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棉籽浓缩蛋白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β-葡聚糖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健康的影响

    史弘赫刘洋王荻陆绍霞...
    3857-3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棉籽浓缩蛋白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β-葡聚糖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机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择体质量[(21.66±0.08)g]基本一致的健康虹鳟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料,棉籽浓缩蛋白组(C PC组)饲喂用3 0%棉籽浓缩蛋白等量替代基础饲料中鱼粉的饲料,试验组分别在CPC组饲料的基础上添加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Ⅰ组)、1×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Ⅱ组)、1×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冻干粉(Ⅲ组)以及在CPC组饲料中添加0.1%(Ⅳ组)和1.0%β-葡聚糖(Ⅴ组).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1)与CON组相比,CPC组和各试验组虹鳟幼鱼终末体质量、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FCR)均显著提高(P<0.05);与CPC组相比,各试验组生长性能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2)与CON组相比,CPC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与CPC组相比,除Ⅲ组外,其他试验组血清AL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血清溶菌酶(LSZ)活性均显著高于CON组和CPC组(P<0.05).3)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肠道脂肪酶和α-淀粉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CPC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Ⅰ组和Ⅱ组肠道α-淀粉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肠道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肠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P<0.05);与CPC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T-AOC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Ⅱ组、Ⅲ组和Ⅴ组肠道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5)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肠道白细胞介素-1 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 达量显著提高(P<0.05),肠道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CPC组相比,各试验组肠道IL-1β、IL-8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除Ⅳ组外,其他试验组肠道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Ⅱ组和V组肠道IL-10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6)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肠道封闭蛋白-1(CLD1)、闭合蛋白(OCLN)、三细胞紧密连接蛋白(TRIC)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以及补体3(C3)和补体4(C4)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CPC组相比,除Ⅳ组外,其他试验组肠道OCLN、TRIC和ZO-1以及C3和C4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提高(P<0.05).7)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肠道绒毛高度显著降低(P<0.05);与CPC组相比,Ⅰ组~Ⅲ组肠道绒毛高度显著提高(P<0.05),且Ⅱ组肠道肌层厚度显著提高(P<0.05).8)与CON组相比,CPC组虹鳟幼鱼肝脏和脾脏杀鲑气单胞菌数量显著提高(P<0.05);与CPC组相比,除Ⅳ组外,其他试验组肝脏鲑气单胞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各试验组脾脏杀鲑气单胞菌数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棉籽浓缩蛋白饲料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和β-葡聚糖对虹鳟幼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改善了其血清生化指标、肠道健康和抗杀鲑气单胞菌能力,且以喷涂工艺添加1×108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添加1.0%β-葡聚糖对虹鳟幼鱼的效果较佳.

    虹鳟棉籽浓缩蛋白枯草芽孢杆菌β-葡聚糖生长性能肠道健康

    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青鱼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魏正玲罗凯邵仙萍郜卫华...
    3876-3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菜籽粕替代鱼粉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生长、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健康的影响.用菜籽粕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组)、10%(10%组)、20%(20%组)、30%(30%组)、40%(40%组)和50%(50%组)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6.73±0.70)g的青鱼8周.每种试验饲料投喂4个养殖桶,每桶放养35尾鱼.结果显示:1)对照组、10%组和20%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差异(P>0.05),30%、40%和50%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0%组(P<0.0 5).随着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肥满度、肝体比和肠体比呈现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0%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0%组和20%组(P<0.05).2)各组全鱼的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全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呈现下降的趋势,40%和50%组全鱼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肌肉的水分、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30%组、40%组和50%组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各组干物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0%组、30%组、40%组和50%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饲料中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10%时,肠道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4)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当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高于20%时,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5).5)当菜籽粕替代鱼粉比例超过10%时,肠绒毛长度、宽度和肌层厚度显著下降(P<0.05).在门水平上,青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在属水平上,青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属为金黄杆菌属、无色杆菌属和气单胞菌属.菜籽粕替代20%和50%的鱼粉提高了青鱼肠道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气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综上所述,青鱼饲料中菜籽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以不超过20%为宜,此时不会对青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青鱼菜籽粕鱼粉生长抗氧化肠道健康

    月桂酸单甘油酯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张毅刘滔周秀珍王扬...
    3892-3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月桂酸单甘油酯(GML)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及肠道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37.81±1.12)g的大口黑鲈幼鱼1 20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尾.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50、0.75和1.00 g/kg GML的试验饲料.试验期1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0.50和0.75 g/kg GML组的体长和形体比显著提高(P<0.05),饲料系数和肥满度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0.75 g/kg GML组的肠道胰蛋白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0.50、0.75和1.00 g/kg GML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0.50和0.75 g/kg GML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0.50、0.75和1.00 g/kg GML组的血清溶菌酶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0.50、0.75和1.00 g/kg GML组的肌肉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肌肉谷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和总风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50和0.75 g/kg GML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肌肉营养品质及肠道健康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GML作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月桂酸单甘油酯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营养品质肠道健康

    大豆油与棉籽油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及脂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

    侯安会薛敏梁晓芳吴秀峰...
    3903-3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油与棉籽油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及脂质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以期开发大豆油替代油源.试验选取200条初始体重为(62.40±0.01)g的健康花鲈,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2组分别饲喂基于实用基础饲料配制的不同油源的等氮等能饲料,即大豆油组(SO组)和棉籽油组(CO组)饲料.试验期10周.结果表明:1)CO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SO组(P<0.05).2组之间形体指标、全鱼营养组分、营养转化率和经济效益均无显著差异(P>0.05).2)CO组肝脏环磷酸腺苷(cAMP)含量显著低于SO组(P<0.05),同时肝脏内基础代谢相关的基因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SO组(P<0.05).2组之间肝脏和后肠组织病理切片以及肝脏炎性细胞因子和血浆免疫因子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3)CO组血浆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及总胆汁酸(TBA)、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但肝脏TC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SO组(P<0.05).4)CO组肝脏脂肪生成[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脂肪酸合成酶(FASN)]、脂肪分解[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AGL)、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脂肪酸β氧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脂肪细胞分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胆固醇代谢[载脂蛋白Bα(APOBα)]、脂肪淤积[脂肪酸结合蛋白1(FABP1)、单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 α(MGAT2α)]、脂肪细胞转化[脂滴包被蛋白2(PLIN2)]和胆汁酸代谢相关基因[胆固醇7α-羟化酶(CYP 7A1)]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SO组(P<0.05).5)C O组肝脏硬脂酸(C18:0)含量显著高于SO组(P<0.05),肝脏油酸(C18∶ln-9)、棕榈油酸(C16∶1)、鳕鱼酸(C20∶1)、神经酸(C24∶1)、亚麻酸(C18∶3n-3)、十八碳三烯酸(C18∶3n-6)和二十碳三烯酸(C20∶3n-6)含量均显著低于SO组(P<0.05).综上所述,与大豆油饲料相比,摄食棉籽油饲料降低了花鲈机体基础能量和脂肪分解代谢,从而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生长性能.棉籽油可有效替代花鲈饲料配方中大豆油的使用,降低饲料成本.

    花鲈大豆油棉籽油能量代谢脂质代谢

    饲粮不同比例番茄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肉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结构的影响

    徐建季荣梅张莉蕊刘永需...
    3920-39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比例番茄秸秆替代花生秧对肉兔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盲肠微生物结构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40只60日龄肉兔(公母各占1/2),按照平均体重分为4组(每组17或18只公兔,每组35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兔),分别饲喂不同比例番茄秸秆替代花生秧的全价配合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5%(T S 5组)、10%(T S10组)和20%(TS2 0组).预试期3d,正试期31 d.结果显示:饲粮中添加番茄秸秆对肉兔平均日采食量、脏器指数和盲肠微生物结构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中番茄秸秆的添加降低肉兔死亡率和腹泻率.与对照组相比,TS5组和TS10组肉兔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没有显著改变(P>0.05),但是TS20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P<0.05),TS20组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随着番茄秸秆替代比例的增加,背最长肌黄度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TS10组黄度值最高.与对照组相比,TS5组和TS10组的小肠长度显著增加(P<0.05),TS20组没有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番茄秸秆的添加显著提高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粗灰分表观消化率(P<0.05),TS5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饲粮中添加番茄秸秆并未对肉兔盲肠微生物结构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用5%~10%的番茄秸秆替代花生秧能够降低肉兔腹泻率和死亡率,调节小肠发育,提高饲粮中部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建议饲粮中番茄秸秆替代比例不超过10%.

    肉兔番茄秸秆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盲肠微生物

    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潘晨曦潘辰冲刘洁李鑫...
    3931-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添加水平的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对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采用3×3双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取160只健康的(70±5)日龄乌苏里貉仔貉,随机分为10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公母比例为1∶1).对照组为基础饲粮+抗生素(100 mg/kg喹烯酮+500 mg/kg金霉素);试验Ⅰ、Ⅱ和Ⅲ组为基础饲粮+100 mg/kg牛至香酚,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Ⅳ、Ⅴ和Ⅵ组为基础饲粮+200 mg/kg牛至香酚,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试验Ⅶ、Ⅷ和Ⅸ组为基础饲粮+300 mg/kg牛至香酚,并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150、300和450 mg/kg枯草芽孢杆菌.预试期7 d,正试期82 d.结果显示:1)各试验组的初重、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以试验Ⅲ组的末重及料重比最优.2)试验Ⅰ、Ⅲ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Ⅳ、Ⅷ及Ⅸ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试验Ⅳ组的氮沉积、净蛋白质利用率及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4)试验Ⅷ组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最高,与对照组及试验Ⅳ、Ⅸ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试验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Ⅱ、Ⅶ组的血清MDA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Ⅳ、Ⅵ及Ⅸ组(P<0.05).综上所述,适量的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到饲粮中对育成期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以及抗氧化能力的改善效果优于抗生素.在本试验条件下,育成期乌苏里貉饲粮中添加牛至香酚和枯草芽孢杆菌的适宜水平分别为100和450 mg/kg.

    牛至香酚枯草芽孢杆菌乌苏里貉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抗氧化能力

    茶树油对脂多糖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陈明蔡淑先杨红张佳豪...
    3942-3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茶树油(TTO)对脂多糖(LPS)诱导奶牛小肠上皮细胞(BIECs)损伤的影响.试验选取3头健康新生中国荷斯坦犊牛的空肠组织,分离并获得BIECs进行培养.通过使用不同浓度的LPS(0、1、2和4 µg/mL)和不同浓度的TTO(0、0.006 25%、0.012 50%、0.025 00%、0.050 00%和0.100 00%),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然后,对照组以不含TTO和LPS的培养基处理细胞;LPS组以1 µg/mL的LPS处理细胞12 h;LPS+TTO组采用0.012 50%和0.025 00%的TTO预处理细胞12 h,经水洗后,再暴露于LPS处理12 h.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未添加 TTO)相比,添加 0.006 25%、0.012 50%、0.025 00%和 0.050 00%TTO 对 BIECs 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TTO显著提高跨膜电阻(TEER)(P<0.05).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12 50%TTO显著提高BIECs中闭锁小带蛋白-1(ZO-1)、封闭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合蛋白-4(claudin-4)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P<0.05).2)与LPS组相比,LPS+TTO组TEER以及ZO-1、occludin和claud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TNF-α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LPS+TTO组ZO-1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TTO可以通过上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和下调炎性因子表达,缓解LPS诱导的犊牛小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障碍和炎症损伤.

    茶树油奶牛小肠上皮细胞炎症紧密连接

    卫矛醇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髓样分化因子88/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缓解脂多糖诱导的猪肠道上皮细胞损伤

    王晗刘正群朱龙博李宁...
    3952-3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通过构建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细胞)经脂多糖(LPS)刺激后细胞损伤模型,揭示卫矛醇(DUL)对LPS处理后的IPEC-J2细胞屏障受损和炎症损伤的缓解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IPEC-J2细胞活力,以确定LPS造模浓度(150 μg/mL)和最佳DUL处理浓度(200 μmol/L).试验设3个组:对照(CON)组、LPS组和DUL组.IPEC-J2细胞贴壁后,CON组先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DMEM培养基处理24 h;LPS组先用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含有150 µg/mL LPS的DMEM培养基处理24 h;DUL组先用含有200 μmol/L DUL的完全培养基处理24 h,然后用含有150 μg/mL LPS的DMEM培养基处理24 h.观察各组IPEC-J2细胞生长状态,划痕试验评价细胞的迁移和增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屏障和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1)在IPEC-J2细胞上,确定200 µmol/L的DUL为最佳处理浓度,150 μg/mL的LPS为有效致炎浓度.2)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缓解了细胞密度降低、细胞空泡增多、细胞边界不清晰的情况.3)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增加了细胞迁移距离和细胞迁移面积(P<0.05).4)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升高了屏障相关基因闭锁小带蛋白-1(ZO-1)、闭锁蛋白(OCLN)、封闭蛋白1(CLDN1)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及黏蛋白2(MUC2)、大肿瘤抑制激酶1(LATS1)、YES相关蛋白1(YAP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P<0.05).5)相较于LPS组,DUL预处理显著降低了通路相关基因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核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和Toll样受体4(TLR4)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以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白细胞介素-18(IL-18)的mRNA表达相对表达水平(P<0.05).由此可见,DUL通过下调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调节炎症因子分泌,提高紧密连接相关基因表达,缓解LPS引起的IPEC-J2细胞屏障损伤和炎症反应.

    卫矛醇IPEC-J2细胞TLR4/Myd88/NF-KB信号通路炎性损伤肠道屏障

    水蔓菁总黄酮对小鼠巨噬细胞的抗炎活性及其机制

    韩勇
    3963-3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试验材料,研究水蔓菁总黄酮的体外抗炎活性及其机制.采用MTT法检测水蔓菁总黄酮的细胞毒性,中性红试验测定细胞吞噬能力,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生成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生成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200 μg/mL的水蔓菁总黄酮对小鼠巨噬细胞 RAW264.7 无显著毒性(P>0.05).不同质量浓度(25、50、100、200、300、400 μg/mL)的水蔓菁总黄酮均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强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抑制NO、IL-1、IL-6、TNF-α、PGE2、iNOS和COX-2的生成量及磷酸化核因子-κB p65(p-NF-κB p65)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的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或极显著增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综上可知,水蔓菁总黄酮能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内iNOS、COX-2、NO和炎症因子的生成和调控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来发挥体外抗炎活性.

    水蔓菁总黄酮巨噬细胞抗炎活性

    茴香渣营养特征分析及其常规养分和矿物元素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预测模型构建

    李钰李欣荣李开栋郭涛...
    3973-3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分析茴香渣营养特征及构建其常规养分和矿物元素含量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预测模型.利用NIRS技术结合改良偏最小二乘法(MPLS)分析了 103份茴香渣样品中常规养分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有机物(OM)、粗脂肪(EE)以及矿物元素钙(Ca)、铁(Fe)、钾(K)、磷(P)和镁(Mg)含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茴香渣CP和EE含量较高,NDF和ADF含量较低,且矿物元素含量丰富,可作为饲料原料添加到动物饲粮中.构建的预测模型中,常规养分DM、CP、NDF、ADF、Ash、OM 和 EE 含量的预测决定系数(RSQ)分别为 0.940、0.922、0.918、0.873、0.847、0.878 和0.908,验证相对分析误差(RPD)均大于2.5,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取得最佳定标效果.矿物元素Ca、Fe和K含量的RSQ分别为0.912、0.911和0.856,RPD均大于2.5,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于实际生产;Mg含量的RSQ和RPD分别为0.794和2.203,预测效果较弱,仅能粗略预测来进行样品筛选;P含量的RSQ和RPD分别为0.654和1.667,预测效果差,预测值和实测值的误差较大,不能用于实际生产.综上所述,利用NIRS技术建立的预测模型可快速、准确地预测茴香渣中 DM、CP、NDF、ADF、Ash、OM、Ca、Fe 和 K 含量.

    茴香渣常规养分矿物元素近红外反射光谱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