×时间对羔羊腹泻率和腹泻频率无显著影响(P>0.05).2)处理对羔羊干物质采食量(DMI)及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干物质(DM)和粗脂肪(EE)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Ⅱ组DM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Ⅰ、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羔羊CP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各试验组(P<0.05).时间显著影响了DMI、CP、EE、NDF、ADF表观消化率(P<0.05),断奶后各组DMI高于断奶前,断奶后各组CP、EE、NDF、ADF表观消化率较断奶前降低.处理×时间对哺乳羔羊DMI、DM、CP、EE、NDF、ADF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3)处理、时间均显著影响了羔羊粪便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各试验组羔羊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时间显著影响了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综上所述,在开食料中添加果寡糖可提高哺乳羔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并可通过增加肠道有益菌数量、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羔羊腹泻.本试验条件下,在哺乳羔羊饲粮中果寡糖的适宜添加量为1.0%.

    羔羊果寡糖断奶表观消化率微生物菌群

    不同微生态制剂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马文彬王彦陈翔宇阿不夏合满·穆巴拉克...
    1107-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微生态制剂对羔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为提高羔羊的生长性能并改善其健康状况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选用日龄一致、体重[(3.00±0.20)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初生湖羊羔羊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开食料,试验1组在开食料中添加2.2%的微生态制剂Ⅰ(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4:5),试验2组在开食料中添加2.2%的微生态制剂Ⅱ(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低聚果糖=4:5:5).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15~34日龄、35~54日龄和15~54日龄羔羊平均日羊奶摄入量、平均日开食料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1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β-羟丁酸(β-H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试验1组、试验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和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试验1组、试验2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1组、试验2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2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微生态制剂可增强羔羊机体免疫力,提高抗氧化能力,开食料中添加2.2%的微生态制剂Ⅱ(丁酸梭菌:枯草芽孢杆菌:低聚果糖=4:5:5)的效果更好.

    微生态制剂羔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