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三丁酸甘油酯调控动物热应激的研究进展

    张文彦周倩瞿明仁许兰娇...
    4872-4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热应激反应是动物所处环境温度超过其等热区上限,机体产生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来抵御高温.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应激对畜牧业的负面影响深远.三丁酸甘油酯是一类短链脂肪酸衍生物,动物饲用后在肠道后端缓慢释放丁酸,为肠道供能,从而改善机体肠道内环境,能够提高动物抗应激能力.三丁酸甘油酯作为一种安全的替抗添加剂在对缓解畜禽热应激问题上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文主要对热应激反应的内在机理以及三丁酸甘油酯通过调控机体代谢缓解热应激的可能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三丁酸甘油酯缓解畜禽热应激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热应激畜禽氧化应激肠道健康三丁酸甘油酯

    吲哚丙酸的理化特性及其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研究进展

    杨勇刘静波齐仁立
    4883-4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肠道菌群产生的多种代谢物在动物肠道健康和生理稳态调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吲哚丙酸(IPA)是一种色氨酸经肠道细菌代谢产生的吲哚衍生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在代谢性和神经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受到广泛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指出IPA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增强肠道免疫对动物的肠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并有望作为新型绿色饲用添加剂开发和应用.本文综述了 IPA的理化特性、合成与代谢特点及其调控动物肠道健康的主要作用机制,旨在为IPA在动物肠道健康调控以及肠道疾病预防或治疗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吲哚丙酸肠道菌群肠道健康

    多胺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王笑言陈东
    4891-4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胺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影响动植物机体糖代谢、脂质代谢和能量平衡,发挥重要的生理和生化功能.本文在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分析,介绍了多胺的来源、含量测定、合成和代谢途径,系统总结了多胺在脂质代谢中的生理作用和多胺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以及可能的信号通路,旨在为多胺的科学应用和治疗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疾病提供参考.

    多胺功能脂质代谢机制

    动物采食调控的肠-脑轴机制

    李绮琪朱灿俊束刚江青艳...
    4899-490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食是动物获取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生长发育和发挥其生产性能的前提.动物的食欲受中枢调控,中枢神经系统通过感应和整合不同的外周食欲信号,经能量稳态或非能量稳态机制调控动物采食量.胃肠道不仅是动物从外界获取食物后储存、消化和吸收的场所,同时存在大量食欲调节信号(肠道充盈状态、营养物质与激素、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本文综述了动物食欲的中枢能量稳态和非能量稳态整合环路、肠道信号感应,归纳和总结动物采食调控的肠-脑轴机制研究进展,为养殖生产中提高畜禽采食量提供参考.

    采食调控肠-脑轴中枢神经系统肠道食欲信号

    肌肉-脂肪组织互作调节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史寒婧郭鎏郭秋平李凤娜...
    4910-4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肌肉和脂肪是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彼此联系,都能作为内分泌器官分泌细胞因子、外泌体等物质,且两者之间的互作能发挥调节肌内脂肪沉积、胰岛素分泌和肌肉再生等作用.本文就脂肪细胞因子、肌细胞因子、miRNA、外泌体和代谢产物等方面综述肌肉-脂肪组织互作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为猪肌内脂肪沉积调节机制的挖掘以及肉品质营养调控的深度研究提供借鉴.

    肌肉脂肪细胞因子miRNA外泌体

    艾叶的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梅力文陈佳亿林谦李颖慧...
    4920-4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因其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膳食纤维、必需氨基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多种植物活性物质(如挥发油、黄酮、多酚和多糖),是一种颇具潜力的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在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艾叶或其提取物能够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机体健康并提升产品品质.本文对艾叶的主要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成分及其应用于动物生产中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艾叶在动物生产上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艾叶生物活性成分动物生产

    饲粮中添加氨基酸络合铁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肝脏铁沉积和肉质性状的影响

    陶新邓波袁启志冀飞...
    4932-4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络合铁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肝脏铁沉积和肉质性状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平均体重为(24.10±2.43)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216头,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空白对照)饲喂不添加任何铁源的基础饲粮;FeSO4组(阳性对照)在基础饲粮中添加60 mg/kg FeSO4(以铁计);其余4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30、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均以铁计).试验期110 d,按试验猪体重分为25-50 kg、51-85 kg和86-120 kg等3个生长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和FeSO4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络合铁对各体重阶段及试验全期试验猪生长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在86-120 kg阶段和试验全期,随着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提高,试验猪平均日增重(ADG)呈线性提高(P<0.05).2)在50 kg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均极显著提高试验猪血液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P<0.01);在85 kg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血液血红蛋白(HGB)含量(P<0.05)、MCH含量(P<0.01)和MCV(P<0.01);在120 kg时,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30、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均极显著提高血液MCH含量(P<0.01),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均极显著提高血液MCV(P<0.01).同时,随着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提高,各体重阶段试验猪血液MCH含量和MCV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1).此外,除15 mg/kg氨基酸络合铁添加组外,其他水平氨基酸络合铁添加组试验猪血常规指标与FeSO4组无显著差异(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氨基酸络合铁均极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肝脏铁含量(P<0.01),且随着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提高,肝脏铁含量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1).与FeSO4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极显著提高肝脏铁含量(P<0.01).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45和60 mg/kg氨基酸络合铁显著或极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肉色红度(a*)值(P<0.05)和饱和度Chroma(c*)值(P<0.01),且随着氨基酸络合铁添加水平的提高,两者呈线性提高和二次变化(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15 mg/kg氨基酸络合铁即可有效促进生长肥育猪肝脏铁沉积,添加30 mg/kg可有效促进血液中血红蛋白合成,添加45 mg/kg可改善猪肉色泽,表明该氨基酸络合铁在猪上是一种高效饲用铁源.

    氨基酸络合铁生长性能血常规指标铁沉积肉质性状

    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粪污排放及肉品质的影响

    熊云霞王志康吴绮雯刘帅...
    4946-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对育肥后期猪生长性能、粪污排放及肉品质的影响.选取60头体重为(131.68±0.62)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对照组的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不添加植酸酶;试验Ⅰ组的饲粮在对照组饲粮基础上降低磷水平(0.35%vs 0.24%)并添加植酸酶(1 000 IU/kg),且停用微量元素;试验Ⅱ组的饲粮在试验Ⅰ组饲粮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饲粮氮水平(11.09%vs 9.87%).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生长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2.45%和3.00%(P<0.05),粗灰分表观消化率分别提高了 69.10%和78.49%(P<0.05);同时粪便粗灰分含量分别下降了 12.44%和17.83%(P<0.01),粪便磷含量分别下降了 17.31%和21.92%(P<0.01),粪便铜含量分别下降了 54.81%和60.25%(P<0.01),粪便锌含量分别下降了 71.10%和75.65%(P<0.01).并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之间的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粪污排放、肉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育肥后期饲喂停用微量元素的低氮磷玉米-豆粕型饲粮,可以显著提高养分表观消化率,并有效减少粪便磷、铜及锌等的排放,且对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无负面影响.

    育肥后期低氮磷饲粮生长性能粪污排放肉品质

    葵花托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抗氧化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殷熙彤李成旭王鹏飞闫尊强...
    4957-4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葵花托盘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抗氧化能力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葵花托盘作为一种新型非常规饲料来源提供参考.选取48头90日龄、体况良好和体重为(31.69±0.92)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2%、4%、6%葵花托盘的试验饲粮.预试期7 d,正试期75 d.结果表明:1)4%葵花托盘组第75天体重显著高于6%葵花托盘组(P<0.05),4%葵花托盘组第1~75天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6%葵花托盘组(P<0.05),4%葵花托盘组第1~75天料重比(F/G)显著低于6%葵花托盘组(P<0.05).2)4%葵花托盘组空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V/C)值显著高于2%、6%葵花托盘组(P<0.05).3)4%葵花托盘组空肠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和6%葵花托盘组(P<0.05),4%、6%葵花托盘组空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葵花托盘组回肠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与对照组相比,2%、4%葵花托盘组的总增重效益分别提高了3.00%、15.32%,6%葵花托盘组的总增重效益降低了 9.64%.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4%葵花托盘促进了育肥猪的生长,提高了空肠、回肠抗氧化能力,对小肠组织形态无不利影响,且经济效益最佳,葵花托盘可作为非常规饲料原料用于育肥猪生产.

    葵花托盘育肥猪生长性能肠道形态抗氧化经济效益

    生长猪米糠消化能与代谢能的测定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田明洲向强冯淦熠蒋线吉...
    4967-4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测定10个不同厂家的米糠的化学成分含量及生长猪的消化能(DE)和代谢能(ME),并基于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构建米糠生长猪有效能值的预测模型.选取22头初始体重为(30.0±1.5)kg的"杜×长×大"健康去势公猪,单代谢笼饲养,并按照2个11x3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10个米糠饲粮和1个基础饲粮.采用全收粪、尿法和套算法分别测定10个米糠的猪DE和ME,采用逐步回归函数构建立米糠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对DE、ME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风干状态下,10种米糠含总能(GE)14.69~18.98 MJ/kg,干物质(DM)87.40%~88.61%,粗蛋白质(CP)11.84%~16.29%、粗灰分(Ash)6.29%~11.49%、粗脂肪(EE)0.55%~14.37%,粗纤维(CF)4.23%~9.97%、中性洗涤纤维(NDF)16.72%~29.35%,酸性洗涤纤维(ADF)3.19%~11.97%,总淀粉(TS)25.01%~36.14%,钙(Ca)0.07%~0.64%和总磷(TP)1.52%~2.01%;10个米糠对生长猪的DE和ME平均值分别为11.65和11.03 MJ/kg;米糠对生长猪DE和ME的最佳预测模型分别为DE(风干基础,MJ/kg)=-5.191+1.019GE(R2=0.621,P<0.01)和 ME(风干基础,MJ/kg)=-5.307+0.987GE(R2=0.671,P<0.01).由此可见,不同来源米糠间CP、EE、TS和纤维组分(NDF、ADF)含量变异均较大,是造成样本间GE差异的主要因素.且GE是米糠生长猪有效能值预测的关键因子.

    米糠生长猪消化能代谢能预测模型