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用饲料中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张鑫姚文祥李小勤冷向军...
    2465-2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实用饲料中棉籽浓缩蛋白替代鱼粉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鱼粉含量为200 g/kg的基础饲料中,分别以0、52、104、156、208 g/kg棉籽浓缩蛋白等蛋白质替代基础饲料中0、25%、50%、75%、100%的鱼粉,制成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FM20、FM15、FM10、FM5和FM0),并补充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和胆固醇,饲喂初始体重为(1.20±0.05)g的凡纳滨对虾56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FM20组)相比,FM15、FM10组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FM5、FM0组的增重率分别下降13.3%、16.2%(P<0.05),饲料系数分别升高0.11、0.13(P<0.05);FM10、FM5、FM0组的出肉率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品质方面,各鱼粉替代组的体色以及肌肉质构特性(硬度、弹性、黏聚性、咀嚼性、剪切力)、常规成分与氨基酸(异亮氨酸和酪氨酸除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游离鲜味氨基酸总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在肌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胶原蛋白、丙二醛(MDA)、游离棉酚含量上也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可知,在鱼粉含量为200 g/kg的实用饲料中,在补充主要限制性氨基酸和胆固醇的条件下,棉籽浓缩蛋白可以替代100 g/kg(50%)的鱼粉而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没有显著影响.

    凡纳滨对虾鱼粉棉籽浓缩蛋白生长性能肌肉品质游离棉酚

    发酵植物蛋白复配替代豆粕对青鱼生长、免疫、抗氧化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陈倪慧杨霞孙珊珊雷西汀...
    2478-2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研究发酵植物蛋白复配替代豆粕对青鱼生长、免疫、抗氧化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以不同比例(1∶1和2∶ 1)发酵棉籽粕和发酵菜籽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50%、75%的豆粕,配制5种等氮等能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6.04±0.18)g的青鱼,试验期8周.结果显示:各组之间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血清补体3、丙二醛、白蛋白含量以及溶菌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50%替代组的血清补体4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75%替代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总胆固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肠道α-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发酵棉籽粕和发酵菜籽粕以1∶1比例替代75%豆粕组的肠道胃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门水平上,青鱼肠道微生物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在属水平上,青鱼肠道微生物优势菌属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青枯菌属(Ralstonia)和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各组之间肠道主要菌群的相对丰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高比例(75%)发酵植物蛋白替代豆粕没有造成青鱼肝胰腺的损伤以及肠道菌群结构的改变,甚至提高了血清部分免疫指标活性及肠道胃蛋白酶活性,且发酵棉籽粕和发酵菜籽粕的复配比例也不会对青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体组成、肝胰腺抗氧化指标和肠道菌群结构产生显著影响.

    青鱼发酵植物蛋白豆粕免疫肠道菌群

    酸化剂对黄颡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王波徐伟关舒郭凯...
    2490-25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添加酸化剂对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draco)的生长、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对照组饲料不含酸化剂,试验组在对照组饲料基础上分别添加0.05%(0.05%组)、0.10%(0.10%组)、0.20%(0.20%组)和 0.50%(0.50%组)的酸化剂,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饲料.选用初始体重为(7.27±0.38)g的黄颡鱼675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鱼,养殖试验进行64 d.结果表明:黄颡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在0.10%组达到最高值,0.50%组的肝体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黄颡鱼全鱼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在0.10%组达到最高值,肠道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在0.10%组达到最高值.饲料添加酸化剂后,黄颡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5).随着饲料中酸化剂添加水平的升高,酸化剂添加组肠道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0.10%组的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0.20%组的黄颡鱼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0.10%组的黄颡鱼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在0.10%组达到最高值.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0.10%的酸化剂可提高黄颡鱼的生长性能和消化能力,增强其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力.

    黄颡鱼酸化剂生长性能消化酶非特异性免疫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对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温震威黄建盛陈有铭李豫...
    2503-2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为探究L-丙氨酰-L-谷氨酰胺(Ala-Gln)对低氧胁迫后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以低氧胁迫14 d后的军曹鱼幼鱼[(105.16±6.01)g]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Ala-Gln添加量为0(对照组)、0.5%、1.0%、1.5%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并分别于试验第7、14、28天采集血清进行指标测定.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14与28 d时,1.0%组和1.5%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28 d时,1.0%组和1.5%组血清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所有添加Ala-Gln组血清中葡萄糖、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1.5%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在饲喂28 d时,1.0%组和1.5%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以上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1.0%Ala-Gln可提高军曹鱼幼鱼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以及减少血清中TC和TG的堆积,提高生长性能与抗氧化能力,改善低氧胁迫所带来的氧化损伤.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军曹鱼低氧胁迫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

    饲料中添加槲皮素对黄河鲤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孙如意程银峰张博洋景诗源...
    2514-2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槲皮素对黄河鲤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300尾初始体重为(26.00±0.50)g的黄河鲤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对照组(T1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50(T2组)、100(T3组)、200(T4组)和400 mg/kg(T5组)槲皮素的饲料.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T1组相比,T3组和T4组黄河鲤幼鱼终末体质量显著提高(P<0.05),T3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饵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且T3组饵料系数最低.以特定生长率为评定指标,根据三次曲线回归模型分析,黄河鲤饲料中槲皮素的适宜添加水平为124.02 mg/kg.2)T3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与T1组相比,T3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和补体3(C3)含量显著提高(P<0.05);T3组血清补体4(C4)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且T3组血清LZM活性显著高于T4组(P<0.05).4)与T1组相比,T3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T3组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3组和T4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T2组、T3组和T4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槲皮素可提高黄河鲤幼鱼的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以及免疫和抗氧化功能,以100 mg/kg添加水平为宜.

    槲皮素黄河鲤生长性能消化酶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

    饲粮中红景天提取物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公言孙海涛高淑霞白莉雅...
    2524-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红景天提取物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免疫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为红景天提取物作为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在肉兔生产上使用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选用28日龄断奶的商品伊拉肉兔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分别饲喂红景天提取物添加水平为0(对照组)、0.5%、1.0%、2.0%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30d.结果表明:1)1.0%和2.0%添加水平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0.5%添加水平组脾脏重和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2.0%添加水平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0.5%、1.0%和2.0%添加水平组肠道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IgG、IgM、TNF-α和IFN-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添加水平组肠道中IL-6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5%、1.0%和2.0%添加水平组肠道中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添加水平组肠道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0%和2.0%添加水平组肠道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红景天提取物能够提高肉兔肠道抗氧化能力,通过增加免疫球蛋白和免疫因子含量增加机体非特异免疫性能,降低死亡率,且添加水平以0.5%~1.0%为宜.

    红景天提取物生长性能免疫性能抗氧化能力

    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刘雯雯周万海胡连清叶盘芬...
    2533-2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日龄同期断奶、体重接近且健康状态良好的新西兰白兔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公母各占1/2).4组肉兔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3%、6%和12%油樟叶的配合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终末体重(FBW)、平均日采食量(ADFI)和平均日增重(ADG)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FBW和ADG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FBW、ADFI和ADG均最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屠宰前活体重、半净膛胴体重和全净膛胴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上述3个指标均最高;12%油樟叶添加组屠宰前活体重和半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全净膛胴体重显著低于3%和6%油樟叶添加组(P<0.05).3)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肉兔肌肉蒸煮损失、剪切力和粗蛋白质(CP)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6%油樟叶添加组肌肉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剪切力最低,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3%油樟叶添加组肌肉CP含量显著低于6%和12%油樟叶添加组(P<0.05).4)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器官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5)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油樟叶对血清球蛋白(GLB)、甘油三脂(TG)和磷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GLB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和6%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12%油樟叶添加组血清TG含量显著提高(P<0.05);3%油樟叶添加组血清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油樟叶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添加3%为宜.

    油樟叶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饲粮中发酵精料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刘静华吴峰洋段浩楠梁慧情...
    2546-25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发酵精料添加水平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160只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伊拉肉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则分别饲喂以5%(5%FC组)、10%(10%FC组)和15%(15%FC组)的发酵精料等量替代基础饲粮中基础精料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3个试验组的生长性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2)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精料对肉兔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15%的发酵精料对肉兔背最长肌的剪切力、pH、肉色、蒸煮损失以及滴水损失等物理性状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发酵精料添加水平的升高,肉兔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天门冬氨酸(Asp)含量有增加趋势(0.05≤P<0.10);5%和10%FC组精氨酸(Arg)含量较对照组有提高趋势(0.05≤P<0.10).4)与对照组相比,3个试验组肉兔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有提高趋势(0.05≤P<0.10),10%和15%FC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背最长肌中丙二醛(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0%和15%FC组背最长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0%~15%的发酵精料可提高肉兔的抗氧化能力,改善兔肉品质及风味.

    发酵精料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抗氧化能力

    饲粮中添加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对獭兔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盲肠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王国洲于志凯吴峰洋夏苗...
    2557-2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对獭兔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盲肠发酵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60只35日 龄体重相近的健康獭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02%和0.04%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0.02%和0.04%添加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2%添加组空肠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4%添加组回肠绒毛高度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2)0.01%和0.02%添加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血清D-乳酸(D-LA)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空肠、回肠和盲肠pH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盲肠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及乙酸、丙酸和丁酸比例无显著差异(P>0.05).4)0.02%和0.04%添加组Simpson指数较对照组呈提高趋势(0.05≤P<0.10).在门水平上,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随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0.05≤P<0.10);0.02%添加组软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高于0.01%和0.04%添加组(P<0.05),但各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属水平上,瘤胃球菌科_UCG-014、艾克曼菌属、dgA-11_gut_group、副室杆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相对丰度随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添加量的增加出现变化趋势(0.05≤P<0.10).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可改善獭兔肠道形态,降低肠道通透性,对空肠、回肠和盲肠内pH以及盲肠发酵均无显著影响,但能够提高盲肠微生物多样性.结合前期生长性能结果,推荐添加量为0.02%~0.04%.

    酵母菌-凝结芽孢杆菌联合发酵培养物獭兔肠道形态肠道通透性挥发性脂肪酸微生物多样性

    乳酸菌和果寡糖对育成早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婷袁伟涛郭肖兰王凯英...
    2571-2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乳酸菌和果寡糖对育成早期北极狐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60只平均体重为(1.16±0.15)kg的分窝后雄性北极狐[(45±3)日龄],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分别饲喂以下饲粮:基础饲粮(对照组)、基础饲粮+3×109 CFU/kg乳酸菌(LAB组)、基础饲粮+5 g/kg果寡糖(FOS组)、基础饲粮+3x 109 CFU/kg乳酸菌+5 g/kg果寡糖(LAB+FOS组).试验期30 d.结果显示:1)在试验第1~15天,LAB组和LAB+FOS组腹泻率较对照组和FOS组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第16~30天,LAB+FOS组北极狐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OS组(P<0.05),但与LAB组差异不显著(P>0.05);LAB+FOS组北极狐腹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FOS组(P<0.05),但与LAB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FOS组相比,LAB+FOS组蓝狐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2)LAB+FOS组干物质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OS组(P<0.05),但与LAB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食入氮、粪氮、尿氮、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效价差异不显著(P>0.05).3)LAB+FOS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FOS组(P<0.05),但与对照组和LAB组差异不显著(P>0.05);LAB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FOS组(P<0.05),但与LAB+FOS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LAB+FOS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同时添加3×109 CFU/kg乳酸菌和5 g/kg果寡糖有利于降低育成早期北极狐的腹泻率,提高干物质消化率,改善机体免疫水平,进而促进生长.

    北极狐乳酸菌果寡糖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