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豆活性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彭涵陈家磊杨礼熊霞...
    2292-23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豆活性肽对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大恒黄羽肉鸡公鸡80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0.2 g/kg恩拉霉素,试验组分别饲喂以0.2%、0.4%、0.6%的大豆活性肽替代基础饲粮中豆粕的试验饲粮.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抗生素组和0.2%大豆活性肽组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血常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4)0.2%大豆活性肽组的胸肌45 min肉色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生素组和0.4%大豆活性肽组(P<0.05).各组之间胸肌45 min和24 h pH、24 h肉色、滴水损失、蒸煮损失以及肌纤维直径、横截面积和密度无显著差异(P>0.05).5)抗生素组和0.2%、0.4%、0.6%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各组之间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7)抗生素组和0.2%大豆活性肽组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0.2%大豆活性肽可提高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改善肉品质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且具有替代抗生素的作用.

    大豆活性肽黄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功能抗氧化性能

    饲粮添加姜黄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

    贺智曼孟繁颀张世忠代学凯...
    2303-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姜黄粉对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320羽1日龄黄羽肉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0 mg/kg姜黄素(姜黄素组)、5 g/kg姜黄粉(0.5%姜黄粉组)和10 g/kg姜黄粉(1.0%姜黄粉组),其中姜黄粉组饲粮用姜黄粉替代等量的谷壳糠.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粉组肉鸡29~70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1.0%姜黄粉组1~70日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且饲粮添加姜黄粉对屠宰性能、肌肉剪切力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0.5%姜黄粉组肉鸡肌肉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姜黄粉可显著提高肉鸡胸腺指数、血清禽流感抗体含量以及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白细胞介素、干扰素-γ和溶菌酶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姜黄粉可显著下调肉鸡免疫器官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姜黄粉能降低黄羽肉鸡料重比,促进其生长;提高肉品质,提升其营养价值;调节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减轻炎症,调节黄羽肉鸡免疫性能,提高其生产性能.

    姜黄粉黄羽肉鸡生产性能免疫性能NF-κB信号通路

    低能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器官发育、胰腺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胡希怡张伟马宁庞念龙...
    2318-23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低能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器官发育、胰腺消化酶活性和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180只21日龄体重相近的雄性爱拔益加(AA)肉鸡,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能组饲喂低能饲粮(基础饲粮基础上降低0.17 MJ/kg代谢能),乳化剂组在低能饲粮中添加350 mg/kg乳化剂(主要成分为聚乙二醇甘油蓖麻酸酯).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能组的肉鸡21~28日龄平均体增重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低能组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球蛋白(GLB)含量显著升高(P<0.05);乳化剂组的血清总蛋白(TP)和GLB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低能组和乳化剂组的腹脂指数显著升高(P<0.05).4)与对照组相比,乳化剂组的胰腺中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低能组相比,乳化剂组的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低能组相比,乳化剂组的盲肠菌群Shannon指数、Observed_features指数、Faith_pd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盲肠绿弯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低能饲粮中添加乳化剂对肉鸡生长性能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可提高胰腺中胰蛋白酶活性,缓解肝脏脂肪沉积,提高盲肠菌群多样性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

    乳化剂低能饲粮肠道发育微生物区系

    褐藻寡糖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胡蝶阿拉腾珠拉程志钱张美红...
    2331-23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褐藻寡糖(AOS)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分别用100、200和800 U的褐藻胶裂解酶PDE9水解褐藻酸钠制备不同分子量的AOS,之后使用高效分子排阻色谱方法测定AOS的重均分子量,得出3种AOS的重均分子量分别为23 981、5 038和3 766 u,依次标记为高分子量、中分子量和低分子量.然后选取体况一致和体重接近的1日龄爱拔益加(AA)雄性肉鸡28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 mg/kg低分子量(AL组)、中分子量(AM组)和高分子量(AH组)的AOS.试验期40 d.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AL组、AM组和AH组肉鸡4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1~40日龄和21~40日龄平均日增重(ADG)均显著提高(P<0.05);AL组和AM组肉鸡20日龄体重均显著提高(P<0.05),1~20日龄ADG均显著提高(P<0.05),1~20日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2)与CON组相比,AL组肉鸡20日龄肝脏指数显著降低(P<0.05);AM组和AH组肉鸡20日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3)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空肠隐窝深度(CD)有降低趋势(P=0.084),空肠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SGLT1)、锌转运蛋白1(ZnTl)、闭锁小带蛋白-1(ZO-1)、黏蛋白2(mucin-2)和闭合蛋白(occludin)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空肠封闭蛋白-3(claudin-3)的mRNA相对表达量有提高趋势(P=0.081).4)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盲肠扁桃体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相对量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AH组肉鸡盲肠微生物β多样性差异有显著性趋势(P=0.055),且AH组盲肠拟杆菌属、瘤胃球菌科UCG-005、瘤胃梭菌属、考拉杆菌属、帕拉苏特氏菌属、弯曲杆菌属、鸡杆菌属和埃希氏-志贺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不同分子量AOS均能有效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其中,高分子量AOS在制备中所需的酶量更少,生产成本相对更低,且能增强肉鸡免疫功能和改善肠道健康.

    褐藻寡糖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肠道健康

    玉米在蛋鸡饲粮中有效能值的测定及其净能预测模型的构建

    潘敏慧李成云张海军班志彬...
    2344-2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采用间接测热法结合套算法测定不同来源玉米在产蛋高峰期海兰褐蛋鸡饲粮中的有效能值并建立基于理化指标的玉米净能(NE)预测模型.选取54周龄体重为(1 898.32± 114.12)g、产蛋率为(90.74±1.31)%的海兰褐蛋鸡共72只,随机分为6个组(1个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组和5个玉米替代比例为30%的试验饲粮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鸡.试验鸡在舍内笼养,预试期10 d,正试期12 d,其中正试期分为3期,每期4 d(适应1 d,呼吸测热3 d).每期试验中,从每组中选择4只试验鸡,称重后分别放入呼吸测热装置的12个代谢室(每个代谢室2只),每2个代谢室对应1种饲粮,间接测热和消化代谢试验同时进行.结果显示:1)5 种玉米的表观代谢能(AME)分别为 15.09、14.18、14.67、14.33 和 14.28 MJ/kg DM,NE分别为 10.90、10.33、10.82、10.47 和 10.44 MJ/kg DM,NE/AME 分别为 72.17%、72.84%、73.71%、72.99%和 73.11%.2)玉米的 NE 预测方程为 NE=-0.001+0.57xAME+0.606×粗脂肪+0.088×粗纤维(R2=0.987,P<0.01).交叉验证显示本试验所得蛋鸡玉米的NE预测模型准确性较高,利用该模型可根据AME、粗脂肪和粗纤维含量预测玉米的NE.

    蛋鸡净能间接测热法预测模型

    饲粮添加不同比例小麦对凤达1号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小肠形态以及盲肠菌群的影响

    牟天铭李燕苗洒洒简华锋...
    2356-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小麦对凤达1号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小肠形态结构以及盲肠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生长良好、体况相似的300日龄凤达1号蛋鸡768只,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以对照组饲粮营养水平为基础,分别在饲粮中添加20%、40%和60%小麦,并根据小麦用量添加适宜比例的复合型小麦酶,同时相应调整饲粮配方以保证各组饲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基本-致.预试期7 d,正试期49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0%、40%和60%小麦对产蛋高峰期蛋鸡各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比例小麦显著降低蛋黄颜色(P<0.05),显著提高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40%和60%小麦显著提高血清钙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同时,40%小麦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60%小麦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比例小麦对产蛋高峰期蛋鸡小肠各肠段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以及绒隐比均无显著影响(P>0.05).5)与对照组相比,40%小麦组盲肠菌群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门水平上,添加40%小麦显著提高盲肠脱硫杆菌门和WPS-2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不同比例小麦可以提高凤达1号产蛋高峰期蛋鸡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降低蛋鸡血清脂质含量,改善蛋鸡营养代谢;在本试验条件下,凤达1号产蛋高峰期蛋鸡饲粮中添加40%小麦较为适宜.

    小麦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小肠形态结构盲肠菌群

    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水煮亚麻籽对蛋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蛋黄脂肪酸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米拓杜丽英张凯赵睿...
    2370-2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水煮亚麻籽对蛋鸡生长性能、蛋品质、蛋黄脂肪酸沉积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产蛋后期(52周龄)、体重[(2.05± 0.06)kg]和产蛋率[(72.4±0.5)%]接近的海蓝褐蛋鸡1 62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4%未处理亚麻籽,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4%、8%、12%、16%水煮亚麻籽.预试期1周,正试期5周.结果显示:1)饲粮中相同亚麻籽添加水平下,未处理组产蛋率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Ⅰ组、Ⅱ组、Ⅲ组和对照组的产蛋率显著高于试验Ⅳ组(P<0.05),且试验Ⅱ组最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和Ⅳ组平均蛋重显著升高(P<0.05).与试验Ⅰ组相比,试验Ⅱ组、Ⅲ组和Ⅳ组蛋料比均显著下降(P<0.05).2)在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水煮亚麻籽对蛋形指数、蛋清比例和蛋黄比例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试验Ⅰ组、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Ⅳ组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Ⅲ组蛋壳强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Ⅰ组显著高于未处理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蛋黄中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ω-6/ω-3 PUFA值显著降低(P<0.05);与其他组相比,试验Ⅱ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最高,且ω-6/ω-3 PUFA值最低.与未处理组相比,试验Ⅰ组蛋黄中DHA、ω-3 PUFA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ω-6/ω-3 PUFA值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水煮亚麻籽可显著降低蛋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肪酸(LDL)含量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且试验Ⅱ组TC、TG和LDL含量及AST、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最低,试验Ⅳ组TG含量显著升高(P<0.05),AST和ALT活性相比于试验Ⅱ组、Ⅲ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Ⅰ组血清TC、TG含量及AST、ALT活性均显著低于未处理组(P<0.05).5)未处理组鸡蛋中ω-3 PUFA的沉积效率和每枚鸡蛋ω-3 PUFA、DHA沉积量均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在饲粮中添加水煮亚麻籽最适宜添加水平为6.2%~11.0%,可以有效地在蛋黄中富集DHA、α-亚麻酸(ALA)等ω-3 PUFA,且对蛋品质无不良影响,还可提高生长性能,改善产蛋后期蛋鸡(55周龄)血脂指标、肝脏功能.

    蛋鸡水煮亚麻籽蛋品质ω-3PUFA

    茶多酚对0~18周龄狮头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伏志奇曾涛林山宏房德亿...
    2383-2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0~18周龄狮头鹅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雄性狮头鹅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鹅.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和Ⅱ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mg/kg茶多酚,试验期1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13~18周龄料重比均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腹脂率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24 h红度(a*)值、腿肌45 min a*值均显著提高(P<0.05),胸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腿肌pH45min和pH24h显著提高(P<0.05),腿肌24 h亮度(L*)值和胸肌滴水损失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和腿肌粗灰分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试验Ⅱ组胸肌水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o 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胸肌和腿肌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腿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5),胸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Ⅰ组胸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腿肌T-AOC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可提高狮头鹅饲料报酬,改善肉品质,降低腹脂率,并提高肌肉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在0~18周龄狮头鹅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茶多酚的应用效果相对较优.

    茶多酚狮头鹅生长性能肉品质肌肉抗氧化能力

    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孙小怡张名爱王宝维凡文磊...
    2395-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生物素对产蛋期种鹅血清生化指标、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及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150只体型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豁眼鹅)种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鹅(1公4母).各组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0.1、0.2、0.3、0.4和0.5 mg/kg.预试期1周,正试期17周.结果表明:1)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0.2、0.3、0.4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2、0.3、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白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2、0.3、0.4、0.5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0.2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0.3 mg/kg生物素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除0.2 mg/kg生物素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粮生物素添加水平对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0.2 mg/kg生物素组的盲肠福西亚马赛菌属和侏儒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盲肠罗姆布茨菌属、苏黎世杆菌属、黄酮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生物素可以促进产蛋期种鹅肠道黏膜上皮形态发育,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在本试验条件下,产蛋期种鹅饲粮生物素适宜添加水平为0.26~0.34 mg/kg.

    产蛋期种鹅生物素血清生化指标黏膜上皮形态菌群结构

    不同产蛋水平五龙鹅肠道形态、肠道菌群结构及养分利用率比较分析

    赵思宇王宝维凡文磊张名爱...
    2406-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通过研究不同产蛋水平五龙鹅在肠道形态、肠道菌群结构及养分利用率的差异,旨在为五龙鹅高产性状的筛选及探究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300只体况相近的34周龄五龙鹅种鹅饲喂相同饲粮,采用单笼饲养连续记录产蛋高峰期70 d产蛋量,根据产蛋水平不同选取高、中、低产蛋量五龙鹅共150只,每组各50只.结果表明:1)在肠道形态方面,高产组肠道重量、空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低产组(P<0.05).2)在肠道菌群结构方面,高产组肠道中脱硫弧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产组富集,低产组盲肠中未分类丹毒丝菌科、未分类毛螺菌科、艾诺玛菌属和史雷克氏菌属相对丰度较高产组富集.3)在养分利用率方面,高产组钙利用率显著高于低产组(P<0.05).由此可见,不同产蛋水平五龙鹅在肠道发育、肠道菌群结构及养分利用率上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鹅高产性状调控机制探究及高产性状精准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产蛋水平五龙鹅肠道形态学肠道菌群结构养分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