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补饲不同剂量甘油对空怀期母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内环境、挥发性脂肪酸吸收的影响

    江白慧南颖谢梦婷齐行东...
    2541-2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补饲不同剂量甘油对空怀期母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瘤胃发酵参数、瘤胃上皮挥发性脂肪酸(VFA)吸收相关基因表达及瘤胃形态结构的影响.随机选取40只健康、年龄相近、体重接近的成年空怀期母羊,平均分配到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其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除饲喂基础饲粮外,每日分别额外灌服1%、7%、12%的甘油(干物质占比,经估算每日每组各母羊平均干物质采食量约为1.3 kg,各组甘油灌服量分别为10、70、120mL,甘油纯度:99.88%,燃烧能值:18.1 MJ/kg).预试期14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Ⅱ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Ⅱ组NDF和ADF表观消化率也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试验Ⅱ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的瘤胃内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Ⅱ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瘤胃乙酸、丙酸含量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差异极显著(P<0.01),与试验Ⅱ组差异显著(P<0.05);丁酸含量、各VFA占比及乙酸/丙酸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随着甘油饲喂量的增加,下调式腺瘤载体(DRA)、Na+/H+交换蛋白3(NHE3)和质子泵型ATP酶(vH+ ATPase)在瘤胃上皮中的表达先增后降,而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单羧酸转运蛋白4(MCT4)和Na+/H+ATP酶(Na+/K+ATPase)在瘤胃上皮中的表达逐渐下降.Na+/H+交换蛋白1(NHE1)和Na+/H+交换蛋白2(NHE2)在各组之间相对表达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4)对照组、试验Ⅰ组与试验Ⅱ组瘤胃乳头形态良好,试验Ⅲ组瘤胃角质层出现受损现象;各试验组乳头宽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乳头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角质层和颗粒层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Ⅰ组(P<0.05).综上所述,每日额外灌服适量甘油能够提高空怀期母羊养分表观消化率,有效改善瘤胃发酵环境,促进瘤胃上皮角质层、颗粒层的生长以及部分VFA吸收相关基因在瘤胃上皮中的表达,且在本试验条件下,7%灌服剂量效果较好.

    甘油空怀期母羊瘤胃内环境VFA表观消化率

    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炎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于天力何振莲韩怡静任靖宇...
    2551-2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对绵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免疫、炎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40只体重为(23.26±0.33)kg的3月龄杜寒杂交公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基础饲粮精粗比为75:25,辣蓼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5(L1组)、10(L2组)、15 g/d(L3组).试验期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L3组的后期平均日增重和后期增重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辣蓼显著降低血清中尿素氮和甘油三酯含量(P<0.05),显著提高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P<0.05),L3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L3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L1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辣蓼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总抗氧化能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P<0.05),L2和L3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辣蓼可以显著提高血清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及免疫球蛋白、干扰素-γ含量(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一氧化氮和脂多糖含量(P<0.05),L2和L3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高精料饲粮中添加辣蓼可以提高绵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血清中促炎因子的含量,缓解采食高精料带来的机体炎症,提高绵羊的平均日增重和总增重,对保持绵羊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辣蓼不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15 g/d的添加量最优.

    高精料辣蓼绵羊免疫抗氧化

    速度型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血浆代谢组学研究

    孙远方马勇王建文曾亚琦...
    2561-2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血浆差异代谢物.选择6匹新疆速度赛马公开赛2 000 m成绩最佳的伊犁马,采集赛前静息状态及赛后即刻颈静脉血并制备血浆,基于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血浆样本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筛选伊犁马短途比赛前后差异代谢物并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赛前相比,赛后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赛前(P<0.05).伊犁马2 000 m比赛赛后血浆检测结果与赛前相比,筛选出正、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代谢物,其中烟酰胺、萨利麝香、L-亮氨酸-L-丙氨酸、N-乳酰苯丙氨酸、乙酰肉碱、尿囊素含量显著高于比赛前(P<0.05);肌酸酐、皮质醇、硫辛酸、2-氨基己二酸、N-乙酰-L-蛋氨酸、黄苷含量显著低于比赛前(P<0.05).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嘧啶代谢、苯丙氨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胆汁分泌、醛缩酮的合成与分泌等途径.综上所述,短途比赛前后伊犁马体内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为马匹赛后恢复及优秀马匹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伊犁马速度赛代谢组学短途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或丁酸钠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侯冬强李敏李培佳彭凯...
    2572-258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CB)或丁酸钠(SB)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免疫、抗氧化能力以及低氧应激的影响.试验配制3种等氮(50%)和等脂(9%)的饲料,分别为基础饲料(Con)、基础饲料中添加10 mL/kg的CB的试验饲料、基础饲料中添加1.0 g/kg的SB的试验饲料.选取体重为(5.02±0.01)g的大口黑鲈360尾,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3种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开展8周的养殖试验,随后进行低氧应激试验.结果显示:1)与Con组相比,CB组增重率(WGR)和蛋白质沉积率(PDR)显著提高(P<0.05),CB组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CB组肠体比(ISI)显著增加(P<0.05).2)与Con组相比,SB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CB组和SB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SB组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升高(P<0.05).3)与Con组相比,饲料中添加CB和SB可显著提高肝脏总蛋白(TP)含量(P<0.05),CB组和SB组肝脏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溶菌酶(LZM)活性显著提高(P<0.05);SB组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Con组(P<0.05).4)与Con组相比,SB组肝脏中Toll样受体22(TLR2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CB组和SB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B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生长激素(GH)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5)低氧应激3 h后,Con、CB和SB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68.75%、31.25%和35.42%.与Con组相比,CB组和SB组累计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CB和SB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抗炎因子的表达,提高低氧应激下的存活率;与SB相比,添加CB对提高大口黑鲈生长性能、免疫和抗氧化效果更佳.

    大口黑鲈丁酸梭菌丁酸钠生长性能免疫抗氧化

    饲粮中添加胱氨酸对安哥拉兔产毛性能的影响

    时文君陈佳力叶姝祺刘永需...
    2586-2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考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胱氨酸对安哥拉兔产毛性能的影响.选取已剪二刀毛安哥拉兔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2%、0.3%和0.4%胱氨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3 d,正试期73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1%、0.2%和0.3%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的平均日采食量(P<0.05),添加0.1%和0.2%的胱氨酸显著降低了安哥拉兔的料毛比(P<0.05);饲粮中添加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中添加0.1%和0.3%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背部皮下次级毛囊密度(P<0.05),添加0.1%、0.2%和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毛的断裂强力(P<0.05),添加0.4%的胱氨酸显著提高了安哥拉兔毛的纤维细度(P<0.05);此外,饲粮中添加0.2%和0.3%的胱氨酸显著上调了安哥拉兔背部皮肤中角蛋白关联蛋白6.1(KAP6.1)的表达(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胱氨酸可改善安哥拉兔毛品质,促进毛囊发育;本试验条件下,安哥拉兔饲粮中胱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1%.

    安哥拉兔胱氨酸毛品质毛囊发育

    不同淀粉源饲粮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王雨佳周思源江皓天刘佳圆...
    2594-2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淀粉源饲粮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5日龄同期断奶、体况相近的伊拉肉兔1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中公母各占1/2,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玉米组、小麦组、木薯组和甘薯组分别选用玉米、小麦、木薯和甘薯作为唯一淀粉来源,配制等能等氮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1)各组间料重比、腹泻频率、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组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甘薯组(P<0.01),显著高于木薯组(P<0.05),而其平均日采食量极显著高于木薯组(P<0.01),显著高于甘薯组(P<0.05);小麦组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极显著高于木薯组和甘薯组(P<0.01).2)各组间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间肉色、pH(45 min、24 h、48 h)、蒸煮损失、滴水损失(24、48 h)、剪切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4)甘薯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小麦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木薯和甘薯相比,以玉米或小麦作为饲粮淀粉源可提高肉兔的生长性能,但不同淀粉源对肉兔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无明显不良影响.

    淀粉肉兔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

    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李响谢乾成郭文文毛晓峰...
    2603-2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活性酵母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肉品质和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健康35日龄断奶仔兔36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仔兔.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添加活性酵母),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的活性酵母.试验期34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生长肉兔的成活率(P<0.05),显著降低了生长肉兔的平均 日采食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肌肉滴水损失(P<0.05),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降低了肌肉滴水损失(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盲肠微生物的Simpson指数(P<0.05);在门水平上,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提高了盲肠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提高了盲肠未分类鞭毛虫菌科(norank_f_Lachnospiraceae)、未分类鼠杆菌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毛螺旋菌科 NK4A136 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未分类梭状芽孢杆菌属 vadinBB60 群(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vadinBB60_group)的相对丰度.4)属水平上组间物种差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降低了盲肠互养菌属(Synergistes)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5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盲肠厌氧管菌属(Anaerostipes)的相对丰度(P<0.05),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显著提高了盲肠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丰度(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00和1 000 g/t活性酵母能够提高生长肉兔的成活率,降低平均日采食量;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能降低生长肉兔肌肉滴水损失,从而改善肉质;饲粮中添加1 000 g/t活性酵母能改善生长肉兔肠道菌群结构,有助于肠道健康.

    肉兔活性酵母生长性能肉品质肠道菌群

    成年马来穿山甲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研究

    贺慧冰王凯许学林安富宇...
    2612-2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圈养成年马来穿山甲体重、平均日采食量、粪便评分、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以确定成年马来穿山甲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试验采用6×6拉丁方设计,选择6只(雌、雄各3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成年马来穿山甲,分别饲喂粗蛋白质水平为40%(Ⅰ组)、42%(Ⅱ组)、44%(Ⅲ组)、46%(Ⅳ组)、48%(V组)、50%(Ⅵ组)的试验饲粮.试验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14 d,包括预试期7 d和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初重、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粪便评分和水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血浆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血浆总蛋白含量存在差异趋势(P=0.060).4)Ⅲ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Ⅱ、Ⅳ、Ⅵ组(P<0.01),V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V组的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Ⅳ、Ⅵ组(P<0.05).5)Ⅴ组的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圈养成年马来穿山甲的饲粮适宜粗蛋白质水平为44%.

    马来穿山甲粗蛋白质粪便评分血浆生化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表观消化率

    全反式视黄酸对小鼠卵泡发育、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

    赵明李琳王桦彪陈秀文...
    2623-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全反式视黄酸(ATRA)对昆明小鼠卵泡发育、繁殖性能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取7周龄雌性昆明小鼠24只,适应性饲养5~7 d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分别为对照组(灭菌蒸馏水)、低剂量组(0.1 mg/kg ATRA)、中剂量组(1.0 mg/kg ATRA)和高剂量组(10.0 mg/kg ATRA),连续灌胃14 d.各组分别取6只昆明小鼠采样,测定血清雌激素(E2)、孕酮(P4)和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同时分离卵巢并计算卵巢系数,制作卵巢组织石蜡切片,并进行卵泡计数.选择未发情的昆明小鼠6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剂量同上.连续灌胃ATRA 1个发情周期(5 d).将发情小鼠各组取6只采样,测定血清激素水平,其余10只与雄性小鼠合笼,妊娠期间每周称量1次体重,分娩之后统计窝产仔数、出生窝重与出生个体重.结果表明:1)昆明小鼠连续灌胃ATRA 14 d,与对照组相比,ATRA对小鼠的体重与卵巢系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初级卵泡的数量显著提高(P<0.0 5),而闭锁卵泡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3)连续灌胃ATRA 1个发情周期(5 d),各ATRA组昆明小鼠妊娠期间体重没有显著变化(P>0.05).4)高剂量组昆明小鼠窝产仔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昆明小鼠出生窝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出生个体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5)昆明小鼠连续灌胃ATRA 5 d,高剂量组血清中E2、P4和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高剂量组的E2水平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P<0.05),同时中剂量组的P4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5);昆明小鼠连续灌胃ATRA 14 d,高剂量组血清中E2、P4和FS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高剂量组P4水平也显著高于低剂量组(P<0.05).综上所述,ATRA可促进昆明小鼠E2、P4和FSH生殖激素的分泌,减少小鼠卵泡闭锁,促进卵泡发育,添加10.0 mg/kg ATRA能显著提高昆明小鼠的繁殖性能.

    全反式视黄酸小鼠卵泡发育繁殖性能生殖激素

    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张相伦张正李俊玲杨赵军...
    2633-2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混合比例、菌剂和压实密度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分为2部分,试验1研究混合比例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5个混合比例(4∶0、3∶1、2∶2、1∶3、0∶4)进行混合,每个比例下设4个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喷洒无菌生理盐水)、植物乳杆菌组(LP组,喷洒1×106 CFU/g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EF组,喷洒1×106 CFU/g粪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组(LP+EF组,喷洒5×105 CFU/g植物乳杆菌+5×105 CFU/g粪肠球菌),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2研究压实密度和菌剂对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将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按3∶1比例混合后,按不同压实密度(300、450、600 kg/m3)进行发酵,每个压实密度下设4个组(同试验1),每组3个重复,厌氧发酵60 d.试验1结果表明:1)随着花生秧比例的提高,有机物、中性洗涤纤维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降低(P<0.05),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EF和LP+EF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EF组的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2)混合比例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混合比例为2∶2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和2∶2组的赭曲霉毒素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混合比例为2∶2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混合比例为2∶2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乙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混合比例为3∶1组的丁酸含量显著低于混合比例为4∶0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pH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EF组的乙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试验2结果表明:1)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有机物、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压实密度的增加,氨态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EF组的有机物含量显著升高(P<0.05),LP+EF组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P<0.05).2)压实密度对乳酸菌和霉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和LP+EF组的乳酸菌数量显著升高(P<0.05),LP、EF和LP+EF组的霉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3)压实密度为450和600 kg/m3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和伏马毒素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P+EF组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4)压实密度对pH无显著影响(P>0.05).压实密度为600 kg/m3组的乳酸含量显著高于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P<0.05),压实密度为300 kg/m3组的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各项指标,推荐玉米秸秆和花生秧混合青贮的适宜混合比例为3∶1,菌剂为植物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联合添加,压实密度为450~600 kg/m3.

    玉米秸秆花生秧混合青贮菌剂压实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