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

    杨磊刘云龙屠焰马延鑫...
    2218-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对荷斯坦公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64头新生荷斯坦公犊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代乳品蛋白质源主要为乳源蛋白(MP)、大豆分离蛋白(SPI)、大米分离蛋白(RPI)、小麦水解蛋白(WPH).各组代乳品中蛋白质源组合如下:A组,30%MP+70%SPI;B组,30%MP+40%SPI+20%RPI+10%WPH;C组,30%MP+10%SPI+20%RPI+40%WPH;D组,30%MP+10%SPI+40%RPI+20%WPH.试验期63 d.犊牛于7、28、56日龄晨饲前进行体重及体尺指标测量,在28~34日龄及57~63日龄进行2期消化代谢试验,64日龄时进行屠宰试验.结果显示:1)28日龄时,各组之间体重和体尺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56日龄时,B组犊牛体重、十字部高、腹围显著高于A组(P<0.05);29~42日龄时,B组饲料转化率显著优于A组(P<0.05).2)28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和D组(P<0.05);56日龄时,A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有显著高于B组的趋势(P=0.065);干物质、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随日龄的增加而升高.3)各组犊牛屠宰率及器官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30%MP+40%SPI+20%RPI+10%WPH组合代乳品(总蛋白质中,球蛋白、谷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的比例分别为34%、18%、9%、4%)相较于其他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可使犊牛获得更好的生长性能.

    犊牛蛋白质源组合代乳品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屠宰性能

    烟酸对热应激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王雪莹王之盛薛白王立志...
    2228-2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烟酸对低海拔地区热应激麦洼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指标的影响.选取1.5岁、体重[(222.00±16.65)kg]相近、健康的麦洼公牦牛12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烟酸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期为7、8、9月,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烟酸组于8和9月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49 g/kg BW烟酸.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牛舍全期的温湿度指数(THI)>72,表明牦牛是处于热应激环境,8月THI显著高于7和9月(P<0.05),9月THI显著低于7和8月(P<0.05).2)7~8月,随着热应激强度的升高,对照组牦牛呼吸频率显著升高(P>0.05),烟酸组牦牛呼吸频率并未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烟酸组牦牛血清中热休克蛋白7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含量显著下降(P<0.05),牦牛应激反应有所减轻.3)8月,烟酸组牦牛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瘤胃pH显著低于对照组,瘤胃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随着9月热应激强度的降低,烟酸组牦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8月,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烟酸显著提高粗脂肪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5)8~9月,添加烟酸可使牦牛全血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白细胞数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全血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缓解了机体所需的血氧供应和炎症发生.综上所述,添加烟酸可降低牦牛的热应激反应,提高牦牛在低海拔地区的热适应性.添加烟酸后能提高热应激牦牛的营养物质消化率,改善机体血红细胞适应血氧供给,降低炎症反应,保证其在热应激期的生长.

    热应激牦牛烟酸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液指标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公羔羊生长性能、精液品质及睾丸和附睾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牟春堂杨文军王鹏举任国栋...
    2241-2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喂葡萄籽原花青素(GSPs)对公羔羊生长性能、精液品质及睾丸和附睾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月龄、体重[(22.75±1.20)kg]相近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公羔4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羊,在基础饲粮饲喂基础上分别补饲0(对照组)、10(10GSPs组)、20(20GSPs组)、40 mg/kg BW(40GSPs组)的GSPs.试验期共60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45 d.结果表明:1)10GSPs和20GSPs组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0GSPs组(P<0.05),40GSPs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补饲GSPs对料重比影响不显著(P>0.05).2)GSPs补饲组的附睾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睾丸、附睾指数在4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0GSPs和40GSPs组的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SPs补饲组附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睾丸、附睾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10GSPs和对照组(P<0.05).4)睾丸组织中,20GSPs组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0GSPs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10GSPs组和对照组(P<0.05),4组间的过氧化氢酶(CAT)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附睾组织中,20GSPs和40GSPs组SOD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10GSPs组差异不显著(P>0.05);GSPs补饲组GPx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0GSPs和40GSPs组Nrf2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补饲适量GSPs可以促进绵羊公羔生长,提高睾丸和附睾组织抗氧化能力,进而改善精液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GSPs最适补饲量为20 mg/kg BW.

    葡萄籽原花青素睾丸附睾精液品质抗氧化功能

    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

    黄文琴庄一民高帆赵玉宾...
    2251-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持续影响.选取60只体重[(8.26±2.14)kg]、日龄[(20±1)日龄]相近的健康湖羊公羔,随机分成随母哺乳组(ER组)和早期断奶组(EW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羔羊.ER组羔羊饲喂母乳+开食料,至60日龄断母乳;EW组羔羊饲喂代乳粉+开食料,至开食料采食量达到300 g/d时停止饲喂代乳粉.所有羔羊从20日龄开始补饲开食料至65日龄,之后过渡至育肥颗粒料.羔羊65日龄前每隔10 d称重,65日龄后每隔30 d称重;在羔羊65、120、180日龄晨饲前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在55~65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进行消化代谢试验;在180日龄,每个重复选取1只(共12只)羊屠宰测定肉品质.结果显示:1)EW组羔羊46~55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低于ER组(P<0.05),91~12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ER组(P<0.05).2)EW组羔羊55~60日龄、115~125日龄、170~180日龄阶段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相较ER组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3)EW组羔羊65、120日龄时血清尿素氮、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ER组(P<0.05),EW组羔羊180日龄时血清β-羟丁酸含量显著低于ER组(P<0.05).4)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对羔羊180日龄宰前活重、屠宰率及肉品质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早期断奶并补饲代乳粉降低了羔羊哺乳阶段(25~65日龄)的生长性能,但提高了育肥前期(66~12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对育肥后期(121~180日龄)羔羊的生长性能、消化性能及肉品质均没有显著影响.

    早期断奶补饲代乳粉羔羊生长性能消化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

    酵母培养物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体外发酵模型的调控作用

    任胜男金亚倩赵芳芳王洪荣...
    2263-22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酵母培养物(YC)对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外发酵模型的调控作用.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中性洗涤纤维(NDF)[1.19(常规底物)和2.30(高NFC底物)]的底物中分别添加6个水平[0(对照)、0.5%、1.0%、1.5%、2.0%和2.5%]的YC,探究其对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并用多项指标综合指数(MFAEI)进行评定,筛选出在不同NFC/NDF条件下最适YC添加水平.结果表明:1)在高NFC底物条件下,发酵液pH低于5.8时长超过3 h,体外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模型建立成功;且添加YC能够稳定9~12 h的pH,显著降低12和24 h乳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9和12 h氨态氮(NH3-N)含量(P<0.05),显著提高12 h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显著提高3、6、12、24 h乙酸百分比(P<0.05),显著提高24 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P<0.05).2)在常规底物条件下,YC能稳定瘤胃发酵液24 h的pH,显著降低12 h乳酸含量(P<0.05),显著提高9 h的NH3-N含量、6和12 h MCP含量及3~24 h TVFA含量(P<0.05).3)MFAEI结果表明,常规底物条件下,以1.5%的YC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作用效果最佳;高NFC底物条件下,以2.0%的YC添加水平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缓解作用最佳.因此,在高NFC底物条件下添加YC的作用效果更好,能通过降低发酵液中乳酸含量达到调控瘤胃发酵液pH的效果,具有缓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潜力.

    体外批次培养酵母培养物不同添加水平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

    赵国宏王世国王芬王宏...
    2273-2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水平酵母培养物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4月龄平均体重38 kg的育肥湖羊公羊1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6只羊.试验分为育肥前期(1~60 d)和育肥后期(61~90 d)2个阶段,育肥前期和育肥后期基础饲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和75:25.育肥全期(1~90 d)对照组均饲喂基础饲粮;育肥前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A组)、10(B组)、20 g/d(C组)的YC;育肥后期,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10(A组)、20(B组)、40 g/d(C组)的YC.预试期7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在育肥前期,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育肥后期和育肥全期,A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各组之间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和GR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3)A组肾脏重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心脏、肝脏、肺脏、脾脏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4)各组之间瘤胃、网胃、瓣胃、皱胃重量及其占宰前活重比例差异均不显著(P>0.05).5)各组之间肌肉pH、滴水损失率、肉色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YC对育肥湖羊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无改善作用,饲粮中添加10 g/d的YC提高了湖羊育肥后期的生长性能.

    育肥羊酵母培养物高精料饲粮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

    柠檬酸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郑建婷冯国亮曹亮詹海杰...
    2282-22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柠檬酸对生长肉兔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35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断奶伊拉肉兔3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试验设2个对照组,对照1组为空白对照组,对照2组为抗生素对照组(恩拉霉素20 g/t+金霉素300 g/t),3个试验组分别饲喂含0.5%(Ⅰ组)、1.0%(Ⅱ组)、1.5%(Ⅲ组)柠檬酸的试验饲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 d.结果表明:1)Ⅰ组与对照2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5),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Ⅲ组平均日增重与Ⅰ组、2个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Ⅰ组料重比和对照2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1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平均日采食量、腹泻率和死亡率均影响不显著(P>0.05),腹泻率以Ⅱ组、Ⅲ组最低;死亡率以对照2组和Ⅲ组最低.2)添加柠檬酸后,各试验组粗蛋白质、粗灰分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1组(P<0.01);各试验组能量、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与对照1组差异不显著(P>0.05).3)添加柠檬酸对试验兔屠宰性能及肉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4)各组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与Ⅰ组、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肉兔饲粮中适宜的柠檬酸添加水平为1.5%.

    生长肉兔柠檬酸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

    补喂β-羟基-β-甲基丁酸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

    韩明张文杰张仕琦艾毕肯...
    2290-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补喂 β-羟基-β-甲基丁酸(HMB)对伊犁马运动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0匹年龄为2岁、平均体重为(384.11±25.44)kg且经过良好训练的速度赛用伊犁马,随机分为4组,每组5匹(3+2♀),运动训练方式和强度一致.对照组不补喂HMB,试验Ⅰ组每匹马补喂7.5 g/d HMB,试验Ⅱ组每匹马补喂15.0 g/d HMB,试验Ⅲ组每匹马补喂22.5 g/d HMB,进行为期31 d的补喂训练试验.在试验第30天进行2000 m速度赛,并采集血液样品.结果表明:1)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000 m速度赛比赛用时.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血浆磷酸肌酸激酶活性降低了12.48%(P<0.05);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血浆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降低了7.38%(P<0.05)、13.51%(P<0.01);试验Ⅱ组、试验Ⅲ组血浆乳酸含量分别降低了11.91%(P<0.05)、19.57%(P<0.01).3)补喂HMB对伊犁马血浆糖代谢指标和胆固醇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补喂HMB可以缩短伊犁马2000 m速度赛的比赛用时,降低血浆中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和乳酸含量.HMB可作为营养调控剂,用于缓解运动马运动疲劳或促进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每匹马补喂15.0 g/d时效果最佳.

    伊犁马β-羟基-β-甲基丁酸运动性能疲劳恢复

    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对构树叶青贮品质的影响

    赵娜樊启文魏金涛郭万正...
    2298-2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对高水分构树叶青贮后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设7个组,分别为对照组(晾晒后的构树叶直接青贮)、试验第1~6组(新鲜构树叶中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分别为0、1.00×105、5.00×105、2.50×106、1.25×107和6.25×107 CFU/g).青贮60 d.结果表明:1)青贮30 d时,各组构树叶均有酸香味,第6组的感官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对照组和第1组的pH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量增加,第1~6组的乳酸含量逐渐升高,pH逐渐降低;除第1组外其余各组均未检出含有丁酸;对照组的构树叶相对饲喂价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2)青贮60 d时,各组间感官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第1组出现了轻微臭味;植物乳杆菌高添加量组(第5和6组)构树叶青贮后的pH显著低于未添加组(对照组和第1组)(P<0.05);对照组和第1组的乳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1组丁酸含量为0.19 mg/k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随着植物乳杆菌添加量的上升,构树叶青贮后丁酸含量逐渐下降.与青贮30 d相比,青贮60 d各组pH下降不明显,相对饲喂价值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能促进高水分构树叶青贮成熟并提高其青贮品质,且随着其添加量的增加青贮品质更佳.构树叶青贮30 d即可达到较好青贮品质.

    植物乳杆菌高水分构树叶青贮品质

    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

    代胜王飞董祥郝俊...
    2306-2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混合比例对发酵全混合日粮(TMR)营养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发酵TMR中紫花苜蓿与甜高粱的适宜混合比例.紫花苜蓿与甜高粱按照10:0(T1组)、7:3(T2组)、5:5(T3组)、3:7(T4组)和0:10(T5组)混合后,再分别与精料以6:4混合,制成5种TMR.TMR青贮60 d后开封测定其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及有氧暴露0(开封时)、3、6、9、12 d后主要微生物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中干物质含量逐渐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相对增加,其中T2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19.59%),除与T3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粗脂肪含量以T5组最低(2.12%);各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中乳酸含量逐渐增加;各组发酵TMR pH均低于4.2,氨氮/全氮均小于10%,均检测到少量的丙酸,未检测到丁酸.3)有氧暴露后,各组发酵TMR中乳酸菌数量随着有氧暴露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好氧细菌和酵母菌数量逐渐增加.4)随着甜高粱比例的增加,发酵TMR的能值逐渐降低,T1、T2组发酵TMR提供的能量较其他组高.综合各组TMR青贮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提供的能量,在贵州地区肉牛育肥生产中推荐发酵TMR中紫花苜蓿与甜高粱的混合比例为7:3.

    紫花苜蓿甜高粱TMR青贮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