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豆渣混贮对青年期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及甲烷排放的影响

    普宣宣王荣张秀敏肖俭平...
    1724-1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豆渣、麦麸和玉米粉为原料,按鲜重基础8∶1∶1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混合后水分含量65%),获得豆渣混贮,并用该混贮替代青年期奶牛基础饲粮中的豆粕、麦麸和玉米,探究豆渣混贮对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饲养成本、血清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和甲烷(CH4)排放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体重[(311.0±29.8)kg]相近的青年期荷斯坦奶牛24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豆渣混贮组,每组12头.结果表明:豆渣混贮具有良好的发酵品质,主要表现为低pH和高乳酸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豆渣混贮组干物质(DM)和有机物(OM)采食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酸性洗涤纤维(ADF)采食量则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质(CP)采食量有升高的趋势(P=0.06);豆渣混贮组O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DM表观消化率呈降低趋势(P=0.07);豆渣混贮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费用显著降低(P<0.05);豆渣混贮显著提高了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氨(BA)和补体4(C4)含量(P<0.05);豆渣混贮对CH4排放量及瘤胃主要发酵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豆渣混贮对青年期奶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血清生化指标无不利影响,可作为一种较经济的精料资源用于奶牛生产.

    豆渣混贮生长性能甲烷排放瘤胃发酵血清生化指标

    沙葱乙醇提取物对奶牛血浆生化、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

    李华北段嘉钰蒋林树敖长金...
    1734-1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沙葱乙醇提取物对奶牛血浆生化、免疫、抗氧化和激素指标的影响.选取12头体况和产奶量相近、2~3胎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奶牛饲喂基础饲粮+54 g/d沙葱乙醇提取物.预试期14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2组之间血浆葡萄糖(GLU)、尿素(UREA)、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肌酐(CR)、胆固醇(CHOL)含量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组的血浆谷胱甘肽(GSH)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浆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的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之间血浆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2组之间血浆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雌二醇(E2)、胰岛素(INS)、皮质醇(HYD)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54 g/d沙葱乙醇提取物能增强泌乳中期奶牛的免疫、抗氧化能力,且对奶牛血浆生化指标无不良影响.

    沙葱乙醇提取物奶牛生化免疫抗氧化激素

    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卡拉库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杨成朱振宇邓沭洋王明根...
    1745-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喂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对卡拉库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6只健康、2~3月龄、体重[(26.0±2.2)kg]相近的卡拉库尔羊公羔,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每只羊作为1个重复.CK组饲喂100%棉副产品型全混合日粮,FFG组饲喂50%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50%棉副产品型全混合日粮,EFG组饲喂80%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20%棉副产品型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测定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显示:1)饲喂50%或80%的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卡拉库尔羊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P<0.05 或 P<0.01),且 EFG 组的 DMI 极显著高于 FFG 组(P<0.01).2)饲喂 80%的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P<0.05或P<0.01).3)饲喂80%的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能显著降低瘤胃液pH并显著提高乙酸浓度(P<0.05),饲喂50%或80%的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均能显著提高瘤胃液氨态氮和丙酸浓度(P<0.05).综上所述,饲喂80%的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可以提高卡拉库尔羊的生长性能、CP和NDF表观消化率,促进瘤胃发酵.

    棉副产品型发酵全混合日粮卡拉库尔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

    低蛋白质饲粮补加过瘤胃赖氨酸对多浪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氮代谢的影响

    王明根朱振宇杨成俄广旭...
    1756-1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补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多浪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及氮代谢的影响.将9只体况相近且安装永久性瘘管的多浪羊羯羊,采用3×3拉丁方设计,随机分为3组:CK组(饲喂14%蛋白质水平的饲粮)、D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的饲粮)、LP组(饲喂12%蛋白质水平饲粮+14.0 g/d RPLys).试验分3期进行,每期28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13 d.结果表明:1)各组间的初重及干物质采食量(DMI)无显著差异(P>0.05),LP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的ADG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的料重比(F/G)显著低于CK组和DP组(P<0.05),CK组和DP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各组间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粗脂肪(EE)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LP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CP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DP组(P<0.01);LP组有机物(OM)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OM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3)低蛋白质饲粮补加RPLys对多浪羊瘤胃氨态氮(NH3-N)、丁酸(BA)和戊酸(VA)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DP组和LP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P<0.01);LP组乙酸(AA)和丙酸(PA)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AA和P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CK组乙酸/丙酸极显著高于LP组(P<0.01);LP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极显著高于CK组和DP组(P<0.01),CK组和DP组TVF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间多浪羊进食氮、尿氮、粪氮、总排出氮、沉积氮、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均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CK组相比,DP组与LP组的粪氮有降低的趋势(0.05<P<0.10),且DP组与LP组的氮利用率和氮生物学价值分别提高了 6.55%、14.09%和2.58%、11.06%.综上所述,低蛋白质饲粮补加14.0 g/d RPLys能够提高多浪羊的ADG以及CP和OM表观消化率,促进MCP的合成效率,增加挥发性脂肪酸产量,并提高氮利用率和生物学价值.

    低蛋白质饲粮过瘤胃赖氨酸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氮代谢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对绵羊羔羊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兴岗郝小燕张暄梓张建新...
    1769-1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凝结芽孢杆菌(BC)对绵羊羔羊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2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40∶60(低精料)、70∶30(高精料)]和BC[不添加和添加1.0×1010CFU/kg BC].选取48只体重相近的4月龄杜泊×小尾寒羊F1代公羔,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低精料饲粮(LD组)、添加BC的低精料饲粮(LD+BC组)、高精料饲粮(HD组)、添加BC的高精料饲粮(HD+BC组),每组12只.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pH,氨态氮、乙酸、异丁酸浓度以及乙丙比值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丙酸、戊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丙酸浓度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发酵参数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瘤胃内的总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黄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溶纤维丁酸弧菌和原虫数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瘤胃内嗜淀粉瘤胃杆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和溶纤维丁酸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之间在瘤胃微生物酶活性和功能微生物数量上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3)24只饲喂高精料饲粮的羔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低于24只饲喂低精料饲粮的羔羊(P<0.05).24只饲喂添加BC饲粮的羔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24只饲喂未添加BC饲粮的羔羊(P<0.05).饲粮精粗比和BC在血清中IL-4含量上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BC均可以促进瘤胃发酵,有效提高羔羊对饲粮的消化吸收,同时还可以提高机体炎症应答水平,进而促进羔羊健康生长,且在高精料饲喂条件下添加BC效果更好.因此,BC可以作为一种新型的益生菌制剂应用于羔羊生产中,且在精粗比为70∶30的高精料饲粮中添加效果更优.

    羔羊不同精粗比饲粮凝结芽孢杆菌瘤胃发酵免疫功能

    发酵鲭鱼加工副产物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生长、肝脏抗氧化能力及肠道结构的影响

    王裕玉付宁安美玲张永明...
    1782-1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初始体质量(5.87±0.04)g]为研究对象,在室内循环水系统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研究发酵鲭鱼加工副产物(FFPW)替代鱼粉对大口黑鲈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肠道结构等指标的影响.以FFPW分别替代基础饲料(FFPW0)中 10%(FFPW10)、20%(FFPW20)和 40%(FFPW40)的鱼粉,配制 4 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将360尾规格一致的大口黑鲈幼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每种饲料饲喂3缸鱼.结果表明:与FFPW0组相比,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大口黑鲈幼鱼成活率、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FFPW2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FFPW40组(P<0.05),而与FFPW10组差异不显著(P>0.05).FFPW替代饲料10%~40%鱼粉对摄食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肥满度和脏体比无显著影响(P>0.05).FFPW20组肝体比显著高于FFPW0组和FFPW40组(P<0.05).FFPW20组全鱼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最低,而粗脂肪含量最高.FFPW0组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FPW20和FFPW40组(P<0.05);FFPW0组肌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FFPW替代组(P<0.05).随着FFPW替代比例的增加,血清总蛋白含量逐渐升高,而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含量逐渐降低,尤其是FFPW40组变化显著(P<0.05).FFPW 替代饲料中10%~40%鱼粉对肝脏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FFPW0组肠道绒毛长度显著高于FFPW替代组(P<0.05),而肌层厚度显著低于FFPW40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FFPW可替代大口黑鲈饲料中40%鱼粉,而不会影响其生长、饲料利用、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及肠道健康.

    大口黑鲈鱼粉发酵鲭鱼加工副产物生长肠道结构

    桑叶低聚糖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

    钟文豪黎尔纳李庆荣邢东旭...
    1795-18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桑叶低聚糖(MLO)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以及肠道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和菌群的影响.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为(26.89±1.16)g的大口黑鲈幼鱼45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对照组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的基础上添加0.5%和1.0%MLO的试验饲料.试验期8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显著降低(P<0.05),1.0%MLO组肝体比(HS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α-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肠道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肌层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菌群Sobs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降低(P<0.05);0.5%MLO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MLO组(P<0.05).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值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肠道支原体属(Mycoplasma)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肠道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大口黑鲈肠道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肠道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MLO能够降低大口黑鲈FCR、VSI和HSI,提高肠道消化酶活性,并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益生菌相对丰度,增强其免疫功能.

    桑叶低聚糖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免疫功能肠道菌群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微量元素沉积的影响

    龙辛宇郭勇石勇柳远香...
    1806-1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生长性能、微量元素沉积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以初始体重为(40.05±0.05)g的草鱼为研究对象,共计720尾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组)饲喂不添加微量元素的基础饲料,无机微量元素添加组(IT100组)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草鱼微量元素需要量的100%无机微量元素铜、铁、锌、锰的试验饲料,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添加组(OT25组、OT50组、OT75组和OT100组)饲喂以25%、50%、75%和100%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等比例替代IT100组饲料中无机微量元素的试验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8周.结果表明:1)不同组之间草鱼的存活率、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与CON组相比,IT100组、OT75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而饲料系数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OT50组和OT75组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IT100组、OT50组、OT75组、OT100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OT25组肠道的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根据草鱼脊椎骨微量元素沉积量的二次回归方程,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内元素分别在添加水平为铜67.53%、铁58.22%、锌58.68%、锰56.07%时到达100%无机微量元素效价.4)与CON组相比,IT100组的血清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补体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OT各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OT100组血清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OT75组和OT100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OT100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比例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能提高草鱼生长性能、营养消化吸收和脊椎骨内微量元素沉积,其中75%的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替代比例为最适替代比例.

    草鱼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生长性能微量元素沉积血清生化指标

    海藻酶解物对大黄鱼生长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张露熊宇明董黎黎梁萍...
    1819-1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海藻酶解物饲喂大黄鱼的应用效果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2022年11-12月在福建宁德海域使用添加0.5%复合海藻酶解物和0.5%海带酶解物的自配饲料饲养网箱养殖的大黄鱼8周,测定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并采用NovaSeq PE250方案对肠道内容物进行16S rDNA扩增子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和特定菌群的相对丰度.结果显示:0.5%的复合海藻酶解物或0.5%的海带酶解物均可显著提高大黄鱼的存活率和平均增重(P<0.05);肠道菌群分析显示0.5%复合海藻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扩增子序列变体(ASVs)达1 353种,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主,而0.5%海带酶解物组大黄鱼肠道中ASVs仅242种,各样本中以厚壁菌门和脱硫杆菌门(Desulfobacterota)为主,变形菌门相对丰度较低,均与对照组(749个ASVs,各样本中菌门相对丰度无规律)有较大差异;基于KEGG的肠道菌群功能分析显示在淀粉和蔗糖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磷酸转移酶系统、氰基氨基酸代谢、亨廷顿病和其他糖降解上3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0.5%复合海藻酶解物增加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并提高了拟杆菌属及丁酸合成相关细菌的相对丰度,而0.5%海带酶解物则降低了大黄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但可抑制肠道中假单胞菌属细菌的生长,且体外培养试验证实褐藻寡糖可极显著抑制变形假单胞菌生长(P<0.01).综上可知,本试验制备的2种海藻酶解物可调节大黄鱼形成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并均可促进大黄鱼的健康和生长,该结果可为大黄鱼海藻类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和通过调整大黄鱼肠道菌群改善大黄鱼健康和生长的饲料添加剂研发提供数据参考.

    大黄鱼海藻酶解物健康生长肠道菌群

    左旋肉碱对鳜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和肝脏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

    侯静宜许耀升方揽月陈雨霜...
    1834-1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饲料中添加左旋肉碱对鳜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及肠道和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在鳜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有效含量为0、50、100、150、200和250 mg/kg的左旋肉碱(分别命名为D0、D50、D100、D150、D200和D250),将初始体质量为(53.98±1.32)g的270尾鳜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分别饲喂上述饲料进行56 d生长试验.结果显示:1)与D0组相比,D100组增重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D250组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2)与D0组相比,D100组血浆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D250组显著升高(P<0.05).3)与D0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D100、D150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外,各组间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与D0组相比,D100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Na+-K+-ATP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5)随着左旋肉碱添加水平的上升,血浆D-乳酸含量与二胺氧化酶活性先降后升,分别在D150组和D100组达到最低值,较D0组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浆内毒素含量均较D0组显著降低(P<0.05).6)与D0组相比,D100组血浆与肝脏总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P<0.05),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此外,各试验组血浆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7)D100组肠道绒毛长度、杯状细胞密度较D0组显著升高(P<0.05),D250组较D0组变化不显著(P>0.05);D100组和D250组肌纤维直径显著降低(P<0.05),肌纤维密度显著升高(P<0.05),肝脏油红切片脂滴占比较D0组显著减少(P<0.05).综上所述,左旋肉碱可促进鳜肠道发育,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提高生长速度,同时具有提高免疫力、减少肝脏脂肪沉积、改善肌肉品质的作用.以增重率与饲料系数为效应指标进行拟合可得,鳜饲料中左旋肉碱的适宜添加水平为79.27~80.61 mg/kg.

    左旋肉碱生长消化抗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