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冯鹏霏潘传燕马华威陈秀荔...
    4485-4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饲料中添加马尾藻多糖对杂交黄颡鱼(黄颡鱼♀×瓦氏黄颡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5.02±0.05)g杂交黄颡鱼为研究对象,在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0.10%、0.20%、0.40%、0.60%和0.80%的马尾藻多糖,喂养杂交黄颡鱼60 d后测定增重率、特定生长率等生长性能指标以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胃、肠道消化酶活性.结果显示:1)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60%时,与对照组相比,杂交黄颡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增加(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杂交黄颡鱼血清总蛋白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且在马尾藻多糖添加量为0.60%及以上时,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胃和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且肠道中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4)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40%~0.80%时杂交黄颡鱼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以0.60%马尾藻多糖组最高.综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和消化酶活性,建议杂交黄颡鱼[(5.02±0.05)g]饲料中马尾藻多糖的添加量为0.60%.

    马尾藻多糖杂交黄颡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抗氧化能力

    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及免疫力的影响

    韩光明张家宏吴雷明寇祥明...
    4495-4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黑水虻幼虫粉(BSFL)替代鱼粉对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及免疫力的影响.以含8%鱼粉的实用饲料(G0)为对照,以黑水虻幼虫粉替代实用饲料中20%(G20)、40%(G40)、60%(G60)、80%(G80)和100%(G100)的鱼粉,配制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选取平均体重为(10.30±0.16)g的克氏原螯虾虾苗630尾,随机分为6组(G0、G20、G40、G60、G80和G10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6组试验虾投喂对应的试验饲料90 d.结果显示:随着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克氏原螯虾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G40组的末均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G100组(P<0.05),且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00组(P<0.05);根据回归方程,当饲料中的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鱼粉比例为34.25%时,克氏原螯虾的增重率最高;各替代组(G20~G100组)雌虾和雄虾的末均重、末均体长、腹肉率、肝胰腺指数(G60组除外)、性腺指数等形体指标与对照组(G0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G40组体重>50 g的个体比例为17.86%,约为对照组的2倍;G80和G100组雌虾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20和G40组雌虾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雄虾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之间血淋巴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丙二醛含量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G40组血淋巴中总蛋白、白蛋白和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高于G100组(P<0.05);G20组血淋巴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G0、G80和G100组(P<0.05),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G60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G80组(P<0.05).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34.25%的鱼粉时,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最佳,并有利于提高个体规格;黑水虻幼虫粉替代饲料中20%~40%的鱼粉可提高克氏原螯虾血淋巴中总蛋白和葡萄糖含量以及部分免疫酶活性,进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黑水虻幼虫粉克氏原螯虾生长体组成血淋巴生化指标免疫指标

    不同投喂模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贺邱雨晴邸维啸苟丹宫攀科...
    4507-4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投喂模式对中间球海胆生长及性腺发育、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1:设置饲料组(投喂配合饲料)和海带组(投喂海带),每组6只海胆,均持续投喂85 d.试验2:设置饲料组和海带组,每组6只海胆,其中饲料组前85 d投喂配合饲料,后78 d投喂海带;海带组持续投喂海带163 d.结果表明:1)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海带组海胆的增重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0.0 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海胆的增重率及海带组海胆的增重率、消化道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2)试验1结束时,海带组海胆的性腺指数显著低于饲料组(P<0.05).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红度(a*)、黄度(b*)值均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而亮度(L*)值均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和海带组海胆性腺的L*、a*、b*值均显著提高(P<0.05).3)试验1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硬度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黏附性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海胆性腺的内聚性、弹性、胶着性、咀嚼性及海带组海胆性腺的弹性均显著提高(P<0.05).4)试验1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海带组海胆性腺的EAA、总氨基酸(TAA)、NEAA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5)试验1和试验2结束时,饲料组海胆性腺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含量和n-3/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显著低于海带组(P<0.05),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高于海带组(P<0.05).与试验1相比,试验2饲料组和海带组海胆性腺的EPA、Σn-3 PUFA含量和n-3/n-6 PUFA均显著提高(P<0.05),饲料组海胆性腺的二十碳四烯酸(ARA)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见,投喂配合饲料虽然提高了海胆的性腺指数,但降低了海胆的生长和性腺感官品质.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相比,使用配合饲料-海带接力的投喂模式可提高海胆性腺的颜色、质地和必需脂肪酸含量.

    中间球海胆性腺发育品质海带配合饲料

    茶多酚对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吴琼涂剑峰益西次能孙艳发...
    4520-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茶多酚对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蛋品质、肉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280日龄健康的美国七彩雉鸡300只,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0、400 mg/kg茶多酚.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平均蛋重显著提高(P<0.05),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屠宰重、屠宰率和胸肌率显著提高(P<0.05),400 mg/kg组腿肌率显著提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蛋壳厚度和蛋白高度显著提高(P<0.05),400 mg/kg组蛋形指数显著提高(P<0.05),但蛋黄指数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肌肉亮度、红度和黄度值显著提高(P<0.05),肌肉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400 mg/kg组肌肉pH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5)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肌肉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0.05).6)与对照组相比,200、400 mg/kg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400 mg/kg组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7)与对照组相比,200 mg/kg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400 mg/kg组血清葡萄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白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雉鸡饲粮中添加400 mg/kg的茶多酚提高了平均蛋重、屠宰重、腿肌率、蛋白高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了肌肉胆固醇含量和料蛋比,对蛋品质、肉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茶多酚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

    不同硒源对种鸽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马婷婷余嘉豪伏志奇陈艾玲...
    4530-4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硒源对种鸽产蛋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96对体重[(1 154.19±38.35)g/对]相近、健康的24月龄银王种鸽,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4对种鸽.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硒的基础饲粮,3个不同硒源组分别饲喂添加0.3 mg/kg(以硒计)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的试验饲粮.试验期3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硒源组平均蛋重均显著提高(P<0.05),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降低(P<0.05);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产蛋间隔显著缩短(P<0.05);纳米硒组料蛋比显著降低(P<0.05);但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种鸽产蛋数没有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亚硒酸钠组蛋壳厚度显著提高(P<0.05);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蛋黄颜色显著提高(P<0.05);纳米硒组蛋形指数和哈氏单位显著提高(P<0.05);但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种鸽其他蛋品质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硒源组鸽蛋硒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其中酵母硒组鸽蛋硒含量最高;纳米硒组鸽蛋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鸽蛋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4)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硒源组蛋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蛋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纳米硒组蛋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5)与对照组相比,不同硒源组种鸽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亚硒酸钠组种鸽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提高(P<0.05);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种鸽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亚硒酸钠组相比,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种鸽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硒源均可以提高种鸽的产蛋性能,改善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促进硒在鸽蛋中的沉积,提高蛋黄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纳米硒效果相对较好.

    硒源种鸽产蛋性能蛋品质血清生化指标

    冬季不同带仔模式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张妍璘莫婉怡张穗玲杨梦林...
    4541-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冬季不同带仔模式对乳鸽屠宰性能、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肉品质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144对年龄和体重相近、繁殖性能相似的欧洲米马斯白鸽,随机分成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各组每对种鸽分别哺育2(2+2组)、3(2+3组)、4只(2+4组)乳鸽.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2+4组的乳鸽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显著低于2+2组和2+3组(P<0.05),2+2组和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4组的心脏和肌胃重量显著低于2+2组(P<0.05),2+2组和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4组的心脏、肝脏和腺胃指数显著高于2+2组和2+3组(P<0.05),2+2组和2+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脾脏、胸腺和法氏囊重量和指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3)2+4组的胸肌24 h pH和亮度(L*)值显著高于2+2组(P<0.05),胸肌黄度(b*)值和滴水损失显著低于2+2组(P<0.05),2+3组和2+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乳鸽屠体重和胸肌重与胸肌滴水损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胸肌L*值、24 h pH呈显著负相关(P<0.05).5)2+3组乳鸽空肠绒毛高度(VH)显著高于2+2组(P<0.05),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H/CD)显著高于2+2组和2+4组(P<0.05).2+3组和2+4组乳鸽回肠上皮细胞厚度(ECT)显著低于2+2组(P<0.05).6)2+3组和2+4组的总利润比2+2组分别增加了36和139元.由此可见,带仔数的增加可以提高鸽场的经济效益,但带仔数过高会提高乳鸽死亡率,乳鸽的生长速度和肉品质也会受到负面影响.综合上述指标,建议冬季乳鸽生产采用2+3的带仔模式.

    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肠道发育

    不同饲粮类型对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

    张妍璘杨梦林张薇黄卫瑛...
    4553-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类型对乳鸽屠宰性能、肉品质、糖代谢、脂代谢、氧化应激及肌纤维发育的影响.选取108对生产性能相近且同一天带仔的欧洲米玛斯白鸽,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对种鸽.各组分别饲喂原粮(原粮组)、50%原粮+50%颗粒料(原粮+颗粒料组)以及颗粒料(颗粒料组)3种等能等氮饲料.每对种鸽哺育4只乳鸽,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与原粮组相比,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重显著降低(P<0.05),原粮+颗粒料组、颗粒料组乳鸽的屠宰率显著升高(P<0.05),颗粒料组乳鸽的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升高(P<0.05).2)与原粮组相比,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45 min pH显著升高(P<0.05),原粮+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滴水损失显著升高(P<0.05).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45 min亮度(L*)值显著高于原粮+颗粒料组(P<0.05).3)与原粮组相比,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升高(P<0.05).4)与原粮组相比,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总抗氧化活力(T-AOC)显著升高(P<0.05).5)与原粮组相比,原粮+颗粒料组乳鸽的胸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均显著降低(P<0.05).6)相关性分析发现,乳鸽胸肌尿素氮(UN)含量与胸肌重呈显著负相关(P<0.05),胸肌总胆固醇(T-CHO)含量、胸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与胸肌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饲喂颗粒料会造成乳鸽肌肉发育受阻,对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升高,肉品质变差.因此,在设计种鸽饲粮时除了考虑营养素以外,还要考虑饲粮类型,以免影响乳鸽肌肉发育和肉品质.

    饲粮类型乳鸽肉品质氧化应激肌肉纤维

    种鸽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乳鸽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基因表达的影响

    陶旭哲陈艾玲马婷婷伏志奇...
    4564-45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种鸽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乳鸽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肝脏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系基因表达的影响.试验选取体况良好且体重[(15.62±0.59)g]相近的1日龄乳鸽384只和健康种鸽96对,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6只乳鸽和4对种鸽.每对种鸽以"2+4"的饲养模式哺育乳鸽至28日龄.对照组饲喂不添加硒的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3 mg/kg(以硒计)的亚硒酸钠(亚硒酸钠组)、酵母硒(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纳米硒组).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种鸽饲粮添加不同硒源对乳鸽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2)各试验组乳鸽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和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血清甘油三脂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纳米硒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血清葡萄糖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间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3)酵母硒组和纳米硒组乳鸽肝脏总抗氧化能力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显著升高(P<0.05);纳米硒组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4)各试验组乳鸽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谷胱甘肽过氧化酶2(GPX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3(GPX3)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纳米硒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GPX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PX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种鸽饲粮添加不同硒源能够改善乳鸽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肝脏抗氧化能力以及上调肝脏中硒蛋白GPXs基因的表达,其中酵母硒和纳米硒效果相对较好.

    硒源种鸽和乳鸽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能力GPXs基因表达

    纳米铜碳复合物对断奶伊拉兔生长性能和空肠机械屏障的影响

    狄斌杨国峰廖维连贺佳仪...
    4575-45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水平纳米铜碳复合物(NCCC)对断奶伊拉兔生长性能和空肠机械屏障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断奶伊拉兔2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分别为对照组(基础饲粮)、低剂量组(基础饲粮+50 mg/kg NCCC)、中剂量组(基础饲粮+100 mg/kg NCCC)、高剂量组(基础饲粮+200 mg/kg NCCC)和抗生素组(基础饲粮+60 mg/kg盐霉素).试验从仔兔35日龄开始,持续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200 mg/kg NCCC可显著提高断奶伊拉兔的平均 日增重(P<0.05),饲粮中添加100和200 mg/kg NCCC可显著降低断奶伊拉兔的腹泻率(P<0.05),但添加不同水平的NCCC对断奶伊拉兔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50、100 mg/kg NCCC显著降低断奶伊拉兔蚓突指数(P<0.05),添加不同水平的NCCC显著降低了断奶伊拉兔胸腺指数(P<0.05),而添加不同水平的NCCC对断奶伊拉兔的脾脏指数和圆小囊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水平NCCC均可显著提高断奶伊拉兔空肠绒毛高度(P<0.05),且添加200 mg/kg NCCC可显著提高断奶伊拉兔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P<0.05).在基因表达方面,饲粮中添加200 mg/kg NCCC可显著促进断奶伊拉兔空肠黏膜中闭合小环蛋白-1(ZO-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而饲粮中添加50 mg/kg NCCC可显著促进断奶伊拉兔空肠黏膜中闭锁蛋白(OCLN)的基因相对表达量(P<0.05).由此可见,在饲粮中添加NCCC可通过提高断奶伊拉兔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提高空肠绒毛高度和紧密连接蛋白的基因表达水平来修复断奶伊拉兔的空肠机械屏障损伤.

    纳米铜碳复合物断奶伊拉兔生长性能肠道机械屏障

    黄曲霉毒素B1激活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引起牛乳腺上皮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任晓丽皇甫和平王军靳双星...
    4587-45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黄曲霉毒素B1(AFB1)对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细胞)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向MAC-T细胞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AFB1处理培养液培养24 h,分析AFB1对MAC-T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促炎细胞因子含量和基因表达以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2.5、5.0、10.0和20.0 μmol/L AFB1处理MAC-T细胞均能显著或极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或P<0.01),显著或极显著升高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P<0.05或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2)与 对照组(0 μmol/L AFB1)相比,5.0、10.0 和20.0 μmol/L AFB1处理MAC-T细胞使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5.0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IL-1β、IL-8和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10.0μmol/LAFB1 处理使 MAC-T 细胞中 IL-1β、IL-6、IL-8 和 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1),20.0 μmol/L AFB1处理使MAC-T 细胞中IL-1β、IL-6、IL-8和TNF-α mRNA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3)与对照组相比,10.0和20.0 μmol/L AFB1处理使MAC-T细胞中磷酸化P65(p-P65)、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p-IKBα)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上述结果提示,AFB1通过促进炎症相关因子表达和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起MAC-T细胞发生炎性反应.

    黄曲霉毒素B1牛乳腺上皮细胞NF-κB信号通路炎性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